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01 CCS B 65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5131 —2025 采煤沉陷区常见沉水植物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planting of co mmon submerged plants in coal mining subsidence area 2025 - 01 - 24 发布 2025 - 02 - 24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5131 —2025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林业局湿地管理处、安徽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明胜、周忠泽、姚晓洁、周立志、周超群、周博涵、李峰、林志、刘东冬、 商乃萱、张玉云、徐庆庆、李海峰、张杰、周小春。 DB34/T 5131 —2025 1 采煤沉陷区常见沉水植物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采煤沉陷区湿地常见沉水植物栽植技术和养护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采煤沉陷区湿地常见沉水植物栽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采煤沉陷湿地 coal min ing subside nce wetland 在高潜水位矿区因地下采矿活动引起的地表沉陷而形成的特殊湿地景观。本文件根据沉陷湿地的 水深不同,将其划分为三类:即轻度沉陷湿地(水深 1 m 以下)、中度沉陷湿地(水深 1 至 2 m)和深度沉陷湿地(水深 2 至 3 m)。 沉水植物 submer ged plant 植物体全部位于水层下面,由根、根须或叶状体固着在水下基质上生活的大型植物。 4 栽培前准备 工程设计 包括沉水植物栽植设计图及相关设计文件等,并附沉水植物种类名称、规格、质量要求、栽植密度 和数量,以及经费预算表和文字说明等。 栽培条件 4.2.1 水质 水质洁净,pH 值 6.0-9.0 之间,透明度大于 40 cm。 4.2.2 光照 年日均光照时长大于 3 h。 4.2.3 底泥 底泥层的厚度应保持在 20 cm 以上,水体覆盖时间超过 2 个月,土壤松软肥沃。若使用装置(如 竹筐)辅助定植,内部填充的土壤深度同样应超过 20 cm。 物种选择 DB34/T 5131 —2025 2 优先选择具有改善水质、抗污染能力强和提供栖息地等生态功能的本土物种及品种,同时需考虑其 繁殖能力和观赏价值。 沉水植物建议选择苦草、密刺苦草和竹叶眼子菜等,推荐沉水植物名录见附录A。 种源要求 选用的种子、实生苗、块茎和芽殖体均应健康无病虫害、品种优质、生长健壮、无损伤。 定植时间 大多数沉水植物的适宜栽植时间为每年的 3至4月。 4.5.1 生物控制 在栽植初期须防止草食性鱼类以及其他植食性动物取食种苗。当沉水植物形成优势群落,生态系统 趋于稳定且盖度超过 70%时,考虑引入经济水生动物,如鳜鱼、中华绒螯蟹和螺类等。 5 沉陷区湿地沉水植物栽植技术 轻度沉陷湿地栽植技术 5.1.1 工程设计 选择苦草作为主要的沉水植物,斑块状配置刺苦草、密刺苦草、黑藻、竹叶眼子菜、穗状狐尾藻、 金鱼藻、龙舌草、篦齿眼子菜。 5.1.2 适宜水深 5.1.2.1 水深为 1 m 以下的轻度采煤沉陷湿地。 5.1.2.2 种植前,应将水深控制在 10 至 20 cm。 5.1.2.3 种植完成后 10 至 15 天内,控制水深在 30 cm 左右,监测植株的生长状况,保证植株存活 率超过 90%。 5.1.2.4 确认植株存活率达标后,依据生长状况,控制水深至适宜。 5.1.3 栽植方法 5.1.3.1 苦草使用种子播种,将种子和草木灰按照 1:1 的比例充分搅拌后均匀撒播。 5.1.3.2 刺苦草、密刺苦草、黑藻、竹叶眼子菜、穗状狐尾藻、金鱼藻、龙舌草、篦齿眼子菜使用实 生苗扦插。 5.1.3.3 刺苦草和密刺苦草可直接抛掷块茎。 5.1.3.4 栽植技术指标见附录 A。 5.1.4 栽植密度 5.1.4.1 苦草种子 1 kg/667m 2。 5.1.4.2 其他物种按照以下株行距斑块状配置:刺苦草、密刺苦草和黑藻 2 m×2 m,穗状狐尾藻、金 鱼藻、龙舌草和篦齿眼子菜 3 m×3 m,竹叶眼子菜 5 m×5 m。 中度沉陷湿地栽植技术 5.2.1 工程设计 DB34/T 5131 —2025 3 选择密刺苦草作为主要的沉水植物,斑块状配置苦草、刺苦草、黑藻、竹叶眼子菜和穗状狐尾藻。 5.2.2 适宜水深 水深为 1 至 2 m 的中度采煤沉陷湿地。 5.2.3 栽植方法 5.2.3.1 密刺苦草和斑块状配置植物均使用实生苗定植。可使用改装的苗夹(即用土工布包裹长度为 1 至1.2 m 的蛇夹的夹片),将实生苗栽入底泥。也可利用荷叶包裹带土的实生苗根部,然后抛掷到目标区域。 5.2.3.2 栽植技术指标见附录 A。 5.2.4 栽植密度 密刺苦草的栽植株行距为 3 m×3 m,苦草、刺苦草、黑藻、竹叶眼子菜和穗状狐尾藻株行距为 5 m×5 m 斑块状配置。 深度沉陷湿地栽植技术 5.3.1 工程设计 选择密刺苦草作为主要的沉水植物,少量配置穗状狐尾藻。 5.3.2 适宜水深 水深为 2-3 m 的深度采煤沉陷湿地。 5.3.3 栽植方法 5.3.3.1 密刺苦草使用实生苗或块茎,穗状狐尾藻使用实生苗。 5.3.3.2 将植株的实生苗或块茎栽植在竹筐中,根据植株的高度调整竹筐距水面的距离。 5.3.3.3 当植株稳定生长后,将竹筐沉入水底,使其在底泥中自然生长。 5.3.3.4 栽植技术指标见附录 A。 5.3.4 竹筐要求 5.3.4.1 竹筐底部采用骨架竹条进行十字支撑,主体采用经纬编织法。 5.3.4.2 筐体直径为 1 m,高度为 0.3 m,孔径应小于 1 cm。在竹筐底部铺设草袋,每个竹筐内放置 50 kg 稻田土。 5.3.4.3 在竹筐上部使用网眼直径 1 cm 的渔网进行封闭,四根骨架竹条的上端打眼并系上 3.5 m 长 的绳子。 5.3.4.4 使用 3 根毛竹竿作支撑,通过竹竿上方的滑轮固定绳子,滑轮用于调整竹筐在水中的深度。 5.3.4.5 竹筐装置结构见附录 B。 5.3.5 栽植密度 5.3.5.1 竹筐按 4 m×4 m 的间距设置,90%竹筐栽植密刺苦草,10%栽植穗状狐尾藻。 5.3.5.2 密刺苦草每个竹筐内种植 15 丛实生苗,每丛 3株,种植深度为 5-10 cm;或每个竹筐内种植 15 个块茎。 5.3.5.3 穗状狐尾藻每个竹筐内种植 15 丛实生苗,每丛 3 株。 DB34/T 5131 —2025 4 5.3.5.4 每个竹筐内仅栽植密刺苦草或穗状狐尾藻,避免种间竞争。 5.3.6 竹筐位置控制 5.3.6.1 作业时,竹筐最初应放置在距水面 10-30 cm 处。 5.3.6.2 随着植株的生长,应逐渐下放竹筐,一般每隔7 天下放 7 cm,以满足竹筐内的植株生长的水 深要求。 5.3.6.3 当植株稳定生长后,将竹筐沉入水底。 6 养护管理 水位和水质保证 根据选择的栽植技术保证水体深度。水质与栽植时的要求一致。 除杂草 及时去除水体中其他水生植物,如水绵、水烛和满江红等,保证水体透明度。 补植 定植一个月后,植株生长状态与自然湖泊中植物群落生长状况相近,盖度达50%。若盖度未能达到 50%,则需进行补植,补植方法与栽植方法相同,补植时间不宜超过当年五月中旬。 保护措施 定期监测植株生长状况,如平均株高、盖度、病虫害和可能受到的植食性鱼类影响。 建立技术档案 沉水植物的栽植、 施工、养护各环节应做好记录并存档。 技术档案包括收集、 整理和保存实施方案, 技术档案应由专人负责管理。

.pdf文档 DB34-T 5131-2025 采煤沉陷区常见沉水植物栽培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5131-2025 采煤沉陷区常见沉水植物栽培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5131-2025 采煤沉陷区常见沉水植物栽培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5131-2025 采煤沉陷区常见沉水植物栽培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3:46:4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