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01 CCS B 15 DB 62 甘肃 省地 國方标准 DB62/T5060.2—2024 草原有害生物调查 第2部分:虫害调查技术规范 Investigation of Harmful Organisms in Grassland Part 2: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est Investigation 2024-12-31发布 2025-03-31实施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2/T5060.2—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DB62/T5060《草原有害生物调查》的第2部分。DB62/T5060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鼠害调查技术规范; 第2部分:虫害调查技术规范。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蓝督实施。 本文件由甘肃省林业和草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甘肃农业大学、兰州大学、金昌市草原技术推广服务 中心、天祝县安远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兴明、李晓鹏、王瑾、吴江、黄吉平、李玉梅、杨浩、胡桂馨、常生华、尚 素琴。 本文件由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负责解释。 DB62/T5060.2—2024 草原有害生物调查 第2部分:虫害调查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草原有害生物监测工作中草原虫害调查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草原虫害调查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10114县级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 NY/T1578草原蝗虫调查规范 NY/T2997草地分类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草原虫害Grassland insectpests 包括蟑虫、草原毛虫、叶甲等植食性草原昆虫在一定区域内种群数量异常增长,达到主要草原害虫 防治指标,并对草原造成经济损失和生态破坏的现象。 4调查内容 4.1调查时间 根据草原害虫的生物学特性,调查时间宜选择在其发生盛期或危害显现期进行, 4.2调查范围 包括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其他草地。 4.3调查对象 甘肃省草原害虫主要包括蝗虫类:小翅维蝗(Chorthippusfallax)、亚洲小车蝗(Oedaleusdecorusasiaticus)、 短星翅蝗(Calliptamusabbreviatus)、鼓翅皱膝蝗(Angaracrisbarabensis)、中华剑角蝗(Acridacinerea)、 红翅皱膝蝗(Angaracrisrhodopa)、黄胫小车蝗(Oedaleusinfernalis)、宽须蚁蝗(Myrmeleotettixpalpalis); 毒蛾类:青海草原毛虫(Gynaephoraqinghaiensis)、门源草原毛虫(Gynaephoramenmyuanensi)、金黄 草原毛虫(Gynaephoraaureata);夜蛾类:白刺夜蛾(Leiometoponsimyride);叶甲类:白茨粗角萤叶 DB62/T5060.2—2024 甲(Diorhabdarybakowi)、阔胫萤叶甲(Pallasiolaabsinthi)、甘草萤叶甲(Diorhabdatarsalis)、沙 葱萤叶甲(Galerucadaurica)、沙蒿金叶甲(Chrysolinaaeruginosa) 4.4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包括: 野外调查工具:地形图、GPS定位仪、望远镜、相机、卷尺、测绳、样方框、盖度仪等; 一一昆虫采集工具:捕虫网、振布、吸虫管、活虫采集盒、指型管、诱虫灯、放大镜、剪刀、镊 子、铁铲、小毛笔、毒瓶、标签和记录本等。 4.5调查方法 4.5.1踏查 4.5.1.1踏查路线 踏查路线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应具有代表性,涵盖当地所有和草地类。同一踏查路线上的不同草 地类至少要设置一个踏查点,相邻两个踏查点之间距离不大于10km。 4.5.1.2踏查次数 草原害虫发生季节,至少开展一次踏查。对于草原蝗虫、草原毛虫等重点危害种类可根据当地实际 情况增加踏查频次。 4.5.1.3踏查内容 踏查内容包括主要草原害虫种类、寄主植物、草地类(按照NY/T2997划分)、危害部位等,踏查 结果应记录踏查线路两边各50m范围内相应数据,县域代码依照GB/T2260填写(见附录A中表A.1)。 4.5.2标准样地调查 4.5.2.1标准样地设立 标准样地应以乡镇行政区为单位统一标准设置,同一草地类至少设置1个标准样地。每个标准样地 面积0.5hm²~1hm²,对相关信息进行登记(见附录A中表A.2),乡镇代码依据GB/T10114填写。以下 情况须设立标准样地: 一踏查过程中发现草原害虫危害,须设立标准样地; 一对于已知的草原害虫重点发生区域,须设立标准样地; 一一发现入侵草原昆虫或本地区首次发现草原害虫种类,须设立标准样地 4.5.2.2标准样地调查方法 标准样地调查采用以下方法: 样方法:采1m²的标准样框进行虫口密度调查,每块标准地设立样方数量不少于10个(见 附录A中表A.3); 一样线法:调查者以0.5m/s的速度逆风直线或折线行走,用标准扫网紧贴植被往复扫捕,用标 准扫网在草地左右挥动180°为一复网单位,每10复网为一组,每个样线取5组~10组数据 (50100复网),统计每组复网内所有害虫种类、种群密度(头/10复网)、寄主植物、草 地类等相关数据(见附录A中表A.4): 2 DB62/T5060.2—2024 标准株/株丛法:每块标准样地内选择不少于10个取样点,各点之间间距50m以上,每个取 样点随机选择至少10株或10株丛,统计每株或每株丛上的所有昆虫种类、种群密度(头/ 株、头/株丛)、寄主植物、草地类等相关数据(见附录A中表A.5)。 4.5.2.3直翅类害虫(蝗虫类) 卵块(卵茧)调查采用样方法,挖取地下5cm~10cm处土样进行过筛,统计卵粒数量,计算虫口 密度。 成、若虫调查采用样方法或样线法,随机调查并记录成、若虫数量,计算虫口密度(参照NY/T1578 执行)。 4.5.2.4鳞翅类害虫(毒蛾类、夜蛾类) 幼虫期调查采用标准株/株丛法,每个取样点选择至少10株或10株丛,统计害虫种类、种群密度。 成虫用灯诱方式进行诱捕,记录害虫种类、数量、地点等信息(见附录A中表A.6)。 4.5.2.5鞘翅类害虫(叶甲类) 幼虫期调查采用标准株/株丛法,每个取样点选择至少10株或10株丛,统计害虫种类、种群密度 成虫羽化后,每2天3天调查一次,扫网或用样框随机调查成虫密度。 5调查结果评价 害虫危害及严重危害界定见附录B中表B.1。 6资料收集汇总 调查结束后,应建立踏查和标准样地调查数据档案,汇总分析踏查和标准样地调查数据,确定调查 区域内主要害虫种类、危害程度、发生面积、发生密度、分布范围等,编写调查报告,提出草原虫害监 测防控措施和组织实施建议。 3

.pdf文档 DB62-T 5060.2-2024 草原有害生物调查 第2部分 虫害调查技术规范 甘肃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2-T 5060.2-2024 草原有害生物调查 第2部分 虫害调查技术规范 甘肃省 第 1 页 DB62-T 5060.2-2024 草原有害生物调查 第2部分 虫害调查技术规范 甘肃省 第 2 页 DB62-T 5060.2-2024 草原有害生物调查 第2部分 虫害调查技术规范 甘肃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12:37:4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