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21.020 J 01 DB41 河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41/T 1971—2020 地下水自动监测井保护装置 设计与安装规范 2020- 07 - 23 发布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10 - 23 实施 发 布 DB41/T 1971—2020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1 5 设计 .............................................................................. 2 6 制作 .............................................................................. 5 7 安装 .............................................................................. 6 I DB41/T 1971—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河南黄河水文勘测设计院、河南盈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航、李洋、燕青、朱华、魏楠、王东、杜付然、姚广华、王一匡、王闯、李 洋(女)、刘守东、赵文举、李莎莎、李贺丽、刘磊、高东格、饶元根、赵清虎、李爽、彭公明、薛运 宏、闫寿松、游巍亭、苗红雄、郑仕强、王冰、李娟芳、黄素琴、吴奕、宾予莲、朱晓璞、张红卫、田 华、吴湘婷、董方、魏鸿、陈宁锦、庞雁东、司文青、周政辉、陈楠、王卫云、张允。 II DB41/T 1971—2020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下水在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灾害防治工作 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地下水监测是认识和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的首要手段,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 公益性事业。 2015年水利部、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联合实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地 下水自动监测站网。之后河南省部分市、县也开始建设各自的地下水自动监测站网,但监测井保护装置 外形不统一,且对监测设备和监测井保护效果存在差异,甚至有些无法起到保护的作用,也不便于监测 站后期的运行和维护。为规范和促进河南省地下水监测工作开展,统一地下水监测和地下水自动监测站 的建设技术标准体系,特制定本标准。 III DB41/T 1971—2020 地下水自动监测井保护装置设计与安装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下水自动监测井保护装置设计与安装的术语和定义、总则、设计、制作及安装。 本标准适用于地下水自动监测井保护装置的设计、制作及安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17395 无缝钢管 GB/T 19867.1 电弧焊焊接工艺规程 GB/T 25376 金属切削机床机械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 GB/T 28699 钢结构防护涂装通用技术条件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666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T 51040 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规范 DB41/T 1850 地下水监测站建设与验收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51040、DB41/T 185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监测井保护装置 在监测井井口或井口附近安装的,用于保护监测井及自动监测设备的设施或装置,主要包括保护筒 和基座。 3.2 基座 将保护筒固定于地面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4 总则 4.1 地下水自动监测井保护装置结构设计应科学合理,便于监测设备安装、监测井运行维护和水样采 集、具备通风防潮功能。 4.2 各部件易于制作,材料应满足强度、形变、信号衰减等要求。 4.3 保护装置表面处理应抗腐蚀、经久耐用。 1 DB41/T 1971—2020 4.4 保护装置安装应牢固、美观,能抵抗一定强度的撞击,防止设施设备被破坏。 5 设计 5.1 一般要求 监测井保护装置应基于监测井井管规格和监测仪器类型设计。 5.2 保护筒 5.2.1 保护筒由筒体、筒盖、铰连部件、锁止部件、支腿、仪器托盘和防潮盖板构成。 5.2.2 筒体设计要求如下: a) 筒体应采用符合 GB/T 17395 规定的强度等级不低于 Q235 的无缝钢管, 高度宜为 1000 mm~1200 mm,外径不小于 350 mm,且大于监测井井管外径 150 mm~300 mm,壁厚不小于 6 mm; b) 筒体外壁顶端向下 20 mm~30 mm 处,沿四周均匀设置 8~10 个通气孔,直径为 8 mm~10 mm; 通气孔内设置不锈钢防虫网罩,目数宜为 18 目以上; c) 筒体外壁顶端一侧设置锁止保护套, 用于保护锁止部件,直径为 70 mm~100 mm, 长度为 100 mm~ 120 mm,材质与筒体一致;另一侧设置铰连耳板,用于连接筒盖,材质与筒体一致; d) 筒体外壁底端向上 20 mm~30 mm 处,沿四周均匀设置 3 个连接板,用于连接支腿,尺寸不小 于 40 mm×40 mm,厚度不小于 10 mm,材质与筒体一致,中心挖孔,直径不小于 18 mm; e) 筒体内壁顶端向下 100 mm~150 mm 处,应设置不少于 2 个挂钩,用于固定数据采集传输终端 和线缆; f) 筒体内壁顶端向下 100 mm 处,应设置 1 个固定点,作为测量地下水水位埋深的起算点,尺寸 宜为 20 mm×20 mm,厚度宜为 8 mm~10 mm,材质与筒体一致; g) 筒体内壁顶端向下 400 mm~500 mm 处,沿四周均匀设置 4 个连接板,用于放置仪器托盘。尺 寸、厚度和材质与固定点一致,筒体结构型式见图 1。 图1 筒体结构型式图 2 DB41/T 1971—2020 5.2.3 筒盖设计要求如下: a) 盖板直径大于筒体外径 20 mm~30 mm,壁厚 10 mm 以上,材质与筒体一致,盖板中心挖孔, 直径宜为 160 mm~200 mm; b) 盖板中心设置通讯窗,以利于通讯信号传输,采用自攻丝将固定环与通讯窗连接。通讯窗直径 与盖板中心挖孔直径一致,宜高出盖板 10 mm~15 mm,上沿倒圆角处理,厚度宜为 40 mm~50 mm;内部挖圆形槽,圆形槽直径小于通讯窗直径宜为 50 mm~60 mm;侧面挖环形凹槽,高度 与盖板厚度一致,凹槽内设○型密封圈,用于密封通讯窗与盖板间隙。通讯窗材料选用强度高、 抗老化、耐高温、信号衰减弱的工程塑料。通讯窗宜设置弓型铝片,用于固定 RTU 天线; c) 盖板下方设置筒体保护环和锁止保护环,用于防护筒体上沿和锁止螺杆,壁厚宜为 3 mm~6 mm, 材质与盖板一致。筒体保护环内径大于筒体外径宜为 10 mm,高度宜为 10 mm~20 mm,锁止保 护环高度宜为 5 mm~8 mm; d) 盖板一侧设置锁止螺栓,长度为 50 mm~80 mm,材质应为不锈钢;另一侧设置铰连耳板,用 于连接筒体,材质与盖板一致,筒盖结构型式见图 2,通讯窗结构型式见图 3。 图2 筒盖结构型式图 图3 通讯窗结构型式图 3 DB41/T 1971—2020 5.2.4 a) b) 5.2.5 a) b) 5.2.6 a) b) 铰连部件设计要求如下: 铰连部件由两块铰连耳板和轴销组成,用于连接筒体和筒盖; 轴销直径不小于 18 mm,材质应采用不锈钢。 锁止部件设计要求如下: 锁止部件由锁止保护套、锁止螺栓和锁止螺母组成; 锁止螺母与开锁工具采用非标结构,型式应满足防盗要求,材质应采用不锈钢。 支腿设计要求如下: 支腿位于保护筒下部,在保护筒安装过程中起承重和调平作用,基座浇筑完成后,起锚固作用; 支撑杆宜采用丝杠,直径与筒体底部连接板中心孔径一致,长度不宜小于 300 mm,材质宜为 强度等级不低于 Q235 的碳素结构钢; c) 支撑块直径不小于 70 mm,厚度不小于 10 mm,材质宜为碳素结构钢,与支撑杆一致。支腿结 构型式见图 4。 图4 支腿结构型式图 5.2.7 仪器托盘设计要求如下: a) 仪器托盘置于筒体内部连接板上,用于固定仪器,且应便于拿取; b) 直径小于筒体内径 6 mm~10 mm,若监测仪器为压力式,则中心挖孔;若监测仪器为浮子式, 则两侧分别挖孔;挖孔直径为 30 mm~50 mm,应选用不易生锈、形变小的材质。仪器托盘结 构型式见图 5。 图5 仪器托盘结构型式图 4 DB41/T 1971—2020 5.2.8 防潮盖板设计要求如下: a) 防潮盖板覆盖井口,用于井口保护装置防潮和防止监测井内掉入异物; b) 防潮盖板直径大于监测井井管外径 10 mm~20 mm,挖孔形式、孔径大小与仪器托盘一致;材 质宜选用工程塑料; c) 防潮盖板设置环形凹槽,深度不宜小于 5 mm,凹槽外环半径与内环半径差宜大于监测井井管 壁厚 4 mm~8 mm。防潮盖板结构型式见图 6。 图6 防潮盖板结构型式图 5.3 基座 5.3.1 基座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用于支撑和固定保护筒,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 C25。基座为圆柱体, 直径不小于 600 mm,大于筒体直径 200 mm 以

pdf文档 DB41-T 1971-2020 地下水自动监测井保护装置设计与安装规范 河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1-T 1971-2020 地下水自动监测井保护装置设计与安装规范 河南省 第 1 页 DB41-T 1971-2020 地下水自动监测井保护装置设计与安装规范 河南省 第 2 页 DB41-T 1971-2020 地下水自动监测井保护装置设计与安装规范 河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4 23:16:4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