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5.020.20 CCSB05DB1509 乌兰察布市地方标准 DB1509/T0010—2024 马铃薯大田种薯繁育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theproductionofseedpotatoesinthefield 2024-03-19发布 2024-04-19实施 乌兰察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1509/T0010—2024 I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乌兰察布市农牧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乌兰察布市种业工作站、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乌兰察布市科学事业发 展中心、乌兰察布市产品质量计量检验检测中心、乌兰察布市财政预算绩效评价中心、内蒙古自治区人 工影响天气中心、乌兰察布市科技创新中心、乌兰察布市林业工作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戎素平、刘智慧、黄修梅、赵玉平、崔健、郝帅、何瑞兵、于国林、王静、 李海青、牛俊美、董其冰、郭岩峰、朵岚、周红霞、辛悦、贾江平、刘伟、王碧春、姚国宇、武振亚、 苏艾、闫秀丽、王守德。DB1509/T0010—2024 1马铃薯大田种薯繁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马铃薯大田种薯繁种田的选择、土壤耕作、播种、田间管理、收获、贮藏、质量检测、 田间管理记录和检测记录要求等。 本文件适用于乌兰察布马铃薯大田种薯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8133-2012马铃薯种薯 GB20464农作物种子标签通则 GB/T29378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大田种薯fieldelite 经质量检测达到GB18133要求的原种或一级种。 4繁种田选择 4.1选择近3年未种过马铃薯或茄科作物,周围500m无其他级别种薯或商品薯,无茄科、十字花科及 其他易引诱蚜虫的黄花作物的地块。 4.2近3年未施过氯磺隆、莠去津、烟嘧磺隆、普施特等除草剂。 4.3应选择土地肥沃,土层深厚,灌溉、排水条件良好的沙壤土,土壤pH值5.5~8.5。 5土壤耕作 秋翻犁耕深35cm~40cm,应达到“上平整,下犁透”,春翻旋耕深≥18cm,上虚下实,地平土 碎。 6播种DB1509/T0010—2024 26.1催芽 将种薯堆置在10℃~20℃有散射光照射的地方催芽,待芽长1mm~2mm后播种。 6.2切种和药剂拌种 播种前一周进行切种,切块平均重量40g左右,种块大小应与播种杯大小匹配。控制切块大小均 匀一致。每人备2~3把刀,切刀一薯一消毒,75%酒精浸泡2s~3s。每1000kg切块即刻用70%甲 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g,6%中生菌素可溶液剂100g,加滑石粉5kg~10kg均匀拌种,装网袋 以井字形小垛堆放于阴凉通风处,堆放时间不超过7d。 6.3施肥 施用复合肥60kg/667m2~80kg/667m2,有条件亩施有机肥3m3。 6.4播种 10cm地温稳定通过8℃后开始播种。一般宜在5月初至5月中旬期间播种。小于8g的原原种播 种深度6cm~10cm,大于8g的原原种、小整薯及切块薯播种深度10cm~14cm,行距90cm,种薯 种植密度4500株/667m2~5500株/667m2(密度因品种和类别而定)。同时垄沟喷施嘧菌酯60ml/667m2。 7田间管理 7.1中耕 人员、机械应用75%酒精消毒。出苗率达到3%~5%时开始第一次中耕,出苗率达30%以前完成。如 果需要二次中耕,则在苗高15cm~20cm时进行。顶部培土厚度3cm~5cm,有未培上土的垄顶要进 行人工辅助培土。垄围110cm(40cm+30cm+40cm)。保证作业质量,不伤根,不伤苗。 7.2除草 种薯田边2m内非种植用地,用旋耕机除草;播后苗前或者中耕培土后采用45%二甲戊灵微胶囊悬 浮剂,每667m2用110ml~145ml,兑水45L~60L,均匀喷雾,并结合中耕除草、促进早封垄等物 理方法除草。 苗后除草在2~4叶期进行,禾本科杂草用10.8%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50ml/667m2或15%精吡氟 禾草灵乳油30ml/667m2~40mll/667m2兑水30L~50L均匀喷雾,阔叶杂草,采用23.2%砜·喹·嗪 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60ml/667m2~65ml/667m2或25%砜嘧磺隆水分散粒剂4g/667m2~6g/667m2 兑水30L~50L均匀喷雾。 7.3追肥 可结合浇水和中耕培土进行追肥。 7.4拔除病杂株 从现蕾至开花期分2次拔除病杂株,连同薯块带出种薯田外。DB1509/T0010—2024 37.5蚜虫监测 在种薯田四周及地边设置黄皿,黄皿距离地面60cm,自蚜虫发生之日起,每隔2d~3d调查一 次蚜虫,记录蚜虫头数。 8病虫害防治 采用叶面喷施药剂进行防治,依据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监测结果和蚜虫监测情况,确定防治 最佳时期,每隔7d进行一次,注重轮换用药,喷药后4h遇雨应及时补喷,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参见表 1。 表1马铃薯主要病虫害参考药剂 防治对象 施药时期 药剂用量 ml或g/667m2 施用方法 早疫病发病初期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150~200 1~2次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120~180 发病较重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178~267 交替使用,每种药剂 连续喷施2~3次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 20~30 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 75~125 52.5%噁唑菌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 30~40 晚疫病适合发病条件开 始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120~180 1~2次 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150~200 24.3%双炔酰菌胺 30~40 发病初期7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 17~24 交替使用,每种药剂 连续喷施2~4次70%锰锌·氟吗啉可湿性粉剂 80~107 20%噁唑菌酮·氟吡菌胺悬浮剂 50~60 687.5g/L氟菌·霜霉威悬浮剂 75~100 52.5%噁唑菌酮·霜脲氰水分散粒剂 20~40 18.7%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 75~125 杀秧后 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 107~150 地表喷施1次 蚜虫出苗后开始 到收获前70%吡虫啉悬浮剂 5 交替使用,每7天1 次,发现有翅蚜加强 防治措施。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22~44 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 35~50 50g/L双丙环虫酯水分散粒剂 10~16 矿物油 150发现蚜虫后 每次喷施DB1509/T0010—2024 49收获 9.1收获前20d停肥,收获前10d~15d停水。 9.2收获前7d采用敌草快或机械杀秧。 9.3捡去外部缺陷薯块及杂薯,散装入库或按规格装入网袋,加挂标签,标签应符合GB20464规定。 10贮藏 10.1窖库消毒 清理后的储藏库用生石灰均匀撒在地面,或者用70%的甲基硫菌灵500倍液(或多菌灵、百菌清) 均匀喷洒地面及墙壁。 10.2预贮 新收获的块茎入库后按品种、级别、规格摆放,贮量为库容量的2/3,放在通风较好,温度在15℃~ 20℃的种薯库中,经过15d~20d的预贮藏过程,使块茎表皮木栓化,机械伤口愈合,呼吸强度减弱 平稳后逐渐降低温度,最后达到种薯贮藏温度。 10.3贮藏 温度控制在2℃~4℃,相对湿度在85%~90%,定期通风,保持库内清洁卫生,并进行定期巡查。 11质量检测 11.1生长期检测 整个田间检验过程要求40d内完成。第一次检验在现蕾期至盛花期,第二次检验在收获前4w~5 w进行。 11.2收获后检测 收获后取块茎样品进行病毒病、类病毒病、环腐病、黑胫病、疮痂病、枯萎病等和缺陷薯的检测。 应符合GB18133-2012中5.2条款规定。 11.3田间管理记录和检测记录要求 详细记录大田种薯繁育过程中各时期田间管理情况,收获完成后,及时将管理记录和检测记录归档, 并按照GB/T29378的要求管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df文档 DB1509-T 0010-2024 马铃薯大田种薯繁育技术规程 乌兰察布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509-T 0010-2024 马铃薯大田种薯繁育技术规程 乌兰察布市 第 1 页 DB1509-T 0010-2024 马铃薯大田种薯繁育技术规程 乌兰察布市 第 2 页 DB1509-T 0010-2024 马铃薯大田种薯繁育技术规程 乌兰察布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1:52:0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