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5.020 CCSB61 6111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地方标准 DB6111/T211—2024 羊肚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theproductionofMorelstrains 2024-05-23发布 2024-06-23实施 杨凌示范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6111/T211—2024 I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杨凌君宝家庭农场、陕西杨凌金麒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杜璨、王锋、胡煜、姚瑞祺、杜璇、周济铭、黄无非、高敏、赵玉鹏、 任文飞、强磊、张嘉程、陈德财、王时聪、王玉鹏、李应涛。 本文件首次发布。 本文件由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负责解释。 联系人:杜璨 联系方式:18502909512 联系地址:陕西省杨凌示范区渭惠路24号DB6111/T211—2024 1 羊肚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羊肚菌菌种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要求、技术要求、检验、贮藏、记录与留样、标 签、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羊肚菌各级菌种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12728-2006食用菌术语 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1742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1846食用菌菌种检验规程 NY/T1935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羊肚菌Morel 学名:Morchellaspp.。羊肚菌科、羊肚菌属真菌。菌盖近球形、卵形至椭圆形,顶端钝圆或尖,菌 盖表面有似羊肚状的凹坑,且凹坑大小不定,呈淡黄褐色至深褐色。菌柄近圆柱形,近白色,中空,圆 筒形,孢子长椭圆形,无色,侧丝顶端膨大,体轻,质酥脆。 3.2 菌种Strains 通过生产试验验证具有特异性、均一性和稳定性,产量高、抗性强的菌株或品种,具结实性的菌丝 培养物。包括母种、原种和栽培种。 [来源:GB/T12728—2006,2.5.6,有修改] 3.3 母种Stockculture 具有结实性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及其继代培养物。也称一级种、试管种。 [来源:GB/T12728—2006,2.5.7,有修改] 3.4 原种Pre-culturespawn 由母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也称二级种。DB6111/T211—2024 2[来源:GB/T12728—2006,2.5.8] 3.5 栽培种Spawn 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也称为三级种。 注:只用于扩大到栽培出菇袋或直接出菇,不宜再次扩大繁殖菌种。 [来源:GB/T12728—2006,2.5.9,有修改] 4生产要求 4.1生产人员 从事菌种生产的技术人员和检验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练掌握菌种生产技术要求。 4.2生产环境 场地选择、厂房设置和布局、设备设施应符合NY/T528的规定。 4.3生产设备 生产菌种的粉碎机、电子秤、搅拌机、装袋(瓶)机、高压灭菌锅或常压灭菌锅、超净工作台或接 种箱、恒温培养箱、培养架、显微镜等设备,应符合NY/T528规定。 4.4菌种来源 生产原种应从具有相应资质的供种单位引进。应选择抗性强,优质高产、适合当地栽培的优良菌株。 菌种质量符合NY/T1742的要求。 4.5生产原料 生产原种及栽培种所需的小麦粒、玉米芯、麦麸、石膏、石灰等主料原料的质量及贮藏应符合NY/T 1935要求。生产用水应符合GB5749要求。 5技术要求 5.1母种 5.1.1容器 应选用18mm×180mm或者20mm×200mm的试管。试管棉塞应使用梳棉、化纤棉或硅胶塞。 5.1.2培养基配方 马铃薯200g(用浸出液),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pH自然。 5.1.3分装灭菌 配置好的培养基应立即分装。装量为试管长度的1/4~1/5。试管口应保持洁净,并用试管塞封口后 包扎,直立放入高压灭菌锅内(压力0.12Mpa~0.15Mpa、温度121℃~126℃),灭菌20min。 5.1.4摆斜面DB6111/T211—2024 3 灭菌完成后,在压力表指针降为0Mpa时,打开排气阀,立即将试管趁热摆成适当的斜度,缓慢冷 却至琼脂凝固成长度不超过试管3/4的斜面。 5.1.5接种 5.1.5.1接种室(箱)处理程序 清洁→搬入接种物和被接种物→接种室(箱)的消毒处理。 5.1.5.2接种室(箱)消毒 应药物消毒后,再用紫外灯照射30min。 5.1.5.3超净工作台的消毒 应先用75%酒精或新洁尔灭溶液进行表面擦拭消毒,之后预净20min。 5.1.5.4接种操作 在超净工作台上,严格按无菌操作要求接种。每一箱(室)接种应为单一品种,接种完成后应及时贴 好标签。 5.1.5.5接种点 试管斜面的中部。 5.1.5.6接种室(箱)后处理 接种室(箱)每次使用后,要及时清理清洁,排除废气,清除废物,台面要用75%酒精或新洁尔灭溶 液擦拭消毒。 5.1.6培养 接种后,将试管置于培养室,在温度16℃~20℃,空气湿度75%以下,通风避光培养。定期检查, 清除污染试管。菌丝长满试管,稳定3d~5d即可用于原种生产。 5.2原种 5.2.1容器 采用750mL以下、瓶口直径≤40mm、耐126℃高温的聚丙烯菌种瓶或玻璃瓶。 5.2.2培养基配方 小麦53%,玉米芯40%,麦麸5%,石膏1%,石灰1%。 5.2.3培养基制备 玉米芯粉碎至5mm以下,用清水浸泡24h,沥干,堆成梯形,在堆面上每间隔30cm~50cm打1个 通气孔,用塑料薄膜遮盖,自然发酵24h~48h备用。 小麦用1%的石灰水浸泡12h后,清水煮沸15min,搅动至麦粒涨而不破立即捞出,沥干。 将发酵后的玉米芯、煮涨后的麦粒与麦麸、石膏、石灰等干原料按比例拌和均匀,含水量65%,pH 值6.5~7.5。DB6111/T211—2024 45.2.4装瓶 采用装瓶机或人工,将培养基质装至瓶身的3/4处,装瓶后立即灭菌。采用人工装瓶的,需用打孔 器在瓶口处打直径1.0cm~1.5cm、深8.0cm~12.0cm的孔。 5.2.5灭菌 灭菌要: a)高压灭菌在121℃~126℃下灭菌3h~4h。 b)常压灭菌在3h之内使温度升至100℃,恒温保持10h~12h。 5.2.6冷却 采用高压灭菌的,灭菌结束自然降压至0.05Mpa以下,打开排气阀降温20min~30min取出料袋; 常压灭菌的,灭菌结束后保持3h后取出料袋。迅速移入冷却室,冷却至25℃以下即可接种。 5.2.7接种 5.2.7.1接种室(箱)处理程序 同5.1.5.1。 5.2.7.2接种室(箱)消毒 同5.1.5.2。 5.2.7.3超净工作台的消毒 同5.1.5.3。 5.2.7.4接种操作 同5.1.5.4。 5.2.7.5接种点 应从容器开口处一点接种,不应打孔多点接种。1支母种转接原种不超过6瓶。 5.2.7.6接种室(箱)后处理 同5.1.5.6。 5.2.8培养 接种后放入培养室,温度15℃~18℃,相对湿度不超过60%,避光。保持培养室通风良好,每天 通风1~2次,每次25min~30min。15d~20d菌丝长满全瓶后,继续培养3d~5d即可用于栽培种生 产。培养期间应定期检查,及时拣出不合格菌种。 5.3栽培种 5.3.1容器 宜采用15cm×28cm×0.005cm或17cm×35cm×0.005cm规格的聚丙烯(高压灭菌)或低压聚 乙烯(常压灭菌)折角塑料袋。

.pdf文档 DB6111-T 211-2024 羊肚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杨凌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111-T 211-2024 羊肚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杨凌区 第 1 页 DB6111-T 211-2024 羊肚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杨凌区 第 2 页 DB6111-T 211-2024 羊肚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杨凌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9:54:4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