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03.200 CCS A 16 DB62 甘肃 省地 方标准 DB62/T5094—2025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活动服务规范 Service specification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Research and learning activities 2025-04-30发布 2025-07-30实施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2/T5094—2025 目 次 前言 II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体原则 4.1突出特色 4.2方式多元, 4.3组织有序 5基本要求 5.1资质条件, 5.2人员配置 5.3场所要求 6课程设计 6.1设计内容 6.2 设计要求 7活动组织 7.1活动前准备 7. 2 活动中安排 7.3 活动后总结 8 服务内容 8.1 讲解服务 8.2 展演服务 8.3 讲座服务 8.4 体验服务 8.5 配套服务 9安全管理 9. 1 安全管理制度 9.2 安全管理人员 9.3 应急处置 9.4 安全责任 10服务评价与改进 10.1评价内容 10.2评价方式 10.3 结果分析 10 10.4 持续改进 10 I DB62/T5094—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 本文件由甘肃省文化和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崇信县文化馆、平凉市职业技术学院、崇信县文旅局、平凉市食品检验检测中心、 崆区文化馆、甘肃省标准化研究院、平凉市文旅局、平凉市教育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辛宇中、张红妮、徐青、王雅君、信海林、黄娜、陈占学、戚斐、李娜。 II DB62/T5094—2025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活动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活动服务的总体原则、课程设计、活动组织、服务内容、管理要 求、安全管理、服务评价与改进等方面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活动的组织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0001.2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 GB/T26356旅游购物场所服务质量要求 GB3165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餐饮服务通用卫生规范 LB/T 002 旅游汽车服务质量 LB/T054研学旅行服务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 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 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简称“非遗”。 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 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3. 2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studyactivity 以学习和研究为目的,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学习 体验经国家、省、市、县(区)政府部门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活动。简称“非遗研学”。 3.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representativeinheritorsof intangiblecultural heritage 指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责任,在特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并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较大 影响,经国家、省、市、县(区)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认定的传承人。简称“传承人”。 3. 4 活动组织方 activity organizer 有明确非遗研学活动主题和目的的活动组织方。 1 DB62/T5094—2025 3.5 活动承办方activityundertaker 接受活动组织方委托,负责具体实施非遗研学活动的机构或单位。 3.6 活动提供方 activitysupplier 具有开展非遗研学活动的资源和设施,提供非遗研学活动具体服务内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注:他们可能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或具备非遗相关知识及教学指导能力的艺术家、学者等。 4总体原则 4.1突出特色 通过展演、讲座、互动体验、实践教学等形式,充分展示非遗的文化价值和表现形式,开展主题鲜 明的非遗研学活动。 4.2方式多元 结合不同受众人群的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开发知识科普型、趣味互动型、技艺体验型、 VR数字展示型、兴趣激发型等拓展视野、丰富知识的非遗研学课程。 4.3组织有序 提前排查风险并制定详细的非遗研学活动工作方案,明确活动流程、人员分工、安全保障措施、目 标评价等内容,保障活动安全、高效完成。 5基本要求 5.1资质条件 5.1.1活动组织方 5.1.1.1具备法人资质,对非遗研学活动项目内容提出明确要求。 5.1.1.2具有明确的非遗研学活动安全防控措施、教育培训计划。 5.1.1.3自行承办的,应制定详细的非遗研学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措施。 5.1.1.4委托活动承办方的,应与活动承办方签订委托合同,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5.1.2活动承办方 5.1.2.1依法注册的旅行社或个体工商户(许可项目包含研学服务)等第三方组织。 5.1.2.2应设立研学的部门或专职人员,连续三年内无重大质量投诉、不良诚信记录、经济纠纷及重 大安全责任事故。 5.1.2.3应与活动组织方签订服务合同,按照活动组织方的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5.1.2.4应有承接中小学生及其他群体研学活动的经验。 5.1.3活动提供方 5.1.3.1应具备开展非遗研学活动的经营资质或服务能力。 5.1.3.2应与活动组织方/承办方签订服务合同,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 2 DB62/T5094—2025 5.2人员配置 5.2.1活动组织方 应符合LB/T054中6.1主办方人员配置的要求, 5.2.2活动承办方 应符合LB/T054中6.1承办方人员配置的要求。 5.2.3活动提供方 应为非遗研学活动配置至少一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与非遗研学活动的讲解、展演、体验等工作, 并配备非遗研学活动现场工作所需的辅助人员、安全管理人员 5.3场所要求 5.3.1活动提供方应具备开展非遗研学活动相适应的场地,每批次接待非遗研学活动人均空间不少于 2 m²。 5.3.2非遗研学活动场所内设置展览区、演示区、体验区、拓展区等工作区域,配备非遗研学活动开 展所需的图片、视频、多媒体设备、体验用品等。 5.3.3做好非遗研学场地日常管理维护,场所内消防、应急配套设施齐全,水、电、管线等设施设备 安全有效运行 5.3.4应通过信息化服务平台公开接待时间和联系方式,建立预约登记、活动内容、评价反馈等非遗 研学活动信息化服务。 6课程设计 6.1设计内容 非遗研学活动应具有科学性、实践性、教育性和趣味性,针对不同年龄段特点和非遗特点,合理融 入传统文化教育、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设计的非遗研学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以下类别: a)学龄前儿童:宜设计知识科普型、自然观赏型、亲子互动型、展览演示型为主的非遗研学课程; b)中小学生:宜设计趣味互动型、兴趣激发型、能力拓展型。VR/AR数字展示、创新探索型为主 的非遗研学课程; c) 高中以上学生及其他社会群体:宜设计文化普及型、技艺体验型、调查研究型为主的非遗研学 课程。 6.2设计要求 6.2.1非遗研学课程应结合当地非遗传承发展情况,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或具备非遗相关知识及教学 指导能力的人员参与课程内容的开发设计。 6.2.2应加强非遗研学展览、教学、体验课程活动中VR/AR数字媒体应用,增强课程内容的感染力。 7活动组织 7.1活动前准备 7.1.1活动组织方 3

.pdf文档 DB62-T 5094-2025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活动服务规范 甘肃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2-T 5094-2025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活动服务规范 甘肃省 第 1 页 DB62-T 5094-2025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活动服务规范 甘肃省 第 2 页 DB62-T 5094-2025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活动服务规范 甘肃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13:01:0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