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2 0 2 2 1 1 1 1 发 布 - - 2 0 2 3 0 3 0 1 - - 实 施 三 疣 梭 子 蟹 良 种 选 育 技 术 规 范 5 1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水 产 行 业 标 准 备 案 号 : X X X X - X X X X I C S 6 5 . 1 5 0 C C S B 2 1 1 7 — 2 0 2 2 T e c h n o l o g y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n s e l e c t i v e b r e e d i n g o f s w i m m i n g c r a b S C / T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农 村 部 发 布SC/T2117—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SAC/TC156/SC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昌邑市海丰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萍、高保全、李健、吕建建、孟宪亮、王学忠. ⅠSC/T2117—2022 三疣梭子蟹良种选育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trituberculatusMiers,1876)良种选育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确立 了选育目标及方案,规定了场地环境、基础群体组建、群体选育、家系选育要求,描述了性能测定、选育效果 评价、质量控制及检测方法,给出了判定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三疣梭子蟹良种选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18654􀆰2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2部分:抽样方法 NY5362 无公害食品 海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1116 水产新品种审定技术规范 SC/T2014 三疣梭子蟹 亲蟹 SC/T2015 三疣梭子蟹 苗种 SC/T2096 三疣梭子蟹人工繁育技术规范 SC/T7234 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环介导等温扩增检测方法 SC/T7239 三疣梭子蟹肌孢虫病诊断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基础群体 basepopulation 通过收集自然海域野生地理群体或培育品种(系)组建,具有丰富遗传变异性状的群体. 3􀆰2 核心育种群体 nucleusbreedingpopulation 通过表型、性状及遗传测定,从基础群中筛选出符合选育目标性状优异个体组成的群体. 3􀆰3 群体选育 massselection 基础群体收集后,封闭群体,并在封闭群内逐代根据生产性能、外部形态、系谱来源等进行相应的 选育. 3􀆰4 家系选育 familyselection 不同雌性和雄性亲本个体两两交配繁育产生的全同胞家系或者由同一雄性亲本个体与不同雌性亲本 个体两两交配繁育产生的半同胞家系等,以家系作为一个选择单位,根据家系选育性状的均值决定个体是 否选留. 3􀆰5 留种率 proportionoftheselectedindividuals 1SC/T2117—2022 被选留种用个体的数量占被测定个体数量的百分比. 4 选育目标及方案 4􀆰1 凡通过选育可获得改良的性状均可作为目标性状,如全甲宽、体高、体重、存活率、抗病能力以及环境 胁迫耐受能力等. 4􀆰2 可对一个或多个性状进行选育,生长性状应规定全甲宽、体高、体重等,繁殖性状应规定繁殖力、孵化 率等,抗病(逆)性状应规定对病原(逆境)的耐受力、存活率等. 4􀆰3 应在育种工作开始之前制订选育方案,主要包括目标性状与选育目标确定、基础群体组建、选育技术 确立、性能测定、选育效果评价等. 4􀆰4 主选性状的选育目标宜高于对照群体10%以上. 5 场地环境 5􀆰1 选育场地环境应符合NY5362的规定. 5􀆰2 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盐度20~30、pH7􀆰8~8􀆰6为宜. 6 基础群体组建 收集不少于3个具有遗传分化的不同地理群体或选育群体,每个群体的亲蟹数量应不少于500只(雌 雄比例为1∶1),组建基础群体. 7 群体选育 根据选育方案构建核心育种群体,在封闭群内逐代根据目标性状进行选种,每个世代核心育种群体亲 蟹数量应符合SC/T1116的规定,保种群体不少于500只,留种率应控制在3%~5%. 8 家系选育 根据选育方案构建家系,家系选育每个世代家系数量应不少于30个,每个家系收获时个体数量应不 少于30只,根据家系的性状平均值,以家系为单位进行选择. 9 性能测定 9􀆰1 每代均采用抽样的方法对选育性状进行统一测定,测定结果记录应准确、完整,并具连续性和系统性. 9􀆰2 群体选育宜采用大群体测定,家系选育应有完整的系谱记录(遵照附录A规定)和性能测试记录. 10 选育效果评价 10􀆰1 选育4个世代后,通过连续两年生产性养殖对比试验进行选育效果评价. 10􀆰2 主选性状应达到确定的选育目标,如达不到,需要进一步优化选育方案. 11 质量控制 对亲本的生长性状进行抽样检测,全甲宽应在15cm以上;亲蟹的人工繁育按SC/T2096的规定执 行;对亲蟹和苗种进行肌孢虫、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病原检测. 12 检测方法 12􀆰1 亲本质量检测 按SC/T2014的规定执行. 12􀆰2 抽样方法 按GB/T18654􀆰2的规定执行. 2SC/T2117—2022 12􀆰3 选育性状测试 在相同条件下,对选育群体(家系)和对照群体(家系)进行选育(生长、繁殖、抗病、抗逆等)性状测试; 如果选育群体(家系)和对照群体(家系)不能在同一养殖设施内混合养殖测试,应分别建立3个平行,每个 平行测试样品30个以上,根据平均值,计算选育进展. 12􀆰4 苗种检测 按SC/T2015的规定执行. 12􀆰5 病原检测 各群体及家系须进行亲蟹、苗种病原检测,淘汰感染个体.亲蟹、苗种肌孢虫的检测分别按SC/T 7239、SC/T2015的规定执行,白斑综合征病毒的检测按SC/T7234的规定执行. 13 判定规则 选育群体(家系)主选性状达到确定的选育目标,判定为合格. 3SC/T2117—2022 附 录 A (规范性) 家系系谱记录表   表A􀆰1规定了文件中家系系谱记录内容. 表A􀆰1 家系系谱记录表 个体编号父本编号父本群体 编号母本编号母本群体 编号家系编号性别池塘编号排幼日期测试日龄全甲宽体重世代 4

.pdf文档 SC-T 2117-2022 三疣梭子蟹良种选育技术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C-T 2117-2022 三疣梭子蟹良种选育技术规范 第 1 页 SC-T 2117-2022 三疣梭子蟹良种选育技术规范 第 2 页 SC-T 2117-2022 三疣梭子蟹良种选育技术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7 02:59:2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