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150 CCS B 52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4933.1 —2024 陆基圆池养殖技术规程 第1部分:大口 黑鲈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quacu lture in land-based round tank Part 1:Largemouth bass 2024 - 09 - 14 发布 2024 - 10 - 14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4933.1 —2024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 DB34/T 4933 《陆基圆池养殖技术规程》的第 1 部分。DB34/T 4933 已经发布了以下部 分: —— 第 1 部分:大口黑鲈。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亳州市谯城区龙祥水产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亳州市谯城区龙祥水产研究所、安徽瀚沣渔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濉溪县锦程水 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亳州市谯城区畜牧兽医水产服务中心、涡阳县畜牧兽医水产发展服务中心、太和县水产发展服务中心、界首市水产管理站、亳州市浩淼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安徽冠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马子祥、于旭、刘子梅、梁贺、吴林、侯冠军、庄传华、杨颜忠、王慧、马子 龙、张玲莉、潘辉、马领、王汉卿、秦文学、王传林、朱东海、邹涛、张思桐、燕翔、沈州、郭萍萍、明昊宇、唐志灵、王小杰。 DB34/T 4933.1 —2024 II 引言 为提升陆基圆池养殖技术水平,规范陆基圆池养殖技术,制定了DB34/T 4933《陆基圆池养殖技术 规程》。 陆基圆池养殖技术规程主要针对大口黑鲈、 鳜、光唇鱼的陆基圆池养殖技术, 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 第 1 部分:大口黑鲈。规定了陆基圆池养殖大口黑鲈的养殖环境、设施与装备、鱼种放养、 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疾病防治、水污染物排放等技术要求。 —— 第 2 部分:鳜。规定了陆基圆池养殖鳜的环境条件、养殖设施、放养前准备、鱼种放养、投 喂、分级筛选、水质管理、病害防控、捕捞销售、生产记录、尾水处理与排放等技术要求。 —— 第 3 部分:光唇鱼。规定了陆基圆池养殖光唇鱼的环境条件、养殖设施、放养前准备、鱼种 放养、饲料投喂、水质管理、疾病防控和养殖尾水排放等技术要求。 DB34/T 4933.1 —2024 1 陆基圆池养殖技术规程 第1 部分:大口黑鲈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陆基圆池养殖大口黑鲈( Micropterus salmoides )的养殖环境、设施与装备、鱼种 放养、饲料投喂、日常管理、疾病防治、水污染物排放。 本文件适用于陆基圆池养殖大口黑鲈。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T 22919.9 水产配合饲料 第9部分:大口黑鲈配合饲料 NY/T 5361 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 1098 大口黑鲈 亲鱼、鱼苗和鱼种 DB34/T 243 鱼类疾病防治技术规范 DB34/ 4722 水产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养殖环境 养殖环境应符合 NY/T 5361 的要求。 养殖用水应符合 GB 11607 的规定。 5 设施与设备 陆基圆池 5.1.1 陆基圆池主体为圆柱形,半地下设置。 5.1.2 底部为倒圆锥形,坡度为 1:10。 5.1.3 圆池坚固不渗水,直径 10 m~20 m、池深 2 m~2.8 m。 进排水系统 5.2.1 包括进水管、排水管、水泵。进水口设置在池边上沿,方向可调节。 5.2.2 排水口设置在圆池底部中央,为凹槽形状,具有集污功能。 5.2.3 排水管在池外连接三通,排水与排污分开。 DB34/T 4933.1 —2024 2 5.2.4 进排水管直径大于 150 mm。 5.2.5 水泵供水能力满足养殖需要。 增氧设施 由罗茨鼓风机、输气主管、输气支管、气阀和微孔增氧管组成,增氧能力满足养殖需要。 6 鱼种放养 放养前准备 6.1.1 检查设备 检查增氧机、水泵等是否正常运行,检查输气管、进排水管道是否正常。 6.1.2 消毒圆池 用 10 mg/L 强氯精或者 20 m g/L 漂白粉溶液全池均匀泼洒进行消毒,2 h 后冲洗干净。 6.1.3 注水 进水口用 30目~50目的筛绢网布过滤。水位保持在距圆池上沿 20 cm~30 cm。 鱼种投放 6.2.1 鱼种来源 来自有资质的水产苗种场。 6.2.2 鱼种要求 鱼种规格 25 g/尾~30 g/尾为宜,质量符合 SC/T 1098 的要求。 6.2.3 鱼种消毒 放养前用 3%的食盐水或 10 mg/L 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种 5 min~10 min。 6.2.4 放养时间 水温稳定在 15℃以上放养。 6.2.5 放养密度 60 尾/㎡~80 尾/㎡。 7 饲料投喂 饲料要求 使用大口黑鲈专用饲料,饲料应符合 GB/T 22919.9 的要求。 投喂方法 根据水温、水质、天气情况,调节投饲量和次数,以 30 分钟吃完为宜。 DB34/T 4933.1 —2024 3 具体投喂方法见表1。 表1 大口黑鲈投喂方法 规格 水温 15℃~20℃ 20℃~25℃ 25℃~31℃ 25g~100g 日投饲率 3%,日投喂 2次 日投饲率 4%,日投喂 3次 日投饲率 5%,日投喂 4次 100g~300g 日投饲率 3%,日投喂 2次 日投饲率 4%,日投喂 3次 日投饲率 4%,日投喂 4次 300g以上 日投饲率 2%,日投喂 2次 日投饲率 3%,日投喂 2次 日投饲率 4%,日投喂 3次 8 日常管理 水质管理 8.1.1 水质监测 每天早上 5点和下午 2点各检测一次水质,主要检测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水温、酸碱度。推 广使用水质在线监测设备。 8.1.2 水质调节 每天排污 2 次~4 次,每次排污 3 min~5 min,每 7 d~10 d 使用一次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 等微生态制剂,保持池水溶氧量≥5 mg/L 以上,氨氮<1 mg/L,亚硝酸盐<0.1 mg/L,pH值 6.5~8.5。 根据水质理化指标及时调整换水量。 日常巡查 坚持每天巡池 3 次 ~5 次,检查增氧及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大口黑鲈的活动、摄食情况。 定期抽检 10 d~15 d 抽样检查一次,测量大口黑鲈体长、体重, 个体规格差距较大时应 及时分池。同时检 查有无疾病。 做好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苗种放养、饲料种类和用量、水质指标、病害发生、用药、质量检测、销售等。 9 疾病防治 按照 DB34/T 243 的方法进行疾病防治。 10 水污染物排放 水污染物排放须符合 DB34/ 4722 的要求。

.pdf文档 DB34-T 4933.1-2024 陆基圆池养殖技术规程 第1部分 大口黑鲈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4933.1-2024 陆基圆池养殖技术规程 第1部分 大口黑鲈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4933.1-2024 陆基圆池养殖技术规程 第1部分 大口黑鲈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4933.1-2024 陆基圆池养殖技术规程 第1部分 大口黑鲈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3:42:5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