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2 0 2 5 0 1 0 9 发 布 - - 2 0 2 5 0 5 0 1 - - 实 施 鼋 5 2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水 产 行 业 标 准 备 案 号 : X X X X - X X X X I C S 6 5 . 1 5 0 C C S B 1 1 8 0 — 2 0 2 5 A s i a n g i a n t s o f t s h e l l t u r t l e S C / T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农 村 部 发 布SC/T1180—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淡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SAC/TC156/SC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佛山市高明区万绿源生态种养殖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新平、陈辰、洪孝友、李伟、郑光明、仇全波、于凌云、刘晓莉、王亚坤、尹怡、刘毅 辉、魏成清、陈海港、周锦芬. ⅠSC/T1180—2025      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鼋(PelochelyscantoriiGray,1864)的学名与分类,规定了鼋的主要形态构造特征、生 长与繁殖、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特性,描述了相应的检测方法,给出了判定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鼋的种质检测与鉴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18654􀆰1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部分:检验规则 GB/T18654􀆰2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2部分:抽样方法 GB/T18654􀆰3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3部分:性状测定 GB/T18654􀆰12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 SC/T1108 鳖类性状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GB/T18654􀆰3和SC/T110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背部长 carapacelength 背部中线前缘至后缘的直线距离. 3􀆰2 背部宽 carapacewidth 背部最宽处的直线距离. 3􀆰3 吻长 snoutlength 吻端至眼眶前缘的距离. [来源:SC/T1108—2011,3􀆰5] 3􀆰4 吻突长 proboscislength 吻前端突出肉质部分的长度. [来源:SC/T1108—2011,3􀆰6,有修改] 3􀆰5 眼径 eyediameter 眼眶内缘的最大直径. [来源:SC/T1108—2011,3􀆰7] 3􀆰6 眼间距 interorbitalwidth 左右眼眶上缘之间的最窄距离. [来源:GB/T18654􀆰3—2008,3􀆰9,有修改] 3􀆰7 性成熟年龄 sexualmaturityage 1SC/T1180—2025 初次达到性成熟的年龄. 3􀆰8 窝卵量 numberofeggsintheclutch 每窝卵的数目. 4 学名与分类 4􀆰1 学名 鼋(PelochelyscantoriiGray,1864). 4􀆰2 分类地位 脊索动物门(Chordata),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esubphylum),爬行纲(Reptilia),龟鳖目(TestudiG nata),鳖科(Trionychidae),鳖亚科(Trionychinae),鼋属(Pelochelys). 5 主要形态构造特征 5􀆰1 外部形态特征 5􀆰1􀆰1 外形 体形近圆形,背部稍隆起,腹部扁平.体表皮肤裸露,无角质盾片、缘板等覆盖.头部小,呈棕褐色. 头背部宽平且光滑,背颈部光滑无疣粒.头部常半包裹于颈部前翻的皮褶之内.背部外观呈圆盘状,成体 为棕褐色,表面有虫蚀样凹纹,无斑点;稚鼋为黄褐色,边缘颜色较浅,表面分散有圆形深色斑点和碎石状 灰白色斑块,中部可见一条沿体轴方向的低平纵脊,纵脊随生长逐渐消失.腹部黄白色,无斑点.四肢扁 平,位于身体侧方,背面为棕褐色,腹面为黄白色.尾部较短,位于身体后端. 鼋外形见图1. 注:腹面图上半部所示为雌性,下半部所示为雄性. 图1 鼋外形图 2SC/T1180—2025 5􀆰1􀆰2 头 吻部钝,前端为管状吻突.吻突短,长度约为眼径的一半.口裂大且宽,上下颚无齿,但具细弱角质 鞘.口裂上下方均具唇褶,唇褶自口裂前部向后延伸至口裂末端.眼小而靠近吻前端,呈圆形,具眼睑,眼 径与眼间距近似相等. 5􀆰1􀆰3 颈 颈部粗壮,呈椎形,喉部具皮褶,前后伸缩有力,但不能向体背后方翻转. 5􀆰1􀆰4 躯干 背甲宽平,自颈部后自然隆起,表面可见8对肋痕.背甲边缘为宽厚的肉质裙边,裙边自背甲前端向 后方自然延伸.腹部光滑,具4处~5处巨大胼胝体,分别位于腹甲骨板之上. 5􀆰1􀆰5 四肢 四肢扁平,后肢较前肢粗壮.前后肢均为五趾型,趾端有爪,内侧3趾有爪外露,外侧2趾爪隐于皮 下,外侧最后一趾与外侧第二趾距离较远.前、后肢趾间均具全蹼,外侧最后一趾以皮膜与肢体相连,皮膜 可延伸至附肢基部. 5􀆰1􀆰6 尾 尾部呈倒锥形,雄性尾部较雌性粗壮,内含交接器. 5􀆰2 可量性状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体重258g~1873g,背部长13cm~25cm的鼋,可量性状的实测比值见表1. 表1 鼋可量性状的实测比值 背部宽/背部长 吻长/背部长 吻突长/背部长 眼径/背部长 眼间距/背部长 0􀆰855~1􀆰021 0􀆰026~0􀆰047 0􀆰015~0􀆰024 0􀆰030~0􀆰042 0􀆰029~0􀆰046 6 生长与繁殖 6􀆰1 生长 人工养殖条件下,鼋不同年龄组实测平均体重、背部长和背部宽见表2. 表2 鼋不同年龄组实测平均体重、背部长和背部宽 年龄 龄体重 g背部长 cm背部宽 cm 1+258􀆰9~445􀆰0 13􀆰57~16􀆰73 12􀆰62~16􀆰05 2+502􀆰2~882􀆰8 17􀆰22~22􀆰16 16􀆰35~21􀆰09 3+924􀆰6~1873􀆰3 19􀆰54~25􀆰32 19􀆰47~23􀆰73 6􀆰2 繁殖 6􀆰2􀆰1 性成熟年龄 10龄以上. 6􀆰2􀆰2 繁殖期 4月—8月. 6􀆰2􀆰3 繁殖类型 卵生型,多次分批产卵.雌鼋每年可产卵3窝~6窝,窝卵量为29枚~52枚,相邻两批产卵间隔时间 为12d~20d. 6􀆰2􀆰4 卵 卵呈圆球形,壳白色、钙质化,卵径2􀆰97cm~3􀆰35cm. 7 遗传学特性 7􀆰1 细胞遗传学特性 3SC/T1180—2025 鼋体细胞染色体数:2n=66.核型公式:12m+12sm+14st+28mc.染色体臂数(NF):90. 鼋染色体组型见图2. 图2 鼋染色体组型图 7􀆰2 分子遗传学特性 线粒体基因组DGLoop区特异性引物D1GF(ATTAATTCATGCTTGTAGGAC)和D1GR(CGGGGG TAGGGGGTTTAG)扩增片段为2条,大小分别为107bp和370bp,PCR扩增产物琼脂糖电泳图谱见 图3. 图3 鼋线粒体基因组PCR扩增产物琼脂糖电泳图谱 8 检测方法 8􀆰1 抽样 按照GB/T18654􀆰2的规定执行. 8􀆰2 主要形态构造特征测定 8􀆰2􀆰1 外形 在自然光下用肉眼观察. 8􀆰2􀆰2 可量性状 可量性状按附录A进行测量. 8􀆰3 生长与繁殖检测 8􀆰3􀆰1 生长 体重按GB/T18654􀆰3的方法测定,背部长和背部宽按附录A进行测量. 8􀆰3􀆰2 繁殖 性成熟年龄查阅养殖记录.产卵24h后,对窝卵量进行计数.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卵径. 8􀆰4 细胞遗传学特性 4SC/T1180—2025 8􀆰4􀆰1 染色体标本制备 按照附录B的方法,在25℃下培养外周血细胞72h以上.向培养基中加入秋水仙素,使其终浓度为 0􀆰15μg/mL,继续培养3h~4h.收集细胞,加入0􀆰075mol/L的氯化钾溶液10mL,低渗处理40min~ 50min,1000r/min~1500r/min离心5min.固定、滴片、染色和染色体计数按照GB/T18654􀆰12的方 法进行. 8􀆰4􀆰2 染色体核型 按照GB/T18654􀆰12的方法测定. 8􀆰5 分子遗传学特性 采集鼋背颈部静脉血,按照附录C的方法进行. 9 结果判定 按照GB/T18654􀆰1的规定执行. 10 判定规则 10􀆰1 当检测结果符合第5章要求时,可判定为该物种.当可数性状符合本文件规定,而形态性状、可量 性状不符合本文件规定或与本文件规定有明显差异时,则应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定. 10􀆰2 当出现下列情况时,需增加检测其他章节要求内容,依据检测结果对物种进行综合判定: a) 必要时,检测第7章的内容; b)第三方提出要求检测第6章全部或部分内容时; c)全项检测时. 5

.pdf文档 SC-T 1180-2025 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C-T 1180-2025 鼋 第 1 页 SC-T 1180-2025 鼋 第 2 页 SC-T 1180-2025 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7 02:55:4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