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B 05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3652—2020 鲜食玉米与草莓轮作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otation of fresh maize and strawberry 文稿版次选择 2020 - 06 - 22 发布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0 - 07 - 22 实施 发 布 DB34/T 3652—2020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阜阳市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阜阳市农业科学院、阜阳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局、阜阳市鸿福农业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阜阳市颍东区农业农村局、颍州区王店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阜 阳市农技推广中心、阜阳师范大学。 本标准起草人:牛峰、马玉华、白鹏、黄泾、马广明、宫栋材、郑军、刘文福、吕彬、张露露、郑 凤、马慧慧、崔保田、张书、金艳艳、宿飞、孙永磊、李智民、张秀、史其湘、谢智、张晓慧、谢阜临、 窦晓娟、李颍、张源。 I DB34/T 3652—2020 鲜食玉米与草莓轮作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鲜食玉米与草莓轮作的产地环境条件、茬口安排、鲜食玉米生产管理、草莓生产管理、 病虫害综合防控和采收。 本标准适用于鲜食玉米与草莓的轮作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产地环境条件 应符合 NY/T 5010 的规定。选用地势较高、土层深厚、便于排灌、疏松肥沃的地块。 4 茬口安排 4.1 鲜食玉米于 5 月上旬开始播种,7 月中下旬收获。 4.2 草莓于 2 月~3 月中旬育苗,8 月中下旬移栽定植,12 月初开始采收草莓,持续到次年 4 月下旬 结束。 5 鲜食玉米生产管理 5.1 品种选择 5.1.1 选择适宜本地区种植的通过国家或安徽省审定的耐密植、早熟、多抗、广适、高产稳产、适口 食味性好的甜、糯玉米品种。 5.1.2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 中大田用种以上的规定。 5.1.3 按照 GB/T 15671 和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根据防治对象,选择适用的种子包衣剂。 5.2 5.2.1 整地施基肥 要求地面平整,土壤松碎,无大土块,表土层上虚下实。 1 DB34/T 3652—2020 5.2.2 5.2.3 5.3 2 基肥每 667m 施用 10 kg 尿素和 40 kg 复合肥(15:15:15)。 肥料的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 播种 5.3.1 播期 于 5 月上旬开始分期播种。 5.3.2 种植密度 2 2 种植密度为 3500 株/667m ~3800 株/667m 。 5.3.3 隔离种植 采用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 2 种方式。空间隔离要求 300 m 范围内不种其他类型的玉米;时间隔离 是把隔离区内的玉米与隔离区外玉米花期错开,间隔 30 天。 5.3.4 播种方式 玉米机械精播化肥深施,播种行距为等行距 60 cm,播种深度为 4 cm~5 cm,播种时田间土壤相 对持水量在 70%~75%,或播后浇水。 5.4 田间管理 5.4.1 查苗、补苗 出苗后,于 3 片~4 片叶时间苗,待 5 片~6 片叶时定苗。 5.4.2 灌溉 播种后立即浇足水。苗期土壤水分应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60%~65%;拔节期后,土壤水分应保 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75%~85%。 5.4.3 追肥 2 在玉米 7 片~9 片叶展开时,每 667m 追施尿素 8 kg~12 kg。 6 草莓生产管理 6.1 6.1.1 6.1.2 6.2 6.2.1 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优质、抗性强、休眠浅的品种。 选用鲜重 25 g~40 g、根茎粗 0.8 cm 以上、根数 8 条以上的脱毒组培苗。 定植 整地 2 整地时施基肥,每 667m 施商品有机肥 400 kg~500 kg 以及复合肥 50 kg(15:15:15),土 壤深翻起垄。土壤深度 30 cm 为宜,垄宽 85 cm~90 cm,垄高 35 cm~40 cm。 2 DB34/T 3652—2020 6.2.2 移栽 2 于 8 月中下旬定植,选择阴天或者小雨天带土移栽,避开晴热高温天气。随起随栽,每 667m 移 栽 8000 株~10000 株。移栽深度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 6.3 田间管理 6.3.1 查苗、补苗 缓苗后,应及时查苗、补苗。 6.3.2 覆地膜 新叶 5 片~6 片时,摘除老叶,及时覆盖地膜。 6.3.3 灌溉追肥 6.3.3.1 追肥结合灌水,采用微滴灌技术进行。 6.3.3.2 移栽 7 天内,每日早晚各浇 1 次水,保持土壤湿润。 6.3.3.3 生长期间,土壤相对含水量不应低于 70%。 2 6.3.3.4 移栽 30 天后,每 667 m 追施草莓专用肥 10 kg 或磷酸二氨 10 kg,以 200 倍液肥滴灌,每 20 天追肥 1 次。 2 6.3.3.5 坐果后至采收前,每 667 m 叶面喷施 0.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15 kg~20 kg,每 10 天喷施 1 次。 6.3.4 植株调整 保持 8 片~10 片叶,及时去除病叶、老叶,及时疏花疏果。低温阴雨天气,喷施芸苔素等。 6.3.5 适时扣棚 6.3.5.1 6.3.5.2 6.3.5.3 6.3.5.4 6.3.6 当露地夜间温度低于 10℃时,扣单层棚保温。 晴天早揭迟盖,阴天迟揭早盖,适时通风透气。 扣棚期间,保持棚内温度在 15℃~25℃。 当露地夜间温度低于 5℃,需采取在大棚内套小拱棚等措施。 放蜂传粉 扣棚后开花前 3 天~4 天,在棚中放 1 箱~2 箱蜜蜂,蜜蜂数量以 1 株草莓 1 只蜜蜂为宜。 7 病虫害综合防控 7.1 7.1.1 主要病虫害 鲜食玉米 7.1.1.1 主要病害包括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粗缩病、锈病、青枯病、根腐病、茎腐病、 穗腐病、丝黑穗病。 7.1.1.2 主要虫害包括草地贪夜蛾、玉米螟、棉铃虫、黏虫、蚜虫。 7.1.2 草莓 3 DB34/T 3652—2020 7.1.3 7.1.4 7.2 主要病害包括白粉病、灰霉病、病毒病、芽枯病、炭疽病、根腐病。 主要虫害包括螨类、蚜虫、白粉虱。 防控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 7.3 防治方法 7.3.1 农业防治 7.3.1.1 鲜食玉米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发现病株、叶,及时清除集中销毁。 7.3.1.2 草莓 选用抗病虫品种,使用脱毒种苗,发现病株、叶、果,及时清除销毁或深埋,夏季基质覆盖旧薄膜 进行暴晒消毒。 7.3.2 物理防治 7.3.2.1 鲜食玉米 采用杀虫灯诱杀玉米螟成虫和蛾类害虫,采用黄板诱杀黏虫和蚜虫。 7.3.2.2 草莓 7.3.2.2.1 采用黄板诱杀白粉虱和蚜虫,在棚室放风口处设防蚜虫网,在棚室放风口处挂银灰色地膜 条驱避蚜虫。 7.3.2.2.2 开花和果实生长期,加大放风量,将棚内湿度降至 50%以下。将棚室温度提高到 35℃,闷 棚 2 小时,然后放风降温,连续闷棚 2 次~3 次,可防治灰霉病。 7.3.3 生物防治 7.3.3.1 鲜食玉米 2 在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产卵初期至卵盛期,每 667m 放赤眼蜂 15000 头~20000 头,设 3 个~ 5 个释放点,分两次统一释放。 7.3.3.2 草莓 扣棚后当白粉虱成虫在 0.2 头/株以下时,每 5 天释放丽蚜小蜂成虫 3 头/株,共释放三次。 7.3.4 化学防治 7.3.4.1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有限度地使用部分有机合成农药。所有使用的农药均应在农业 部注册登记。 7.3.4.2 药剂使用按照 GB/T 8321(所有部分)和 NY/T 393 的规定执行。 7.3.4.3 根据防治对象,选择适用的药剂。注意交替用药,合理混用。 8 采收 4 DB34/T 3652—2020 8.1 鲜食玉米 于玉米开花授粉后的 22 天~25 天采收,保留苞叶。 8.2 草莓 果实表面 70%~80%呈红色时方可采收,宜在 9:00~11:00、17:00~18:00 采收,避免在高 温和雨天采收,轻拿轻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pdf文档 DB34-T 3652-2020 鲜食玉米与草莓轮作技术规程 安徽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4-T 3652-2020 鲜食玉米与草莓轮作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1 页 DB34-T 3652-2020 鲜食玉米与草莓轮作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2 页 DB34-T 3652-2020 鲜食玉米与草莓轮作技术规程 安徽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 于 2022-10-12 11:01:0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