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2 0 2 2 1 1 1 1 发 布 - - 2 0 2 3 0 3 0 1 - - 实 施 近 江 牡 蛎 5 1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水 产 行 业 标 准 备 案 号 : X X X X - X X X X I C S 6 5 . 1 5 0 C C S B 2 1 1 4 — 2 0 2 2 J i n j i a n g o y s t e r S C / T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农 村 部 发 布SC/T2114—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海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SAC/TC156/SC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莉、王威、黎奥、许飞、丛日浩、吴富村、张国范. ⅠSC/T2114—2022 近江牡蛎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近江牡蛎[Crassostreaariakensis(Fujita,1913)]的术语和定义、学名与分类,规定了 主要形态构造特征、生长与繁殖、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等特性,描述了相应的检测方法,给出了判定 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近江牡蛎的种质检测与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2213 水产养殖术语 GB/T32757 贝类染色体组型分析 3 术语和定义 GB/T2221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壳高 shellheight(SH) 壳顶至壳腹缘的最大距离. [来源:SC/T2107—2021,3􀆰3] 3􀆰2  壳长 shelllength(SL) 壳左右端的最大距离. 4 学名与分类 4􀆰1 学名 近江牡蛎Crassostreaariakensis(Fujita,1913). 4􀆰2 分类 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双壳纲(Bivalvia),牡蛎目(Ostreida),牡蛎科(Ostreidae),巨蛎属(CrasG sostrea). 5 主要形态构造特征 5􀆰1 外部形态 5􀆰1􀆰1 外形 两壳尺寸近相等,壳质坚厚,壳型变化较大,附着于硬质底质的个体多见卵圆形,少见生长于软泥底质 的为长形.左壳固着,比右壳厚,且颜色较浅,杯状或碟状凹陷.右壳相对左壳较平,只有轻微凸起,颜色 较深,具多层同心生长的鳞片,无明显放射肋.闭壳肌痕肾形,南方个体闭壳肌痕多见紫黑色,北方个体多 见白色.外部形态见图1. 1SC/T2114—2022   标引序号说明: 1———卵圆形近江牡蛎左壳; 2———卵圆形近江牡蛎右壳; 3———长形近江牡蛎左壳; 4———长形近江牡蛎右壳. 图1 近江牡蛎外部形态特征 5􀆰1􀆰2 可量性状 卵圆形壳高与壳长比为0􀆰8~2,长型壳高与壳长比大于2. 5􀆰2 内部结构特征 5􀆰2􀆰1 外套膜 外套膜分两片,在背面绞合部处愈合,属两孔型. 5􀆰2􀆰2 鳃间小室 右鳃上腔对外开放,露出两排鳃间小室.近江牡蛎右侧解剖图见图2. 标引序号说明: 1———左壳; 2———外套膜(左); 3———外套膜(右); 4———鳃间小室; 5———闭壳肌; 6———内脏团. 图2 近江牡蛎右侧解剖图 2SC/T2114—2022 6 生长与繁殖 6􀆰1 生长 6􀆰1􀆰1 壳高、壳长、体重实测值 近江牡蛎壳高、壳长和体重实测值及壳高与壳长的比值见表1. 表1 近江牡蛎壳高、壳长和体重实测值 壳形壳高(SH) cm壳长(SL) cm体重 g壳高/壳长 卵圆形 10􀆰88±1􀆰10 8􀆰44±0􀆰95 160􀆰13±34􀆰39 1􀆰31±0􀆰18 长形 9􀆰69±3􀆰15 3􀆰56±1􀆰22 50􀆰05±36􀆰27 2􀆰75±0􀆰37 6􀆰1􀆰2 壳高与体重的关系 在壳高6􀆰53cm~23􀆰33cm、体重33􀆰42g~1368􀆰07g的条件下,卵圆形个体壳高与体重的关系应 符合公式(1). W=0􀆰083SH3􀆰20(R2=0􀆰9313) (1) 􀆺􀆺􀆺􀆺􀆺􀆺􀆺􀆺􀆺􀆺􀆺􀆺􀆺 式中: SH———壳高的数值,单位为厘米(cm); W———体重的数值,单位为克(g); R2———相关系数. 6􀆰2 繁殖 6􀆰2􀆰1 性成熟年龄 1龄. 6􀆰2􀆰2 繁殖期 5月—9月,盛期6月—7月. 6􀆰2􀆰3 绝对怀卵量 壳高7cm~11cm的1龄成熟雌性个体,怀卵量在100万粒~1100万粒. 6􀆰2􀆰4 卵径 直径55μm~70μm. 7 细胞遗传学特性 体细胞染色体数:2n=20. 8 分子遗传学特性 线粒体COI基因片段的碱基序列(642bp): TATATGGTGTTTGGATTTTGAGCCGTTCTTGTAGGAACTAGGTTCAGATCTCTTATTCGT60 TGAAGTTTGTATACCCCAGGGGCTAAGTTTTTAGACCCTGTAACCTATAACGCAGTTGTA120 ACCAGACATGCATTAGTTATAATCTTTTTTTTTGTTATACCGGTAATAATCGGGGGGTTT180 GGAAATTGGCTTATCCCATTAATGCTTCAAGTAGCAGATATGCAGTTTCCTCGGTTAAAT240 GCATTTAGATTCTGGGTTTTGCCAGGCTCACTTTATCTTATGCTTATGTCTAATCTTGTA300 GAAAGTGGGGTCGGGGCAGGATGAACAATTTACCCTCCTTTATCAACTTACTCTTATCAT360 GGGGTCTGCATAGACCTTGCAATTCTAAGCCTTCATTTAGCTGGAATTAGGTCTATTTTT420 AGGTCAATTAATTTCATAGTAACTATTAGAAATATGCGATCTGTCGGTGGGCATTTGTTG480 GCGCTATTTCCATGGTCTATCAAAGTCACATCATTTTTACTTTTAACAACCCTTCCGGTA540 CTAGCTGGAGGTCTTACCATGCTTTTGACTGACCGGCATTTTAACACGTCTTTTTTTGAT600 3SC/T2114—2022 CCTGTCGGAGGGGGCGATCCTGTTTTATTTCAGCATTTATTC 642 种内K2P遗传距离应小于2􀆰5%. 9 检测方法 9􀆰1 形态构造 9􀆰1􀆰1 抽样方法 随机抽样,形态性状测定的样本量不少于30个,繁殖性能测定样本量不少于10个. 9􀆰1􀆰2 外形 按5􀆰1的规定,采用目视法观察外部特征.用游标卡尺测量壳高、壳长,精确至0􀆰01cm,测量方法见 附录A.用电子天平测量体重,精确至0􀆰01g. 9􀆰1􀆰3 内部构造 去除样品的右壳,露出完整的软体部,将右外套膜与内脏团连接处分离,暴露鳃间小室,按5􀆰2的规定 观察鳃间小室排列数量. 9􀆰1􀆰4 怀卵量 取性成熟雌性个体,解剖刀划开性腺组织表面,使用过滤海水和解剖刀将性腺组织中的卵子全部剥离 冲洗到烧杯中,塑料滴管反复吹打卵块至均匀散开,使用300目筛绢滤除组织碎屑后,加海水定容.搅拌 均匀,在不同位点等体积取卵液到细胞计数器,计数后计算卵子密度.重复取样计数3次以上,计算卵子 密度平均值,根据定容后卵液体积计算总卵量. 9􀆰2 细胞遗传学特性 按GB/T32757的规定,其中染色体标本的制备采用成体剪鳃组织或样本繁育产生的担轮幼虫,在 0􀆰5g/L的秋水仙素中浸泡处理30min. 9􀆰3 分子遗传学特性 按附录B的规定执行. 10 判定规则 10􀆰1 当检测结果符合第5章的要求,且COI测序结果与第8章序列比对,K2P遗传距离小于2􀆰5%,可 以判定物种时,按照第5章和第8章的要求判定. 10􀆰2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增加检测第6章和第7章要求的内容,依据检测结果对物种进行辅助 判定: a) 第5章和第8章的项目无法进行检测或准确判定时; b) 第三方提出要求时. 4

.pdf文档 SC-T 2114-2022 近江牡蛎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C-T 2114-2022 近江牡蛎 第 1 页 SC-T 2114-2022 近江牡蛎 第 2 页 SC-T 2114-2022 近江牡蛎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7 02:59:2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