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B 05 重 DB50 庆 市 地 方 标 准 DB 50/T 221—2020 代替 DB50/T 221-2006 莼菜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Brasenia Schreberi 2020 - 09 - 04 发布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12 - 01 实施 发 布 DB50/T 221—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50/T 221—2006《莼菜生产技术规程》。与DB50/T 221—2006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范围,增加了“保鲜加工”; ——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标准的术语和定义; ——修改了海拔适宜范围,更新了产地环境应符合的规定; ——增加了“莼菜田建设”的具体内容; ——将原标准的“品种、种茎的选择”改为“品种及种苗”; ——将原标准的“整地”改为“整田”; ——将原标准的“插栽”改为“定植”; ——将原标准的“施肥”“水位管理”改为“肥水管理”; ——修改了“病虫草害防治”“采收”的具体内容; ——增加了“保鲜加工”的具体内容。 本标准由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邹敏、李燕、付婷婷、曾婷婷、张登忠、刘严、陈纯亮、张洪明、柯剑鸿、范 德清、赵春雁、周珊珊、王永清、田时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50/T 221—2006 I DB50/T 221—2020 莼菜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莼菜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莼菜田建设、生产技术、保鲜加工。 本标准适用于莼菜产地选择、生产及保鲜加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86.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冰乙酸(又名冰醋酸) GB 4806.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塑料材料及制品 GB/T 5737 食品塑料周转箱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543 运输包装用单瓦楞纸箱和双瓦楞纸箱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30768 食品包装用纸与塑料复合膜、袋 GB 38400 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 525 有机肥料 NY/T 701 莼菜 3 术语与定义 NY/T 7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NY/T 701中的 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莼菜 Brasenia schreberi 莼菜属睡莲科(Nymphaeaceae)莼属(Brasenia)的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植物,以嫩梢、初生卷叶 及附着的透明胶质为食用部分。 3.2 胶质 colloid 莼菜生长过程中形成附着在莼菜嫩梢及茎叶表面的透明胶状物。 [NY/T 701,定义3.1] 3.3 1 DB50/T 221—2020 黑节 black knot 明显发黑的茎节。 [NY/T 701,定义3.2] 3.4 卷叶 rolled leaf 未展开的嫩叶。 [NY/T 701,定义3.3] 4 产地环境条件 4.1 产地选择 宜选择海拔1200米~1600米、生态条件良好、水源充足、光照充足、排灌方便、远离污染源并具有 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4.2 环境空气质量 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NY/T 391—2013中表1的要求。 4.3 灌溉水质量 灌溉水质量应符合NY/T 391—2013中表2的要求。 4.4 土壤环境质量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2018表1中水田的规定。 5 莼菜田建设 5.1 田埂 种植莼菜的田埂高不低于100 cm,坚固不渗水,保证水深可达80 cm以上。 5.2 田面 田面平整,耕作层厚度不低于30 cm,有效土层厚度不低于50 cm,土壤肥沃、有机质丰富、微酸性 到中性。 6 生产技术 6.1 品种及种苗 6.1.1 品种选择 选择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强的莼菜品种。 6.1.2 种苗选择 2 DB50/T 221—2020 选取3年~5年生带1个~2个茎节、茎杆健壮、无病虫害的水中茎或地下茎作为种苗。 6.2 整田 莼菜田应除去杂草、藻类、杂物等,每公顷施用生石灰525 kg~600 kg,深犁25 cm~30 cm,结合 基肥施用细耙2次~3次,使田面平整、田土细软,灌水至10 cm左右。 6.3 定植 6.3.1 定植时间 除炎热的夏季及水面结冰的冬季外,均可定植。以3月~4月和10月~11月最佳。 6.3.2 定植方法 6.3.2.1 有竖插和平插两种方法,宜采用竖插法。 6.3.2.2 竖插:将种苗基部斜插于泥中,深度为 7 cm 左右。 6.3.2.3 平插:双手拿住种苗的两头,顺行轻摁入泥中,深度为 3 cm 左右。如已发芽,将芽露出土面, 然后抹平泥土。 6.3.3 定植密度 定植株行距约80 cm×80 cm,每公顷定植约15000株。 6.4 肥水管理 6.4.1 水层管理 定植初期,宜浅水,田间保持10 cm~20 cm水层。 生长阶段,春、秋两季水层高度保持在30 cm~40 cm,夏、冬两季保持在50 cm~70 cm。莼菜田应 常年保持活水微流动状态。 6.4.2 施肥管理 6.4.2.1 6.4.2.1.1 基肥 基肥选择 腐熟的堆肥、农家肥、饼肥等。商品有机肥应符合GB 38400和NY 525的规定。 6.4.2.1.2 基肥用量 腐熟饼肥每公顷用量为3000 kg~4500 kg,或其他有机肥每公顷施19500 kg~22500 kg。 6.4.2.1.3 基肥施用 在定植前2个月一次性均匀施入田中,使肥料充分混入泥水中。 6.4.2.2 6.4.2.2.1 追肥 追肥选择 宜施用腐熟的菜籽饼肥。 6.4.2.2.2 追肥用量 3 DB50/T 221—2020 每公顷每次施肥 750 kg~1500 kg。 6.4.2.2.3 追肥施用 每年2月~3月开始萌发新芽时均匀撒施。宜在阴天或晴天进行。施肥后泼清水冲洗莼菜叶面以防肥 害。 6.5 病虫草害防治 6.5.1 主要病虫草害 主要病害有叶腐病、根腐病等;主要虫害有椎实螺、菱小萤叶甲等;主要草害有青苔、水葱、黄花 狸藻、眼子菜、慈菇等。 6.5.2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可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不应采用化学防治。 6.5.3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择优势莼菜品种,适时更换种苗,莼菜种植2年后,对弱势植株进行部分或全部拔除, 选用健壮植株的种苗重新换栽,约8年全面更新换种一次。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及时添换清水,随时 保持水质清澈透明。 物理防治:人工清除杂草、青苔、椎实螺以及病害植株等。每年莼菜采收结束后,全面除草一次; 生长期间,结合采收,随时拔除杂草;3月~4月份椎实螺集中在莼菜田四周和流水口时,及时捞除;对 生长过密或老黄叶过多的茎叶,及时疏枝除叶。 生物防治:莼菜田中投放少量鲤鱼、鲫鱼、草鱼等控制虫害、草害。每年3月~4月,每公顷放养约 5寸的草鱼120尾~150尾,或鲤(鲫)鱼75尾~120尾,莼菜采收结束后将鱼捕捞。 6.6 采收 6.6.1 采收时间 6.6.1.1 当年种植的莼菜,不宜采收。 6.6.1.2 4月中旬到7月中旬是采摘的旺季,4月采收的称为雉尾莼,味甜,质量最好,5月~6月采收的 莼菜称为丝莼,品质亦好,且有花蕾,叶柄均可食用;7月~8月可采收部分莼菜,产量较低、质量较差; 9月以后不宜采收。 6.6.2 采收标准 在卷叶长足、尚未展开时,连同卷叶、嫩叶和芽苞一起采摘。 6.6.3 采收方法 从行间进入莼田,手工采摘后轻放于可沥水的容器(不可使用铁器,以防莼菜变色)。采摘动作不 宜过大,注意保护附着的透明胶质,勿沾泥沙等杂质。 6.6.4 采后存放 采收的莼菜应存放于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 4 DB50/T 221—2020 7 保鲜加工 7.1 原料 应选用当天采摘的新鲜莼菜。 7.2 加工工序 7.2.1 清洗 倒入清洗池清除黑节、老梗、单梗、泥沙、杂草等杂质。将清洗后的莼菜装入不锈钢丝网待杀青, 或直接0 ℃~4 ℃冷藏待销。清洗用水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 7.2.2 杀青 原料称重后,按照水与原料约20:1的比例将水注入杀青池,待水温升至95 ℃~97 ℃,迅速将莼 菜放入,温度保持在75 ℃~85 ℃,约4 min~6 min。杀青后莼菜叶片色泽全部转为草绿色,嫩芽苞、 叶梗及尾茎颜色泛白,莼菜色泽基本一致。 7.2.3 冷却与漂洗 杀青后迅速沥去热水,放入冷却池,用冷水淋透降温,散去大部分热量,快速转入漂洗池。在漂洗 池内充分搅动冷却水,使莼菜均匀分散、快速冷却。杀青、冷却应在莼菜采收的当天完成。 7.2.4 保存 7.2.4.1 低温冷藏保存 漂洗后的莼菜保存在洗净塑料周转箱(桶)内,置于0 ℃~4 ℃冷藏库,保存期不超过7天。塑料 周转箱(桶)容积以20 L~60 L为宜,质量应符合GB/T 5737要求。 7.2.4.2 冰醋酸保存 漂洗后的莼菜按3‰的比例加入食用冰醋酸。存放的库房应阴凉通风、避免太阳直晒。冰醋酸应符 合GB 1886.10要求。 7.3 分级 7.3.1 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应符合NY/T 701-2018中4.1.1的要求。 7.3.2 等级 在符合基本要求的前提下,莼菜分为特级、一级和二级。各等级的划分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莼菜等级 项目 特级 一级 二级 叶片带芽率r,% r≥96 60≤r<96 50<r<60 黑节率R,% R≤1 1<R≤5 5<R≤10 注 1:特级允许有 5%的产品不符合该等级的要求,但应符合一级的要求; 5 DB50/T 221—2020 注 2:一级允许有 8%的产品不符合该等级的要求,但应符合二级的要求; 注 3:二级允许有 10%的产品不符合该等级的要求,但应符合基本要求。 7.3.3 规格 以卷叶尺寸为指标,莼菜分为大(L)、中(M)、小(S)

pdf文档 DB50-T 221-2020 莼菜生产技术规程 重庆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0-T 221-2020 莼菜生产技术规程 重庆市 第 1 页 DB50-T 221-2020 莼菜生产技术规程 重庆市 第 2 页 DB50-T 221-2020 莼菜生产技术规程 重庆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2 13:53:3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