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13.030
CCSD09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1535—2024
喷射混凝土回弹率测定试验方法
Testmethodofreboundrateofshotcrete
2024-05-24发布 2024-11-24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目 次
前言 Ⅲ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测试原理 1 …………………………………………………………………………………………………
5 基本要求 2 …………………………………………………………………………………………………
6 仪器 2 ………………………………………………………………………………………………………
7 测试步骤 3 …………………………………………………………………………………………………
8 数据处理 5 …………………………………………………………………………………………………
9 测试报告 5 …………………………………………………………………………………………………
附录A(资料性) 回弹测定记录报告 6 ……………………………………………………………………
ⅠNB/T11535—2024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煤炭行业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科技大学、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青岛理工大学、山东能源集团
有限公司、山东研博泰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威特立邦矿山设备有限公司、山东亚瑞特机电工程科
技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南京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连军、潘刚、隋金君、程卫民、刘国明、王乃国、张少波、刘兆霞、崔向飞、
李鹏程、周智、范建国、孙振姣、时志伟、孙家豪、贾文峰。
ⅢNB/T11535—2024喷射混凝土回弹率测定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喷射混凝土回弹率测定方法的测试原理、基本要求、仪器、测试步骤、数据处理和试验
报告。
本文件适用于喷射法施工时水泥混凝土的回弹率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50086 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回弹物料 reboundmaterials
混凝土喷射过程中,通过喷嘴喷出的未粘结在受喷壁面的溅落物料。
3.2
喷射混凝土回弹率 reboundrateofshotcrete
回弹物料与受喷壁面上粘结物料和回弹物料总和的质量比例。
3.3
回弹物收集膜 collectingmembraneforreboundmaterials
用于收集回弹物料的不吸水塑料膜或防水布。
3.4
喷帮回弹 sprayingreboundontheside
巷道两侧进行混凝土喷射时产生的物料回弹。
3.5
喷顶回弹 sprayingreboundatthetop
巷道顶部进行混凝土喷射时产生的物料回弹。
4 测试原理
使用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得到回弹物料质量Wt与受喷壁面上粘结物料质量Ws和回弹物料质量
1NB/T11535—2024Wt总和的质量比例,定量描述喷射混凝土的回弹状况。
5 基本要求
5.1 试验材料
试验用喷射混凝土应采用与实际施工相同的材料与配比。
5.2 混凝土喷射机
喷射混凝土试验所用混凝土喷射机原则上应与施工所用型号相同,应符合GB50086的规定。
5.3 喷射参数
5.3.1 湿式喷射混凝土的试验风压区间宜为:0.4MPa~0.6MPa,优先考虑0.5MPa,潮式喷射混凝土
的试验风压区间宜为:0.3MPa~0.7MPa,优先考虑0.5MPa。
5.3.2 喷头与受喷壁面宜保持80°~90°的喷射夹角。
5.3.3 喷头与受喷壁面之间的喷射距离宜为1.0m~1.5m,优先考虑1.0m。
6 仪器
6.1 重量计
重量计应依据现场试验量选用量程0kg~3000kg,分度值100g~1000g的机械秤或电子秤。
6.2 回弹物收集膜
回弹物收集膜应采用不吸水的塑料膜或防水布。回弹物收集膜的尺寸应根据喷射距离及喷射位置
确定,厚度不应小于1.5mm。
6.3 试验模具
试验模具应采用木材或较厚的金属材料制作,保证刚度足以承受冲击,防止变形。试验模具内部壁
面平整度应控制在±5mm范围内。
喷帮试验时,试验模具下部为开口结构,如图1所示;喷顶试验时,试验模具下部为封口结构。
2NB/T11535—2024 标引序号说明:
a———长度;
b———宽度;
c———高度。
图1 喷帮试验模具简图
试验模具尺寸应与施工条件相适应,长度应为450mm的整数倍,宽度应为150mm的整数倍,高
度按施工要求确定。
试验模具中可安装测量混凝土喷层厚度的标尺,如图1所示。标尺的直径应不大于10mm,横纵
间距宜为150mm。
6.4 环境测量仪
仪器选用多功能环境测量仪。
可测温度:0℃~50℃,最大允许误差±0.2℃。
可测风速:0.5m/s~30m/s,最大允许误差±0.4m/s。
7 测试步骤
7.1 测试前准备
7.1.1 设备安装
根据现场施工情况选择尺寸适合的试验模具,将试验模具固定在喷射壁面(侧边或顶部),如图2所
示。在受喷壁面下方铺设回弹物收集膜,用于收集混凝土回弹物料。
3NB/T11535—2024a) 喷帮 b) 喷顶
标引序号说明:
1———喷枪;
2———试验模具;
3———回弹物料;
4———回弹物收集膜。
图2 设备安装图
7.1.2 材料准备
混凝土原材料、外加剂、物料配合比应按照5.1准备,喷射参数应按照5.3准备。
7.2 测试步骤
7.2.1 质量称量
喷射之前,测量试验模具的质量Wp。
7.2.2 环境测定
架设环境测量仪测量试验场地风速和作业区温度。
7.2.3 喷射过程
喷帮试验时,采用自下向上螺旋状圆周运动的喷射移动方式;试验模具应采用图1所示的模具,模
具下部为开口结构;回弹物收集膜铺设至模具边缘位置,且左、右伸出距离应不小于5m,垂直壁面伸出
距离应不小于4m,保证混凝土回弹物料被全部收集。
喷顶试验时,采用自左向右螺旋状圆周运动的喷射移动方式;试验模具应采用图1所示的模具,下
部为封口结构;回弹物收集膜铺设至模具边缘位置,且前、后、左、右伸出距离应不小于5m,保证混凝土
回弹物料被全部收集。
若回弹物收集膜需要多张拼接使用时,应确保接缝处不漏水。
喷枪的喷头进行螺旋状圆周运动,自对应试验模具一侧向另一侧移动,喷枪在试验模具上喷射的混
凝土运动轨迹呈螺旋状,绕圈直径宜为150mm左右,后一圈压前一圈的1/3~1/2。喷射壁面喷满的
判断依据为试验模具与每个底面标尺相平,每喷满一组试验模具转移至下一组。
7.2.4 数据记录
混凝土喷射时,需控制喷射厚度均匀,厚度测定取4个点进行测定,4个点之间的直线距离应不小
于50mm,取算术平均值作为喷射厚度检测值。若混凝土喷射厚度大于80mm,应分为2层喷射,每层
40mm~60mm。
4NB/T11535—2024喷射结束5min内,进行回弹物料称重Wt和试验模具的总质量称重Wz。
8 数据处理
将试验模具取下称量,结果即为喷射后试验模具的总质量Wz。
将回弹物料收集并称量,结果即为回弹混凝土的总质量Wt。
根据式(1)与式(2)得到回弹率:
Wr=Wt
(Ws+Wt)×100% …………………………(1)
Ws=Wz-Wp …………………………(2)
式中:
Wr———回弹率;
Wt———回弹物料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Ws———试验模具内混凝土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Wz———喷后试验模具的总质量,单位为千克(kg);
Wp———喷前试验模具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取3组检测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注:分层喷射施工时,分别测量每层喷射回弹率,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回弹率值。
9 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具体详见附录A):
———本试验的测试条件(环境风速、环境温度、模具尺寸等);
———本试验原材料执行标准;
———本试验所选的因素与水平(试验风压、喷射距离、喷射夹角、速凝剂添加量等);
———喷射试验后模具总质量;
———回弹物料质量;
———试验回弹率结果(喷帮回弹率、喷顶回弹率);
———试验人员、日期。
5NB/T11535—2024
NB-T 11535-2024 喷射混凝土回弹率测定试验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23:25:2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