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91.040.99 CCS P 35 DB 62 甘肃 省地 方标准 DB62/T5043—2024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construction of forest wellness base 2024-09-20发布 2024-12-20实施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2/T5043—2024 目 次 前言 I I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规划原则 5 设立基本条件, 分区建设 6 7 康养服务设施。 8 基础设施 9. 保障体系建设 附录A(规范性) 生态环境资源条件, 9 附录B(资料性) 森林康养基地服务设施种类 I DB62/T5043—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甘肃省林业和草原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归口。 本文件由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监督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柏林、刘金寿、王多新、赵英、刘希芹、陈志宏、何明、屈丽梅、罗维成、 杨淇越。 本文件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负责解释。 II DB62/T5043—2024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森林康养基地设立基本条件、规划原则、分区建设、康养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障 体系建设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境内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8408 游乐设施安全规范 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 10001.1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10001.2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2部分:旅游设施与服务符号 GB/T 10001.3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3部分:客运与货运符号 GB/T 10001.4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4部分:运动健身符号 GB/T10001.5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5部分:购物符号 GB/T 10001.6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6部分:医疗保健符号 GB/T10001.9 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第9部分:无障碍设施符号 GB15163 饭馆(餐馆)卫生标准 GB18483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T 18973 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20501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导向要素的设置原则与要求 GB/T 31710 休闲露营地建设与服务规范 GB/T34335 风景名胜区管理通用标准 GB36600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GB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 GB/T50939 急救中心建筑设计规范 GB/T51046 国家森林公园设计规范 GB51143 防灾避难场所设计规范 JGJ62旅馆建筑设计规范 JGJ64饮食建筑设计规范 LY/T1681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T2011 林业主要有害生物调查总则 1 DB62/T5043—2024 LY/T2790森林步道建设规范 LY/T2935森林康养基地总体规划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森林康养forestwellness 森林康养是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以促进大众健康为目的,利用森林生态资源、景观资源、食药 资源和文化资源,并与医学、养生学有机融合,开展保健养生、康复疗养、健康养老,促进身心健康的 活动。 3. 2 森林康养基地forestwellnessbase 利用具有康体保健功能的森林、湿地等环境,开发特色康养产品,开展游憩、食药、健身、养生、 养老、疗养、认知、体验等服务的环境空间场地、配套设施和相应服务体系的森林康养经营单位。 4规划原则 4.1规划应坚持生态优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 4.2规划应符合区域国土空间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要求, 4.3规划应结合区域森林资源特点和产业发展实际编制,并按照LY/T2935的要求设计。 4.4规划编制应广泛征求管理部门、经营主体、当地社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做到全方位规划, 系统谋划。 5设立基本条件 5.1林权 森林康养基地的林地、林木应当权属清晰,四至界限分明,经营者应持有相关合法证明,如林权证、 不动产登记证明、承包合同或租赁合同等,无土地纠纷,可作为森林康养基地长期使用。 5.2森林面积 森林康养基地面积宜为≥50hm²的森林集中分布区域,基地及其毗邻区域的森林总面积应≥1000hm²。 5.3交通条件 森林康养基地应具有良好的交通条件,距离最近的机场、火车站、客运站等交通枢纽不宜超过1.5h 车程,距离主要交通干线不宜超过1h车程,基地边缘距离交通主干道或城市喧闹区应在15km以上,基 地处于公共交通覆盖范围或提供接驳服务。 5.4生态环境资源条件 包括森林资源质量条件和森林生态环境条件,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5.5自然文化资源条件 2 DB62/T5043—2024 5.5.1应拥有与森林康养相关的、独特的自然景观或文化资源,并享有一定知名度及美誉度。 5.5.2应至少具有下列自然文化资源中的三类:地文资源,如山地、奇峰等;水文资源,如河流、湖 泊、瀑布、泉眼等;天象资源,如日月星光、冰雪霜露、云海霞光、夕阳朝晖等;生物资源,如森林、 草场、水产、野生动植物等;人文资源,如历史遗存、宗教文化和现代文明等。 5.6环境条件 距离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区、动物疫源疫病发生区和放射性污染源直线距离10km以上;距离 工业区、矿山直线距离5km以上;基地视野范围内地表无黑臭或其他异色异味水体。 6分区建设 6.1分区结构 森林康养基地功能区划分为森林康养区、体验教育区和综合服务区。 6.2分区原则 6.2.1有利于保持基地生态功能和景观资源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突出森林康养资源特点和生态服务功 能,兼顾生态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的保存利用。 6.2.2有利于对接基础服务设施,充分利用现有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 6.2.3注重与现有村落、民居的协调性,突出民俗特色,促进可持续发展。 6.3分区建设内容 6.3.1森林康养区 应配置满足森林康养需要的设施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康养步道、登山步道、徒步步道、森林浴场 莫想空间、生态露营地、观赏植物园(如牡丹园、玫瑰园、丁香园、月季园、海棠园等)、森林木屋、 休闲座椅、活动平台。 6.3.2体验教育区 应配置满足体验教育需要的设施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自然观察径、物种解说牌或二维码、森林生 态科普、森林生态文化、森林康养知识解说牌、森林生态文化馆、动植物标本馆、昆虫标本馆,并配备 相应的体验教育设施设备。 6.3.3综合服务区 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配备与接待容量相适应的游客中心、停车场、住宿、餐饮、购物等接待服务 设施和必要的管理及职工生活用房,并配套道路、供水、供电、冷暖、通讯、环卫及必要的管理服务设 施,满足森林康养、体验教育和管理服务的要求。 7康养服务设施 7.1主要康养服务设施种类

.pdf文档 DB62-T 5043-2024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 甘肃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2-T 5043-2024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 甘肃省 第 1 页 DB62-T 5043-2024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 甘肃省 第 2 页 DB62-T 5043-2024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规范 甘肃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12:23:4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