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DB3212 泰州市地方标准 DB3212/T2084—2024 2024-09-20发布红莠莴苣秋冬生产技术规程 ProductionTechnicalRegulationofRedLettuceinautumnandwinter 2024-10-20实施 发布ICS65.020.20 CCSB31 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DB3212/T2084—2024 I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泰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文件由泰州市农业农村局归口、监督、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泰州市海陵区美农园艺创新工作站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本文件起草单位:泰州市海陵区美农园艺创新工作站、泰州市美丰种业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锦、栾改琴、李志勤、李锦花、赵婷婷、杨婷婷。DB3212/T2084—2024 1红莠莴苣秋冬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红莠莴苣秋冬生产的产地环境要求,肥料使用准则、农药使用准则、术语和定义、产 量构成、生产技术管理、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泰州市及生态条件相似地区的红莠莴苣(以下简称莴苣)秋冬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3735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抽苔Pickingmoss 莴苣在莲座叶形成后,茎基部开始增粗并逐渐伸长肥大形成肉质茎。 4产地环境 应符合GB15618的要求。 5肥料使用 应符合NY/T496的要求。 6农药使用 生产过程中,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在使用农药时,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 7产量构成 7.1种植密度 每667㎡种植4000株~5000株。 7.2单根重量 每根700g~800g。 7.3产量水平 每667㎡产量3500㎏~4000㎏。DB3212/T2084—2024 28生产技术管理 8.1培育壮苗 8.1.1播种前准备 8.1.1.1苗床选择 选择质地疏松、灌溉方便、排水良好无病史的地块作苗床。 8.1.1.2整地 每667㎡施腐熟有机肥2500㎏~3000㎏,精细整地。 8.1.1.3播种前浇足底水。 8.1.2播种 8.1.2.1种子质量 选用品种纯正、发芽率≥85%的种子。 8.1.2.2播种期 秋冬大中棚栽培宜于9月5日~15日播种。 8.1.2.3播种量 每667㎡苗床宜播种0.45㎏~0.6㎏。 8.1.2.4播种 播种时将种子拌和适量的干细土后,均匀撒播,播后轻划表土均匀盖种,并覆盖草帘或遮阳网后适 量浇水保湿促齐苗。 8.1.2.5待60%齐苗时于傍晚揭除覆盖物炼苗。 8.1.3间苗 间苗可分次进行,去劣留优,以苗不挤苗为度,每㎡最终留苗数180株~200株。 8.1.4苗期可结合间苗追2次腐熟的淡粪水1500㎏~2000㎏,并合理调节土壤水分,保持秧苗粗壮 生长。 8.1.5秧龄 秧龄宜掌握在20d~25d。 8.1.6秧大田比 秧大田比宜1:15。 8.1.7苗期病虫害防治 苗期病虫害防治见本文件第8.4条。 8.2定植 8.2.1定植前准备 8.2.1.1施足基肥 一般每667㎡施足4000㎏~5000㎏腐熟的鸡粪水和45%(N:P:K为15:15:15)的复合肥30㎏~ 40㎏,注意全层拌施均匀。 8.2.1.2整地DB3212/T2084—2024 3整地前晒垄7d~10d,旋耕土壤18㎝~20㎝。6米大棚畦宽2.5m,8米大棚畦宽3.5m。地膜栽培 的,应抢墒情复盖。不得烂耕烂栽。 8.2.2定植密度 起苗时适当带土。每667㎡定植4000株~5000株。行株距一般为33㎝×30㎝。 8.2.3活棵水 定植后,浇足活棵水。 8.3田间管理 8.3.1肥水管理 8.3.1.1前期追肥以腐熟鸡粪水为主,每667㎡浇施2500㎏~3000㎏,天干时合理调节土壤水分力 求植株稳长稳发。莲座后期逐步加大肥水管理。抽苔初期每667㎡追尿素20㎏~25㎏兑水浇施。苔茎 快速生长期,每667㎡追45%(N:P:K为15:15:15)的复合肥25㎏~30㎏兑水浇施。盖棚后施肥应 注意通风。收获前15d不在追肥。 8.3.2盖棚 8.3.2.1初冬时节注意盖棚避雨防湿;寒流冰冻(-2℃)来临前闭棚防冻。 8.3.2.2整个冬季防冻工作,抢在外界气温≤-4℃前突击做好棚内夜间的双层覆盖防冻。 8.3.3调温 冬天白天棚内温度控制在15℃~20℃;入春后,白天保持20℃~25℃。 8.3.4调控长粗 观察长势在抽苔初期选用矮壮素每667㎡15ml~20ml兑水30㎏均匀喷雾。 8.4病虫害防治 8.4.1主要病虫害 病害以霜霉病、灰霉病为主,虫害以蚜虫为主。 8.4.2农业防治 8.4.2.1实行轮作。 8.4.2.2稀播,苗期保持土壤干干湿湿,促使秧苗健壮生长。整个生长期应避免渍害、肥害、药害伤 苗,防止植株生长势衰退、加重发病。 8.4.2.3清除田间植株病残体。 8.4.3化学防治 使用农药时,应执行GB/T8321(所有部分)的相关规定,并严格掌握好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 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合理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主要病虫害农药防治方法见表1。 表1主要病虫害及防治药剂 序号 主要病虫害 防治药剂 每667㎡用量 安全间隔期 1 霜霉病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80g~100g 7d~10d 72%霜脲猛锌可湿性粉剂 80g~100g 7d~10d 2 灰霉病 40%嘧霉可湿性粉剂 80g~100g 7d~10dDB3212/T2084—2024 4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40g~60g 7d~10d 3 蚜虫33%吡呀高氯氟 6g~9g 7d~10d 40%啶虫咪可湿性粉剂 5g~7g 7d~10d 8.5采收 单重达700g~800g,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适时采收。 9生产档案 9.1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 9.2对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环节进行详细记录。 9.3生产档案应保留3年以上。 ━━━━━━━━━━━

.pdf文档 DB3212-T 2084-2024 红莠莴苣秋冬生产技术规程 泰州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212-T 2084-2024 红莠莴苣秋冬生产技术规程 泰州市 第 1 页 DB3212-T 2084-2024 红莠莴苣秋冬生产技术规程 泰州市 第 2 页 DB3212-T 2084-2024 红莠莴苣秋冬生产技术规程 泰州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3:17:1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