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01.040.67 CCS A 00/09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 4731 —2024 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能力评价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apid detection capability evaluation of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2024 - 03 - 21 发布 2024 - 04 - 21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4731 —2024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安徽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安徽省质量和标 准化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佳佳、方文加、姚帮本、郑健、沈婷、童宁、王浩、潘艺婷、张居舟、程禹、 祝红蕾、张丽、汤晓雪、徐建国、张馨、王昭、蒋瑶瑶。 DB34/T 4731 —2024 1 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能力评价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实验室能力评价活动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对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实验室的能力评价活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7025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27025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假阴性率 false ne gative rate 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达到的检出限时,阳性样品中检出阴性结果的最大概率(以百分比计),计算结 果为方法最大假阴性率的结果。 假阳性率 false po sitive rate 方法在实验条件下达到的检出限时,阴性样品中检出阳性结果的最大概率(以百分比计),计算结 果为方法最大假阳性率的结果。 4 评价活动实施流程 评价活动实施流程至少包括: a) 确定评价对象; b) 组建评价小组; c) 制定评价方案; d) 均匀性和稳定性试验; e) 收集数据资料; f) 形成评价结果; g) 撰写评价报告; h) 建立评价档案。 5 评价内容及依据 DB34/T 4731 —2024 2 根据 GB/T 27025、CNAS-GL032 的规定,以能力验证的方式对机构进行评价。 目标物为禁用物质时,原则上,参考样品浓度水平包括空白样品、检出限的 1 倍浓度水平。每个 浓度水平的参考样品不少于 50 份。 空白样品以考察假阳性率, 检出限 1倍浓度水平用以评价假阴性率。 目标物为有限量要求的物质时,原则上,空白样品、标准限量要求的 0.5 倍浓度水平用以评价假 阳性率,每个浓度水平的参考样品不少于 50 份;标准限量要求 1 倍浓度水平的参考样品不少于 50 份,用以考察假阴性率。 6 评价用参考限值及参比方法 评价机构应根据各被评价机构的相应资质,确定适宜的评价比较用方法标准,选取目标成分参考 值。 对禁用物质或者无残留限量的物质,检出限设置(最低检出水平)应尽量与参比方法的定量限(若 无定量限则选择检出限)一致;对存在国家标准限值规定的物质,应尽量与限值一致。 所有参数需要对不同种类或者类型的食用农产品中测定的实际结果进行统计。 7 参考样品选择及制备 可使用参考基质一致的有证食用农产品标准物质、参考物质作为参考样品,也可以是均匀性和稳 定性满足统计学要求且经过参比方法定值的实际样品或基质加标样品。 用于试验评价的参考样品,可自行制备,应符合: a) 基质符合性和与实际食用农产品样品所含物质成分相似性; b) 考虑成分存在的浓度水平,应涵盖涉及产品的检出水平、标准限量值(标准规定值)、对应标 准的检出水平等,选择多个水平进行测定; c) 根据标准方法规定的食用农产品类别或者评价范围适用的食用农产品,参考样品制备时应重 点考虑典型样品基质或相似基质, 结合相关食用农产品类别和测定目标物存在形式, 按照食用 农产品宏观组分进行区分, 综合考虑蛋白、 脂肪、水分、糖分、高聚物或者多聚体物质、 色泽、 酸碱性等影响检测的组分进行区分选择,必要时应按照食用农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添加目标物制备参考样品; d) 对于多种成分检测,应选择其分析成分进行分类比较(结构类似程度、危害程度等),综合选 择几种代表性成分进行评价;对于易于获得的成分组合,尽可能考虑全部进行试验评价。 8 参考样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试验 均匀性检测 8.1.1 从参考样品总体中随机抽取 10 个或 10 个以上的样品用于均匀性检验。若必要,也可以在特性 量可能出现差异的部位按一定规律抽取相应数量的检验样品。 8.1.2 均匀性检验中所用的测试方法,应优先选择参比方法。 8.1.3 参考样品均匀性计算参照 CNAS-GL003。 稳定性检测 8.2.1 稳定性检验的样品应从包装单元中随机抽取,抽取的样品数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8.2.2 稳定性检验的测试方法应优先选择参比方法。 DB34/T 4731 —2024 3 8.2.3 稳定性实验应选择合适的时间跨度。 8.2.4 参考样品稳定性计算参照 CNAS-GL003。 9 参考样品的编码及说明 参考样品标签应包含样品基质、评价项目、实验室代码、样品编号。样品应随机编号,可采用字母 和数字结合的方式,且编号具有唯一性。 10 评价结果统计与判定 假阴性率与假阳性率计算方式如下: —— 假阴性率(%)=阳性样品的阴性结果数×100%/阳性样品总数 —— 假阳性率(%)=阴性样品的阳性结果数×100%/阴性样品总数 能力评价结果判定要求如下: a) 当假阴性率/(%)≤5%且假阳性率/(%)≤15%,则评价通过; b) 其他情况评价均不通过。 11 报告出具 评价机构应根据评价结果,对评价过程进行叙述,并撰写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包括但不限于: a) 评价方案设计及实施; b) 统计设计及评价方法; c) 样品均匀性及稳定性评价; d) 样品结果统计及能力评定; e) 技术分析及建议; f) 评价过程总结; g) 评价组织者及协调者; h) 评价依据的规范和标准; i) 报告编写人员。 DB34/T 4731 —2024 4 参考文献 [1] CNAS GL003-2018 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 [2] CNAS GL032-2018 能力验证的选择核查与利用指南 [3]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规范食品快速检测使用的意见》 (国市监食检规〔2023〕1号)

.pdf文档 DB34-T 4731-2024 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能力评价技术规范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4731-2024 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能力评价技术规范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4731-2024 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能力评价技术规范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4731-2024 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能力评价技术规范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3:36:2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