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5.150 CCSB52 3412 阜阳市地方标准 DB3412/T21—2024 橄榄蛏蚌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thereleaseandenhancementofSolenaia oleivira 2024-12-27发布 2025-01-26实施 阜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3412/T21—2024 I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阜阳市水产发展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阜阳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阜阳市水产发展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阜南县京淮特种 水产有限公司、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阜阳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督查支队。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闻海波、张静、陈鹏飞、王坤、刘伯麒、徐跑、徐东坡、卢文轩、韦玉勤、李 燕、马学艳、周彦锋、金武、吕国华、李艳萍、沙青、王林、丁图强。DB3412/T21—2024 1橄榄蛏蚌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橄榄蛏蚌(Solenaiaoleivora)增殖放流的环境条件、苗种质量、检验、包装和运 输、投放要求、管理措施、效果评价。 本文件规范适用于橄榄蛏蚌增殖放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 GB/T15805鱼类检疫方法 SC/T9102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SC/T9401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技术规程 DB34/T1005安徽省水生动物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环境条件 4.1水域 水源充足,风浪较小,水深小于4m,水流在0m/s~0.3m/s,鲤鱼、青鱼等食蚬类鱼类较少,浮游生 物丰富。 4.2水质 水质清新,溶解氧大于5mg/L,透明度0.4m~0.6m为宜,符合GB11607规定。 4.3底泥 有机物含量较少的硬质底泥为宜,淤泥厚度小于0.2m。 5苗种质量 5.1苗种来源 增殖放流苗种应当是本地种的原种或F1代,人工繁育的增殖放流苗种应由具备资质的生产单位提供, 苗种供应单位应持有合法有效的《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DB3412/T21—2024 25.2规格要求 规格整齐,壳长大于3cm,合格率大于90%。 5.3质量感官指标 壳体色泽鲜亮,壳面干净光滑,无异味,体厚饱满,斧足伸缩自如,离水时双壳闭合有力。 5.4其他质量要求 其他质量要求应符合SC/T9401、DB34/T1005的规定。 6检验 6.1合格率 以一个放流批次作为一个检验组批,运输前或增殖放流前现场测定进行检验。随机取样三次,每次 不少于该批次总量的0.1%,由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其壳长,统计规格合格率,取三次的算术平 均值。 6.2病害检验 通过查验繁育记录、养殖记录及感官质量判定,确定疑似病例,并采样送检。 6.3计数方法 采用全部重量法计数。对增殖放流苗种全部称重,通过随机抽样计算单位重量的个体数量,折算增 殖放流生物总数量。 7包装和运输 7.1包装 7.1.1带水充氧包装 壳长3cm~4cm的小规格苗种,用筛娟网将苗种从养殖箱/养殖框中滤出,并冲洗干净,带水转入到 容积20L的双层塑料袋中,每袋苗种重量小于0.5kg,每袋加水体积占塑料袋容积的30%~40%,将袋内空 气排出,再充足氧气,扎紧袋口。包装袋置于开口的塑料桶、泡沫箱等硬质容器中,容器中放置冰块降 温。 7.1.2离水包装 壳长大于10cm的较大规格苗种采用5目筛绢布袋或网袋包装,每包装重量应低于5kg,一层吸水布一 层苗种,逐层铺设,苗种铺设厚度不宜超过5层,用湿毛巾盖在筛绢布袋或网袋上。 7.2运输 运输途中避免暴晒、雨淋、风吹,保持包装袋及壳体湿润,必要时用清洁水喷淋保湿。运输时间不 超过12h。 8投放要求DB3412/T21—2024 38.1投放时间 应以适合橄榄蛏蚌存活、快速生长为宜,一般在9月底至11月初,水温稳定在20℃~24℃,气温18℃~ 26℃。也可3月底至6月初放流。 8.2气象条件 选择晴天的早晨和傍晚时分或阴天进行增殖放流,尽量避开强烈阳光直射、暴雨或五级以上大风的 天气。 8.3放流数量 放流前进行本底调查,根据不同水域底质、水文状况、初级生产力、底栖生物种类、数量及橄榄蛏 蚌的生态习性,建立科学的放流模式,以确定合理放流数量,既不能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又要保 证橄榄蛏蚌有足够数量形成自然繁殖群体,达到资源增殖的目的。 放流数量依蚌苗规格和放流水域贝类容量评估结果而定。 表1推荐放流数量 规格(壳长)cm 密度(只/㎡) 3~4 30 4~10 20 ≥10 10 8.4平衡水温 待蚌苗运送至放流地点后,投放前需先进行水温平衡。即将包装袋或容器中的水温调整至与放流水 域自然水温相近,二者之间的水温差小于3℃。 8.5投放方法 投放方法分为常规投放(撒播)、滑道投放、底部投放(底播)三种。根据橄榄蛏蚌不同规格选择 不同的投放方法,禁止采用抛洒或“高空”倾倒等伤害水生生物的放流方式。小规格苗种宜采用常规投 放,大规格苗种宜采用底部投放,大、小规格均可采用滑道投放。 8.5.1常规投放(撒播) 苗种运达目的地后,用机动船将苗种运至预定的放流地点,人工将小规格苗种(幼蚌)尽可能贴近 水面(距水面不超过1m)按量均匀缓慢投放,杜绝抛洒和高空倾倒。船速小于0.5m/s。 8.5.2滑道投放 将滑道置于船舷或岸堤,要求滑道表面光滑,与水平面夹角小于60°,且其末端接近水面。将待蚌 苗带水放入滑道,减缓水体冲击,减少机械性损伤。在船上投放时,船速小于1m/s。 8.5.3底部投放(底播) 人工将大规格苗种(成蚌),利用专用工具在选定的水域内进行挖洞插播,插播水域水深控制在 0.5m~1.0m,洞穴椭圆柱形,深度控制在苗种壳长的1.2倍~1.5倍。 8.6投放记录DB3412/T21—2024 4投放过程中,观测并记录投放水域的底质、水深、水温、流速等水文参数及天气、风向和风力等气 象参数。现场记录表见附录A。 9管理措施 增殖放流前,对损害增殖放流生物的作业网具进行清理。增殖放流后,对放流水域组织巡查,防止 非法捕捞行为对橄榄蛏蚌资源的破坏。 10效果评价 增殖放流后,定期监测增殖放流对象的生长、分布及其环境因子状况,进行增殖放流效果评价。橄 榄蛏蚌采用特制铁质有倒钩的竹把戟探测,或采用水下摄像装置观测;其他环境因子参照SC/T9102的 方法监测、资料处理与报告编制。效果评价内容应包括生态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等。DB3412/T21—2024 5AA 附录A (规范性) (品种)增殖放流现场记录表 放流生物供应单位: 放流日期:年月日供应地点: 检验检疫合格日期: 年月日检验检疫证书文号: 药物检测合格日期: 年月日药物检测证书文号: 亲体来源: 苗种生产许可证编号: 规格及参数测量 随机取样生物数量(尾) 规格合格生物数量(尾) 规格合格率(%) 平均规格(mm) 规格分类 单位水体(或水面)生物生产量 (尾/m3或尾/m2) 包装 包装方式:□袋装□桶装□干装□水装包装时间:时分至时分 包装措施:(1)包装密度(尾/袋):(2)控温措施:(3)工具消毒:□是□否(4)隔离材料: 计数 计数方法计数参数 全部称重法 A B C 抽样重量法 A B D E F 抽样数量法 D E F 计算生物数量(万单位): 计数时间: 时分至 时 分 运输 运输方式:□车运□船运□其他 运输时间:时分至 时 分 投放 投放水域: 投放时间:时分至 时 分 投放方式:□常规投放□滑道投放□底播 底质:水深(m):水温(℃):盐度:流向:流速(m/s):风向:风力(级):天气: 注:A.抽样生物重量(g),B.单位重量生物数量(尾/g),C.生物总重量(g),D.抽样器具数量(袋),E.平均每袋 生物数量(尾/袋),F.总袋数(袋),G.抽样面积或长度(m2或m),H.单位面积或长度生物数量(尾/m2或尾/m),I. 总面积或总长度(m2或m)。 组织放流(验收)单位: 现场负责人: 抽样人: 测量人: 计数人: 记录人: 放流监督单位: 监督人:

.pdf文档 DB3412-T 21-2024 橄榄蛏蚌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阜阳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12-T 21-2024 橄榄蛏蚌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阜阳市 第 1 页 DB3412-T 21-2024 橄榄蛏蚌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阜阳市 第 2 页 DB3412-T 21-2024 橄榄蛏蚌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阜阳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3:52:0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