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2 0 2 5 0 1 0 9 发 布 - - 2 0 2 5 0 5 0 1 - - 实 施 农 药 登 记 环 境 影 响 试 验 生 物 试 材 培 养 第 1 0 部 分 : 七 星 瓢 虫 1 7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行 业 标 准 备 案 号 : X X X X - X X X X I C S 6 5 . 0 2 0 C C S B 4 1 9 5 . 1 0 — 2 0 2 5 G u i d a n c e o n t h e h o u s i n g a n d c a r e o f o r g a n i s m s u s e d f o r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i m p a c t t e s t o f p e s t i c i d e r e g i s t r a t i o n — P a r t 1 0 : C o c c i n e l l a s e p t e m p u n c t a t a N Y / T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农 村 部 发 布NY/T4195—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是NY/T4195«农药登记环境影响试验生物试材培养»的第10部分.NY/T4195已经发布了 以下部分: ———第1部分:蜜蜂; ———第2部分:日本鹌鹑; ———第3部分:斑马鱼; ———第4部分:家蚕; ———第5部分:大型溞; ———第6部分:近头状尖胞藻; ———第7部分:浮萍; ———第8部分:赤子爱胜蚓; ———第9部分:赤眼蜂.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药生物生态研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欣欣、葛常艳、陈朗、袁善奎、张雷刚、杨海荣、单炜力、周艳明、蓝帅、赵常升、 张猛. ⅠNY/T4195—2025 农药登记环境影响试验生物试材培养 第10部分:七星瓢虫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药登记环境影响试验用七星瓢虫的引入、验收、培养和繁殖等技术方法,以及记录资 料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七星瓢虫(Coccinellaseptempunctata)的实验室培养与繁殖,其他品种的瓢虫可参照 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3088 化学农药 天敌(瓢虫)急性接触毒性试验准则 NY/T3275􀆰1 化学农药 天敌昆虫慢性接触毒性试验准则 第1部分:七星瓢虫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载体植物 hostplant 为捕食性天敌及其猎物提供栖息地的植物. 注:本文件特指蚕豆苗. 3􀆰2 孵化 hatching 在卵内完成胚胎发育后,幼虫破壳而出的过程. 3􀆰3 羽化 eclosion 瓢虫蛹经过发育变为成虫,破蛹而出的过程. 4 概述 4􀆰1 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载体植物繁殖蚜虫作为猎物培养、繁育七星瓢虫,以获得瓢虫卵. 4􀆰2 七星瓢虫卵孵化得到的幼虫,应符合NY/T3088和NY/T3275􀆰1的要求. 5 载体植物与猎物 5􀆰1 载体植物准备 5􀆰1􀆰1 蚕豆种子筛选 选择发芽率在90%以上、颗粒饱满、未使用农药处理的健康蚕豆种子.不宜选用抗蚜品种. 5􀆰1􀆰2 蚕豆消毒 浸种前可选择以下方法之一对蚕豆种子进行消毒处理: a) 3%石灰水中浸泡5min; b)5%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0min; 1NY/T4195—2025 c)3%双氧水溶液浸泡10min. 5􀆰1􀆰3 蚕豆催芽 在环境温度20℃~30℃下,将种子浸泡在清水中24h~36h,其间淘洗、换水,待蚕豆饱胀、无瘪、无 皱纹、平嘴处皮壳未开裂时,捞出沥干水分.用棉布、纱布等覆盖包裹,置于温度20℃~30℃的条件下, 避光催芽. 5􀆰1􀆰4 蚕豆种植 将露白的种子均匀播撒在清洁、无污染的土壤基质上,用基质覆盖后浇水至土壤湿润,置于温度 18℃~27℃,相对湿度50%~90%,光照度不低于1000lx的环境中.培养期间,定期浇水,保持土壤基 质表面湿润.宜在蚕豆苗“三叶一心”时接种蚜虫. 5􀆰2 猎物准备 5􀆰2􀆰1 蚜虫采集 选取生命力强、整齐一致、繁殖力强、便于室内培育的蚜虫作为七星瓢虫的猎物,可选择豌豆修尾蚜 (Megouracrassicauda,别名蚕豆修尾蚜)、豌豆蚜(Acyrthosiphonpisum)、豆蚜(Aphiscraccivora,别名 花生蚜、苜宿蚜)等.蚜虫可从其他实验室引种或从田间采集,应避免将已有寄生蜂寄生或病毒感染的蚜 虫引入实验室. 5􀆰2􀆰2 蚜虫繁殖 将蚜虫转接到提前培育好的载体植物上,每株蚕豆幼苗接种蚜虫量在20头左右.蚜虫繁殖1周左 右,可作为猎物饲喂七星瓢虫.蚜虫培养条件:温度18℃~27℃,相对湿度50%~90%,光照周期16h∶ 8h(光暗比). 6 七星瓢虫引入与验收 6􀆰1 引入与运输 6􀆰1􀆰1 应从专业研究机构或能够出具种类证明的供应商引种七星瓢虫,并附种类证明.如从野外采集获 得,应经形态学或基因鉴定,并在实验室条件下自繁3代以上方可用于试验. 6􀆰1􀆰2 应记录引入七星瓢虫的详细信息,如引入日期、虫态、数量、来源等信息. 6􀆰1􀆰3 尽可能缩短七星瓢虫成虫或卵的运输时间,运输过程中应避光避雨,增加物理隔离措施防止剧烈 震动和接触有毒有害物质,避免高温(>30℃)、低温(<0℃)等恶劣情况. 6􀆰1􀆰4 宜每年引入七星瓢虫成虫或卵,并在实验室内进行扩繁、复壮. 6􀆰2 验收 接收后,检查形态、数量(估值)、孵化率、死亡率及其他异常情况,3d累计孵化率不得低于80%,成虫 死亡率不超过10%.七星瓢虫的形态特征见附录A. 6􀆰3 卵块保存 不需立即孵化的七星瓢虫虫卵应冷藏(2℃~8℃)避光保存,保存时间最长不超过1周. 7 培养管理 7􀆰1 将七星瓢虫卵置于透明培养容器中,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90%,光照周期16h∶8h (光暗比)、光照度不低于1000lx的人工气候箱(室)内孵化,并始终保持较低的饲养密度.孵化后每天饲 喂充足的活蚜虫,并定期清理,以纱布等透气性好的材料封紧培养容器以防瓢虫逃逸.七星瓢虫4龄末期 至化蛹,可不喂食. 7􀆰2 七星瓢虫羽化后应提供足量猎物. 8 繁殖管理 8􀆰1 成虫繁殖 2NY/T4195—2025 将七星瓢虫成虫按照雌雄配比(1~2)∶1配对后,置于透气的培养容器内,并加入干净的红色或橙色 卡纸或纱布和育满蚜虫的蚕豆苗,根据成虫的取食情况及时添加足量猎物.繁殖期间,温度(25±2)℃, 相对湿度60%~90%,光照周期16h∶8h(光暗比),光照度不低于1000lx. 8􀆰2 卵块收集 %124产卵时应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干扰.产卵后及时收集卵块,收集时动作轻柔,可直接将附有卵 块的叶片、卡纸或纱布剪下,每天定时收集1次~2次,并及时更换卡纸或纱布.收集的卵块可立即孵化 或冷藏保存,保存条件同6􀆰3. 9 记录资料 实验室应保存每批次七星瓢虫的完整培养记录,相关原始记录表格见附录B.主要记录包括: a) 蚕豆种子验收记录; b)蚕豆苗培养记录; c)七星瓢虫引入记录; d)七星瓢虫验收记录; e)七星瓢虫培养与繁殖记录等. 3NY/T4195—2025 附 录 A (资料性) 七星瓢虫的形态特征   七星瓢虫属于瓢虫科瓢虫属,一生共有4个虫期:卵、幼虫、蛹、成虫. A􀆰1 卵期 刚刚产出的七星瓢虫卵为淡黄色,逐渐变为杏黄色,即将孵化时呈黑褐色. A􀆰2 幼虫期 七星瓢虫幼虫经历4个龄期. A􀆰2􀆰1 龄期 体长2mm~3mm,身体全黑色.孵出后,聚集在原卵块取食身边残壳和未孵化的卵粒,经8h~12 h,开始分散取食周围蚜虫. A􀆰2􀆰2 2龄期 体长4mm,头部和足黑色,体灰黑色.前胸左右后侧角黄色.腹部每节背面和侧面着生6个刺疣, 第一腹节背面左右2刺疣呈黄色,刺黑色.第四腹节背面刺疣黄色斑不显,其余刺疣黑色. A􀆰2􀆰3 3龄期 体长7mm,体灰黑色,头、足、胸部背板及腹末臀板黑色.前胸背板前侧角和后侧角有黄色斑.腹部 第一节左右侧刺疣和侧下刺疣橘黄色,刺黑包.第四节背侧2刺疣微带黄色,其余刺疣黑色. A􀆰2􀆰4 4龄期 体长11mm左右,体灰黑色.前胸背板前侧角和后侧角有桔黄色斑.腹部第一节和第四节左右侧刺 疣均有橘黄色斑,其余刺疣黑色.四龄末期,瓢虫成虫体型变粗,最后以尾端固着在容器壁或者植株上,准 备化蛹. A􀆰3 蛹期 蛹长6mm~7mm,宽3mm~5mm.蛹呈黄色且前胸背板前缘有4个点,2个呈三角形,前胸背板 后缘有2个黑点,两侧角有2个黑斑.中胸背板有2个黑斑.腹部第2节~6节背面左右各有4个黑斑. 腹末为末龄幼虫黑色蜕皮. A􀆰4 成虫期 成虫体长一般体长5􀆰2mm~7􀆰2mm,体宽4􀆰0mm~5􀆰7mm.身体卵圆形,背部拱起呈水瓢状. 七星瓢虫雌雄成虫在外部形态结构上的差异主要为腹部腹板第5节和第6节后缘形态不同,雌虫的第6 腹节后缘凸出,表面平整,雄虫的第6腹节后缘平截,中部有横凹陷坑,上缘有一排长毛. 4NY/T4195—2025 附 录

.pdf文档 NY-T 4195.10-2025 农药登记环境影响试验生物试材培养 第10部分 七星瓢虫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NY-T 4195.10-2025 农药登记环境影响试验生物试材培养 第10部分 七星瓢虫 第 1 页 NY-T 4195.10-2025 农药登记环境影响试验生物试材培养 第10部分 七星瓢虫 第 2 页 NY-T 4195.10-2025 农药登记环境影响试验生物试材培养 第10部分 七星瓢虫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7 00:29:0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