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 B 15 云 南 省 地 方 标 准 DB53/T 055.9—2020 代替 DB53/T 055.9-1999 三七育苗技术规程 2020 - 08 - 17 发布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11 - 17 实施 发 布 DB53/T 055.9—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云南省三七标准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云南省中药材种养殖行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0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圣火三七药业有限公司、文山学院、文山白云山和黄中药有 限公司、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崔三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秀明、杨野、邱凯、冯光泉、朱艳、杨莉、孙玉琴、汪勇、杨兆祥、刘源、 王德勤。 I DB53/T 055.9—2020 三七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七种苗繁育的生产环境、适宜条件、栽培技术,起苗和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三七种苗繁育企业和农户的三七规范化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NY/T 2725 氯化苦土壤消毒技术规程 NY/T 3129 棉隆土壤消毒技术规程 DB53/T 992 三七遮阳网荫棚建造规程 DB53/T 995 三七种子 ISO 20408 中医药 三七种子种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地(Uncultivated land) 没有种植过任何作物的新开垦土地。 3.2 熟地(Cultivated land) 种植三七之前,种植过其它作物的土地。 3.3 七杈(Supporting column) 用于建造三七荫棚的支柱。 3.4 老七地(Cultivated land of planted notoginseng) 种植过三七的土地。 3.5 土壤处理(Soil disinfestation) 为控制土传有害生物,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或几种技术联合处理,杀灭耕作层土壤有害生物的措 施。 1 DB53/T 055.9—2020 3.6 三七连作障碍(continuous cropping obstacles of notoginseng) 三七连茬种植或轮作期较短种植后,即使在正常管理情况下,也会产生土传有害生物加重、生长势 变弱甚至死亡、发育异常、产量降低或者绝收、品质下降的现象。 4 生产环境 生产环境应符合GB3095、 GB5084与 GB15618的要求。 5 适宜条件 5.1 海拔 宜1200 m~2000 m。 5.2 土壤酸碱度 pH值为6~7的中偏酸性土壤。 5.3 光照 1200 m~1600 m中低海拔地区自然光照的8%~12%,1600 m~2000 m地区自然光照的15%~20%。 5.4 温度 出苗期适宜气温20℃~25℃,土壤温度10℃~15℃;生育期适宜气温20℃~25℃,土壤温度15℃~ 20℃。 5.5 土壤水分 苗床土壤水分要求常年保持在相对含水量25%~30%之间。 6 育苗技术 6.1 选地 选择中偏酸性沙壤土,排灌方便,坡度范围0°~12.5°,生地或3年内未种过三七的熟地。 6.2 整地及土壤处理 6.2.1 整地 采用旋耕机对种植地块进行三次以上翻犁翻晒,生地6 月初开始翻梨晒垡,熟地9 月底前作采收结 束即可进行翻梨晒垡。 6.2.2 土壤处理 按以下要求进行土壤处理: a) 结合整地,对过酸性土壤,每平方米施用 75 g~100 g 生石灰进行土壤处理; b) 老七地采用土壤处理剂如氯化苦、棉隆等进行土壤处理; 2 DB53/T 055.9—2020 c) 土壤处理剂的使用依照 NY/T3129,NY/T2725 的规定执行。 6.3 建棚 按照DB53/T 992建造规程执行。 6.4 开沟与作床 6.4.1 开沟 人工栽培应先开沟,开沟的位置位于两排七杈的中轴线,顺坡向理沟,要求沟上口宽25 cm~45 cm, 底部宽20 cm,沟深根据地形地势而定,平地及缓坡地沟深20 cm~25 cm为宜,坡地15 cm~20 cm为宜。 6.4.2 作床 将床面作成板瓦型,宽度150 cm,长度宜控制在100 m以内。 7 播种 7.1 播种时间 12 月中下旬至翌年1 月下旬。 7.2 种子选择与分级 选用符合DB53/T 995或ISO 20408规定的合格种子作为生产用种,且播种前宜进行分级。 7.3 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每100 kg种子用1.5%多抗霉素200 ppm浸种30 min~50 min,晾干后播种,或采用三七专 用包衣剂进行包衣处理。 7.4 播种密度 粒距为4 cm×5 cm或5 cm×5 cm,每亩播种量18 万粒~20 万粒。 7.5 播种方法 7.5.1 人工播种 用打穴器在床面上打出浅穴,人工点播,每个浅穴中播种一粒种子。 7.5.2 机械化播种 使用三七播种机进行播种。 7.6 覆土 开沟时用细土将三七种子均匀覆盖,以种子不外露为宜。 7.7 盖保墒草 将山草、作物稿杆等切成5 cm~10 cm长,或用脱落后干燥的松针,均匀覆盖于床土表面,以床土 不外露或浇水时水滴不直接打落在床土表面为宜。 3 DB53/T 055.9—2020 7.8 浇水 播种后,应使土壤水分保持在25%~30%左右,直至雨季来临。 8 田间管理 8.1 除草 每7 天~10 天除草一次,床面及作业道清洁无杂草,不应使用化学除草剂。 8.2 调整遮光网 调整遮光网,使透光率低于15%。 8.3 病害 三七种苗病害主要有疫病、立枯病、猝倒病、黑斑病等。 8.4 追肥 宜施用有机生物肥,于三七种苗展叶后每亩施用100 kg。4月~6月追肥1次,8月~10月追肥1次。可 追施草木灰,或施用三七育苗专用肥每亩10 kg ~15 kg,施用2次。可辅以适量根外或叶面施肥,宜采用 水肥一体化施肥技术进行施肥。 8.5 防涝 七园不宜积水。 9 起苗 9.1 起苗时间 12月中下旬至翌年1月中下旬。 9.2 起苗方法 9.2.1 人工起苗 用自制竹条或木棍削尖后,从床面一边向另一边顺序起苗,起苗应在土壤湿润的情况下进行,不应 损伤种苗。受损伤的种苗和受病虫危害的种苗在起苗时应及时分拣开并单独存放。 9.2.2 机械起苗 用三七起苗机进行起苗。进行机械起苗时应根据土壤墒情确定起苗时间。 10 包装和运输 10.1 包装 三七种苗应采用用洁净、无污染的装载物进行装载并并单独存放,同时贴上标签,标签应标识起苗 地点、时间等。 4 DB53/T 055.9—2020 10.2 运输 起苗的鲜三七种苗及时运往种植场所,运输时不得与农药、化肥等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混装。 11 储存 未移载的三七种苗应放在阴凉通气地方储存,忌阳光直晒,且存放时间不宜超过72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DB53/T 055.9-2020

pdf文档 DB53-T 055.9-2020 三七育苗技术规程 云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T 055.9-2020 三七育苗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1 页 DB53-T 055.9-2020 三七育苗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2 页 DB53-T 055.9-2020 三七育苗技术规程 云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2 23:24:5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