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5.020.20 CCS B 38 DB 62 甘肃 省地 方标准 DB62/T 2835—2025 代替DB62/T2835—2017 甘草种子繁育技术规程 The technology regulations of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seed propagation 2025-04-30发布 2025-07-30实施 甘肃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62/T2835—2025 前言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62/T2835一2017《甘草种子繁育技术规程》,与DB62/T2835—2017相比,除结构调 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增加了范围中的“病虫害防治”(见第1章): b) 删除了范围中的“标签、包装、运输”(见2017年版的第1章); (P e) 更改了种苗定义(见3.2,2017年版的3.2); 增加了地熊蜂定义(见3.3); g) 删除了隔离带定义(见2017年版的3.3); h) 更改了环境条件(见第4章,2017年版的第4章); i) 更改了甘草种子繁育田与甘草生产田四周的隔离带距离(见5.1,2017年版的5.1); j) 增加了种子直播繁育(见5.3); k) 更改了种苗移裁繁育(见5.4,2017年版的5.4); 1) 更改了田间管理(见5.5,2017年版的5.5); m) 增加了病虫害防治,增加了具体的药剂量(见第6章); n) 增加了辅助授粉(见第7章): 0) 增加了种子采收荚果颜色的变化(见第8章): p) 删除了标签(见2017年版的7.1); q) 删除了包装(见2017年版的7.2); r) 删除了运输(见2017年版的7.4)。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归口并监督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甘肃省种子总站、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安定区园艺工 作站、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总站、甘谷县农业产业服务中心、酒泉市甘草生物育种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汪连海、李永钊、何雪玲、李伟、古文霞、张兴俊、杜、师立伟、张会元、 陈红刚。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7年首次发布为DB62/T2835—2017;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文件由甘肃省种子总站负责解释。 I DB62/T2835—2025 甘草种子繁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药材甘草种子繁育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繁育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种子采收、贮藏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甘肃省干旱、半干旱区及同类地区甘草种子繁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3095 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7415农作物种子贮藏 GB/T8321.2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DB62/T2000中药材种子甘草 DB62/T2622 农用地膜回收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 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 3. 2 种苗 豆科甘草属种子播种后一年生甘草的根。 3.3 地熊蜂 Bombusterrestris 属膜翅目蜜蜂科熊蜂属的一种,工蜂腹部的尾端为白色。 4环境条件 海拔1000m1700m,灌溉便利,周围无污染源。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的要求、农田灌溉水质 符合应符合GB5084的要求、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要求。 5 繁育技术 1 DB62/T2835—2025 5.1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质疏松的砂壤土。秋季深耕1次,深度不小于 35cm。整平耙细,待翌年春季播种或移裁。繁种田隔离带保持在2000m。 5.2施基肥 施优质农家肥30000kg/hm²或施商品有机肥1500kg/hm²、氮肥(纯N)75kg/hm²、磷肥(P20s) 150 kg/hm²。 5.3种子直播繁育 5.3.1品种选择 选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DB62/T2000的要求。 5.3.2种子处理 5.3.2.1机械研磨 将甘草种子用碾米机研磨2次,以划破种皮,种仁不碎为宜, 5.3.2.2浓硫酸处理 甘草种子用80%浓硫酸按0.16L/kg用量进行处理,边加浓硫酸边搅拌。待种子完全浸湿后,用塑料 膜盖住。每隔30min观察一次,直至90%以上种子种皮表面出现黑斑,立即用清水冲洗3次~5次,晾晒。 操作过程要穿着防护服。 5.3.3覆膜 选择黑色地膜,平铺覆膜。地膜回收应按照DB62/T2622的要求执行。 5.3.4播种 3月下旬~4月下旬播种,采用宽窄行播种,宽行80cm,窄行40cm,穴距30cm。穴播5粒6粒种 子。播种深度1cm~2cm。有条件地区可以选择机械播种。 5.3.5定苗 待苗生长至10cm左右进行定苗,除去弱苗、带病虫苗。每穴选定1株~2株定植。 5.4种苗移栽繁育 5.4.1开沟 4月上旬~4月下旬,机械开沟,深25cm,采用宽窄行开沟,宽行80cm,窄行40cm。 5.4.2摆苗 将种苗按株距30cm,沿沟壁45°斜摆,苗头覆土3cm~5cm 5.4.3覆膜 选择白色地膜,平铺覆膜。地膜回收应按照DB62/T2622的要求执行。 2 DB62/T2835—2025 5.4.4放苗 5月上旬,当种苗露出嫩芽,选择早晨或傍晚放苗。 5.5田间管理 5.5.1灌溉 在苗期、花期、果实成熟期根据降雨量及土壤摘情进行滴灌,以免缺水。 5.5.2追肥 甘草孕蕾期、盛花期、果实成熟期,各喷施一次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用量为3kg/hm²,或者喷 施硼、锰、锌等微量元素混合肥4.5kg/hm²。 5.5.3中耕除草 苗出齐后,及时中耕除草。 5.5.4去杂去劣 在苗期、花期、果实成熟期和种子采收前,分别进行去杂去劣。去除杂株、病株、弱株。 6病虫害防治 6.1甘草锈病 5月中旬发病初期,喷施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施药量1.2kg/hm²(制剂用药量),兑水量675kg/hm² 或430g/L戊唑醇悬浮剂4000倍液(制剂用药量),间隔7d~10d一次,续2次~3次 6.2甘草萤叶甲 秋季刘割后喷施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制剂用药量)或20%啶虫咪可溶性粉剂1000倍液(制剂用 药量),间隔7d~10d一次,连续2次~3次。 6.3甘草小蜂 现蕾前期和结实期喷施40%毒死蜱1000倍液(制剂用药量)或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制剂用药 量),间隔7d~10d一次,连续2次~3次。 6.4蚜虫 蚜虫发生始盛期,喷施20%吡虫啉溶液剂5000倍液(制剂用药量),或1.5%苦参碱水剂1250倍液(制 剂用药量),间隔7d~10d一次,连续2次~3次。 6.5农药使用 按照GB/T8321.2的要求执行。 7辅助授粉 7.1基本要求 8

.pdf文档 DB62-T 2835-2025 甘草种子繁育技术规程 甘肃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2-T 2835-2025 甘草种子繁育技术规程 甘肃省 第 1 页 DB62-T 2835-2025 甘草种子繁育技术规程 甘肃省 第 2 页 DB62-T 2835-2025 甘草种子繁育技术规程 甘肃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10:23:0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