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文件分类
批量下载
ICS65.020.20 CCS B 05 DB 62 甘肃 省地 方标准 DB62/T4954—2024 马铃薯免膜秸秆覆盖生产技术规程 2024-07-23发布 2024-10-23实施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2/T4954—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文件由甘肃省粮食油料作物栽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甘肃省秦王川农业高科技产业开发示范基地管理办公室、 甘肃省农村能源资源服务总站、庄浪县农村能源服务中心、庄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柴雨崴、杨佑福、巩明明、史文娟、程阿继、柳巧霞、李银忠、刘广才、常磊 柴守玺。 本文件由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和甘肃省秦王川农业高科技产业开发示范基地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DB62/T4954—2024 马铃薯免膜秸秆覆盖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免膜秸秆覆盖栽培的产地环境、播前耕作整地、施肥、整秆带状覆盖和垄沟细 碎秸秆全覆盖的田间结构制作与秸秆覆盖、种薯处理、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及秸秆还田的作业标准。 本文件适用于年降水量350mm~550mm旱作区的马铃薯种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文件。 GB18133 马铃薯种薯 GB/T8321.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GB/T8321.10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NY/T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525有机肥料 NY/T1276 5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1783 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规范 NY/T2383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整秆带状覆盖 马铃薯全生育期用秸秆覆盖部分地面。将田间划分为覆盖带和种植带,覆盖带不播种、种植带不覆 盖,两带相间交替排列。整秆带状覆盖最好采用玉米整秆,也可采用其它作物秸秆。根据秸秆取材来源 不同,可将整秆带状覆盖分为搬迁式和双垄沟式两种模式,两种模式可因地制宜选用。搬迁式所用秸秆 从异地搬运而来:双沟式是利用前茬全膜双垄沟玉米的大和小垄相间交替排列结构,就地将玉米整 秆镶嵌覆盖于小垄之上的两行玉米高留茬5cm~10cm之间,形成覆盖带。原双垄沟的大垄在局部耕作和 施肥后,用作种植带。 3.2 细碎桔秆垄沟全覆盖 一种在田间等间距起垄、并在垄与垄之间形成沟,再利用粉碎了的细碎秸秆对垄面、垄沟进行全 覆盖的绿色覆盖抗旱技术。秸秆长度2cm~4cm、覆盖厚度为3cm~5cm。 4环境条件 1 DB62/T4954—2024 适宜在年降水量350mm~550mm雨养农业区、土壤全盐含量≤0.3%、年平均气温6.5℃C~12.0、海 拔500m~2000m、前茬为非茄科作物的耕地种植。 5播前整地与施肥 5.1播前整地 采用整秆带状覆盖搬迁式和细碎秸秆垄沟全覆盖式时,在前作收后及时翻耕灭茬,立土晒堡,翻耕 深度25cm~30cm,秋末进行旋耕碎土和平土作业。 采用整秆带状覆盖双垄沟式时,利用前茬玉米全膜双垄沟的垄沟结构,将大垄(约70cm宽)用作种 植带,小垄(约40cm宽)用作覆盖带。在播前约10d,先揭去前茬大垄聚乙烯残膜,再对大垄进行局部 可不清除残膜,直接进行局部旋耕和施肥作业。 5.2土壤处理 地下害虫常年发生较重的地区或地块,可结合播前耕作整地,制成药土防治。其中地老虎、螃槽、 金针虫为害严重的地块,可采用10%二嗪磷颗粒剂15kg/hm²,或用3%辛硫磷乳油60kg/hm²~120kg/hm² 加适量水,喷拌在2250kg细沙土上制成药土,药土可结合施基肥撒施后耕翻。农药使用符合GB/T8321.9 和GB/T8321.10的规定。整秆带状覆盖搬迁式和细碎秸秆垄沟全覆盖式式可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全地面消 毒。整秆带状覆盖双垄沟式可只对大种植带局部消毒。 5.3施肥 施肥结合播前旋耕整地进行,旱地将全部肥料一次性做基肥施入,生育期不再追肥。整秆带状覆盖 搬迁式和垄沟细碎秸秆全覆盖式播前进行全地面施肥。整秆带状覆盖双垄沟式只对种植带施肥,但总施 肥量与搬迁式相同。施肥量根据目标产量、播前耕层(0cm~30cm)养分测定情况,进行配方施肥。若 无条件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西北旱地可参考以下推荐施肥量:目标产量30000kg/hm²以下,施纯N 60kg/hm²~90kg/hm²,P20s45kg/hm²~60kg/hm²,K2015kg/hm²~30kg/hm²;目标产量30000kg/hm²~45000kg/hm², 45000kg/hm²~60000kg/hm²,施纯N120kg/hm²~150kg/hm²,P20s90kg/hm²~120kg/hm²,K2045kg/hm²~ 60kg/hm²。若同时施用腐熟农家肥22.5吨/hm²~45吨/hm²,或前茬为秸秆还田地块(风干秸秆还田量≥ 9000kg/hm²),上述参考施肥量可取下限。有条件地方,可配合施用锌、钼等微量元素肥料。锌肥可用 硫酸锌15kg/hm²于播前施入土壤。肥料指标要求符合NY/T525、NY/T496的规定。 6秸秆覆盖方法 6.1整秆带状覆盖式覆盖法 采用搬迁式时,在完成耕作整地与施肥后,田间制作带状结构。覆盖带50cm、种植带70cm,覆盖 度42%。覆盖带既可平作覆秆、也可浅沟覆秆。浅沟覆秆可结合秋未耕作整地,用拖拉机轮胎碾压成宽 度50cm、深度5cm的浅沟。秋末冬初搬运玉米秸秆进行覆盖,以单层玉米整秆盖满50cm覆盖带为原则。 若采取平作覆秆,可在覆秆后每隔1.5m,在整秆之上堆压少许土(约半铁土),以防冬春大风掀起秸 秆。 采用双垄沟式时,结合前茬玉米收获,先清除前茬全膜双垄沟玉米田块小上的聚乙烯地膜,就地 将玉米整秆镶嵌于小垄之上的两行玉米高留之间(留茬高度5cm~10cm),形成稳固整齐的覆盖带, 2 DB62/T4954—2024 覆盖带秸秆之上不再压土。大垄则继续保留残膜保,翌年马铃薯春播前再清除残膜,并对大垄局部旋 耕和施肥后进行播种。 6.2细碎秸秆沟全覆盖式覆盖法 等间距起,面宽70cm、底宽80cm、垄高15cm~20cm、沟底宽30cm。采用长度2cm~4cm的 细碎秸秆对垄面和垄沟进行全覆盖,覆秆厚度3cm~5cm。冬、春多风地区,可在秸秆表面铺一层约0.5 cm左右的薄土。起垒和覆秆最好在秋末结合灭茬和耕作整地完成,也可在春播前30cm耕层完全解冻时 完成。 7种薯选用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当地生态生产条件、商品性好的品种。种薯质量应符合GB 18133的要求。提倡选择原种或一级种作为种薯,并采用小整薯播种。若需切块播种,应选择外表无感 病和无尾芽的种薯切块。切块大小以30g~50g为宜,每个切块应有1个~2个芽眼,并做好切刀消毒工作。 病害常发地区采用切块播种时,为预防马铃薯晚疫病、黑痣病、环腐病、青枯病、疮痴病等,可进行药 剂拌种。使用药剂应符合NY/T1276、NY/T2383的规定。 8播种 8.1播种期 当气温稳定在5~7℃以上、10cm地温达到7~8℃时进行播种 8.2种植密度 在年均降水350mm~400mm的雨养农业区,推荐早熟品种种植密度为45000株/hm²~60000株/hm²,中 晚熟品种为37500株/hm²~52500株/hm²;在年均降水400mm~550mm的雨养农业区,推荐早熟品种种 植密度为60000株/hm²~75000株/hm²,中晚熟品种为52500株/hm²~67500株/hm²。 8.3播种方法 8.3.1整秆带状覆盖播种法 在70cm种植带内,穴播2行。种植带内两行间距40cm,播种行和覆盖带边缘保持15cm距离,株距根 据播种密度确定,每行采用“三角型”穴播种植,播种深度12cm~15cm,播后覆土填充播种穴和轻度 镇压。 8.3.2细碎秸秆垄沟全覆盖播种法 每个垄面穴播2行、播种穴距面边缘约15cm,垄面行间距(小行距)40cm,间行间距(大行距) 70cm,平均播种行距55cm,株距根据播种密度确定。每行采用“三角型”穴播种植,埋土深度12cm 9田间管理 9.1查田补苗 播种后若出现缺苗现象,应及时补苗。 3
DB62-T 4954-2024 马铃薯免膜秸秆覆盖生产技术规程 甘肃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赞助2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元下载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11:23:03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1.6 MB)
分享
友情链接
ISO 8259 2024 Soil quality Bioaccessibility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pollutants from contaminated soil and soil-like materials.pdf
ISO 24807 2023 Recreational diving services — Requirements for rebreather diver training.pdf
ISO 20263 2017 Microbeam analysis Analytical electron microscopy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nterface position in the cross-sectional image of the layered materials.pdf
ISO 657-2 1989 Hot-rolled steel sections — Part 2 Unequal-leg angles — Dimensions.pdf
ISO 11114-5 2022 Gas cylinders — Compatibility of cylinder and valve materials with gas contents — Part 5 Test methods for evaluating plastic liners.pdf
ISO 15928-5 2013 Houses — Description of performance — Part 5 Operating energy.pdf
ISO IEC 29128-1 2023 Information security, cybersecurity and privacy protection — Verification of cryptographic protocols — Part 1 Framework.pdf
ISO 8254-3 2016 Paper and board — Measurement of specular gloss — Part 3 20 degree gloss with a converging beam, TAPPI method.pdf
ISO-TS 18621-22 2024 Graphic technology Image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s for printed matter Part 22 Evaluation of colour graininess.pdf
ISO-TR 20772 2018 Ophthalmic optics Spectacle lenses Short wavelength visible solar radiation and the eye.pdf
GB-T 9089.5-2008 户外严酷条件下的电气设施 第5部分 操作要求.pdf
GB-T 14316-2008 间距1.27mm绝缘刺破型端接式聚氯乙烯绝缘带状电缆.pdf
GB-T 14488.2-2008 油料 杂质含量的测定.pdf
GB-T 3933.3-2002 升降台铣床检验条件 精度检验 第3部分 立式铣床.pdf
GB-T 17231-1998 订购单报文.pdf
GB-T 10892-2021 固定的空气压缩机 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pdf
GB-T 19003-2008 软件工程 GB-T19001-2000应用于计算机软件的指南.pdf
GB-T 7357-2010 船舶电气设备 系统设计 保护.pdf
GB-T 30024-2020 起重机 金属结构能力验证.pdf
GB-T 5621-2008 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 性能试验方法.pdf
1
/
3
8
评价文档
赞助2元 点击下载(1.6 M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