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7.140.10 CCSX55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1976—2024 针形红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mechanizedprocessingofneedle-shapedblacktea 2024-05-23发布 2024-11-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36/T1976—2024 I目  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鲜叶原料...........................................................................1 5加工场所基本要求...................................................................2 6加工工艺...........................................................................2 7贮存...............................................................................3DB36/T1976—2024 II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江西省经济作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JX/TC019)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江西省经济作物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 所、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西省绿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全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江新凤、李琛、曹挥华、王礼献、童忠飞、倪德江、江和源、林一周、余志、 刘彩霞、欧阳雪灵、王新民、张贱根、何文云、黎小萍。DB36/T1976—2024 1针形红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针形红茶加工的术语和定义、鲜叶原料、加工场所基本要求、加工工艺、贮存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江西省区域内针形红茶机械化加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0375茶叶贮存 GB/T31748茶鲜叶处理要求 GB/T32744茶叶加工良好规范 GB/T33915农产品追溯要求茶叶 GB/T40633茶叶加工术语 GH/T1077茶叶加工技术规程 GH/T1180茶叶加工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3术语和定义 3.1 针形红茶needle-shapedblacktea 以中、小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按本文件加工而成,外形紧细圆直,呈针形形状的红茶。 4鲜叶原料 4.1采摘要求 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含鳞片、鱼叶、单片,不采雨水叶、病虫叶,不含非茶类夹杂物。 4.2鲜叶分级 鲜叶原料分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级别。各级鲜叶应符合表1规定。 表1鲜叶原料分级指标 等级 指标 特级 单芽占比80%以上,余下为一芽一叶初展,较匀齐 一级 一芽一叶初展占比80%以上,余下为一芽二叶初展以上,较匀齐 二级 一芽二叶初展占比80%以上,余下为一芽二叶以上,较匀齐DB36/T1976—2024 24.3鲜叶运输 应符合GB/T31748的相关要求。 4.4鲜叶摊放 4.4.1鲜叶进入加工场所验级后,按鲜叶品种、等级、新鲜度等分别摊放于专用摊青机具。 4.4.2摊放时应按鲜叶新鲜程度和进入加工场所先后顺序进行摊放。 5加工场所基本要求 茶叶加工企业的场地环境、设施、加工设备与工具、卫生管理、加工过程管理、机构与人员、记录 与文件管理等,应符合GB/T32744、GB/T40633的相关规定。 6加工工艺 6.1工艺流程 萎凋→揉捻→解块→发酵→初干→理条→摊凉→足干→拣选。 6.2加工技术 6.2.1萎凋 6.2.1.1采用专用萎凋器具,按照鲜叶品种、等级,厚度要求:特级鲜叶2cm~5cm,一级鲜叶5cm~10 cm,二级鲜叶10cm~15cm,摊叶厚薄均匀。 6.2.1.2萎凋时间要求:特级鲜叶10h~12h,一级鲜叶8h~10h,二级鲜叶8h~12h,中途翻叶3~5 次。 6.2.1.3萎凋程度要求:特级、一级、二级鲜叶含水量55%~60%,萎凋叶手握成团,有黏性,松手 即散为宜。 6.2.2揉捻 6.2.2.1揉捻方法 按照GH/T1077、GH/T1180标准选择揉捻机器,宜采用6CR-45、6CR-55、6CR-65型号揉捻机,掌握 “嫩叶轻压短揉,老叶重压长揉”的原则和“空压→轻压→重压→轻压→松压”的加压方式进行,揉捻 后及时解块。不同等级萎凋叶揉捻技术参数如表2所示: 表2揉捻技术参数 揉捻机型号 6CR-45 6CR-55 6CR-65 投叶量 12kg~15kg 30kg~60kg 50kg~90kg 揉捻时间 特级40min~60min、一级60min~100min、二级80min~120min 6.2.2.2揉捻程度 以芽叶卷曲成条,芽叶轻微红变,茶汁外溢而不滴流,成条率在90%以上为宜。 6.2.3解块DB36/T1976—2024 3采用解块机具,充分解散团块。 6.2.4发酵 6.2.4.1发酵方法 采用红茶发酵机具或专用发酵室,发酵温度28℃~30℃,空气湿度90%以上,时间要求:特级2h~3 h、一级3h~4h、二级3h~5h。 6.2.4.2发酵程度 叶色黄红或红黄,茶坯青气消失,花果香显露。 6.2.5初干 按照GH/T1077、GH/T1180标准选择烘干机器,采用6CH-10、6CH-20型烘干机,温度 100℃~110℃,时间6min~8min,至烘干叶含水量为35%~45%,叶质稍硬,不易断碎为宜。 6.2.6理条 6.2.6.1理条方法 按照GH/T1077、GH/T1180标准选择理条机器,,采用6CLXL8/8、6CLXL11/8、6CLXL8/6往复 式振动理条机。当槽体温度达到140℃-150℃时投叶,平均每槽投放150g~200g初烘叶,理条时间以 10min~15min为宜。 6.2.6.2理条程度 以条索圆直、茶香外溢、有轻微触手感为适度,理条叶至含水量15%~20%。 6.2.7摊凉 按照GH/T1077、GH/T1180标准选择摊凉机器,理条叶要及时下机摊凉,采用6CLQ-60、6CLQ-100 型冷却机,摊凉至室温,使芽、叶中水分重新分布均匀,时间20min~30min。 6.2.8足干 采用6CH-10、6CH-20型烘干机,温度80℃~90℃,时间40min~60min,至茶叶含水率6.0%左右,手 捏成粉末为适度。 6.2.9拣选 除去片、末、梗及其它非茶类夹杂物,分级归堆后包装入库。 7贮存 加工完成后的针形红茶贮存的要求、管理、保质措施、试验方法等应符合GB/T30375的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df文档 DB36-T 1976-2024 针形红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程 江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6-T 1976-2024 针形红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1 页 DB36-T 1976-2024 针形红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2 页 DB36-T 1976-2024 针形红茶机械化加工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4:02:0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