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30 CCS B 41 0B6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65/T 4706—2024 双峰驼幼驼大肠杆菌性腹泻防治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u prevention and teratment of Escherichia coli diarrhea in young Bactrian camels 2024-7-11 发布 2024-9-10实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65/T 4706—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兽医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大学、新疆旺源生物科技集团、阿勒泰地区畜牧工作站、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苏战强、杨洁、佟盼盼、马万鹏、陈钢粮、张毅、姚怀兵、毋状元、刘英玉、 李斌、史慧君、刘璐瑶、王振超、王玉琢、于维浩、阿依江·卡那提拜克、玛依拉·艾尼瓦。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请咨询新疆农业大学。 对本文件的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兽医局(乌鲁木齐市新华南路408号)、 新疆农业大学(乌鲁木齐市农大东路311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乌鲁木齐市新华南 路167号)。 新疆农业大学联系电话:0991-8763453;传真:0991-8763453;邮编:83005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系电话:0991-2818750;传真:0991-2311250;邮编:830004 I DB 65/T 4706—2024 双峰驼幼驼大肠杆菌性腹泻防治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双峰驼幼驼大肠杆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诊断、防治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从事双峰驼幼驼的饲养、经营,以及从事动物疾病防治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对双峰驼幼 驼大肠杆菌性腹泻进行诊断与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541兽医诊断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技术规范 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农业部令2022年第8号 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产品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22年第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双峰驼幼驼大肠杆菌性腹泻bactriancamel youngcamelcoliformdiarrhea 是由大肠杆菌引起1岁以内的双峰驼幼驼以排便次数增加、排粪量增加、粪质改变(稀薄、含血液、 黏膜或脓液)、脱水、消瘦为临床特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4临床症状 4.1发病初期 发病幼驼的体温最高可升高到41.6℃,呼吸及脉搏次数增加。病驼腹泻次数增加,量增加,粪便 有稀便、水样便、黏液便、血便等,并有恶臭;病驼被毛杂乱没有光泽,精神萎靡,常常卧地,腹腔有 一定程度的胀;肠蠕动音亢进,且次数增多,食欲减退。 注:正常幼驼的体温、呼吸、脉搏,分别为36.40℃C~38.20℃、8次/分钟~12次/分钟、32次/ 分钟~52次/分钟。 4.2发病中期 病驼体温、呼吸、脉搏均高于正常值。病驼脱水,个别严重的卧地不起,无粪便,肠音消失,食欲 废绝,四肢冰凉。 1 DB65/T4706—2024 4.3发病后期 病驼精神倦怠,体温下降到34.6℃,卧地不起,消瘦,驼峰塌陷,肚腹卷缩,粪便黑紫或无粪便, 反台停止,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死亡。 5诊断 5.1临床诊断 5.1.1针对病驼的症状进行诊断 5.1.1.1病驼排出大量稀便,肛门、尾部及后肢被稀粪污染,精神萎靡,肠音增强。 5.1.1.2病驼腹痛,体质虚弱,卧地不起,发生痉挛时无法站立。 5.1.2鉴别诊断 5.1.2.1沙门氏菌性腹泻:秋季高发,以1岁内幼驼为主,发病幼驼精神沉郁,行走无力、反台减弱, 食欲降低,饮欲增加,尿少,体温升高至41.5℃,呼吸增加,眼球下陷;排出黄色或灰黄色带难闻气 味的稀粪,大肠杆菌性腹泻幼驼卧地不起,食欲废绝;沙门氏菌性腹泻病死幼驼剖检时见出血性胃肠炎, 肝脏边缘有坏死灶,胃肠道空虚,内容物稀薄,肠黏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及出血,脾充血,肾皮 质部与心内外膜有小出血点,大肠杆菌性腹泻幼驼肠内容物为黑色,脾萎缩,心肌纤维坏死。 5.1.2.2病毒性腹泻:春秋季高发,以2岁内幼驼为主,相比于大肠杆菌性腹泻,急性型病毒性腹泻 患驼表现为突然发病,淋巴结肿大,口腔黏膜溃烂;慢性型病毒性表现为间歇性腹泻,淋巴结无肿胀; 检时肺部出现充血、淤血。 5.2实验室诊断 5.2.1双峰驼幼驼大肠杆菌性腹泻粪样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按照附录A的要求执行。 5.2.2血液学变化:大肠杆菌性腹泻病驼血清生化指标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升高、白蛋白(ALB)、 白/球比值(A/G)、血糖(GLU)等降低,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HGB)、血细胞压积(HCT)、白细胞 总数(WBC)等升高。腹泻幼驼血生化和血常规检测及正常双峰驼血生化和血常规指标按照附录B执行。 5.3病理变化 5.3.1死亡幼驼腹腔内有大量淡黄色浆液性渗出液。小肠内充满渗出液和大量气体,肠黏膜充血,点 状出血和水肿,肠壁变薄。大肠内容物呈黑色,恶臭,肠系膜淋巴肿大,切面呈黄白色、出血。瘤胃、 网胃、皱胃黏膜充血。 5.3.2肝肿大、淤血,边缘钝圆,有坏死状结节,质脆、呈砂砾肝,与腹腔黏连;脾失去光泽并萎缩 呈灰白色;肾肿大,包膜容易剥离,实质变脆坏死,呈红褐色;肺充血,毛细血管淤血,有块状坏死(结 节);心肌纤维肿胀、坏死,心包膜内有大量淡黄色的渗出,容易剥离,有点状坏死。 6 防治 6.1预防 6.1.1建设管理 双峰驼圈舍建设应参见《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的要求。系统化养殖场防疫的软硬件建设参见《中 2 DB65/T4706-2024 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 6.1.2制度管理 场区应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生产管理、投入品保管和使用、免疫、防疫、卫生消毒、疫病诊疗记 录档案等制度。严格控制进入场区的外来人员,发生疫情时,陌生人员和车辆不应在养殖区内流动。 6.1.3饲养管理 6.1.3.1坚持自繁自养,圈舍应每天打扫,清理排泄物、草料、塑料等废物,不混养其他动物,及时 消毒。控制骆驼种群密度,提高种群抗病力。 6.1.3.2对病死的双峰驼用深埋法进行处理。依据《病死畜禽和病害畜禽产品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 处理。 6.1.4消毒管理 6.1.4.1 执行严格的门卫消毒制度,养殖场大门入口处要设立消毒池,1-2周对养殖区进行1次临时 消毒,应每月安排1次对养殖区的定期消毒。 6.1.4.2消毒时宜使用广谱消毒剂或根据病原选择作用最强的消毒剂。 6.1.4.3消毒剂使用时要防止腐蚀或中毒问题的发生。 6.1.4.4应注意消毒剂的质量、有效期、使用方法,并注意观察消毒效果。 6.1.4.5不应将两种以上的消毒剂混合使用或同时消毒同一物品或场地。 6.1.4.6应多备几种消毒剂,以便交替单独使用,如复合酚、二氯异氰尿酸钠、癸甲溴铵或过氧乙酸 等。不应长期使用一种消毒剂,以免病原产生耐药性,影响消毒效果。 6.1.5怀孕母驼管理 6.1.5.1产房管理 建设保暖防风的产房,定期消毒被污染的环境和用具,并确保产房清洁、干燥。 6.1.5.2产后护理 母驼分娩后用0.5%的洗必泰溶液或1%的聚维酮碘溶液擦拭乳房、阴部等部位。 6.1.6幼驼管理 6.1.6.1喂足初乳,初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及早饲喂初乳,能赋予初生幼驼抵抗多种传染病 的能力。 6.1.6.2制定对应的饲养计划,根据季节的变化饲喂合适的饲料并进行适当的补饲,在圈舍中悬挂微 量元素舔砖,提高幼驼抵抗力。 6.1.6.3饲喂首、麦秆、玉米秸秆等牧草时应该长草短喂,将首、麦秆、玉米秸秆等牧草粉碎后 饲喂,便于幼驼咀嚼和消化吸收,饲喂时清理饲料中的塑料、被毛、铁丝等杂物,饲喂青储饲料时要适 量并添加精料。 6.1.6.4幼驼出生后防止其受冷,为幼驼缝制适合的衣服进行保暖,饲养在防风的圈舍中,提高幼驼 的免疫力,并防止各种应激因素导致幼驼发生腹泻;平时以预防为主,当幼驼发生腹泻时,应早发现、 早报告、早治疗。 6.2治疗 6.2.1治疗原则 3

.pdf文档 DB65-T 4706-2024 双峰驼幼驼大肠杆菌性腹泻防治规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5-T 4706-2024 双峰驼幼驼大肠杆菌性腹泻防治规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 1 页 DB65-T 4706-2024 双峰驼幼驼大肠杆菌性腹泻防治规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 2 页 DB65-T 4706-2024 双峰驼幼驼大肠杆菌性腹泻防治规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13:50:3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