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盐城市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ICS 65.150 CCS B 51 DB32 09 盐城 市 地 方 标 准 DB3209/T 1306-2025 中华绒螯蟹蟹苗生物饵料 (褶皱臂尾轮虫 ) 高效培育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fficient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biological bait ( Brachionus plicatilis ) for Chinese mitten crab larva 2025-02-26发布 2025-05-26实施 DB3209/T 1306—2025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射阳县农业农村局提出 。 本文件由盐城 市农业农村局 归口并组织实施 。 本文件起草单位: 射阳县农业农村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张学师、 徐钢春、高立娟、 高建操、 杜金梁、 朱昊俊、 李全杰、孙长涛、李佳 益、孙毅 。 DB3209/T 1306—2025 1 中华绒螯蟹蟹苗生物饵料 (褶皱臂尾轮虫 )高效培育技术规 程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plicatilis )高效培育技术 的术语与定义,规定了 池塘 条件、进水 与消毒、单胞藻培养、轮虫接种、日常管理、 轮虫收获及尾水排放 。 本文件适用于 盐城市区域范围内的 褶皱臂尾轮虫海水 池塘培养, 其他培养条件类似的可参考本文件 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T 755 绿色食品 渔药使用准则 DB32/ 4043 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连通管 Communicating pipe 在不同池塘之间传输 水体的管道,用于控制池塘的进排水 。 3.2 腐熟发酵鸡粪 Fermented chicken manure 使用EM菌等有益 微生物、碳源进行鸡粪 沤制、发酵 ,促进鸡粪充分腐熟,将虫卵、传染性病菌杀 灭,形成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 有机肥。 4 池塘条件 4.1 水源水质 海水水源充足 、无污染,水质 符合GB 11607的要求。 4.2 池塘设施 4.2.1 设施结构 褶皱臂尾轮虫人工水循环高产培育系统包括: 轮虫培育池、 循环 进水池、 集虫池、 捕虫池及提水站 , 见图1。 DB3209/T 1306—2025 2 图1 设施结构图 4.2.1 轮虫培育池 单个轮虫培育池面积 3333m2⁓13333m2,池深1.0m⁓1.6m,进水深度 1.0m⁓1.2m。单个轮虫培育池设 1个进水口、 2个排水口 ,用直径0.4m⁓0.6m连通管连接。 4.2.2 集虫池 各培育池通过连通管连接集虫池, 集虫池宽 8.0m⁓10.0m, 池深1.4m⁓1.6m,比轮虫培育池深 0.4m。 4.2.3 捕虫池 捕虫池通过直径0.2m的连通管连接 集虫池,捕虫池宽 8.0m⁓10.0m,池深1.8m⁓2.2m,比培育池深 0.6m。 4.2.4 循环进水池 池宽5.0m⁓10.0m,池深0.6m,池底与培育池最高水面持平 。 4.2.5 提水站 提水站设2台水泵,配备动力 7kW⁓10kW,由捕虫池将水提进 循环进水池。 3.2.6 捕虫口 捕虫口位于集虫池与捕虫池 之间的隔墙上,墙上布有 5⁓8根直径0.2m的连通管,安装于集虫池水 深1.0m处。 5 进水与消毒 5.1 进水 轮虫培育池在接 种轮虫前20d开始进水,进水的盐度为 13~25,进水经80目筛绢过滤。 进水时轮 虫培育池、捕虫池关闭,其他池进水,池水一次性进至 1.0m~1.2m水深。 5.2 消毒 消毒药物选用应符合NY/T 755 的规定。 水深达到要求后开始消毒, 依次用敌百虫、茶籽饼 、漂白 粉等对进水进行消毒,杀灭水中的有害生物 。敌百虫按 2g/m3施用;2d~3d后,用茶籽饼消毒,用量 20g/m3;在茶籽饼消毒后,在单胞藻接种前 6d⁓8d,用漂白粉消毒,用量 40g/m3。 6 单胞藻培养 6.1 单胞藻接种 晴天上午,向池塘内接种单胞藻。投放的单胞藻培养液的细胞密度不低于 100×104个/ml,单胞藻 DB3209/T 1306—2025 3 液投放量不少于 150ml/m3。 6.2 肥水 在接种轮虫前20d~30d,均匀投撒 腐熟发酵鸡粪 和复合肥,发酵鸡粪按 3kg/m3的比例投撒,复合 肥按15g/m3⁓20g/m3的比例投撒 。在褶皱臂尾轮虫培养过程中可根据水体透明度适量适时施用肥料, 将 水体透明度 控制在0.3m左右。 7 轮虫接种 池塘水温≥15℃,水体透明度 达到0.2m时,接种褶皱臂尾轮虫 。接种用褶皱臂尾轮虫带卵率 应≥ 30%,接种密度 30个/ml~50个/ml。接种宜在晴天下午进行。 8 日常管理 8.1 追肥 定期追肥,有机肥和无机肥可交替使用, 控制水体透明度 0.3m左右。每周适量补充碳源和微生态 制剂。常用碳源有 红糖、糖蜜、乙酸钠等,常用微生态制剂有 EM菌、芽孢杆菌、 光合细菌、 乳酸菌等。 8.2 饵料补充 饵料不足时可以补充投喂单胞藻、豆浆等。 8.3 水质控制 水温适宜范围 15℃~30℃,盐度适宜范围 13.0~25.0,pH8.0~9.5、溶解氧≥4.0mg/L。当上述出 现异常,及时采取补水、换水或增氧等措施。 9 轮虫收获 9.1 捕虫时机 当轮虫密度 达到300个/mL以上时即可捕虫 。 9.2 水循环捕虫 打开轮虫培育池的排水口,将轮虫培育池中的水排入集虫池,捕虫池的捕虫口同时打开并安装捕虫 网袋,捕虫网袋 由180目⁓200目筛绢制成 ,长20.0m~50.0m,直径0.5m~0.8m。取虫时将捕虫网袋的 水滤净后将轮虫及时运走, 捕虫过程中,提水泵一直运行,以保持集虫池与捕虫池的水位差。 9.3 拖网收获 拖网为长锥形 ,由180目⁓200目筛绢制成。网口用直径 0.6cm~0.8cm 的钢筋做成的 0.3m×2.0m 的长方形支架,上边用浮球或塑料管固定以使网口上浮,长度为 8.0m~10.0m,后端留有直径为 0.3m 的开口以便收集网内轮虫。 9.4 注意事项 网内轮虫应及时收出, 避免积压过多。收集后的轮虫 需经40目~60目的筛绢过滤,滤去杂草和泥 砂。 10 尾水排放 尾水排放应符合 DB32/ 4043 的规定。

.pdf文档 DB3209-T 1306-2025 中华绒螯蟹蟹苗生物饵料(褶皱臂尾轮虫)高效培育技术规程 盐城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209-T 1306-2025 中华绒螯蟹蟹苗生物饵料(褶皱臂尾轮虫)高效培育技术规程 盐城市 第 1 页 DB3209-T 1306-2025 中华绒螯蟹蟹苗生物饵料(褶皱臂尾轮虫)高效培育技术规程 盐城市 第 2 页 DB3209-T 1306-2025 中华绒螯蟹蟹苗生物饵料(褶皱臂尾轮虫)高效培育技术规程 盐城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3:12:5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