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5.080 CCSB10DB3212 泰 州 市 地 方 标 准 DB3212/T2106—2025 稻茬小麦缓释肥增效施用技术规程 Technicalstandardsforhigh-efficiencyapplicationofslowreleasefertilizerinwheat 2025-06-10发布 2025-07-10实施 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3212/T2106—2025 I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汉枫农业科技(泰州)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泰州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由汉枫农业科技(泰州)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文件起草单位:汉枫农业科技(泰州)有限公司、扬州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泰州市姜堰区农业技 术推广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新开、李天兵、马超、盛海君、朱敏、马泉、许爱霞、毛海林、伏扬、于倩 倩。DB3212/T2106—2025 1稻茬小麦缓释肥增效施用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稻茬小麦缓释肥绿色增效施用技术的肥料类型、施肥量确定、缓释肥两 次施用技术及配套栽培技术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泰州市及周边生态条件相似的稻茬小麦生产区。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 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3348-2009缓释肥料 GB/T8321.10-2018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十) HG/T4215-2011控释肥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1118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1 缓释肥slowreleasefertilizer 指目前生产中常用的缓释掺混肥,肥料中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任何两种或三 种的化肥。 4肥料类型 4.1肥料类型选择 硫包膜型或树脂包膜型缓释肥(缓释掺混肥),以缓释尿素为主要原料,肥料氮含量 不低于20%,氮素养分释放期90d~120d,掺混常规或包膜型磷、钾肥,通过简单的机械混 合制成,在混合过程中无显著化学反应。具体用量根据实际土壤养分状况配制,推介氮: 五氧化二磷:氧化钾用量配比为1:0.3:0.5。 4.2肥料质量要求 质量要求符合GB/T23348-2009和HG/T4215-2011规定的养分含量,吸湿性小、不发 粘、不结块、硬度适宜、颗粒均匀、无机械杂质、颗粒饱满完整,直径2mm~4.75mm。DB3212/T2106—2025 25施肥量确定 5.1高产条件下肥料施用量和配比依据NY/T496中的相关要求确定。稳产条件下具体肥 料总量在测土配方施肥推荐的常规肥料施用量的基础上可适当减少10%~15%。具体用量参 照NY/T1118中养分平衡法的公式确定。 5.2正常生产条件下,土壤肥力中等,强筋和中筋小麦计划每667m2产量550kg~600kg, 推荐每667m2施用缓释掺混肥(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含量配比为26-8-12)60kg~70kg, 低地力或春季幼苗生长不足条件下每667m2适当配施5kg~15kg的尿素;弱筋小麦计划每 667m2产量500kg~550kg,推介每667m2施用缓释掺混肥(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含量配 比为26-8-12)50kg~60kg。 6缓释肥两次施用技术 6.1施肥前准备 准备肥料、种子、机械等,水稻收割后适时耕整田块。 6.2基肥 基肥施用占总施肥量50%~60%的缓释掺混肥,即每667m2施30kg~35kg,低地力田块每 667m2适当配施5kg~7.5kg的尿素,促进幼苗早发壮长。在适宜的墒情条件下耕整地后进行 种肥一体化机械施用。 6.3追肥 及时诊断小麦实时田间苗情,于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施用占总施肥量40%~50%的缓释掺 混肥,即强筋和中筋小麦每667m2施20kg~30kg,并根据苗情差异配施尿素0kg~7.5kg; 弱筋小麦每667m2施15kg~25kg。 6.3.1一类苗研判标准和追肥方法 返青期主茎叶龄6叶~7叶,单株一次分蘖3个~4个,每667m2总茎蘖数50万~70 万。返青期因苗因墒适期追施,强筋和中筋小麦每667m2追施缓释掺混肥20kg~25kg;弱 筋小麦每667m2施15kg左右,保障后期高产。 6.3.2二类苗研判标准和追肥方法 返青期主茎叶龄5叶~7叶,单株一次分蘖2个~3个,每667m2总茎蘖数40万~80 万。返青至拔节期随降雨配施,强筋和中筋小麦每667m2追施缓释掺混肥25kg~30kg、尿 素3kg~5kg;弱筋小麦每667m2施缓释掺混肥15kg~20kg,促稳产高产。 6.3.3三类苗研判标准和追肥方法 返青期主茎叶龄小于5叶,单株一次分蘖少于2个,每667m2总茎蘖数低于40万。因 苗因墒提早追施,强筋和中筋小麦每667m2追施缓释掺混肥25kg~30kg、尿素5kg~7.5kg; 弱筋小麦每667m2施缓释掺混肥20kg~25kg,促弱苗转壮。 6.3.4旺长苗研判标准和追肥方法DB3212/T2106—2025 3返青期主茎叶龄大于7叶,每667m2总茎蘖数超过80万。应当适当减少施肥量并推迟 施肥时间,宜在拔节始期随降雨配施,每667m2追施缓释掺混肥20kg~25kg。 7叶面肥 小麦扬花后,根据叶片诊断情况适当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防止植株早衰,促进 籽粒灌浆,增加粒重,促进小麦稳产高产。喷施叶面肥时应注意控制喷施浓度,并选择阴 天或晴天避开中午阳光强烈的时间结合病虫防治一并进行。 8配套栽培技术 8.1精细耕整地 要求深耕25厘米以上,打破犁底层;耕地前粗平,耕后复平;适时耙地,耙碎明暗坷 垃;做到上松下实,不漏耕漏耙,无加空暗垄;底墒充足,耕层土壤含水量粘壤应在20% 以上、壤土18%以上、沙土16%以上,约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 8.2半精量机械播种 根据不同生态区生态条件、市场需求种植合适的品种类型。在适期播种情况下,每667 m2适宜基本苗15万~18万,晚播条件下每667m2适宜基本苗20万~25万(因区域和播期 调整,但最高不宜超过25万)。折算为播种量,正常粒重(千粒重42克左右)的种子, 适期播种每667m2播量10kg~12kg,播期推迟,应当适当增加播量,一般每晚播一天,播 量增加0.25kg~0.5kg。播种时要使用播种机播种,一次性完成旋耕、开沟、播种、覆土、 镇压等工序,行距20cm~25cm,播深2cm~3cm,要求播量精确、下种均匀、深浅一致。 8.3开沟降渍防旱 开挖好内外三沟,沟系配套,确保灌得进、排得出,排灌通畅。 8.3.1清理外三沟 隔水沟深100cm以上,导渗沟深120cm以上,排水沟深150cm以上。 8.3.2及时开好内三沟 播种前后每2m~3m开挖一条竖沟,沟深20cm~30cm。距田两端横埂2m~3m,各挖一 条横沟,沟深30cm~40cm,长度超过100m的田块每隔50m加挖一条腰沟,沟深30cm~40cm, 内外沟配套相通。 8.3.3清沟理墒 冬春季节及时清理内外三沟,做到排灌顺畅。出苗至返青期地下水位控制在0.8m以下, 返青后地下位控制在1m以下。出现持续干旱时可及时灌跑马水。 8.4绿色防控 根据小麦不同生长期病虫草害发生特点,密切关注植保部门的病虫害预测预报,以预 防为主,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农药选用符合GB/T8321.10-2018的相关规定。 8.5抗逆应变DB3212/T2106—2025 4根据小麦生长过程中冻害、渍害、倒伏、高温等发生状况,采用相应的镇压、化控、 化调等防御与补救措施。 8.6适时收获 5月底至6月初,小麦腊熟末期及时机械收割,减少机械收获损失。收获后需及时晒干 扬净,籽粒含水量要求低于13.5%,贮藏于通风干燥处。

.pdf文档 DB3212-T 2106-2025 稻茬小麦缓释肥增效施用技术规程 泰州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212-T 2106-2025 稻茬小麦缓释肥增效施用技术规程 泰州市 第 1 页 DB3212-T 2106-2025 稻茬小麦缓释肥增效施用技术规程 泰州市 第 2 页 DB3212-T 2106-2025 稻茬小麦缓释肥增效施用技术规程 泰州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3:17:5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