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01 B 16 重 DB50 庆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0/T 1036—2020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2020 - 09 - 18 发布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12 - 20 实施 发 布 DB50/T 1036—2020 目  次 前言..................................................................................................................................................................... Ⅱ 1 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4 主要病虫害种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防治技术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绿色防控主要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使用药剂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水稻常用农药及其安全间隔期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水稻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农药种类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错误!未定义书签。 I DB50/T 1036—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50/T 141—2003《无公害水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范》,与DB50/T 141—2003 相比主要的技术变化: --增加了植物检疫。 --增加了生态调控措施,推行种植诱集植物。 --细化了生物防治中的天敌应用具体内容。 --细化了理化诱控中的性诱技术。 --增加科学用药内容,提倡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荐使用农药减量助剂。 --修改了附录A、附录B推荐农药种类及附录C中的禁止使用农药种类。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重庆市种子管理站、秀山县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南川区种子管理站、永川区种 子管理站。 本标准修订起草人:吴金钟、牛小慧、周天云、王涛、刘祥贵、王泽乐、肖晓华、赵亮、郑伟。 II DB50/T 1036—2020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主要病虫害种类、防治技术原则、绿色防控 主要技术、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应用, 重点提出了农艺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为主的水稻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措施。 本规程适用于重庆市水稻生产中的病虫害绿色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1276-2007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2156-2012 水稻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 NY/T 2737.1-2015 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技术规程 第1部分:稻纵卷叶螟 NY/T 2737.2-2015 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防治技术规程 第2部分:稻飞虱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绿色防控 采取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和科学用药等技术和方法,将病虫害危害损失率控 制在允许水平,并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植物保护措施。 3.2 农艺防治 利用一系列栽培管理技术,根据农田生态环境与病虫害之间的关系,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为害,以 达到保护作物和环境的目的。 3.3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物或其他衍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 3.4 理化诱控 1 DB50/T 1036—2020 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趋化性等特性诱杀害虫, 降低田间虫口基数, 减少田间落卵量,进而减轻害 虫为害。 3.5 破口期 水稻群体10%的幼穗从稻苞开始露出的时期,称为破口期。水稻破口期是防治纹枯病、穗颈瘟、稻飞 虱等病虫害的最佳时期。 3.6 安全间隔期 最后一次施药至作物收获时安全允许的间隔天数。 3.7 防治指标 害虫种群达到经济损害允许水平时的虫口密度。 3.8 防治适期 病虫等有害生物发生过程中,控制有害生物为害最有效、减少作物受害损失最显著的时期。 4 主要病虫害种类 防控对象主要有“三虫二病”,即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其次为稻 苞虫、稻蓟马、稻秆潜蝇、稻曲病、恶苗病、立枯病等病虫。 5 防治技术原则 以水稻为中心,从稻田生态系统出发,实施健身栽培,综合运用农艺防治、生态调控、生物防治、 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措施,将水稻病虫害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6 绿色防控主要技术 6.1 植物检疫 按照《植物检疫条例》《重庆市植物检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加强植物检疫,阻截稻水象 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 oryzicola (Fang et al.) Swings et al.)等检疫性有害生物入侵。 6.2 6.2.1 农艺防治 品种选择 选用绿色、优质、高产、抗病虫品种,实施品种合理布局,定期轮换不同质源品种,保持品种抗性, 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2 DB50/T 1036—2020 6.2.2 田园清洁 播前深耕灌水灭蛹,清除菌源。做好土壤、种子、种苗消毒处理。 6.2.3 种植技术 合理选用宽窄行、抛秧和直播等。稻鸭共育模式应采用可形成行间距的机(人)插秧或者条直播技 术。 6.2.4 合理密植 2 推荐种植密度10000 穴/667 m ;加强苗期管理,培育健壮秧苗。科学管理水肥,提高水稻抗病虫 能力。 6.2.5 科学轮作 可推行稻-油、稻-菜、稻-肥等水旱轮作制度,以提高土壤肥力和减少病虫源。 6.3 6.3.1 生态调控 种植诱集植物 田埂宜种植芝麻、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和提高蜘蛛、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等天敌的控害能力;田 边可种植香根草等诱集植物,减少二化螟等害虫的种群基数。 6.3.2 稻鸭共育 2 水稻移栽后7 d~10 d,将15 d左右的雏鸭放入田内饲养,放鸭10 只~15 只/667 m ,破口抽穗前 收鸭。稻田四周用围栏隔离,田内修建简易栖息场所,并适当补充一定数量的饲料,施用农药时应将鸭 子收回,以防中毒。 6.4 6.4.1 生物防治 天敌应用 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蛾始盛期释放卵寄生蜂,每代放蜂2 次~3 次,间隔3 d~5 d,每次放蜂10000 2 2 头/667 m 。均匀放置5 个~8 个/667 m ,放蜂高度以分蘖期蜂卡高于植株顶端5 cm~20 cm、穗期低 于植株顶端5 cm~10 cm为宜。 6.4.2 生物农药防治 应用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短稳杆菌、乙基多杀菌、苦皮藤素等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应用 球孢白僵菌、金龟子绿僵菌、多杀霉素等防治稻蓟马、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应用枯草芽孢杆 菌、春雷霉素、井冈霉素、蜡质芽孢杆菌等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 6.5 6.5.1 理化诱控 灯光诱控 2 2 可按照棋盘式连片布局,每2 hm ~3 hm 安装一台诱虫灯,安装高度以灯管底部距地面1.5 m为宜, 在害虫成虫发生期使用。 6.5.2 性信息素诱控 3 DB50/T 1036—2020 在田间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成虫发生期,使用性信息素诱杀,诱捕器数量按产品类型规模化放置, 放置高度以水稻苗期至分蘖期距地面50 cm、穗期高于植株顶端10 cm为宜。 6.6 6.6.1 科学用药 科学选药 根据当地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推荐药剂使用见附录A、 附录B,不得使用国家规定的禁用农药品种,见附录C。 6.6.2 精准施药 积极推广使用农药减量助剂,提倡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使用无人机、静电喷雾器等新型高效 药械。按附录A、附录B规定的防治指标及安全间隔期进行施药。 6.6

pdf文档 DB50-T 1036-2020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重庆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0-T 1036-2020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重庆市 第 1 页 DB50-T 1036-2020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重庆市 第 2 页 DB50-T 1036-2020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重庆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2 23:14:1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