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99 CCS B 60 3401 安徽省合肥市 地方标准 DB 3401/T 347—2024 节约型花境施工养护管理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economical flower border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and maintenance 2024 - 12 - 23发布 2024 - 12 - 23实施 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3401/T 347 —2024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合肥植物园 (合肥市园林科学研究所 )、安徽科技学院、滁州学院、合肥华夏园林 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博景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继妹、周耘峰、姚晓春、刘俊岭、丁常聪、张远兵、詹双侯、张瑞、王德梅、 刘爱荣、赵坤坤、王雪娟、张雪平、马玉华、王伟、吉浩、程红梅、王慧、钱法永、吴翠珍、张虎。 DB 3401/T 347 —2024 1 节约型花境施工养护管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 节约型花境的总体要求、施工、养护和管理 。 本文件适用于 节约型花境的施工、养护和管理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B34/T 3955 园林绿化植物种植技术规程 DB34/T 4388 花境营造技术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花境flower border 以花灌木、宿根草花、一二年生草花等植物为主要材料 ,以自然斑块形式混合种植于林缘、路缘或 草坪中央,层次丰富、色彩艳丽、季相变化明显且植物间自然和谐的一种植物造景形式。 3.2 节约型花境 economical flower border 因地制宜,选择观赏优良、适应性强的花境植物 (以多年生草本、花灌木为主 )作为主要植物材料, 通过模拟野生花卉植物群落结构,在合理利用原场地自然资源的基础上使植物群落形成自循环,在不需 要过多养护管理的同时,营造出植物群落稳定、可持续的一种优良花境景观。 4 总体要求 4.1 技术人员应具有丰富的花境营建和养护经验,具备责任心强、熟知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具有一定的 美学功底。 4.2 植物配置以增加植物多样性和丰富层次结构为准则,力求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3 年~4 年后可 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后期养护只需投入少量成本即可。 4.3 除植物选择应符合本文件,其余设计要求按 DB34/T 4388 执行。 5 施工 5.1 一般规定 DB 3401/T 347 —2024 2 5.1.1 应根据规划设计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5.1.2 施工人员应提前一周进入现场勘察,熟悉施工场地、立地条件以及周边环境等,向有关单位了 解地下管线位置、管道埋设及隐蔽物等情况。 5.1.3 出现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情况时,应及时提出新的合理方案和措施。 5.1.4 施工前应设置围栏或警示标志。 5.2 场地选择 因地制宜,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特征,避免过度开垦。 5.3 辅材选择 5.3.1 使用无污染、无害、加工简单的材料。 5.3.2 使用草屑、树皮、松针、木片、 树枝粉碎物 等材料制作的有机覆盖物,应少用或不用无机覆盖 物。 5.4 灌溉方式 宜选用喷灌、滴灌等灌溉方式。 5.5 植物选择 5.5.1 因地制宜,尊重植物生态习性,选择适应性强、繁殖容易、耐粗放管理、景观效果好的植物。 5.5.2 优先选择乡土植物,合理利用野生地被和浆果类植物,避免选择有毒、有害的植物。 5.5.3 结构层应选择慢生小乔木或灌木,合理增加其比例。减少一、二年生 植物应用,其 比例不宜超 过花境体量 10%。 5.5.4 选择宿(球)根花卉时,应满足以下条件: a) 抗性强、观赏性状优良、易养护管理; b) 同一种植物品种应具有一致的花色、株高、花期等; c) 宜少用或不用球根花卉, 选择球根花卉时, 应满足种球健壮、 无病虫害、 可自然越冬 (或越夏) 等要求。 5.5.5 旱生花境宜选用观赏草等适应性强、耐干旱植物。 5.5.6 水生花境应选用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耐水湿植物。 5.5.7 在城市郊区、公园、花园等半自然状态下,生境相对恶劣的花境,宜选用抗性强或自播能力强 的植物。 5.5.8 根据场地、成本、花境用途等条件,兼顾景观效果和植物多样性的要求,结合植物生态习性(参 见附录A)选择不同的花境植物(参见附录 B)。 5.6 整地 5.6.1 地形整理 按 DB34/T 3955 执行。 5.6.2 土壤准备 5.6.2.1 清理石块、树叶、垃圾等杂物后,进行深翻并整碎。土壤深度不小于 30 cm,粒径不大于 0.5 cm,低洼积水地段须在种植区下层铺设石砾。 5.6.2.2 选用充分发酵的生物有机肥进行土壤改良,根据栽植植物生长习性调节局部土壤理化性质。 DB 3401/T 347 —2024 3 5.6.2.3 种植前,土壤在强光下暴晒一周消毒。或使用多菌灵、恶霉灵 等药剂对土壤进行消毒,用塑 料薄膜覆盖一周后揭开,深翻后晾晒 3 d~5 d后即可。 5.7 栽植 5.7.1 时间 宜避开寒冬、酷暑、雨天等恶劣天气。 5.7.2 栽植放线 根据设计 意图和施工图按比例进行实地栽植放线。面积较小的花境,确定好基准点或基准线,用石 灰进行标记。面积较大的花境,应借助木桩等进行辅助定点放线。 5.7.3 栽植技术 5.7.3.1 先栽植背景植物,再定植乔灌木等骨干树种,然后 栽植其他植物。 岛式或两面观赏的花境应 从中心向外栽植。 5.7.3.2 中、大型带土球的苗木栽植时,将苗木放入种植穴 中间位置,保持直立,向四周填土,由外 向内镇压,土球表面应与种植穴表面齐平。 5.7.3.3 花灌木或大丛宿根植物组团栽植时,不宜过于拥挤或稀疏,组团间宜选择相对低矮的植物过 渡。大乔木或生态习性相反的植物不宜组团栽植, 5.7.3.4 种植宿根花卉,应保证 30 cm~50 cm的土层深度。根蘖性强的宿根植物,宜于早 春、深秋适 度间苗移栽。 5.7.3.5 草本植物栽植时,应去除容器,保持土球完整,种植穴直径和深度应在土球直径和厚度基础 上各增加 10 cm。 5.7.3.6 栽植后应覆土平整,适度压实,浇透定根水, 2 d后再浇透水分,在空隙处及土壤裸露区域 可铺设厚度 3 cm~8 cm有机覆盖物。 5.7.3.7 边缘植物与外界分界之间的切边线应自然流畅,切边深度 10 cm左右。 5.7.4 现场清理 栽植完工后,应立即清理场地垃圾,保持现场整洁。 6 养护 6.1 摘心除萌 6.1.1 移栽时应根据生长情况适度摘 心。定植后,发现植株下部出现明显生长不旺或出现死亡现象应 进行摘心,摘心量不宜过大。 6.1.2 萌蘖能力强的乔灌木应于生长旺季及时除萌。 6.2 修剪 6.2.1 及时剪除病虫枝、徒长枝、枯枝或影响株型的枝条。植物观赏期后期去除残花和残枝,残花保 留量不应大于 30%。 6.2.2 为延长花期或促使再次开花,应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生长规律确定修剪时间。 6.2.3 萌蘖能力强的宿根植物,应按照其植物生长习性及时修剪控制长势。 6.2.4 观赏草叶枯后可不立即修剪,宜在翌年生长萌动前,剪除地上部分。 DB 3401/T 347 —2024 4 6.3 中耕除杂 6.3.1 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和土壤条件确定中耕次数和时间。 正常情况下, 中耕深度 5 cm~10 cm为宜, 幼苗期和浅根系植物宜浅,大苗或深根系植物宜深。 6.3.2 除杂可结合中耕进行,非必要情况,无需过多除杂。 6.4 浇水 新建成花境应每周观察植物需水状况,夏季高温干旱应每 1 d~2 d察看一次,根据植物生长情况 确定浇水时间。栽植后 2个月,待景观稳定后,只需在 植物生理生长阶段或 高温干旱时期加强水分管 理。夏季浇水宜在上午 10时前和下午 4时后,冬季宜在上午 10时至下午 4时之间。 6.5 施肥 一般情况下不需过多施肥。当植株出现生长不良情况,可在耕翻表土层时施入腐熟的有机肥。宿根 植物宜施 1.0 kg/㎡~1.5 kg/㎡有机肥,乔灌木每树穴宜施 1 kg左右有机肥。 6.6 病虫害防治 6.6.1 预防为主,选择抗性强的植物,配置时注意植物化感作用,避免植物间相互抑制。 6.6.2 治理有害生物优先利用天敌、昆虫等生物防治和人工诱捕物理防治等方式。以上方式如无法达 到防治要求时,再科学使用化学农药。 6.7 补植更新 6.7.1 已建成花境出现影响景观效果的裸露 地时,应及时进行补植。 6.7.2 出现植

.pdf文档 DB3401-T 347-2024 节约型花境施工养护管理技术规程 合肥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01-T 347-2024 节约型花境施工养护管理技术规程 合肥市 第 1 页 DB3401-T 347-2024 节约型花境施工养护管理技术规程 合肥市 第 2 页 DB3401-T 347-2024 节约型花境施工养护管理技术规程 合肥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3:48:3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