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2 0 2 5 0 1 0 9 发 布 - - 2 0 2 5 0 5 0 1 - - 实 施 小 麦 全 蚀 病 抗 性 鉴 定 技 术 规 程 0 4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行 业 标 准 备 案 号 : X X X X - X X X X I C S 6 5 . 0 2 0 . 0 1 C C S B 4 4 6 2 — 2 0 2 5 T e c h n i q u a l c o d e o f p r a c t i c e f o r r e s i s t a n c e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w h e a t t o t a k e - a l l d i s e a s e N Y / T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农 村 部 发 布NY/T4462—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太国、张昊、刘博、高利、陈万权. ⅠNY/T4462—2025 小麦全蚀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1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小麦全蚀病抗性鉴定的鉴定程序、接种体制备、抗病性鉴定、病情调查、抗性评价、等技 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普通小麦(包括选育品种/系、地方品种、特殊遗传材料、近等基因系、重组自交系、DH 群体)、杂交小麦、其他栽培小麦种、野生小麦、小麦野生近缘种对小麦全蚀病抗性的田间鉴定和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小麦全蚀病 wheattakeGall 由Gaeumannomycesgraminis(Sacc􀆰)Arx&Oliver引起的典型小麦根部病害,病原菌有3个变种,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graminisvar􀆰tritici、禾顶囊壳禾谷变种G􀆰graminisvar􀆰graminis和禾顶囊壳燕 麦变种G􀆰graminisvar􀆰avenae.在小麦品种抗全蚀病鉴定与评价中通常选用禾顶囊壳小麦变种 G􀆰graminisvar􀆰tritici进行接种. 3􀆰2 变种 pathovar 病原在“种”下类群中在形态特征、对不同寄主的致病性、生理生化及某些遗传特征上有差异的群体. 4 鉴定程序 小麦全蚀病抗性鉴定程序包括接种体制备、鉴定选择、接种方法、严重度记载及标准、苗期或成株期抗 性评价和抗性评价阶段.程序流程如图1所示. 5 接种体制备 5􀆰1 病原物分离 通常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小麦全蚀病发病部位分离病原物.从发病小麦根部或茎基部切取病组织,用 1%的硝酸银溶液表面消毒30s,置半量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otatodextroseagar,PDA)培养基平板上 19℃、12h光周期条件下进行培养(3d~16d),分离物经形态学特征鉴定,确定为小麦全蚀病菌后,进行 分离物纯化,经致病性测定后,转至PDA斜面培养基,直接保存或用石蜡封存于4℃条件下备用. 5􀆰2 病原物接种体的制备 将鉴定为G􀆰graminisvar􀆰tritici的菌株按附录A中A􀆰2的方法制成接种体备用. 6 抗病性鉴定 6􀆰1 苗期鉴定 6􀆰1􀆰1 小麦幼苗培养 选择籽粒饱满健康的待测小麦种子,2%次氯酸钠溶液中表面漂洗消毒2min,蒸馏水中漂洗3次,置 于培养皿中吸足水的3层滤纸上室温(25±3)℃萌发24h~48h,备用. 1NY/T4462—2025 图1 小麦全蚀病抗性鉴定程序流程 6􀆰1􀆰2 接种方法 6􀆰1􀆰2􀆰1 试管法 取尖底、透明、容量15mL塑料离心管,长115mm,直径15mm,底部有排水孔,用棉球堵住排水孔, 装蛭石至9mL处,接入在PDA上培养2周~3周、菌落边缘处选取的菌饼(直径为13mm),再加2cm~ 2􀆰5cm蛭石,将萌发48h的待测品种种植于管内,每管3粒,再覆盖1cm蛭石,将试管捆好、固定于直立 试管架上,灌水,18℃培养,每周每管浇入10mL(体积比1∶3)的霍格兰氏大量元素溶液,28d后,清洗植 株根部,去除蛭石,调查发病情况.鉴定试验设3次~4次重复,每个重复30株. 6􀆰1􀆰2􀆰2 盆栽法 取方底或圆底、底部渐细、容量800mL的塑料盆,装入体积比2∶1的营养土:蛭石混合物400mL. 加入病麦粒或病谷粒(粉碎成0􀆰2mm~0􀆰5mm颗粒)与蛭石混合物(体积比≥0􀆰5%)1cm或2cm (40mL/盆或80mL/盆),再加入前述营养土蛭石混合物至700mL,灌水至75%土壤含水量,将5粒~10 粒萌发种子分散播种,覆土15mm,将花盆置于18℃培养28d,每5~7d灌水1次.28d后小心取出植 株,清洗根部,去除泥土或蛭石,调查发病情况.鉴定试验设3次~4次重复,每个重复30株. 6􀆰2 成株期人工病圃设置和接种方法 病圃小区畦宽150cm,每鉴定材料种植1行,行长100cm,行距33cm,每隔20个品种设1个感病对 照(小偃6号或其他本地高感品种),随机排列,重复3次.开沟后,先均匀播撒玉米砂培养基培养的15g 接种体,然后播种3g~5g小麦种子覆土,正常田间管理.鉴定圃内不施用任何杀菌剂. 2NY/T4462—2025 7 病情调查 7􀆰1 调查时间 盆栽鉴定在播种4周后、病圃鉴定在灌浆期至乳熟期调查发病情况. 7􀆰2 调查方法 鉴定每份材料的发病状况,根据病害症状描述,以鉴定材料为单元逐株进行调查,记载严重度,调查样 本每份材料每次重复不得小于15茎. 7􀆰3 病情分级 7􀆰3􀆰1 苗期病情分级 苗期病情调查小麦根系,其严重度分级及对应的症状描述见表1. 表1 小麦全蚀病苗期严重度分级及其症状描述 严重度分级 症 状 描 述 0  根部无症状 1  0<黑根占总根<25% 2  25%≤黑根占总根<50% 3  50%≤黑根占总根<75% 4  黑根占总根≥75% 5  所有根部及茎基变黑、变干 7􀆰3􀆰2 成株期病情分级 田间病情调查小麦根系,其严重度分级及对应的症状描述见表2. 表2 小麦全蚀病成株期严重度分级及其症状描述 严重度分级 症 状 描 述 0  根部无症状 1  0<黑根占总根<10% 2  10%≤黑根占总根<25% 3  25%≤黑根占总根<50% 4  黑根占总根≥50% 5  所有根均有病斑且病斑在茎基部表现 6  所有根均有病斑,且病斑在茎基部、茎部均表现 7  植株褪绿或严重矮化 8  植株死亡或接近死亡 7􀆰4 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计算与记载 根据6􀆰3描述的分级标准记载病情,按公式(1)计算病情指数(DI). DI=∑(s×n) N×S×100 (1) 式中: DI———病情指数; s———各病情级别的代表数值; n———各病情级别有植株(叶片)的数值,单位为株(片); N———调查总株(叶片)的数值,单位为株(片); S———最高级病情级别的代表数值. 8 抗性评价 8􀆰1 鉴定有效性判别 3NY/T4462—2025 当鉴定圃中的感病或高感对照材料达到其相应感病程度(5级或6级)时,该批次鉴定视为有效. 8􀆰2 抗性评价标准 8􀆰2􀆰1 苗期抗性评价 苗期根据鉴定材料的平均病情级别确定期对全蚀病的抗性水平,划分标准见表3. 表3 小麦全蚀病苗期抗性评价标准 平均严重度 抗性评价 平均严重度=0  高抗(Highlyresistant,HR) 0<平均严重度≤1  抗病(Resistant,R) 1<平均严重度≤2  中抗(Moderatelyresistant,MR) 2<平均严重度≤3  中感(Moderatelysusceptible,MS) 3<平均严重度≤4  感病(Susceptible,S) 4<平均严重度≤5  高感(Highlysusceptible,HS) 8􀆰2􀆰2 成株期抗性评价 依据鉴定材料发病程度(病情指数)计算相对病情指数(DI/DIM),确定其对全蚀病的成株期抗性水 平,划分标准见表4. 表4 小麦全蚀病成株期抗性评价标准 相对病情指数 抗性评价 DI/DIM=0  高抗(Highlyresistant,HR) 0<DI/DIM≤0􀆰2  抗病(Resistant,R) 0􀆰2<DI/DIM≤0􀆰4  中抗(Moderatelyresistant,MR) 0􀆰4<DI/DIM≤0􀆰6  中感(Moderatelysusceptible,MS) DI/DIM>0􀆰6  高感(Highlysusceptible,HS)   注:DIM:发病最重品种的病情指数. 8􀆰3 重复鉴定 初次鉴定中表现为高抗、中抗的材料,翌年用相同的病原菌进行重复鉴定. 8􀆰4 抗性评价 根据2年抗性鉴定结果对鉴定材料进行抗病性评价,抗性以统计的最高病情指数为准. 8􀆰5 鉴定记载表格 小麦全蚀病抗性鉴定结果记载表见5. 表5  年小麦全蚀病抗性鉴定结果记载表 编号品种名称来源发病株数,株 0级1级2级3级4级5级6级7级8级病情指数抗性评价   注1:鉴定地点 注2:接种病原菌分离物编号 注3:接种日期  调查日期 鉴定技术负责人(签字): 4NY/T4462—2025 附 录 A (资料性) 病原物鉴定和接种体制备   A􀆰1 病原物形态 禾顶囊壳小麦变种(Gaeumannomycesgraminisvar􀆰tritici),属真菌界(F

.pdf文档 NY-T 4462-2025 小麦全蚀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NY-T 4462-2025 小麦全蚀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 1 页 NY-T 4462-2025 小麦全蚀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 2 页 NY-T 4462-2025 小麦全蚀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7 00:46:1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