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01 B 15 重 DB50 庆 市 地 方 标 准 DB50/T 1034—2020 马铃薯晚疫病智能监测预警技术规程 2020 - 09 - 18 发布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12 - 20 实施 发 布 DB50/T 1034—2020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品种抗晚疫病观测圃的设置与调查...............................................................................................................2 5 田间气象站的安装维护和运行.......................................................................................................................3 6 系统的应用....................................................................................................................................................... 3 7 资料收集........................................................................................................................................................... 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马铃薯晚疫病预警及信息发布系统参数表............................................................... 5 附录 B(资料性附录)侵染曲线的计算及绘制方法....................................................................................... 6 附录 C(规范性附录)中心病株出现时间与预警模型对应的计算侵染湿润期调查表............................... 7 附录 D(规范性附录)马铃薯晚疫病系统调查表........................................................................................... 8 附录 E(规范性附录)马铃薯晚疫病发生防治资料表................................................................................... 9 I DB50/T 1034—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附录D、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重庆市种子管理站、巫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黔江区植保植检站、酉阳县 农技推广站、北京汇思君达有限科技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泽乐、刘祥贵、车兴壁、舒进康、王海翔、李君保、张君。 II DB50/T 1034—2020 马铃薯晚疫病智能监测预警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晚疫病智能监测预警技术”的应用规程,包括系统术语和定义、品种抗晚疫 病观测圃的设置与调查、田间气象站的安装维护和运行、系统的使用、资料收集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 马铃薯晚疫病智能监测预警和防控工作。 本规程适用于重庆市马铃薯晚疫病智能监测预警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9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NY/T 1854-2010 马铃薯晚疫病测报技术规范 《农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77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马铃薯晚疫病智能监测预警系统 在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预测模型的基础上二次研发的用于马铃薯晚疫病监测的智能预警系统。 3.2 马铃薯监测区域 每台全自动气象站所覆盖的田间气候基本一致的区域。 3.3 出苗始见期 马铃薯晚疫病监测区域内第1株出苗的日期。 3.4 生育期 马铃薯从出苗至全田收获的整个时期。 3.5 中心病株 田间出现的零星发病植株。 1 DB50/T 1034—2020 3.6 3.7 感病品种 在自然条件下,马铃薯晚疫病年病害循环中在第三代到第四代病菌侵染过程中出现中心病株的马铃 薯品种 3.8 耐病品种 在自然条件下,马铃薯晚疫病年病害循环中在第五代及以后马铃薯晚疫病病菌侵染过程中出现中心 病株的马铃薯品种。 3.9 Conce参数 在马铃薯晚疫病菌潜伏期内,侵染速度与每天平均温度的关系,以分值表示。 3.10 侵染代、次 从晚疫病病菌侵染开始到累计达到7分的时间段内的所有侵染,称为第**代侵染。同一代侵染中的 不同侵染,成为第**次侵染。 3.11 侵染湿润期 平均温度7℃以上、相对湿度90%以上,致病疫霉在马铃薯植株上萌发和侵染所需的时间。 3.12 侵染曲线 侵染湿润期形成后,描述致病疫霉在植株体内生长发育过程的曲线。 3.13 病株率 调查田块病株数占调查总株数的比率。 3.14 病情指数 病害发生的平均水平。 4 品种抗晚疫病观测圃的设置与调查 4.1 设置 各监测区域应在马铃薯播种时设置马铃薯品种抗晚疫病观测圃。选择当地主要马铃薯种植品种,兼 顾感病品种和耐病品种。每个品种播种三行,每行50窝,三次重复。 2 DB50/T 1034—2020 4.2 调查 预警系统显示出苗后第一次浸染完成后至块茎膨大期,每周调查一次。调查方法按NY/T 1854-2010 进行,记载在马铃薯晚疫病系统调查表(见附录D)。 5 田间气象站的安装维护和运行 5.1 配置 在马铃薯监测区域内设置田间全自动气象站,每小时采集一次相关气象数据,通过配置CDMA远程控 制模块将数据实时传输到用户终端。 5.2 安装 应安装在空旷、采光好的马铃薯田块内,安装3 m×3 m×1.2 m(长宽高)的围栏进行保护。 5.3 运行 应在监测区域马铃薯播种时投放,出苗期开始运行。 5.4 维护 在每年监测区域马铃薯收获后,要及时收回田间气象仪。在来年安装运行前,要对气象仪的传感器、 蓄电池进行保养维护。田间监测设备由太阳能供电,在设备运行期间要确保太阳能板的清洁、蓄电池的 正常运行,按照设备要求定期更换太阳能板和蓄电池。当数据出现丢失时,可首先拨打SIM卡号码,测 试SIM卡是否正常使用。若通信正常,及时检查太阳能板及蓄电池是否正常工作。 6 系统的应用 6.1 系统登录 各监测点可使用计算机、手机及其它终端设备登陆系统。 6.2 信息录入 在预警系统的“监测期设置”中,录入当年监测区域马铃薯种植品种、出苗期和预计收获期。在预 警系统的“预警发送”中,录入预警基础信息,包括监测区域农业部门领导、农技人员、马铃薯种植户 等用户信息。 6.3 预警信息的获取 6.3.1 从出苗期起,监测人员每天登陆“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在“监测”中查看“侵染曲 线”内容。 6.3.2 当监测点晚疫病病菌第 3 代第 1 次侵染曲线生成后,预警系统中“GIS”模块将闪烁报警,即时 起监测人员每天浏览该系统,同时开展田间调查工作,直至马铃薯植株枯黄为止。 6.3.3 中心病株调查 3 DB50/T 1034—2020 6.3.3.1 感病品种 晚疫病病菌第三代第 1 次侵染曲线生成后,根据未来 3 天~5 天气象预报,预计 Conce 参数分值达 到 3 分至 7 分之间时(见附表 A),及时开展中心病株调查,直至发现中心病株为止,记载在中心病株 出现时间与预警模型对应的计算侵染湿润期调查表(见附录 C)。 6.3.3.2 耐病品种 耐病品种在晚疫病病菌第五代第1次侵染曲线生成后,根据未来3天~5天气象预报,预计Conce参数 分值达到3分至7分之间时,及时开展中心病株调查,直至发现中心病株为止,记载在中心病株出现时间 与预警模型对应的计算侵染湿润期调查表(见附录C)。 6.3.4 发生程度预测 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第三代第1次侵染起,每周开展田间系统调查,调查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情况,调 查方法和发生程度预测按NY/T 1854-2010执行,记载在马铃薯晚疫病系统调查表(见附录D)。中心病 株出现后,在“湿润期统计”模块中关注极重度侵染和与重度侵染湿润期形成数量,根据未来10天~15 天内气候条件预测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 6.4 监测预警信息发布 通过“预警信息”发布向监测区域农业部门、

pdf文档 DB50-T 1034-2020 马铃薯晚疫病智能监测预警技术规程 重庆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0-T 1034-2020 马铃薯晚疫病智能监测预警技术规程 重庆市 第 1 页 DB50-T 1034-2020 马铃薯晚疫病智能监测预警技术规程 重庆市 第 2 页 DB50-T 1034-2020 马铃薯晚疫病智能监测预警技术规程 重庆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2 23:43:4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