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03.160 CCS A90 SF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司 法 行 政 行 业 标 准 SF/T 0162—2023 代替 SF/Z JD0101001 —2016 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identification of traffic participant's manner of action in road traffic accident 2023 - 10 - 07发布 2023 - 12 - 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发布 SF/T 0162 —2023 I 目次 前言 ................................ ................................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总体要求 ................................ ................................ ........... 1 5 一般要求 ................................ ................................ ........... 2 6 鉴定方法 ................................ ................................ ........... 2 7 典型交通行为方式的鉴定 ................................ ............................. 3 8 鉴定意见种类和要求 ................................ ................................ . 4 附录A(资料性) 鉴定意见的参 考表述 ................................ ................... 5 参考文献 ................................ ................................ .............. 6 SF/T 0162 —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 SF/Z JD0101001 —2016《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 ,与SF/Z JD0101001 — 2016相比,除结构性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范围”一章的内容(见第1章,2016年版的第 1章); b) 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 ”清单(见第2章,2016年版的第 2章); c) 将“总则”更改为“总体要求”(见第 4章,2016年版的4.1); d) 增加了交通行为方式鉴定的 “一般要求 ”(见第5章); e) 将“道路交通行为方式判断的原则与依据 ”更改为“鉴定方法 ”(见第6章,2016年版的第 4 章); f) 将“典型道路交通事故的交通行为方式判断 ”更改为“典型交通行为方式的鉴定 ”(见第7章, 2016年版的第5章); g) 删除了“自行车驾驶 /乘坐人员的判定 ”(见2016年版的5.3); h) 将“行人的直立、蹲踞、倒卧状态的判定 ”更改为“行人体位状态” (见第7.4,2016年版的 5.5); i) 增加了鉴定意见 的种类及要求 (见第8章和附录A)。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 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司法部信息中心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 局、中国医科大学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 、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 察支队。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冯浩、刘宁国、秦志强、张建华、来剑戈、李丽莉、邹冬华、梅冰松、侯心一、 邱忠、官大威、孔斌、黄思兴、陈明方、赵明辉、黄平、姜镇飞、 张雷、张广秀、张龙、潘少猷、李正 东、张志勇、田志岭、张培锋、陈敏、张泽枫、董贺文、衡威威、张吉、李威、杨明真、关闯、王金明。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2010年首次发布为 SF/Z JD0101001 —2010,2016年第一次修订; ——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SF/T 0162 —2023 1 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者事发时交通行为方式鉴定的总体要求、一般要求、鉴定方法、典 型交通行为方式的鉴定以及鉴定意见 种类和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者 事发时交通行为方式的鉴定。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 故及其他案事 件中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的鉴定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A/T 41 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痕迹物证勘查 GA/T 147 法医学 尸体检验技术总则 GA/T 150 法医学 机械性窒息尸体检验规范 GA/T 168 法医学 机械性损伤尸体检验规范 GA/T 268 —2019 道路交通事故尸体检验 GA/T 944 —2011 道路交通事故机动车驾驶人识别调查取证规范 GA/T 1087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 GA/T 1450 法庭科学车体痕迹检验规范 SF/T 0072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通用规范 SF/T 0111 法医临床检验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A/T 41、GA/T 268 —2019、GA/T 944 —2011、GA/T 1087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 件。 交通行为方式 manner of action in road traffic accident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涉案者的行为状态。 示例:驾驶车辆、乘坐车辆、骑行或推行车辆以及 行人处于直立、蹲踞或倒卧等状态。 行人体位 状态 pedestrian posture 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时,涉案者所处的 身体姿态。 示例:直立、蹲踞 或倒卧。 特征性损伤 characteristic injury 可反映致伤物特点或致伤方式的损伤。 [来源:GA/T 268 —2019,3.2] 致伤方式 mode of injury 人体损伤的形成方式。 示例:碰撞、碾压、拖擦、摔跌、挤压或抛甩。 [来源:GA/T 268 —2019,3.1,有修改 ] 4 总体要求 SF/T 0162 —2023 2 鉴定人应根据案情,对道路交通事故现场、涉案车辆或人员进行勘查、检验后,结合现场调查或 相关影像资料情况,依据勘查、检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涉案者在事故发生时所处行为状态作出判 断并提供书面意见。 交通行为方式鉴定应建立在 事故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多专业知识,依据证据的充分性作出合 理判断。在具体案件受理时应评估鉴定条件。 5 一般要求 鉴定程序 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 受理、送检材料接收、检验鉴定、材料流转、结果报告、记 录与归档 应按照SF/T 0072 中相关规定实施。 材料收集 可通过委托人 了解基本案情 、获取涉案者相关的体表伤情照片 、病历、医学影像资料 、道路交通事 故现场资料( 如现场调查和走访材料、音视频材料) 和车载电子数据 等。 明确鉴定要求 5.3.1 应了解委托人的具体鉴定要求,确认鉴定委托事项,审查其是否符合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者交通 行为方式的鉴定范围,评估是否具备鉴定条件 。 5.3.2 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的鉴定范围包括: a) 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者的驾乘 状态(驾驶或乘坐); b) 涉案者对自行车、电动自行车 和三轮车等车辆的骑推行状态(骑行 或推行); c) 碰撞时行人 体位状态(直立、蹲踞 或倒卧等)。 6 鉴定方法 检验 6.1.1 鉴定人应针对鉴定的具体要求,根据鉴定材料、鉴定条件以及鉴定对象的状态等,确定具体的 检验方案,并选择适应的检验方法。 6.1.2 对车辆、道路环境及其他客体物的勘查 和检验,选择使用

.pdf文档 SF-T 0162-2023 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F-T 0162-2023 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规范 第 1 页 SF-T 0162-2023 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规范 第 2 页 SF-T 0162-2023 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7 03:04:2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