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
ICS 43.120
CCS T 47
QC/T 1206 .1—2024
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系统
第1部分 :通用要求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traction battery —
Part 1:General requirements
2024 ⁃11⁃07 发布 2025 ⁃05⁃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 布QC/T 1206 .1—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是 QC/T 1206《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系统 》的第 1部分。QC/T 1206已经发布了以
下部分:
——第1部分:通用要求 ;
——第2部分:液冷系统 。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
本文件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 114)提出并归口 。
本文件起草单位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 (常州)有限公司 、合肥国
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宁德时代新能源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创新航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中汽研新能源汽车
检验中心 (天津)有限公司 、郑州深澜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蜂巢能源科技 (无锡)有限公司 、厦门金龙联合
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极氪汽车 (宁波杭州湾新区 )有限公司 、北
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王芳、李海斌、郝维健、童邦、刘磊、廖丰行、胡建、李兴星、宋淦、李召阳、
刘华俊、田瑞生、林春景、李师、李世敬、谢敏敏、杨振宇、洪少阳、王远、张浩(比亚迪) 、刘三兵、马小利、
张浩(北汽新能源 ) 、赵志伟。
ⅠQC/T 1206 .1—2024
引 言
动力蓄电池作为复杂的电化学系统 ,其电性能 、寿命和安全性都与温度高度相关 。动力蓄电池热
管理系统使电池工作在适宜温度内 ,且不同单体之间的温度均匀 ,以提高电池的运行一致性 。
QC/T 1206《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系统 》提出了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性能要求和测试
方法,将为电动汽车整车 、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研发提供统一的测试方法 ,引导动力电池行业热管理系
统产品技术提升 。考虑到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技术路线较多 ,各相关方对于技术内容的需求不同 ,
因此 QC/T 1206拟由 5个部分构成 。
——第1部分:通用要求 。目的在于确立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加热 、冷却、保温等通用要求及对应
测试方法 。
——第2部分:液冷系统 。目的在于确立动力电池液冷系统的技术要求及对应测试方法 。
——第3部分:风冷系统 。目的在于确立动力电池风冷系统的技术要求及对应测试方法 。
——第4部分:电加热器 。目的在于确立动力电池电加热器的技术要求及对应测试方法 。
——第5部分:直冷直热系统 。目的在于确立动力电池直冷直热系统的技术要求及对应测试
方法。
ⅡQC/T 1206 .1—2024
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 (以下简称 “电池” )热管理系统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
本文件适用于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系统的产品开发与测试评价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
本文件。
GB/T 19596 电动汽车术语
GB 38031 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3 术语及定义
GB/T 19596、GB 3803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3.1
热管理系统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通过冷却 、加热和保温等方式对电池进行温度控制的系统 。
3.2 冷却系统
3.2.1
风冷系统 air cooling system
采用空气作为换热介质对电池进行冷却的系统 。
注: 风冷系统按冷却方式可分为主动风冷系统和被动风冷系统 。
3.2.2
液冷系统 liquid cooling system
采用冷却液 (如乙二醇和水的混合溶液 )作为换热介质对电池进行冷却的系统 。
3.2.3
直冷系统 direct cooling system
采用制冷剂作为换热介质对电池进行冷却的系统 。
3.3
加热系统 heating system
采用加热装置对电池进行加热的系统 。
3.3.1
电加热膜 electric heating film
由加热元件 、绝缘包覆层 、引出导线和接插件等组成的加热装置 。
1QC/T 1206 .1—2024
3.3.2
PTC加热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heating
由具有 PTC效应的热敏发热元件和封装件等组成的加热装置 。
3.4
保温系统 thermal insulation system
采用保温材料对电池进行保温或隔热的系统 。
3.5
电池控制单元 battery control unit ;BCU
控制、管理、检测或计算电池系统的电和热相关的参数 ,并提供电池系统和其他车辆控制器通信的
电子装置 。
3.6
最高温度 maximum temperature
温度传感器测得的电池包中电池单体温度的最高值 。
3.7
最低温度 minimum temperature
温度传感器测得的电池包中电池单体温度的最低值 。
3.8
温差 temperature difference
电池包中同一时刻采集到的电池单体温度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 。
注: 计算方法见公式 (1) 。
Tt
diff=max(Tt
1,Tt
2,…,Tt
n)-min(Tt
1,Tt
2,…,Tt
n)………………………… ( 1 )
式中:
t——时间,单位为秒 (s) ;
Tt
diff——t时刻电池温差 ,单位为摄氏度 (℃);
Tt
n——t时刻,第n个温度传感器采集的电池温度值 ,单位为摄氏度 (℃) 。
4 技术要求
4.1 冷却性能要求
按照 6.3进行试验 ,试验全程电池包应符合表 1的要求或制造商提供的技术说明文件 。
表1 电池包冷却性能要求
冷却系统类型
主动风冷系统
液冷系统
直冷系统最高温度 /℃
不超过制造商规定的最高温度最大温差 /℃
≤10
≤7
≤8
4.2 加热性能要求
如果电池配备了加热系统 ,应按照 6.4进行试验 ,试验中电池包应符合表 2中的温差和温升速率
要求,或符合制造商提供的技术说明文件 。
2QC/T 1206 .1—2024
表2 电池包加热性能要求
加热系统类型
PTC加热(液冷系统 )
PTC加热(风冷系统 )
电加热膜 (液冷系统 )
电加热膜 (风冷系统 )
电加热膜 (直冷系统 )最大温差 /℃
≤10
≤15
≤15
≤15
≤15温升速率 /(℃/h )
≥20
≥20
≥20
≥20
≥20
4.3 保温性能要求
按照 6.5进行试验 ,试验中电池包应满足表 3的要求,或符合制造商提供的技术说明文件 。
表3 电池包保温性能要求
项目
低温环境保温性能
高温环境保温性能最大温差 /℃
≤15
≤15温降 /温升速率 /(℃/h )
≤6
≤5
5 试验条件
5.1 一般条件
5.1.1 除非另有要求 ,试验应在下列环境条件下进行 :
a)环境温度 :25 ℃± 2 ℃;
b)相对湿度 :10%~ 90%;
c)大气压力 :86 kPa~ 106 kPa。
5.1.2 试验样品交付时需要包括必要的操作文件 ,以及和试验设备相连所需的接口部件 (如连接器 、插
头等) 。试验对象可以是电池包或电池系统 ,其典型结构见附录 A。制造商需要提供电池包或系统的
安全工作限值 ,以保证整个测试的安全 。
5.1.3 测试目标环境温度改变时 ,在进行试验前测试样品应完成环境适应过程 :如果在 1 h内热管理系
统不工作且电池单体温度与目标温度之间的差值不超过 2 ℃,且电池包或电池系统温差小于 3 ℃,则完
成温度适应 。
5.1.4 考虑到电池在温控箱内的环境与整车环境有差异 ,对于布置在车辆底盘的电池 ,试验中建议在
样品底部布置托盘 ,并保持底部空气流通顺畅 ,同时在电池包或电池系统上表面覆盖防风隔热材料 。
托盘尺寸 、防风隔热材料厚度及属性应考虑电池在车辆中的布置位置和实际散热环境 。对于布置在其
他位置的电池 ,电池包或电池系统在温控箱内的布置方式由制造商提供 。
5.1.5 液冷系统的冷却液采用与电池包或电池系统所搭载车型相一致的冷却液 ,如果无法满足上述条
件则选择乙二醇和水体积分数各占 50%的混合溶液 。
5.1.6 如果电池包或系统由于某些原因 (如尺寸或质量 )不适合进行某些测试 ,那么制造商与检测机构
协商一致后可以用电池包或系统的子系统代替作为试验对象 ,进行全部或部分测试 ,但是作为试验对
象的子系统应包含和整车要求相关的所有部分 (如连接部件或保护部件等 ) 。
3QC/T 1206 .1—2024
5.1.7 调整荷电状态 (SOC)至试验目标
QC-T 1206.1-2024 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系统 第1部分 通用要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7 01:53:5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