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01.040.65 CCS B 00/09 1303 秦 皇 岛 市 地 方 标 准 DB 1303/T 277—2019 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2019 - 12 - 27 发布 2019 - 12 - 27 实施 秦皇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1303/T 277—2019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秦皇岛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文件由秦皇岛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秦皇岛市植物保护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许州达、董立新、刘春茹、鲁洪斌、孟海英、杨秀芬、程珊珊、吴天剑。 I DB 1303/T 277—2019 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防控技术措施。本标准适用秦皇岛 范围内马铃薯生病虫害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7331 马铃薯种薯产地检疫规程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56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NY/T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绿色防控 确保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的,优先采取农 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科学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植物保护 措施。 农业防治 利用农艺管理技术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害、耐害和自身补偿能力,降低病虫种群基数,减轻病虫 发生的措施。 物理防治 利用简单工具和各种物理因素,如光、热、电、温度、湿度和放射能、声波等防治病虫害的措施。 生物防治 利用一种生物防治另一种有害生物或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的措施。 4 防控原则 1 DB 1303/T 277—2019 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农业和物理 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有效控制病虫害。 5 防控技术措施 植物检疫 按照GB7331,GB15569 有关规定执行。 农业防治 5.2.1 轮作倒茬 种植马铃薯地块。必须实行轮作,间隔2年~3年,轮作忌上茬茄科、十字花科作物或根茎、块茎作 物。 5.2.2 秋冬深耕 秋冬季进行深耕,一般深度为30cm。 5.2.3 种薯选择与处理 选用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早代脱毒抗病种薯,如原种或一级脱毒种薯。在切芽前剔除病薯。用小种 薯播种。切芽前要进行切刀消毒。切块用3%的来苏水或75%的酒精对切刀消毒,两把切刀轮换使用,纵 向切块,每块种薯留有2个芽眼。 5.2.4 适时播种 大棚播种在2月中下旬,地膜播种在3月上中旬。 5.2.5 合理密植 每667 m2栽4500株~5000株左右,采用高垄、大垄栽培,一般台高30cm,台宽85cm,台沟20cm。 5.2.6 合理施肥 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减少化肥施用量。重施基肥,早施追肥;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适当增 施钙肥。一般每667 m2施2000kg~3000 kg优质有机肥作底肥,同时根据土地肥力水平施入马铃薯专用 复合肥或硫酸钾型复合肥,开沟条施覆土。出苗后,根据苗情亩追施尿素或磷酸二胺10kg~15kg。现蕾 期结合培土追施一次结薯肥,以钾肥为主,配合氮肥,视植株长势,亩施硫酸钾20kg,尿素15kg~20kg。 5.2.7 清洁田园 收获后将残枝落叶,病残薯块清理深埋清,减少越冬病虫基数。 物理防治 5.3.1 灯诱防治 2 DB 1303/T 277—2019 每20010m2~33350m2设置一盏杀虫灯,灯间距离150m~180m,离地面高度1.5m~1.8m诱杀小地老虎、 金龟子、棉铃虫、银纹夜蛾等害虫;每667 m2挂黄板25张~30张,离地面高度1m左右,诱杀白粉虱、蚜 虫等害虫。 5.3.2 性诱防治 每667 m2设置1套性诱捕器,设置高度离马铃薯植株顶端20cm左右,诱杀斜纹夜蛾等害虫。 生物防治 合理利用和保护天敌,利用田间已存在的蜘蛛、绒茧蜂、蜻蜓、黑肩绿盲蝽等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 天敌控制害虫危害;利用春雷霉素和绿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化学防治 按照GB 4285、GB/T 8321(所有部分)、NY/T393规定执行。 5.5.1 芽块包衣 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与70%滑石粉1:100拌种。 5.5.2 地下害虫 将麦麸、豆饼粉碎做成饵料炒香,每5 kg饵料加入90%晶体敌百虫30倍液150ml,并加适量水拌匀, 每667 m2使用1.5kg~2.5 kg顺垄撒施,诱杀蝼蛄和地老虎。对于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整地时每 667 m2用3%的辛硫磷颗粒剂2kg/667 m2~2.5kg/667 m2 2、5%敌百虫粉剂或1.8%阿维菌素可湿性粉剂 300k/667 m2,1.2%苦参碱•烟碱水剂1000ml/667 m2,配成毒土20kg~25kg随耕作撒于地表,并立即深 耕耙平。也可在播种时选用绿僵菌或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制剂混土处理,防治地下害虫。 5.5.3 真菌性病害 马铃薯晚疫病:用250g/L嘧菌酯悬浮剂(阿米西达)、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锌可湿性 粉剂进行预防。当发现中心病株时,连根将薯块全部挖出,隔离条件下带出田外深埋或销毁,对病株周 围50米范围内喷施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72%霜脲腈.锰锌可湿性粉剂(克露)、68%精甲霜灵•锰锌 水分散粒剂(金雷)等药剂进行治疗。隔7天~10天喷1次,连喷2次~3次。喷药后4小时遇雨应及时补 喷,各种药剂应交替使用,适当利用植物油等助剂提高药效。 5.5.4 细菌性病害 茎基腐病:选用咯菌腈、嘧菌酯、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药剂喷雾,间隔7天~10天,交替用药, 连喷2~3次。环腐病:在苗期和成株期挖除病株,带出田外集中处理。田间发生病害时,可用农用链霉 素、可杀得或春雷霉素等药剂喷雾防治。疮痂病: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及生物菌肥,增加土壤有机质, 促进微生物繁殖。 5.5.5 病毒病 及时采用抗蚜威、吡虫啉、烟碱、氰戊菊酯等药剂交替喷雾,防治蚜虫等传毒媒介。发病初期采用 病毒A可湿性粉剂和植病灵进行喷雾防治。 5.5.6 收获前期病害 3 DB 1303/T 277—2019 为预防块茎感病,马铃薯收获前2周进行杀秧,把茎叶清理出田外集中处理。杀秧后地表喷施一次 霜脲•锰锌预防块茎感病,并选择晴天收获,块茎收获后应放在阴凉通风处预储2天~3天,使薯皮伤口 愈合。 5.5.7 贮藏期病害 入窖前剔除病残薯,在阴凉通风处堆放3d。贮藏前用硫磺或百菌清熏蒸消毒贮窖(库)。贮存量控 制在贮窖(库)容量的2/3以内。贮藏期间加强通风,温度控制在1℃~4℃范围,湿度不高于75%。 4

pdf文档 DB1303-T277-2019 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秦皇岛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1303-T277-2019 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秦皇岛市 第 1 页 DB1303-T277-2019 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秦皇岛市 第 2 页 DB1303-T277-2019 马铃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秦皇岛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2 23:13:13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