̾ൣयѢྟఴ˝э
ICS65.020.20
CCS
B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3758—2022
代替SN/T
3758—2013
百合西圆尾蚜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Dysaphistulipae(Boyer
de
Fonscolombe)
2022-07-07发布 2023-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发布̾ൣयѢྟఴ˝э
̾ൣयѢྟఴ˝э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SN/T
3758—2013《百合西圆尾蚜检疫鉴定方法》,与SN/T
3758—2013相比,主
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百合西圆尾蚜属基本信息;
———增加圆尾蚜属鉴别特征文字描述;
———修改了百合西圆尾蚜近似种检索表;
———增加百合西圆尾蚜主要寄主上常见种类检索表;
———修改了百合西圆尾蚜分布地和寄主范围,增加了寄主范围表;
———修改了百合西圆尾蚜形态特征图。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上海海关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雅君、叶军、刘静远、王书平、张浩平。
本文件于2013年首次发布为SN/T
3758—2013,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ⅠSN/T3758—2022̾ൣयѢྟఴ˝э
̾ൣयѢྟఴ˝э
百合西圆尾蚜检疫鉴定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百合西圆尾蚜Dysaphis
tulipae(Boyer
de
Fonscolombe)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进出境植物中百合西圆尾蚜Dysaphis
tulipae
(Boyer
de
Fonscolombe)的检疫
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腹管 corniculus
腹管是腹部背面第5、第6节或二者之间的一对圆柱形的管状突起。
3.2
尾片 cauda
腹部末节背片延长成为尾片。
3.3
次生感觉圈 secondary
sensation
circle
触角第3至6节基部着生的圆形或椭圆形嗅觉感受器,其数目和分布是部分物种的鉴别特征之一。
4 百合西圆尾蚜基本信息
学名:Dysaphis
tulipae(Boyer
de
Fonscolombe)
异名:Aphis
tulipa
Kaltenbach,Aphis
gladioli
Nevsky,Aphis
iridis
DelGuercio,Sappaphis
palaestinensis
Hille
Ris
Lambers
英文名:Tulip
bulb
aphid
分类地位:半翅目Hemioptera,蚜科Aphididae,蚜亚科Aphidinae,长管蚜族Macrosiphini,西圆尾
蚜属Dysaphis
传播途径:随种苗、鳞球茎运输远距离传播;依靠有翅孤雌蚜或无翅孤雌蚜自主扩散进行近距离
传播。
百合西圆尾蚜其他信息参见附录A。
近似种:百合西圆尾蚜属于西圆尾蚜属指名亚属Dysaphis(Dysaphis),该亚属全球已知超过
80种,形态上其近似种有D.foeniculus,D.sharmai。
1SN/T3758—2022̾ൣयѢྟఴ˝э
5 方法原理
根据百合西圆尾蚜的寄主范围、生活习性、危害特征及口岸检疫的实际情况检疫到疑似蚜虫,特别
是鸢尾属和百合属鳞球茎的检疫,经过实验室饲养,将成蚜制成玻片标本,并依据无翅孤雌蚜或有翅孤
雌蚜的形态特征鉴定物种。
6 器材和试剂
6.1 器材
放大镜、体视显微镜、生物显微镜(具油镜)、解剖刀、镊子、挑针、环形针、指形管、培养皿、吸管、小楷
毛笔、载玻片、盖玻片、电热板、干燥箱、培养箱、标签等。
6.2 试剂
除另有规定外,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75%乙醇,80%~90%乙醇,95%乙醇,75%乳酸溶液,10%
氢氧化钾(KOH),丁香油,加拿大树胶。
7 现场检疫与饲养
7.1 现场检疫
用放大镜或体视显微镜检查寄主表面的腐烂组织、伤口,借助解剖刀、挑针、小楷毛笔等挑取蚜虫,
或直接从嫩芽、叶片、茎上挑取蚜虫,液浸保存于75%乙醇中,记录标签。
7.2 饲养
对无法确定种类的若蚜,连带寄主放置在培养皿或指形管里,然后放入温度为25
℃~30
℃、相对
湿度为90%以上的培养箱内饲养。待出现成蚜后再鉴定种类。
8 实验室鉴定
8.1 标本制作
截获的蚜虫应保存在80%~90%的乙醇溶液中。进行形态鉴定前,应将截获的蚜虫制成玻片标本
(参见附录B)。若需长时间保存,需在上述保存溶液中加入相当于一半体积的75%乳酸溶液。
8.2 蚜亚科Aphidinae形态特征
有时体被蜡粉,但缺蜡片。触角6节,有时5节甚至4节,感觉圈圆形,罕见椭圆形。复眼由多个小
眼面组成。翅脉正常,前翅中脉1或2分叉。爪间毛毛状。前胸及腹部常有缘瘤。腹管通常长管形,有
时膨大,少见环状或缺。尾片圆锥形、指形、剑形、三角形、盔形、或半月形,少数宽半月形。尾板末端
圆形。
8.3 长管蚜族Macrosiphini形态特征
气门肾型或圆形,腹部节Ⅰ、Ⅱ气门间距通常短于气门直径的3倍,短于腹部节Ⅱ、Ⅲ气门间距的
0.5倍。腹部节Ⅱ~Ⅴ通常有缘瘤,但很少位于节Ⅰ、Ⅶ,即使有也小于节Ⅱ~Ⅴ缘瘤。额瘤通常存在,
2SN/T3758—2022̾ൣयѢྟఴ˝э
大多显著。触角短于或长于体长,在有些属种非常长;触角鞭部在有些属中长于末节基部数倍。跗节Ⅰ
毛序:2-3-4(5或6)。腹管中等长度或较长,长筒形或膨大,常有网纹;在有些属种腹管退化为截断形甚
至孔环形。无翅孤雌蚜触角有或无次生感觉圈。
8.4 西圆尾蚜属Dysaphis形态特征
尾片盔状,或五边形,极少见三角形,具4根~6根毛;腹管光滑,或具稀疏的刺状鳞片;头部光滑,
或稍粗糙;体被蜡粉,腹管形状各异,但常不具浓密毛序。分亚属检索表参见附录C中C.1。
8.5 百合西圆尾蚜形态特征
8.5.1 无翅孤雌蚜
活体白色至淡黄白色,被蜡粉。体长卵形,体长1.40
mm~2.30
mm,体宽0.80
mm~0.95
mm。
玻片标本触角节Ⅱ、Ⅳ~Ⅵ、喙节Ⅳ+Ⅴ、足、腹部背斑、腹管、尾片和尾板黑色;头顶、前胸、触角节Ⅰ、Ⅲ
褐色;其余部分淡色。体表有网纹;触角、腹管有浅瓦纹;腹部背斑、尾片和尾板有刺突。体背毛粗短、
尖锐。
头部背面、腹部背片Ⅷ各有中瘤1对,前胸背板和腹部背片Ⅰ~Ⅴ各有大型缘瘤1对,其中腹部背
片Ⅰ~Ⅴ缘瘤位于各节缘斑上。中额和额瘤微隆。头顶毛2对,额瘤毛2对,头背毛9根或10根;腹部
背片Ⅷ有毛4根。触角6节,全长0.97
mm~1.05
mm,为体长的0.67倍~0.69倍,末节鞭部长为基
部的2.40倍~4.10倍。喙端部达中足基节,节Ⅳ+Ⅴ楔状,长为基宽的2.50倍,为后足跗节Ⅱ的
1.00倍~1.40倍,有次生毛2对~3对。
中、后胸背板和腹部背片Ⅰ~Ⅴ有小型分散具毛中侧斑;腹部背片Ⅵ、Ⅶ各具一大型中侧斑,背片Ⅷ
具横带;腹部背片Ⅰ~Ⅶ各有大型缘斑1对,背片Ⅵ~Ⅶ缘斑与中侧斑愈合。气门椭圆形开放,位于黑
色隆起气门片内侧下方。中胸腹岔两臂相连。足光滑,仅跗节Ⅱ有稀疏瓦纹;跗节Ⅰ毛序:3-3-2。腹管
短筒状,有缘突和切迹,长为基宽的2.63倍~3.00倍,为尾片宽的1.50倍~2.25倍。尾片短三角形,
长为基宽的0.08倍~0.91倍,有长毛5根。尾板横椭圆形,有毛15根~20根。生殖板宽圆形,有毛
16或17根,其中有前部毛2根。
与近似种区别参见附录C中C.2;形态特征图参见附录D中图D.1、图D.2和图D.4。
8.5.2 有翅孤雌蚜
活体黄灰色,略显粉色,背面稍被蜡粉。体长卵形,体长1.53
mm~1.68
mm,体宽0.71
mm~
0.80
mm。玻片标本头部、胸部、触角节Ⅰ~Ⅲ、足基节、股节端部2/3、胫节两端、跗节、腹部背斑、腹
管、尾片和尾板黑色;触角节Ⅳ~Ⅵ、股节基部1/3、胫节大部和生殖板淡褐色;其余部分淡色。体背毛
细,尖锐。
头部、胸部背面有皱纹;触角、腹管有粗瓦纹;腹部背中斑有刺突网纹;腹部缘斑、尾片和尾板有粗刺
突。头部背面、腹部背片Ⅷ各有中瘤1对,前胸背板和腹部背片Ⅰ~Ⅴ各有大型缘瘤1对,其中腹部背
片Ⅰ~Ⅴ缘瘤位于各节缘斑上。中额和额瘤微隆。头顶毛2对,头背毛8或9根。触角6节,全长
1.26
mm~1.30
mm,为体长的0.77倍~0.82倍;末节鞭部长为基部的3.20~3.70倍;节Ⅲ和Ⅳ分别
有圆形稍隆起次生感觉圈22个~55个和3个~14个。
腹部背片Ⅱ~Ⅶ有一个愈合大型中侧斑,背片Ⅷ有横带;腹部背片Ⅰ~Ⅶ各有大型缘斑1对,背片
Ⅵ~Ⅶ缘斑与中侧斑愈合;腹部背片Ⅷ有毛4根。气门椭圆形开放,位于黑色隆起气门片内侧下方。前
翅径脉弯曲,中脉二分叉;后翅有2斜脉。其他特征同无翅孤雌蚜。
与近似种区别参见附录C中C.3;形态特征图参见附录D中图D.3和图D.4。
3SN/T3758—2022̾ൣयѢྟఴ˝э
9 结果判定
以成蚜形态特征为判断依据,无翅孤雌蚜形态特征符合8.5.1描述,有翅孤雌蚜形态特征符合
8.5.2描述的,可以判
SN-T 3758-2022 百合西圆尾蚜检疫鉴定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7 03:18:1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