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文件分类
批量下载
ICS 73. 010 CCS D 15 KA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行业标准 KA T 11—2023 代替MT/T878—2000 煤矿巷道矿山压力显现观测方法 Method of monitoring for behavior of rock pressure about the roadway in coal mines 2023-10-26 发布 2024-01-31实施 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 发布 KA/T 11—2023 目 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观测项目及仪器 5 测站 6 观测方法 7 数量处理 8 报告编写 11 附录A(资料性) 矿山压力数据记录表 12 KA/T 11—2023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MT/T878—2000《煤矿巷道矿山压力显现观测方法》,与MT/T878—2000相比,除结 构调整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3个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b): 增加了压力显现的观测项目、观测类型及观测仪器(见4.1); c) 增加了日常监测中测站的布置间距(见5.1.1); d) 更改了综合测站的测站间距(见5.1.2,2000年版的4.1); e) 增加了锚杆锚索端部载荷的测点布置、测点安装、测量方法(见6.4); (J 增加了围岩体内部相对应力的测点布置、测点安装、测试方法(见6.7); 增加了锚杆(锚索)端部载荷数据处理方法(见7.4); h) 增加了围岩体内部相对应力数据处理方法(见7.7); i) 删除了统计观测的相关内容(2000年版的第5、7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 本文件由煤炭行业煤矿专用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科技大学、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山西潞安矿 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思科赛德矿业安全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拥政、吴志刚、林健、刘志强、张镇、赵同彬、李文洲、吴建星、何杰、徐放艳、褚 晓威、郝登云、王强。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情况为: ———2000年首次发布为MT/T878—2000; 一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KA/T 11—2023 煤矿巷道矿山压力显现观测方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煤矿巷道矿山压力显现观测项目及仪器、测站与观测频率、观测方法、数据处理方法 和报告编写。 本文件适用于煤矿巷道矿山压力显现的观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本文件。 GB/T35056一2018煤矿巷道锚杆支护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巷道顶板离层值 直roof separation displacement of roadway 巷道顶板表面相对于顶板内部不同深度监测点的位移变化量。 3. 2 锚杆轴力 axial stretch load of bolt 锚杆与围岩相互作用过程中,锚杆杆体承受的轴向力。 3. 3 接触应力 contact stress 围岩表面与支护体(型钢、支架、混凝土喷层等)的相互作用单位面积力 3. 4 锚杆端部工作载荷 work load of bolt 锚杆安装后,通过端部安装的测力计能够监测的锚杆轴向拉力。 3. 5 锚索端部工作载荷 workload of cable 锚索安装后,通过端部安装的测力计能够监测的锚索轴向拉力。 4观测项目及仪器 4. 1 观测项目 观测项目分为日常观测和综合观测,其相应的观测内容见表1。顶板离层是日常观测的必测项目; 顶板离层、围岩表面位移、锚杆端部工作载荷、锚索端部工作载荷(锚杆支护巷道)是综合观测的必测项 目,其余为选择项目,也可根据巷道矿压监测需要增加其他观测项目。 1 KA/T 11—2023 观测仪器 根据观测项目和观测内容选用相应的测量仪器,仪器综合误差小于1.5%,推荐使用仪器见表1。 表1巷道观测项目及仪器 序号 观测项目 观测内容 支护类型 观测仪器 日常观测综合观测 巷道顶板不同深度的径向 顶板离层 全部 顶板离层仪等 位移 巷道顶底板移近量、两帮移 测枪、测杆、收敛计 2 围岩表面位移 近量;顶板下沉量、底鼓量; 全部 测尺、激光测距仪等 右帮移近量、左帮移近量 巷道围岩不同深度的径向 3 围岩深部位移 全部 多点位移计等 位移 锚杆端部 围岩体外部锚杆端部轴向 4 拉力 锚杆支护 锚杆测力计等 工作载荷 锚索端部 围岩体外部锚索端部轴向 5 锚杆支护 锚索测力计等 工作载荷 拉力 支护体与围岩体表面之间垂 6 接触应力 型钢支护 应力计等 直应力 加长锚固锚杆或者全长锚固 7 锚杆轴力 锚杆支护 测力锚杆等 锚杆轴向受力 围岩体内部 钻孔应力计、空心包 8 围岩体内部相对应力 全部 相对应力 体等 注:支护类型分为锚杆支护、型钢支护、砌支护和联合支护。 5测站 5.1测站布置 5. 1. 1 日常观测 煤层巷道中,相邻测站距离不大于50m,岩巷中相邻测站距离不大于100m,在复杂地段(参见GB/ T35056一2018,定义3.43)需增设观测点,或者按照煤矿安全法规的要求增设观测点。 5.1.2 综合观测 地质条件单一的巷道,相邻测站间距为100m~300m,每条巷道不少于2个测站.每个测站布置不 少于2个观测断面;同一条巷道中,当地质条件差异明显地段长度大于20m时,该段巷道内应增设不少 于1个测站。 试验巷道或重点观测的巷道(锚杆支护),应布置综合测站,且测站数量应不少于2个,相邻测站间 距应为50m~200m,综合测站应不少于2个顶板离层监测,间距2m~5m;应不少于2个断面围岩表 面位移监测,间距应不大于两排锚杆间距;应不少于6根锚杆端部载荷监测,顶板、两帮各不少于2根; 有锚索加强支护巷道中,应不少于2根锚索端部载荷监测,间距2m~5m。 2 KA/T 11—2023 5.2测站测点布置 日常观测和综合观测各项目的测点应紧跟掘进工作面及时设置。回采期间需要补充综合测站时, 测站安装位置需要根据现场条件确定。项目测点设置后,立即进行观测,按照数据记录表填写内容。 5.3测站观测频率 根据现场条件和采用观测方法来确定观测频率,常见的有: a) 采用人工观测的,其观测频率通常由表面位移的变化速度确定,具体观测频率见表2;也可按 照安装10d以内或距回采工作面200m以内,每天观测1次,其他时间每周1~2次。 b) 采用在线或者连续矿压监测系统进行巷道矿压显现观测的,监测系统采集频率宜不低于1次/ 30 min。 表 2人工观测频率 围岩表面位移速度 观测频率 mm/d >5 1次/d 1~5 1次/2d <1 (1~2)次/14d 6观测方法 6. 1J 顶板离层 6. 1. 1 测点布置 综合测站布置不少于2个顶板离层观测的断面,相邻2个监测断面间距2m~5m,锚杆支护道 中,顶板离层测点布置巷道两排锚杆中间。测点安装在巷道顶板中线位置,垂直巷道顶板,因现场条件, 测点不能与顶板中线重合时,需标明测点和中线的相对位置,测点布置如图1所示。 a)矩形断面 b)拱形断面 图1顶板离层测点布置示例图 6.1.2测点安装 顶板离层监测按现场监测要求布设。以双高度顶板离层指示仪为例,安装方法参见GB/T35056- 3
KA-T 11-2023 煤矿巷道矿山压力显现观测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赞助2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元下载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19:59:05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14.8 MB)
分享
友情链接
ISO 8259 2024 Soil quality Bioaccessibility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pollutants from contaminated soil and soil-like materials.pdf
ISO 24807 2023 Recreational diving services — Requirements for rebreather diver training.pdf
ISO 20263 2017 Microbeam analysis Analytical electron microscopy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nterface position in the cross-sectional image of the layered materials.pdf
ISO 657-2 1989 Hot-rolled steel sections — Part 2 Unequal-leg angles — Dimensions.pdf
ISO 11114-5 2022 Gas cylinders — Compatibility of cylinder and valve materials with gas contents — Part 5 Test methods for evaluating plastic liners.pdf
ISO 15928-5 2013 Houses — Description of performance — Part 5 Operating energy.pdf
ISO IEC 29128-1 2023 Information security, cybersecurity and privacy protection — Verification of cryptographic protocols — Part 1 Framework.pdf
ISO 8254-3 2016 Paper and board — Measurement of specular gloss — Part 3 20 degree gloss with a converging beam, TAPPI method.pdf
ISO-TS 18621-22 2024 Graphic technology Image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s for printed matter Part 22 Evaluation of colour graininess.pdf
ISO-TR 20772 2018 Ophthalmic optics Spectacle lenses Short wavelength visible solar radiation and the eye.pdf
GB-T 9089.5-2008 户外严酷条件下的电气设施 第5部分 操作要求.pdf
GB-T 14316-2008 间距1.27mm绝缘刺破型端接式聚氯乙烯绝缘带状电缆.pdf
GB-T 14488.2-2008 油料 杂质含量的测定.pdf
GB-T 3933.3-2002 升降台铣床检验条件 精度检验 第3部分 立式铣床.pdf
GB-T 17231-1998 订购单报文.pdf
GB-T 10892-2021 固定的空气压缩机 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pdf
GB-T 19003-2008 软件工程 GB-T19001-2000应用于计算机软件的指南.pdf
GB-T 7357-2010 船舶电气设备 系统设计 保护.pdf
GB-T 30024-2020 起重机 金属结构能力验证.pdf
GB-T 5621-2008 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 性能试验方法.pdf
1
/
3
20
评价文档
赞助2元 点击下载(14.8 M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