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150 B 52 吉 DB22 林 省 地 方 标 准 DB 22/T 3180—2020 东北七鳃鳗池塘保种技术规范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servation of Lampetra morii in ponds 2020 - 10 - 14 发布 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 2020 - 10 - 30 实施 发 布 DB22/T 3180—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主要单位: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吉林农业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蔺丽丽、陈玉珂、刘洪健、杨质楠、李壮、袁海延、郭兰秀、曹永芬、张瑞雪、 常悦、李永利、于胜利、孙岩、李健航。 I DB22/T 3180—2020 东北七鳃鳗池塘保种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东北七鳃鳗( Lampetra morii Berg,1931)池塘保种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设施、原种 采集和放养、投饲、日常管理、越冬管理和保种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东北七鳃鳗池塘保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2213-2008 水产养殖术语 NY/T 2798.13 无公害农产品 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13部分:养殖水产品 NY/T 5361 无公害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GB/T 22213 中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 GB/T 22213 中的部分术语和定义。 3.1 东北七鳃鳗 northeast lampreys Lampetra morii Berg,1931 圆口纲(Cyclostomata) 七鳃鳗目(Petromyzoniformes)七鳃鳗科(petromyzonidae),终生生活在 淡水环境中的无颌脊椎鱼形动物。 注:主要分布于松花江、辽河、鸭绿江等流域。 3.2 原种 stock;type species 取自模式种采集水域或取自其他天然水域的野生水生动植物种,以及用于选育的原始亲体。 [GB/T 22213-2008,定义 2.37] 4 4.1 环境设施 产地环境 应符合 NY/T 2798.13。 4.2 水质条件 1 DB22/T 3180—2020 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符合 NY/T 5361 相关规定,pH 7.0 ~ 8.5,溶氧量 6.0 毫克每升 ~ 8.0 毫克每升为宜,透明度在 30 厘米以上。 4.3 池塘条件 4.3.1 4.3.2 4.3.3 4.4 东西走向,堤坝牢固,池底平坦,不渗漏,应符合 NY/T 5361 相关规定。 注排水方便,配备增氧设备,以微孔增氧为宜。 交通方便,电力充足且设施完备。 池塘建设 4.4.1 保种池 长方形,面积以 3 亩~5 亩为宜,池深 2 米以上,水深 1.5 米~2 米。池塘底质以壤土为主, 掺杂少许砂砾石和沙粒,底泥的厚度为 10 厘米~25 厘米。 4.4.2 越冬池 应靠近保种池塘。长方形,面积以 5 亩~10 亩为宜,池深 3 米以上,水深 2 米以上。池塘底质 以壤土为主,掺杂少许砂砾石和沙粒,底泥的厚度为 10 厘米~25 厘米。 4.4.3 饵料鱼培育池 面积以 3 亩~5 亩为宜,池深 2 米左右,水深 1.5 米~2 米。池塘条件根据饵料鱼的生长特性 而定。 5 原种采集和放养 5.1 采集 5.1.1 来源 以自然水域捕捞的野生东北七鳃鳗为主。 5.1.2 浅水区采集 5.1.2.1 地笼诱捕 将装有鱼或其它肉类的地笼设置在水中诱捕。 5.1.2.2 其它方法 先在盆状容器内放入适量鱼或其它肉类做诱饵,然后用纱布将容器口封住,再在纱布中间剪一个直 径 3 厘米~5 厘米的孔,最后将容器浸入水中固定好诱捕。 5.1.3 深水区采集 同 5.1.2.1。 5.2 5.2.1 2 放养 原种的选择 DB22/T 3180—2020 体质健壮、体型匀称、无病无伤。 5.2.2 放养前准备 5.2.2.1 池塘 在原种放养前 10 天~ 15 天清塘完毕,水质达到 4.2 要求。 5.2.2.2 原种消毒 投放前用 3%~5% 的食盐小苏打合剂(1:1)浸洗 3 分钟~8 分钟消毒。消毒过程中应不间断增氧。 如有异常行为和状态,及时将鱼移出。 5.2.3 放养时间和密度 水温达到 12 ℃~18 ℃ 时即可投放。投放密度以 1000 尾/亩为宜,也可根据池塘、水源条件及 原种情况适当调整。 6 投饲 6.1 饵料 主要以游速缓慢的底栖小型鱼类为主,如拉氏大吻鱥、蛇鮈、麦穗鱼等。饵料鱼体长一般在 3 厘 米~7.5 厘米。 6.2 投饲方法 根据原种的规格及摄食情况筛取不同规格的饵料鱼。先用 3%~5% 的食盐溶液对饵料鱼进行消毒后 再进行投饲。投饲应遵循定质和定量的原则。 7 日常管理 7.1 水质管理 每日监测池塘的pH、溶解氧和透明度等水质指标,使水质指标符合 NY/T 5361 相关规定。根据水 质的变化和鱼苗的生长情况调节水体流速。 7.2 巡塘 每日早、中、晚进行巡塘观察,主要观察鱼的摄食、活动情况,水色变化及敌害情况等。同时检查 池塘的进排水设施、防逃设施和增氧设施。及时清除死鱼病鱼,并进行无害化处理。 7.3 防逃管理 7.3.1 7.3.2 7.3.3 7.4 每天检查进排水口的防逃设备,及时进行修复和更换。 及时修补池埂的缺口、漏洞和裂缝。 在汛期要保证池塘进排水畅通,防止池水溢出,及时加固和增高池埂。 生长监测 定期用地笼从保种池中随机采集原种,测量体长和体重等指标。 3 DB22/T 3180—2020 7.5 分塘 将规格过大或过小的原种进行分塘培养。 7.6 疾病防治 定期做好疾病检查和预防,做到有病早治,无病防病。 7.7 注意事项 做好防逃措施,避免混入其它池塘,危害其它鱼类养殖。 8 越冬管理 保持明冰,定期加注新水,溶氧量保持在 5.0 毫克每升以上。 9 保种管理 9.1 生物学监测 定期对原种和亲鱼的生长发育和生物学性状进行监测。淘汰生长缓慢、发育畸形和异种的鱼。 9.2 制作标本 选择不同发育阶段的东北七鳃鳗典型个体制作标本,标记名称、发育阶段、生物学特征等自然信息。 9.3 9.3.1 9.3.2 9.3.3 4 建立保种档案 记录原种活体采集情况,填写原种活体保存记录表(详见附录 A)。 记录原种标本采集情况,填写原种标本保存记录表(详见附录 B)。 将记录表及时归档,档案应长期保存,做到可追溯。 DB22/T 3180—2020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原种活体保存记录表 原种活体保存记录见表A.1。 表A.1 原种活体保存记录表 基本情况 采集时间 地点 数量 性别(雌、雄比例) 体重 体长 保种情况 投放密度 投饲情况 分塘 生长和繁殖 日常管理 5 DB22/T 3180—2020 BB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原种标本保存记录表 原种标本保存记录见B.1。 表B.1 时间 地点 原种标本保存记录表 生物学性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标本编号

pdf文档 DB22-T 3180-2020 东北七鳃鳗池塘保种技术规范 吉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22-T 3180-2020 东北七鳃鳗池塘保种技术规范 吉林省 第 1 页 DB22-T 3180-2020 东北七鳃鳗池塘保种技术规范 吉林省 第 2 页 DB22-T 3180-2020 东北七鳃鳗池塘保种技术规范 吉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2 23:15:1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