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5.150 CCSB52 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396—2024 代替DB33/T396—2014 乌鳢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pondcultivationofnorthernsnakehead 2024-09-30发布 2024-10-30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33/T396—2024 I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代替DB33/T396—2014《乌鳢池塘养殖技术规范》。与DB33/T396—2014相比,除结构调 整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环境(见4.1,2014版的3.1); b)更改了水质(见4.2,2014版的3.2); c)更改了池塘要求(见4.3,2014版的3.3); d)增加了尾水处理设施(见4.4); e)增加了其他设施(见4.5); f)更改了激素注射(见6.1.3,2014版的5.4.1); g)更改了鱼苗培养的饵料投喂(见7.4.2,2014版的6.4.2); h)更改了鱼种培养的饵料投喂(见8.4.1,2014版的7.4.1); i)更改了鱼种规格划分(见9.2.2,2014版的8.2.2); j)更改了鱼种放养密度(见9.3.2,2014版的8.3.2); k)更改了成鱼养殖的饲料投喂(见9.5,2014版的8.4.1,8.4.2,8.4.3); l)增加了成鱼养殖的分塘疏养(见9.6); m)更改了提高免疫力和定期消毒(见10.1.3、10.1.4,2014版的9.1.4); n)删除了表4乌鳢养殖期间常见病害的诊断及治疗。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德清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德清县禹越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天伦、吴洪喜、姚高华、齐明、李飞、周凡、孟庆辉、施文瑞、刘伟、沈水 娥、曾泽国、黄飞。 本标准及其所替代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3年首次发布为DB33/T396.1—2003《无公害乌鳢第1部分养殖技术规范》; ——2014年第一次修订时,改为DB33/T396—2014《乌鳢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DB33/T396—2024 1乌鳢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乌鳢(Channaargus)池塘养殖的环境与设施、亲鱼及其选择、催产与孵化、鱼苗培 养、鱼种培养、成鱼养殖、病害防治和起捕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乌鳢人工繁殖和池塘养殖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13078饲料卫生标准 NY/T755绿色食品渔药使用准则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SC/T1052乌鳢 DB33/T721水产养殖消毒剂使用技术规范 DB33/T722水产养殖微生物制剂使用技术规范 DB33/T2288淡水养殖池塘尾水处理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环境与设施 4.1环境 水源充足,产地环境应符合NY/T391的规定。 4.2水质 应符合NY/T391的规定。 4.3池塘 池塘底质以泥或砂泥为宜,池底平坦,不渗水不漏水,淤泥厚度少于20cm,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 鱼苗池以面积667m2~1334m2(1亩~2亩)、有效水深1.5m~2.5m为宜;成鱼养殖池以长方形(长: 宽比为3:2)、面积1334m2~2668m2(2亩~4亩)、有效水深2.0m~3.0m为宜。 4.4尾水处理设施 尾水处理和排放按DB33/T2288执行。 4.5其他DB33/T396—2024 2水泵、增氧机、管理房、仓库、药品室等必要的设备和用房应配备齐全,满足养殖生产需要。 5亲鱼及其选择 5.1亲鱼来源 从自然水域捕捞,或从良种场、通过审定的新品种培育单位选择。种质按SC/T1052的规定执行。 5.2选择时间 大批量亲鱼选择宜在冬季捕捞时进行;小批量亲鱼可于当年繁殖前期的3月下旬至4月初选择。 5.3年龄和性比 亲鱼要求3龄~5龄、体长30cm~40cm,体重1kg~2kg,且体色乌黑亮丽,活动力强,体质健康无 伤。雌雄比例宜为1:1。 5.4亲鱼的性征 性腺成熟的雌性体形较粗短、腹部膨大柔软、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圆大而突出、孔口红润;性腺 成熟的雄性体形较细长、腹部不膨出、生殖孔小而微凹、呈三角形、孔口淡红色、背鳍和臀鳍上有较多 自上而下排列整齐而透明的白色小斑点(追星)。 6催产与孵化 6.1催产 6.1.1水温条件 每年的4月中旬~6月下旬,催产的适宜水温为18℃~31℃,最适水温为24℃~28℃。 6.1.2成熟度检查 用取卵器从雌性亲鱼生殖孔中取少许卵,置于解剖镜下观察。当卵子大小均匀、形状圆整、色泽黄 亮、卵核位置偏离中心时,即可催产,否则尚需等待成熟。 6.1.3激素注射 每千克雌性亲鱼体重注射欧酮(DOM)5m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500IU+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 似物(LRH-A)5µg,雄性亲鱼注射剂量为雌性亲鱼的1/2。一般一次性腹腔注射完毕。但在繁殖早期, 雌鱼可分2次注射,第1次注射总剂量的30%,12小时后第2次注射完剩余剂量,雄鱼与雌鱼第2次同时注 射所有剂量。 6.1.4精卵排放 将注射过激素的雌鱼和雄鱼各1尾一起放在一个网箱或产卵箱中待产,通常在24℃~28℃水温下, 亲鱼注射激素后28小时~38小时自行交配、排精或产卵。 6.2受精孵化 6.2.1受精 将精、卵排放完毕的亲鱼移出,卵子和精子在原水体中自然受精。 6.2.2孵化DB33/T396—2024 3用捞网和水桶等工具,带水将受精卵移到孵化池(器)孵化或在原产卵池孵化。控制受精卵密度5 ×104粒/m3~6×104粒/m3。孵化期间,应及时捞除白卵、死卵、卵膜及油状物,确保孵化水质清新、清 洁,鱼苗出膜后2天~3天,待卵黄消耗完毕、鱼苗能潜水时,将鱼苗及时移入培育塘。 7鱼苗培养 7.1池塘准备 铲除池塘边的杂草,平整池底,疏通进、排水渠道,干池暴晒7天~10天。池塘注水前10天~15天, 用生石灰化浆趁热全塘均匀泼洒消毒,用量以75kg/667m2(亩)为宜。 7.2水质培养 鱼苗放养前7天~10天,向鱼苗培育塘注入新水,水深40cm~50cm;根据池塘底质及水质肥瘦,适 当施用有机肥或氨基酸肥,确保池塘水中浮游生物饵料充足。 7.3鱼苗放养与疏养 将孵化处收集的鱼苗移入到池塘继续培养,初始放养密度以2×106尾/667m2(亩)~5×106尾/667m2 (亩)为宜,待鱼苗全长达到2cm后疏养1次或数次。 7.4饲养管理 7.4.1施肥育饵 鱼苗全长2cm以前,以摄食小型浮游动物为主,水质不肥或饵料生物不足时适当施肥或泼洒黄豆浆。 7.4.2饵料投喂 视鱼苗大小而定: a)全长2cm~3cm时,以池塘中水蚤等浮游动物饵料为主要饵料,控制浮游动物每百毫升水体中 20只的存塘量为宜; b)全长3cm~5cm时,从摄食池塘浮游动物饵料为主驯化到以摄食配合饲料为主,日投喂配合饲 料为鱼苗总重量8%~15%,配合饲料的质量应符合GB13078的规定; c)全长5cm以上时,全部投喂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以鱼苗总重量8%~15%为宜,日投喂4次,上 午、下午各2次。 7.4.3分期注水 鱼苗移入池塘后,每隔7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量以池塘内水位上升10cm~15cm为宜,当池水 达到80cm~100cm时,应采取边加水边排水的方式调节池水透明度在20cm~40cm。 7.4.4巡塘管理 鱼苗培养期间,每天早、中、晚各巡塘1次,发现下列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a)池塘水面呈现条状或带状绿波(水华),应及时更换1/4~1/3池塘水; b)鱼苗大量聚集池塘边洄游、觅食,表明上次投饵不够,下次需要增加投饲量; c)鱼苗受惊吓不下沉,分散于池塘边缓慢游动,应及时增氧直至本现象消失; d)发现离群独游的鱼苗和漂浮水面的死鱼,应立即捞除,并准确诊断病症、对症下药。 7.4.5分养 鱼苗生长至3cm~5cm,根据鱼苗密度情况进行1次分养,分养宜选择在晴朗天的上午8:00~9:00 进行,分养时鱼苗要带水操作。DB33/T396—2024 48鱼种培养 8.1池塘准备 按7.1要求执行。 8.2水质培养 按7.2要求执行。 8.3鱼苗放养 将全长3cm~5cm的鱼苗放养于准备好的培育池中,放养密度以3×104尾/667m2(亩)~5×104尾/ 667m2(亩)为宜。 8.4饲养管理 8.4.1饵料投喂 投喂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鱼苗总重量的8%~15%,日投喂4次,上午、下午各2次。 8.4.2分期注水 按7.4.3的要求执行。 8.4.3巡塘管理 按7.4.4的要求执行。 8.4.4鱼种出池 鱼苗经过1个月的培养,体重达到25g以上可出池供成鱼养殖。 9成鱼养殖 9.1池塘准备 按7.1执行。 9.2鱼种选择 9.2.1质量要求 无疾病、无畸形、无破伤、体表洁净、活力强,疫病检验合格。 9.2.2规格划分 鱼种规格可分为: a)小规格鱼种,尾重25g~50g; b)中规格鱼种,尾重50g~80g; c)大

.pdf文档 DB33-T 396-2024 乌鳢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浙江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3-T 396-2024 乌鳢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浙江省 第 1 页 DB33-T 396-2024 乌鳢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浙江省 第 2 页 DB33-T 396-2024 乌鳢池塘养殖技术规范 浙江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3:21:2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