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5.020.01 CCSB16 1507 呼伦贝尔市地方标准 DB1507/T104—2024 大豆食心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greenpreventionandcontrolofsoybeanpod borer 2024-06-14发布 2024-07-14实施 呼伦贝尔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1507/T104—2024 I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呼伦贝尔市农牧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呼伦贝尔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扎兰屯市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阿荣旗农业事业 发展中心、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鄂伦春自治旗农牧科技事业发展中心、呼伦贝 尔市产品质量计量检测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唐璇、康林、张蕊、王岭岭、孙平立、秋萍、郭建靖、郭健、刘威、邢丽伟、 宋国晶、褚丹华、乌日娜、胡戎朔、臧洁、敖丹高娃、刘义滨、肖健、刘曲园、韩林晓、谷雪菲、王红 霞、颜金达、王秀、王利彬、张晶晶、双福、苏鹏、乌义汉、朱伟江、马春岳、秀春。DB1507/T104—2024 1大豆食心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豆食心虫绿色防控的防控原则、防控措施及防治效果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大豆田大豆食心虫的绿色防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4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7980.71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71部分:杀虫剂防治大豆食心虫 GB/T24689.2植物保护机械杀虫灯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防控技术greenpreventionandcontroltechnology 以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协调生态 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技术。 3.2 大豆食心虫soybeanpodborer 以幼虫钻蛀豆荚为害籽粒的鳞翅目(Lepidoptera)小卷蛾科(Olethreutidae)的大豆害虫。 3.3 发生盛期periodofhighpopulation 昆虫某虫态累计发生量达发生总量的16%、50%和84%的时间分别为该虫态的始盛期、高峰期和盛 末期,从始盛期至盛末期的历期为该虫态的发生盛期。 3.4 虫食率percentageofdamagedseeds 大豆食心虫幼虫蛀食豆粒数占调查总豆粒数的百分率(%)。DB1507/T104—2024 24防控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在农田生态系统中, 根据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协调应用农业防治、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技术,有效控制大豆食 心虫危害。 5绿色防控措施 5.1农业防治 5.1.1合理轮作 避免重茬,宜与非豆科作物实行2年或2年以上轮作。 5.1.2选用抗虫品种 选用通过国家、自治区审定或引种备案适宜当地种植的抗大豆食心虫品种,大豆种子质量应符合 GB4404.2的要求。 5.1.3深翻整地 大豆食心虫发生地块,大豆收获后宜深翻整地,深度25cm以上,破坏大豆食心虫越冬场所,减少 虫源。 5.2理化诱控 5.2.1灯光诱杀 在大豆食心虫成虫发生期,田间每15000m2~20000m2架设一盏频振式杀虫灯,杀虫灯应符合GB/T 24689.2的要求。 5.2.2性诱剂诱杀 大豆食心虫成虫发生始见期,在田间悬挂性诱捕器诱杀大豆食心虫成虫,诱捕器悬挂在高于大豆植 株20cm~30cm的支架上,每667m2设置2个至3个诱捕器,均匀排列,距田边距离不少于5m。 5.3生物防治 5.3.1释放赤眼蜂 根据虫情监测结果,于大豆食心虫成虫始见期,后推5d~7d,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释放当地优 势赤眼蜂蜂种灭卵,每667㎡总放蜂量20000~30000头,每667m2均匀设置2~3个释放点,间隔5d~ 7d放蜂1次,连续放蜂2次,如果成虫发生数量特别多、活动时间长,放蜂次数可适当增加。放蜂期 间在放蜂田及周边禁止施用任何杀虫剂。 5.3.2施用微生物制剂 大豆食心虫幼虫脱荚之前,田间湿度较高时,将白僵菌粉剂均匀撒施于田间地表,防治脱荚落地幼 虫。DB1507/T104—2024 35.4科学用药 5.4.1农药使用原则 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GB/T17980.71和NY/T1276的要求。 5.4.2田间喷雾 根据虫情监测结果,在成虫发生盛期,可选用氯虫·高氯氟、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杀虫剂喷雾防治1~ 2次,两次用药间隔7d,农药使用按照标签操作。 6防治效果评价 大豆收获前,开展防治效果调查,使用虫食率来评价防治效果。在防治田和未防治田中,随机各选 择1000m2,按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1m2,割取点内所有大豆植株,按取样点剥荚,调查总豆粒数、 虫食豆粒数,调查结果记入附录A表A.1。 虫食率和防治效果分别按照公示(1)和公示(2)计算,调查结果表应按照附录A的要求: W=PW PS×100%······································································(1) 式中: W--虫食率; PW--虫食豆粒数; PS--调查豆粒数。 CEW=CECKW−CETW CECKW×100%····························································(2) 式中: CEW--虫食率防效; CECKW--对照区虫食率; CETW--防治区虫食率。 7记录和档案 应对防治效果进行及时记录、存档,档案至少保存2年以上,做到可追溯。记录内容应按照附录A 的要求。DB1507/T104—2024 4AA 附录 A (规范性) 大豆食心虫防治效果记录 大豆食心虫防治效果调查表见表A.1。 表A.1大豆食心虫防治效果调查表 调查人: 调查地点: 处理样点调查时间总豆粒数(粒)虫食豆粒数(粒)虫食率(%)平均虫食率(%)防治效果(%)备注 防治田1 2 3 4 5 未防治田1 2 3 4 5

.pdf文档 DB1507-T 104-2024 大豆食心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呼伦贝尔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507-T 104-2024 大豆食心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呼伦贝尔市 第 1 页 DB1507-T 104-2024 大豆食心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呼伦贝尔市 第 2 页 DB1507-T 104-2024 大豆食心虫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呼伦贝尔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1:51:3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