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2 0 2 2 1 1 1 1 发 布 - - 2 0 2 3 0 3 0 1 - - 实 施 大 麦 品 种 抗 病 性 鉴 定 技 术 规 程 第 9 部 分 : 抗 云 纹 病 0 4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行 业 标 准 备 案 号 : X X X X - X X X X I C S 6 5 . 0 2 0 . 2 0 C C S B 3 0 6 0 . 9 — 2 0 2 2 T e c h n i c a l c o d e o f p r a c t i c e f o r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b a r l e y v a r i e t i e s f o r r e s i s t a n c e t o d i s e a s e — P a r t 9 : S c a l d N Y / T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农 业 农 村 部 发 布NY/T3060􀆰9—202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则 起草. NY/T3060«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标准分为10个部分: ———第1部分:抗条纹病; ———第2部分:抗白粉病; ———第3部分:抗赤霉病; ———第4部分:抗黄花叶病; ———第5部分:抗根腐病; ———第6部分:抗黄矮病; ———第7部分:抗网斑病; ———第8部分:抗条锈病; ———第9部分:抗云纹病; ———第10部分:抗黑穗病. 本文件为NY/T3060的第9部分. 本文件由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青海省 海北州农业科学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蔺瑞明、王凤涛、冯晶、王建锋、姚强、张燕霞、姚小波、侯璐、吴昆仑、陈万权、徐 世昌. ⅠNY/T3060􀆰9—2022 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9部分:抗云纹病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麦抗云纹病鉴定的技术方法和抗病性评价标准. 本文件适用于大麦(HordeumvulgareL􀆰)品种及种质资源对云纹病的田间抗病性鉴定和抗病性 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普遍率 incidence 发病率 发病植物体单元数占调查植物体单元总数的百分率,用以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在本部分中,植物体 单元为叶片. 3􀆰2 侵染型 infectiontype 用于定性衡量和表示植物抗病性水平.将划分为较低级别的侵染型确定为抗病类型,将划分为较高 级别的侵染型确定为感病类型.本文件根据叶片病斑大小以及病斑周围褪绿晕圈特征,云纹病侵染型划 分为0级~5级. 3􀆰3 严重度 severity 发病植物单元上发病面积占该单元总面积的百分率,也可用分级法,分别用一个代表值表示,说明病 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在本部分中,云纹病严重程度由轻到重划分为0级~9级. 3􀆰4 云纹病 scald 由普通喙孢霉(RhynchosporiumcommuneZaffarano,McDonald&Linde)侵染大麦引起的真菌性病 害.病原菌形态特征见附录A中的A􀆰1. 3􀆰5 感病对照品种 susceptiblecheckvariety 具有鉴定病害对象的典型而且稳定的高度感病侵染型特征,用于验证鉴定病害对象侵染过程及其危 害程度的可靠性. 4 病原菌接种体制备 4􀆰1 病原菌分离和保存 选取大麦叶片上典型的云纹病病斑,将含有病斑边缘的组织切成小块(5mm×5mm),用70%乙醇 溶液浸泡5s,然后用0􀆰5%次氯酸钠溶液表面消毒90s,无菌水中漂洗3次,每次30s,用灭菌的滤纸吸干 多余水分后,置于1%(v/v)水琼脂平板培养基上18℃培养7d,诱导病原菌产生分生孢子.经形态学鉴 定确认为普通喙孢霉后,用灭菌的接种环挑取分生孢子并在马铃薯葡萄培养基(PDA)平板上划线,18℃ 1NY/T3060􀆰9—2022 培养2d~4d,挑取单孢菌落置于利马豆培养基(LBA)上获得单孢分离物,在相同温度条件下继续黑暗培 养10d~14d诱导产孢.培养基制备方法见A􀆰2,病原菌长期保存方法见附录A􀆰3. 4􀆰2 接种体繁殖 4􀆰2􀆰1 选择3个~5个毒性谱宽的优势菌株,混合后用于供试品种抗云纹病鉴定.在接种前,采用LBA 固体培养基或红花菜豆液体培养基(SRB)扩繁病原菌的接种体. a) LBA培养基扩繁:将保存菌株的滤纸块接种在LBA培养基平板上活化,18℃黑暗培养10d,刮 取培养物置于1􀆰5mL离心管中,加入1􀆰0mL灭菌去离子水,用灭菌的塑料棒研磨,将菌丝段及 分生孢子均匀涂在LBA培养基平板上,18℃黑暗培养10d~14d,用自来水洗下并收集分生孢 子,配制孢子悬浮液. b) SRB培养基扩繁:刮取LBA固体培养基上培养活化的病原菌菌丝及分生孢子,研磨后接种菜豆 液体培养基.每500mL菜豆液体培养基加入5mL菌液,置于摇床上18℃黑暗培养21d,摇床 转速为130r/min,过滤收集分生孢子,配制孢子悬浮液. 4􀆰2􀆰2 利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分生孢子计数,用含有0􀆰025%(v/v)TweenG20的去离子水将接种体即分生 孢子悬浮液浓度调至2×105孢子/mL.孢子悬浮液须现用现配,喷雾接种前充分混均匀. 5 田间抗病性鉴定 5􀆰1 鉴定圃选址 鉴定圃设在云纹病常发生态区,具备良好自然发病环境和可控灌溉条件、地势平坦且土壤肥沃的地 块. 5􀆰2 感病对照品种和诱发行品种 将‘柴青1号’作为大麦品种抗云纹病鉴定试验的感病对照品种,也作为接种诱发行品种. 5􀆰3 田间配置及种植方式 鉴定圃采用开沟条播、等行距配置方式.畦宽2􀆰0m,畦埂宽0􀆰5m,畦长视地形地势而定.播种行 垂直于畦埂,供试品种按顺序排列.每个供试品种播种3行,行距0􀆰4m,间隔20个供试品种播种1行感 病对照品种.鉴定圃四周种植2行感病对照品种‘柴青1号’,作为保护行和诱发行.鉴定试验设3次 重复. 6 田间播种及管理 6􀆰1 播种时间及播种量 根据供试品种或品系的冬春性,按当地最适播期播种.按照当地常规播种量播种. 6􀆰2 田间管理 按当地大田生产或田间试验要求管理,及时追肥、中耕除草和害虫防治.其他非鉴定的叶部病害危害 较轻,不影响供试品种对云纹病抗性鉴定结果的判别,不采取任何防治措施;非鉴定的叶部病害为害严重 且快速蔓延,应使用选择性杀菌剂及时防控发病中心.为防治种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的为害,可以使用种衣 剂预处理供试品种的种子.当防治非鉴定的叶部病害严重影响了供试品种对云纹病抗性鉴定结果的判 别,应终止本批次鉴定试验. 7 接种 7􀆰1 接种时期 在大麦拔节后,选择在无风低温(15℃~18℃)下午或傍晚接种. 7􀆰2 接种方法 采用喷雾接种法.将孢子悬浮液均匀喷洒到供试品种或诱发行感病品种的叶片表面,立即覆盖塑料 膜保湿过夜,保湿至少16h,第二天上午及时打开塑料膜.接种后遇到高温天气,应在早晨气温升高前打 开塑料膜;接种后天气阴雨低温,可以延迟打开塑料膜. 2NY/T3060􀆰9—2022 7􀆰3 接种前后的田间管理 接种前3d~5d鉴定圃浇灌或在雨后及时接种.接种后及时浇水,常保持地表土壤潮湿. 8 病情调查 8􀆰1 调查时间 在大麦灌浆期,感病对照品种中部及下部叶片充分发病(严重度7级以上)后,对供试品种或品系进行 抗病性调查,间隔7d~10d进行第2次调查. 8􀆰2 调查方法 每份供试品种或品系每行随机抽样5株~7株,3行共调查15株~20株.按照侵染型和严重度的分 级标准,每株随机调查2个~3个叶片的侵染型,并记载该株的严重度. 8􀆰3 病情分级 8􀆰3􀆰1 侵染型记载及标准 依据云纹病侵染型的分级标准(表1),对供试品种进行调查,判明侵染型的级别.各级可附加“+”或 “-”号以表示比相应级别的侵染型偏重或偏轻. 表1 大麦云纹病成株期侵染型分级标准及其症状描述 侵染型 症状描述 0  叶片无肉眼可见的病害症状 1  病斑呈点状,微小而稀少,零散不连片,具有深色边缘,外围组织无褪绿 2  病斑略大,多数具有深色边缘,外围组织偶有褪绿,不连片,少数不规则灰绿色萎蔫区不具有深色边缘 3  病斑较大,具有或无深色边缘,外围组织褪绿面积较小,偶有连片 4  病斑较大而连片,局部叶组织枯死,灰绿色萎蔫区域不具有深色边缘 5  病斑大而连片,叶片近乎完全萎蔫枯死 8􀆰3􀆰2 严重度分级及标准 严重度用分级法表示,共分10级,即0级、1级、2级、3级、4级、5级、6级、7级、8和9级.根据各级 严重度的描述(表2),判明严重度的级别.平均严重度按式(1)计算. S- =∑n i=0X(i×Si)/∑n i=0Xi (1) 􀆺􀆺􀆺􀆺􀆺􀆺􀆺􀆺􀆺􀆺􀆺􀆺􀆺􀆺 式中: S———平均严重度; i———病级数(0~n); Xi———i的单元数; Si———i级的严重度的代表值. 表2 大麦云纹病成株期严重度分级标准及症状描述 严重度分级 症状描述 0  全株叶片无病斑 1  下部叶片病斑面积小于1%,中部和上部叶片无病斑 2  下部叶片病斑面积1%~5%,中部和上部叶片无病斑 3  下部叶片病斑面积6%~10%,中部和上部叶片无病斑 4  下部叶片病斑面积25%~50%,中部叶片病斑面积5%~10%,上部叶片无病斑 5  

.pdf文档 NY-T 3060.9-2022 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9部分 抗云纹病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NY-T 3060.9-2022 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9部分 抗云纹病 第 1 页 NY-T 3060.9-2022 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9部分 抗云纹病 第 2 页 NY-T 3060.9-2022 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 第9部分 抗云纹病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7 00:22:5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