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13.020
CCSZ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
NB/T11435—2023
煤矿区生态环境损害与补偿评估
技术指南总纲
Technicalguidelinesforassessmentofeco-environmentdamageand
compensationincoalminingarea—Generalprinciples
2023-12-28发布 2024-06-28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目 次
前言 Ⅲ …………………………………………………………………………………………………………
1 范围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和定义 1 ………………………………………………………………………………………………
4 总则 2 ………………………………………………………………………………………………………
5 评估准备 3 …………………………………………………………………………………………………
6 损害确认 4 …………………………………………………………………………………………………
7 因果关系分析 4 ……………………………………………………………………………………………
8 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化与价值量化 4 ……………………………………………………………………
9 生态环境补偿评估 5 ………………………………………………………………………………………
10 生态环境补偿效果评估 5 …………………………………………………………………………………
附录A(资料性) 煤矿区生态环境损害与补偿评估报告书的编制要求 7 ………………………………
参考文献 9 ………………………………………………………………………………………………………
ⅠNB/T11435—2023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标准化专家组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国能龙源环保有限
公司、防灾科技学院、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生产力促进中心、生态环境部
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海潮、张凯、李浩荡、陈建强、韩勇、侯波、蒋新军、王义、张晓博、杨扬、薛军、
刘祥宏、李晓楠、闫瑞兵、姜凯升。
ⅢNB/T11435—2023煤矿区生态环境损害与补偿评估
技术指南总纲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煤矿区生态环境损害与补偿评估的总则、评估准备、损害确认、因果关系分析、生态环
境损害实物量化与价值量化、生态环境补偿评估及生态环境补偿效果评估的技术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因煤矿开采导致的生态环境损害与补偿工作的全过程。
本文件不适用于土地利用状态发生改变等损害无法恢复的煤矿区生态环境补偿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39791.1—2020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指南 总纲和关键环节 第1部分:总纲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煤矿区 coalminingarea
在煤田范围内根据地形、地质、交通和生产管理等因素,划分出的若干个含煤区域。
3.2
煤矿区生态环境 eco-environmentofcoalminingarea
煤矿区内环境系统和生态系统的整体,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多样性等。
3.3
煤矿区生态环境损害 eco-environmentaldamageofcoalminingarea
因煤矿建设、煤炭资源勘探与开采所造成的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和植物、动物等生物要素的不
利改变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和服务减少。
[来源:GB/T39791.1—2020,3.1,有修改]
3.4
煤矿区生态环境损害评估 assessmentforeco-environmentaldamageofcoalminingarea
评估机构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综合运用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调查煤矿区开采行为与生态环境
损害情况,分析其与生态环境损害间的因果关系,评估该行为所致生态环境损害的范围和程度,确定生
态环境恢复至基线并补偿期间损害的恢复措施,量化生态环境损害数额的过程。
[来源:GB/T39791.1—2020,3.14,有修改]
3.5
煤矿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ecologicalfunctionsofcoalminingarea
人类从煤矿区生态系统中获得的收益,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持功能。
[来源:GB/T39791.1—2020,3.2,有修改]
1NB/T11435—20233.6
煤矿区生态环境基线 eco-environmentalbaselineofcoalminingarea
煤矿区开采行为未发生时,评估区域内生态环境及其服务功能的状态。
[来源:GB/T39791.1—2020,3.5,有修改]
3.7
煤矿区生态环境补偿 eco-environmentalcompensationofcoalminingarea
在煤矿区生态环境损害发生后,采取各项必要的、合理的措施将生态环境及其生态系统服务恢复至
基线并补偿期间损害的过程。
4 总则
4.1 评估原则
4.1.1 合法合规原则
评估工作应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
4.1.2 科学合理原则
评估工作应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工作方案。评估工作方案中应包含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
证措施。
4.1.3 客观公正原则
评估机构及评估人员应运用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独立客观地开展生态损害与补偿评估。
4.2 评估范围
煤矿区生态环境损害与补偿评估工作的时间范围以煤矿建设或开采行为发生日期为起点,以受损
生态环境及其服务功能恢复至基线为终点。空间范围确定可以利用现场调查、环境监测、遥感分析和模
型预测等方法,基于井田范围、生态环境损害要素类型等因素确定责任范围。
4.3 评估事项
生态环境损害与补偿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调查煤矿区开采行为以及生态环境损害情况;
———确定污染物性质;
———分析煤矿区开采与生态环境损害(如土地损毁程度、临时堆放占地情况、生物栖息地破坏情况、
闭矿后土地挖掘情况等)之间的因果关系;
———确定生态环境损害的性质、类型、范围和程度;
———计算生态环境损害实物量,量化生态环境损害价值;
———筛选并给出推荐的生态环境补偿方案,评估生态环境补偿费用,进行生态环境补偿;
———开展生态环境补偿效果评估。
4.4 工作程序
煤矿区生态环境损害与补偿评估程序如图1所示。
2NB/T11435—2023
NB-T 11435-2023 煤矿区生态环境损害与补偿评估技术指南 总纲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23:07:44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