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CCS B 38 34 安徽省 地方标准 DB34/T 4882—2024 地理标志产品 亳菊 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Bozhou chrysanthemum 2024 - 07 - 30发布 2024 - 08 - 30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4882 —2024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安徽济人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中医药大学、亳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国 家中药材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安徽)、亳州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安徽普仁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亳 州兴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徽宏方药业有限公司、安徽普康中药资源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朱强、俞年军、张楠楠、朱月健、尹磊、施志顺、马磊、黄艳梅、邢丽花、杨 忠、刘凯、张伟、李军、王雨艨、邓子贤、张毛毛、李浩明。 DB34/T 4882 —2024 1 地理标志产品 亳菊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亳菊的术语和 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栽培管理、加工工艺、质量要求、试验 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本文件适用于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根据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批准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亳菊。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806.8 食品安全 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竹木材料及制品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17924 地理标志产品标准通用要求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及四部 3 术语和定义 GB/T 17924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亳菊 Bozhou chrysanthemum 采自本文件第 4 章规定范围内人工栽培的菊科植物 ——亳菊[Dendranthema morifolium (Ramat.) Tzvel.‘Boju’cv.nov.] ,按本文件要求种植的亳菊新鲜的头状花序, (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 经过特殊的杀青、干燥等工艺加工而成的菊花。 4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涡阳县义门镇、陈大镇、牌坊镇、花沟镇、龙山镇、涡南镇、星园街道、城 关街道、天静宫街道、高炉镇、西阳镇、标里镇,蒙城县小涧镇、岳坊镇、马集镇、小辛集乡、城关街 道,共计 42 个乡、镇、街道现辖行政区域,见附 录 A。 5 生长环境 DB34/T 4882 —2024 2 种植基地生态环境良好,附近没有化工厂或其他有污染物排放的工厂,远离主要公路 50 m以上。 空气符合 GB 3095中二级标准;灌溉水符合 GB 5084的规定;土壤符合 GB 15618 中二级标准。 土壤类型为沙质壤土,土层厚度 30 cm~40 cm,土壤有机质 1.0%~2.0%,土壤pH值6.5~7.5。 6 栽培管理 育苗 6.1.1 育苗地选择 选择地势较平坦,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深翻,整平,做畦。畦宽 100 cm~150 cm、高 15 cm~20 cm,沟宽30 cm。 6.1.2 母株选择与处理 选择健壮、无病虫、具有亳菊典型性状的单株留作母株,培土越冬,供早春繁殖。 6.1.3 繁殖方法 6.1.3.1 扦插 早春扦插,定植前 10 d~15 d停止扦插,根据需要进行 (2~3)次扦插。选用健壮、无病虫枝条, 剪成有(3~5)片叶节, 长 10 cm-15cm的小段。 插条入土端用百万分之一百浓度的 ABT生根水浸泡 10 min; 扦插行距 10 cm~15 cm、株距6 cm~7 cm插于畦上,压实浇水,保持畦土湿润。注意病虫害防治与除草松 土,10d~20d生根,植株健壮、无病虫,根系发达,苗高 10 cm~15 cm 的菊苗可用于直 接定植或作为繁 殖材料。 6.1.3.2 分株 传统繁殖方法,母株根蘖苗直接定植。 种植技术 6.2.1 整地 春季整地,每 667 m2施4000 kg~4500 kg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深翻 20cm~30cm,精细平整,作 畦,畦高 20 cm~25 cm,畦宽70 cm~80 cm,沟宽30 cm。 6.2.2 密度 按行距40 cm~60 cm,株距40 cm~60 cm,双行种植,每穴 (1~2)株。 6.2.3 定植 定植最佳时间是 4 月中下旬,不宜过迟。选择阴天或晴天傍晚,移栽时需浇透定根水。 7 田间管理 摘心打顶 DB34/T 4882 —2024 3 共(2~3)次,第一次在定植后 20 d~25 d,当植株长到 20 cm高时在离地 10cm~15 cm摘心;第二 次约 6 月中旬, 枝条保留 10 cm~15 cm打顶; 第三次只是在后期长势过旺时才需要。 摘心打顶应在 7 月 底前完成,每次摘心打顶均应选择晴天进行,摘下的顶芽全部带出菊花地销毁。 中耕除草 缓苗后应及时中耕除草。全年 (3~4)次,第一、二次锄草宜浅不宜深,以后各次宜深不宜浅。后 期除草时应培土壅根,保护根系防倒伏。菊花封行后停止中耕除草。 肥水管理 7.3.1 水分管理 雨季注意清沟沥水,防止受涝烂根;夏秋季节干旱时,应及时浇水抗旱;孕蕾期不能缺水,灌溉用 水应符合 GB 5084 的规定。 7.3.2 肥料管理 7.3.2.1 一般要求 肥料的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 7.3.2.2 基肥 结合整地时施入,每 667 m2施用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 4000 kg~4500 kg。 7.3.2.3 追肥 5月~7月,分两次施尿素,第一次菊花栽种活苗后进行,第二次结合摘顶后进行。 8 月底至 9 月 初菊花孕蕾时每 667 m2施氮、磷、钾复合肥 20 kg;10 月现蕾时以磷、钾为主施一次叶面肥。 病虫害防治 7.4.1 防治原则 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辅以必要的化学防治。 7.4.2 农业防治 选用健壮植株,培育健壮菊苗;实行轮作,加强土、肥、水管理;保持田间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田 间杂草、病残体、前茬宿根和枝叶;秋冬深翻冻垡。 7.4.3 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趋避性,使用灯光、色板、性激素等诱杀;人工捕杀;繁苗时采用防虫网隔离。 7.4.4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菊地中的瓢虫、蜘蛛、草蛉、寄生蜂等有益生物;使用生物源农药。 7.4.5 化学防治 农药的使用应符合 GB/T 8321 (所有部分)的规定。 DB34/T 4882 —2024 4 8 采收加工 采收 花序中舌状花开放达到 80%~90%时,按开花先后分两次采摘。 9月下旬~ 11月上中旬,选择晴天露 水干后采收。 去杂 人工挑拣,除去混入的叶片和枝梗等杂质。 杀青 将花朵平铺于托盘或传输带上,厚度 2 cm~3 cm,于100℃~120℃温度下,进行快速蒸汽杀青。 干燥 杀青后的亳菊进入热风烘干过程,采用二次烘干方式 : a) 第一次烘干温度 50℃,干燥时间 4 h~5 h,至水分蒸发 50%时,放凉; b) 第二次烘干温度 50℃,干燥时间 4 h~5 h,取出,水分应小于 15%。 9 产品质量 感官 菊花呈倒圆锥形或圆筒形,直径 1.5 cm~3.1 cm。总苞片卵形, (3~4)层,草质,呈黄绿色或褐 绿色。舌状花数层,位于外围,类白色,劲直,上举;管状花多数,黄色,顶端齿裂有 5 个齿。体轻, 质柔润。气清香,味甘微苦。 理化指标 应符合表 1 的规定。 表1 亳菊理化指标 项目 要求 水分/% ≤15.0 杂质/% ≤7.5 总灰分/% ≤5.0 含量/% 绿原酸 ≥0.30 木犀草苷 ≥0.08 3,5-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 ≥0.90 卫生指标 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年版)“菊花”项下的规定。 10 试验方法 感官

.pdf文档 DB34-T 4882-2024 地理标志产品 亳菊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4882-2024 地理标志产品 亳菊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4882-2024 地理标志产品 亳菊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4882-2024 地理标志产品 亳菊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3:40:2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