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2 0 2 3 0 4 1 1 发 布 - - 2 0 2 3 0 8 0 1 - - 实 施 斑 鳜 5 2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水 产 行 业 标 准 备 案 号 : X X X X - X X X X I C S 6 5 . 1 5 0 C C S B 1 1 7 1 — 2 0 2 3 L e o p a r d m a n d a r i n f i s h S C / T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农 村 部 发 布SC/T1171—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淡水养殖分技术委员会(SAC/TC156/SC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洪孝友、郑光明、刘海洋、赵建、朱新平、陈昆慈、陈辰、王亚坤、李伟、罗青、刘晓莉、 于凌云. ⅠSC/T1171—2023 斑  鳜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斑鳜[Sinipercascherzeri(Steindachner,1892)]的学名与分类,规定了斑鳜种质鉴定的主要 形态构造特征、生长与繁殖、细胞遗传学和生化遗传学特性,描述了相应的检测方法,给出了判定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斑鳜的种质检测与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该日期的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8654􀆰1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部分:检验规则 GB/T18654􀆰2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2部分:抽样方法 GB/T18654􀆰3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3部分:性状测定 GB/T18654􀆰4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4部分:年龄与生长测定 GB/T18654􀆰6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6部分:繁殖性能的测定 GB/T18654􀆰12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 GB/T18654􀆰13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3部分:同工酶电泳分析 GB/T22213 水产养殖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GB/T18654􀆰3和GB/T22213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学名与分类 4􀆰1 学名 斑鳜[Sinipercascherzeri(Steindachner,1892)]. 4􀆰2 分类地位 脊索动物门(Chordata)、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鲈形目(Perciformes)、 科(Serranidae)、鳜属(SiG niperca). 5 主要形态构造特征 5􀆰1 外部形态特征 5􀆰1􀆰1 外形 体侧扁,略呈纺锤形,头后背部略隆起.眼后头部平直或稍内凹,吻尖,眼上侧位,偏于头的前半部. 鼻孔离眼较近.口前位,稍斜裂;下颌突出于上颌,下颌两侧齿扩大为犬齿,多为2个并生,齿端尖锐;前鳃 盖骨后缘有锯齿12枚以上,近隅角的一枚最发达;腹缘无锯齿,但有棘状骨突2个.鳃盖骨后端及背缘各 有1根骨棘.间鳃盖骨及下鳃盖骨腹缘有浅缺刻.鳃耙稀少,梳齿状,略短于鳃丝. 吻部及头顶处无鳞,余均有鳞,体被小圆鳞.侧线完整,侧线前段稍弯,靠近背缘向后延伸,沿尾柄中 部至尾鳍基部. 背鳍起点在胸鳍基部后上方,鳍棘发达,有10枚~13枚,第六鳍棘最长;鳍条部基底短,鳍条边缘凸. 臀鳍与背鳍鳍条部形态相似;鳍棘均较粗壮,第一鳍棘较短,第二鳍棘最长.胸鳍下侧位,起点稍前于腹 鳍.腹鳍起点在背鳍第三鳍棘下方,鳍长约等于胸鳍长,有一根鳍棘,短细,不及鳍条长的1/2. 1SC/T1171—2023 头部具暗黑色小圆斑,体侧有较多的环形斑.尾鳍扇形,基部中间有一个较大的环形斑,其两边有若 干较小的环斑,其后多排排列相对整齐的更小环斑,环斑排列与体轴近垂直. 斑鳜外形见图1. 图1 斑鳜外形 5􀆰1􀆰2 可数性状 5􀆰1􀆰2􀆰1 鳍式 背鳍:D􀆰Ⅹ~ⅩⅢG10~14. 臀鳍:A􀆰ⅢG7~11. 5􀆰1􀆰2􀆰2 鳞式 9913~21 30~42GV126. 5􀆰1􀆰3 可量性状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体长16􀆰0cm~30􀆰6cm、体重77􀆰5g~585􀆰6g的个体,实测可量性状比值见表1. 表1 斑鳜可量性状实测比值 全长/体长体长/体高体长/头长头长/吻长头长/眼径头长/眼间距体长/尾柄长尾柄长/尾柄高 1􀆰18±0􀆰024􀆰02±0􀆰272􀆰95±0􀆰193􀆰53±0􀆰615􀆰15±0􀆰445􀆰94±0􀆰666􀆰65±0􀆰401􀆰65±0􀆰69 5􀆰2 内部构造特征 5􀆰2􀆰1 鳔 无鳔管,一室. 5􀆰2􀆰2 鳃耙数 左侧第一鳃弓外侧鳃耙数为4枚~6枚. 5􀆰2􀆰3 脊椎骨数 26枚. 5􀆰2􀆰4 腹膜 灰白色. 5􀆰2􀆰5 幽门盲囊 48~78. 6 生长与繁殖 6􀆰1 生长 斑鳜不同年龄组体长、体重的实测值见表2. 表2 斑鳜不同年龄组的体长及体重实测值 年龄,龄 0+1+2+3+ 体长,cm 4􀆰6~10􀆰0 9􀆰5~18􀆰4 16􀆰0~28􀆰9 23􀆰7~30􀆰6 体重,g 2􀆰8~26􀆰6 25􀆰8~137􀆰0 77􀆰5~490􀆰0 217􀆰4~585􀆰6 2SC/T1171—2023 6􀆰2 繁殖 6􀆰2􀆰1 性成熟年龄 雄鱼初次性成熟为1龄或2龄,雌鱼初次性成熟为2龄或3龄. 6􀆰2􀆰2 产卵类型 半浮性卵,分批产卵,一年产卵2次~3次. 6􀆰2􀆰3 繁殖水温 适宜繁殖水温为20℃~26℃. 6􀆰2􀆰4 怀卵量 斑鳜不同年龄组个体怀卵量见表3. 表3 斑鳜不同年龄组个体怀卵量 项目年龄 2+3+4+ 绝对怀卵量,×104粒 0􀆰36~1􀆰63 0􀆰64~2􀆰85 1􀆰12~4􀆰12 相对怀卵量,粒/g体重 18􀆰2~33􀆰3 31􀆰8~52􀆰6 36􀆰8~61􀆰5 7 遗传学特性 7􀆰1 细胞遗传学特性 体细胞染色体数:2n=48.斑鳜染色体核型公式:4m+10sm+4st+30t.染色体臂数(NF):62.斑 鳜染色体组型见图2. 图2 斑鳜染色体组型 7􀆰2 生化遗传学特性 斑鳜肌肉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1条带)电泳图及扫描图见图3. 图3 斑鳜肌肉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电泳及扫描图 3SC/T1171—2023 8 检测方法 8􀆰1 抽样 按GB/T18654􀆰2的规定执行. 8􀆰2 主要形态构造特征测定 按GB/T18654􀆰3的规定执行. 8􀆰3 生长与繁殖测定 生长按GB/T18654􀆰4的规定执行,繁殖按GB/T18654􀆰6的规定执行. 8􀆰4 细胞遗传学特性测定 按GB/T18654􀆰12的规定执行. 8􀆰5 生化遗传学特性测定 取肌肉组织2g.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凝胶浓度为7􀆰5%,凝胶缓冲液为TrisGHCl(pH 8􀆰9),电极缓冲液为TrisG甘氨酸(pH8􀆰3).在230V电压下电泳4h.其余步骤按GB/T18654􀆰13的规 定执行. 9 判定规则 按GB/T18654􀆰1的规定执行. 4

.pdf文档 SC-T 1171-2023 斑鳜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C-T 1171-2023 斑鳜 第 1 页 SC-T 1171-2023 斑鳜 第 2 页 SC-T 1171-2023 斑鳜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7 02:55:1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