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11.220 CCS B 41 DB 62 甘肃 省地 方标准 DB62/T5018—2024 牛气肿疽防治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ovine emphysema gangrene 2024-09-20发布 2024-12-20实施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2/T5018—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蓝监督实施。 本文件由甘肃省动物卫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水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秦州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清水县动物疫病 预防控制中心、张川县马关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白银市畜牧技术推广站、秦州区藉口镇农业农村 综合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雷建平、王建强、张小亚、陈爱军、张保云、汪红琴、邵小亚、路世、何永 恒、成小莉。 本文件由天水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解释。 1 DB62/T5018—2024 牛气肿疽防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牛气肿疽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的技术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牛气肿疽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7530 牛出血性败血病诊断技术 GB/T36195 5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HJ/T 81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NY/T 541 兽医诊断样品采集、保存与运输技术规范 NY/T561 动物炭疽诊断技术 NY/T1952 动物免疫接种技术规范 NY/T 3073 家畜魏氏梭菌病诊断技术 NY/T3075 畜禽养殖场消毒技术 NY/T3445 畜禽养殖场档案规范 NY5027 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 NY/T5030 )无公害农产品兽药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牛气肿疽bovineemphysemagangrene 又称为鸣疽或黑腿病,是由气肿疽梭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该病特征为肌肉丰满部位发生气性 炎性肿胀,按压患部常有捻发音,严重者伴有跛行。 3. 2 气肿疽梭菌 clostridiumchauvoei 气肿疽梭菌属梭菌属,圆端杆菌,有周鞭毛,能运动。在体内外均可形成中央或近端芽孢,呈纺锤 状,专性厌氧。 4诊断 4.1流行病学特征 4.1.1传染源 1 DB62/T5018—2024 本病的传染源是病牛,主要传递因素是病牛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土壤、饲料和饮水。 4.1.2易感动物 主要侵害黄牛,奶牛、耗牛少见。各种年龄的牛均可感染,6月龄~2岁之间的牛最易感。肥壮牛比 瘦牛更易感。 4.1.3传播途径 而感染;也可经皮肤伤口或吸血昆虫的叮咬而传播。 4.1.4流行特点 以零星散发为主,呈地方性流行,多见春夏放牧季节,炎热多雨的夏季最易发生。病死率在70%~ 80%之间,最高可达100%。 4.2临床症状 潜伏期3d~5d,突然发病,体温41℃~42℃;发病初期病牛轻度跛行,局部肿胀,肿胀常发生在 腿上部、臀部、腰部、颈部及胸部,多肌肉部位更易发生,患部热而痛;之后患部中央变冷无痛。患部 皮肤干硬呈暗红色或黑色,触诊有捻发音,叩诊有明显鼓音。肿胀部位切开或穿刺,流出污红色带泡沫 的酸臭液体。局部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最后体温下降至35℃~37℃,随即死亡,病程1d~3d。老 牛发病后局部肿胀较轻,治愈率较高。 4.3病理变化 户体迅速腐败和藏胀,口、鼻、肛门、阴道常流出带泡沫的血样液体;皮下有黄色胶样浸润,皮下 组织气肿;患部肌肉肿胀、颜色黑红,切面呈疏松多孔的海绵状,有含泡沫的暗红色液体流出,带有酸 败气味;肝、肾呈暗黑色,充血肿大,可见豆粒大至核桃大的坏死灶,切面呈海绵状;心包、胸腔、腹 腔有红色积液;局部淋巴结充血、出血或水肿。 4.4实验室诊断 4.4.1病料采集 按照NY/T541的规定,无菌采集病牛肿胀部位的水肿液、肌肉、淋巴结以及肝脏等病料。 4.4.2染色镜检 将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观察到蓝紫色、两端钝圆的粗大杆菌,3μm~8um×0.6μm,单个 或多个成短链排列(新培养物革兰氏染色呈蓝紫色,陈旧培养物可变成红色,有芽孢,且呈多形性)。 4.4.3细菌分离鉴定 4.4.3.1细菌分离培养 将采集的病料分别接种葡萄糖鲜血琼脂培养基,37℃厌氧培养24h~48h,培养基可生长边缘不整 齐、中央凸出的灰白色菌落,周围有型溶血区。 将病料分别接种厌氧肉肝汤培养基,37℃C培养12h~24h,培养基轻度混浊,并有气体产生;培养 24h~48h,培养基变透明,底部有絮状沉淀物 以上培养菌革兰氏染色后镜检,符合4.4.2。 2 DB62/T 5018—2024 4.4.3.2细菌生化试验 将分离培养的细菌接种于葡萄糖鲜血琼脂培养基,37℃厌氧培养24h~48h,分离纯化后,再分别 接种于生化反应管中,37C培养48h,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果糖、乳糖、半乳糖呈现产酸产气反应 还原硝酸盐,能液化明胶,不发酵水杨苷、鼠李糖、甘露醇,不产生硫化氢,靛基质试验阴性。 4.4.4分子生物学检测 使用气肿疽梭菌PCR检测试剂盒对采集的病料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检测方法参照试剂盒说明书 4.4.5鉴别诊断 与炭疽、牛出血性败血病、恶性水肿、牛产气荚膜梭菌病的鉴别诊断见附录A。 4.5结果判定 4.5.1符合4.2、4.3,且符合4.4.2,判定为牛气肿疽疑似病例。 4.5.2符合4.5.1,且符合4.4.3或4.4.4,判定为牛气肿疽确诊病例。 5预防 5.1饲养管理 依品种、性别、年龄、体重大小分群,群体规模不宜过大,为牛群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减少 应激因素,增强抵抗力,应做好以下工作: 合理搭配饲料,保证营养全面,按时饲喂; 保持牛舍及其周围环境的卫生,每天清理粪便; 饲养密度适宜,圈舍防寒防暑,空气流通 自由饮水,饮用水水质符合NY5027的要求; 一购买的牛只应隔离饲养20d,检疫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 一牛养殖环节应接受动物防疫部门的监督管理,发现异常应及时上报。 5.2消毒 建立健全消毒制度,消毒程序和消毒药物的使用应按照NY/T3075的规定执行,应做好以下工作: 牛场门口设立人员消毒通道和车辆消毒池,进出车辆、人员严格消毒; 车辆消毒池宜用2%~4%氢氧化钠溶液或0.5%~1.0%复合酚溶液等,一周更换2次; 一人员消毒宜用0.2%次氯酸钠溶液或0.2%过氧乙酸溶液等擦手、喷雾; 一对养牛场(户)的牛舍及其周围环境、用具等进行消毒,宜用2%~4%氢氧化钠溶液或 0.3%~0.5%过氧乙酸溶液等喷洒,300mL/m²~400mL/m²,每周消毒2次; 一带牛喷雾消毒宜用0.1%新洁尔灭溶液或0.2%次氯酸钠溶液或0.1%~0.2%过氧乙酸溶液等, 50mL/m3~80mL/m²,每周消毒1次。 5.3杀虫 有计划地使用化学、物理等方法,杀灭蚊子、既蝇、蛇等吸血昆虫,应做好以下工作: 牛舍及周围环境宜用0.01%溴氰菊酯溶液等喷酒; 一一牛体表宜用三氯氰戊菊酯气雾剂或0.05%辛硫磷等喷雾。 3

.pdf文档 DB62-T 5018-2024 牛气肿疽防治技术规范 甘肃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2-T 5018-2024 牛气肿疽防治技术规范 甘肃省 第 1 页 DB62-T 5018-2024 牛气肿疽防治技术规范 甘肃省 第 2 页 DB62-T 5018-2024 牛气肿疽防治技术规范 甘肃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12:03:4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