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150 CCS B 52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998 —2024 代替 DB34/T 998-2014 中华鳖稚、幼鳖养殖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for the culture of larvae and juvenile Chinese soft-shelled turtles 2024 - 09 - 14 发布 2024 - 10 - 14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998 —2024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 DB34/T 998-2014《中华鳖稚、幼鳖养殖技术规程》,与 DB34/T 998-2014 相比,除 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增加了“术语和定义”(见第 3 章); b) 更改了稚鳖池水深和面积,增加了防逃设施(见 5.1.1,2014版 3.2.1); c) 更改了室内养殖池的面积和水深(见 5.1.2,2014版 3.2.2); d) 修改“晒台”为“晒背台”(见 5.2.2,2014版3.4); e) 修改“纳米微孔增氧设备”为“增氧设施”。(见 5.2.4,2014版 4.2); f) 删除了“微流水循环净化系统”(见 2014 版 4.3); g) 删除了“开食”(见 2014 版5.3.3); h) 更改“放养”为“放养密度”(见 6.7,2014版5.3.4); i) 修改“投饲管理”为“投饲”(见 6.8,2014版5.2.1); j) 修改“水溶解氧保持在 3 mg/L 以上”为“溶解氧 ≥5 mg/L”(见7.2,2014 版5.5.1); k) 删除“微流水与底部排污”(见 2014 版5.5.2); l) 增加“水位调控”(见 7.3); m) 删除“温室空气调控”(见 2014 版5.6); n) 增加了“养殖尾水处理和排放”(见第 9 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安徽省喜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芬、宋光同、曲春娟、陈荣坤、姜守松、陈祝、朱成骏、汪美、蒋业林、徐 笑娜、杨艳英、侯冠军、高远、周翔、季索菲、李支林、张太祥、侯书菊、董振兴。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2009 年首次发布为 DB34/T 998-2009,2014 年第一次修订,2024 年第二次修订。 DB34/T 998 —2024 1 中华鳖稚、幼鳖养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华鳖( Pelodiscus sinensis )稚、幼鳖养殖的环境条件、养殖设施、养殖、管理、 疾病防控、养殖尾水处理和排放。 本文件适用于中华鳖稚、幼鳖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26876 中华鳖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GB/T 32140 中华鳖配合饲料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T 5361 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DB34/T 1867 中华鳖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DB34/T 1895 龟鳖工厂化养殖用水处理技术规范 DB34/ 4722 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稚鳖 larval soft-shelled turtle 体重 50 g 以下的中华鳖。 [来源:GB/T 2687 6-2011,3.1] 幼鳖 juvenile soft-shelled turtle 体重 50 g~250 g 的中华鳖。 [来源:GB/T 2687 6-2011,3.2] 4 环境条件 阳光充足,避风向阳,环境安静,环境条件应符合 NY/T 5361 的规定。 水源充足,水质符合 GB 11607 的规定。 5 养殖设施 DB34/T 998 —2024 2 鳖池的建造 5.1.1 室外养殖池 5.1.1.1 分土池和水泥壁池两种,土池采用 PVC 板或水泥板等将四周围拦,高出地面 0.5 m;水泥壁 池顶端向内压檐 10 cm~15 cm。 5.1.1.2 池底以砂壤土为宜,池底平坦,底泥厚不超过 15 cm,上方布置尼龙线网,防止飞鸟捕捉。 5.1.2 稚鳖池 深 0.8 m~1.0 m,蓄水 0.4 m~0.6 m,面积 20 m 2~50 m2为宜。配备隐蔽物,食台和进排水系 统。 5.1.3 幼鳖池 深 0.8 m~1.0 m,蓄水 0. 6 m~0.8 m,面积 600 m2~1000 m2为宜。配备隐蔽物,晒背台,食台 和进排水系统。 5.1.4 室内养殖池 5.1.4.1 在恒温温室内构建(气温 32 ±0.5℃),养殖池面积为 60 m 2~100 m2为宜,分布于温室两侧, 中间为操作通道,宽度 1 m 为宜。 5.1.4.2 养殖池墙体为砖砌实墙或刀刮布,高 1 m~2 m,最上端向内压檐 10 cm~15 cm。 5.1.4.3 池内水深 0.8 m~1.8 m,底部为锅底型。 5.1.4.4 配备隐蔽物,食台和进排水系统。 配套设施 5.2.1 隐蔽物 选用聚乙烯无结网,网眼边长 0.5 cm。隐蔽物呈伞状悬挂于离水面上方 10 cm 为宜,水下以离池 底 10 cm 为宜。两个隐蔽物之间间隔 20 cm~30 cm,悬挂面积约为养殖池的 1/2~2/3。 5.2.2 晒背台 木板或竹板做成浮排形晒台,固定于室外养殖池长边一侧,与水面夹角为 20°~30°,4/5 漏出 水面,按照 GB/T 26876 的规定执行。网片晒背台制作方式按照 DB34/T 1867 的规定执行。 5.2.3 食台 若投喂浮性饲料,则以浮性塑料管串联成一圈,直径 2 m~3 m,固定于养殖池一边。若采用粉状 饲料,投喂前成适口软颗粒饲料置于食台上。食台制作方法按照 GB/T 26876 的规定执行。 5.2.4 增氧设施 每栋温室配备一台罗茨鼓风机, 曝气设施采用 3 m 长的微孔管做成圆盘状, 并用带孔塑料板覆盖, 防止稚、幼鳖撕咬,每 20 m2 设置一个。 5.2.5 进排水设施 室外养殖池的进排水设施装在对角线位置,排水口安装 PVC透气帽。温室内养殖池进水设施位于养 殖池壁靠近操作通道一侧,排水系统由锅底型底部和“ ل”型排水管组成。 DB34/T 998 —2024 3 每个养殖池配备一个废水池,设在室内养殖池临近的温室外侧。 6 养殖 新建池子去碱 注水浸泡,每 3 d~5 d 换一次水,换水 2~3 次即可使用。 鳖池消毒 6.2.1 室外养殖池 6.2.1.1 捕捞结束后,每 667m 2鳖池施生石灰 100 kg~150 kg,化浆后全池泼洒,再暴晒 7 d~10 d, 注水浸泡 3 d~5 d 即可使用。 6.2.1.2 采用生石灰水(50 mg/L~100 mg/L)或二氧化氯溶液(有效氯 8%、浓度 2 g/m 3~3 g/m3) 浸泡 3 d~5 d,加注新水即可使用。 6.2.2 室内养殖池 采用相同浓度的生石灰水或二氧化氯溶液浸泡 3 d~5 d,加注新水即可使用。 稚、幼鳖来源 优先选用省级良种场,或具有水产苗种生产经营许可证的企业,或自繁自育贴近当地销售市场的土 著品种。 质量要求 反应灵敏,无畸变,无伤残,卵黄囊已全部吸收。外购的种苗应检疫合格。 放养前消毒 用 0.5 mg/L 的聚维酮碘溶液浸浴 5 min~10 min。 放养方法 放养时将温差控制在 ±2℃以内,轻放食台板上,让其自行爬入池水中,同一鳖池的稚鳖苗一次性 放足。 放养密度 稚幼鳖放养密度见表1。 表1 不同养殖池内,稚幼鳖的放养密度 鳖池类型 面积 (m2) 放养密度 (只/m2) 备注 室外养殖池 20~50 300~350 稚鳖池 600~1000 100~120 幼鳖池 室内养殖池 60~100 40~60 水深 0.8 m~0.9 m 100~120 水深 1.7 m~1.8 m DB34/T 998 —2024 4 投饲 6.8.1 采用配合饲料,饲料质量符合 GB/T 32140 的规定。 6.8.2 室外池在温度高于 25℃时,每天投喂 2 次,分别在上午和下午。 6.8.3 室内养殖池每天投喂 3 次,分别在早上,中午和晚上。投喂体质量的 1%~3%,以 0.5 h 内 吃完为宜。 7 管理 巡查 投饲 0.5 h 后巡查,注意观察残饵,鳖的活动情况以及水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水质调控 7.2.1 方法 通过增氧、 微生物和水生植物调控, 水色保持黄绿或茶褐色, 透明度 30 cm 为宜, pH值 6.5~8.5, 溶解氧≥5.0 mg/L。 7.2.2 增氧调控 室内养殖池的日增氧时间 1 h~24 h。增氧时间随着稚、幼

.pdf文档 DB34-T 998-2024 中华鳖稚 幼鳖养殖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998-2024 中华鳖稚 幼鳖养殖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998-2024 中华鳖稚 幼鳖养殖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998-2024 中华鳖稚 幼鳖养殖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3:47:1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