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本文是学习GB-T 33956-2017 轧钢连续加热炉热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轧钢连续加热炉热平衡测试与计算的术语和定义、热平衡测试与计算基准、设备及炉
子概况、炉子近期生产情况、测试准备、测试步骤、测试内容、部位与方法、计算方法、热平衡测试报告主

要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行业轧钢连续加热炉热平衡测试与计算,其他行业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84 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

GB/T 476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

GB/T 508 石油产品灰分测定法

GB/T 1884 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实验室测定法(密度计法)

GB/T 1885 石油计量表

GB/T 6284 化工产品中水分测定的通用方法 干燥减量法

GB/T 13338 工业燃料炉热平衡测定与计算基本规则

GB/T 17040 石油和石油产品硫含量的测定 能量色散 X 射线荧光光谱法

SH/T 0172 石油产品硫含量测定法(高温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 1333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热平衡测试与计算基准

4.1 基准温度

采用轧钢连续加热炉车间内距离炉墙外1 m 处测试的平均环境温度。

4.2 燃料发热量

对气体燃料采用湿煤气的低(位)发热量,对液体燃料采用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4.3 热平衡测试范围

根据测试要求,做全炉(包括余热回收装置)或(和)炉膛热平衡的测试与计算。

4.4 热平衡测试时间

在入炉物料品种及规格不变、炉子工况稳定的情况下连续测试。热平衡测试限定在8
h 内完成,测试

GB/T 33956—2017

次数不能少于2次,每次为1 h。
其中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测试每小时不少于4次,然后取平均值。

4.5 热平衡计算单位

以每吨入炉物料消耗的热量为计算单位,即 kJ/t。

5 设备及炉子概况、炉子近期生产情况

5.1 设备及炉子概况

设备及炉子概况参见附录 A 填写。

5.2 炉子近期生产情况

被测炉子前一个月的平均技术经济指标参见附录 B 填写。

6 测试准备

6.1 熟悉设备状况

熟悉炉子及有关设备的结构、性能、操作与运行情况,并了解生产工艺流程等。

6.2 制定测试方案

根据测试要求制定测试方案,并选择能够代表炉子实际生产情况的钢种及测试部位和测试点。

6.3 组织测试人员

根据测试方案组织测试人员。测试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指挥,按工作需要对测试人员进行分工,并

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与安全教育。

6.4 准备测试仪器和工具

准备好所需测量工具,对现场已有仪表及各种便携的测量仪器进行校正,满足测试要求。工厂无计
量装置时,在测试前应安装符合测试要求的计量装置。

6.5 选择测试时机

测试前及测试过程中,炉况及其上下游工序工作情况应正常。

6.6 预备性测试

正式测试之前宜对其中的几项或全部项目进行必要的预备性测试,验证测试手段的可靠性。

7 测试步骤

按测试内容进行测试与记录。采用以测量为主,控制中心记录数据为参考的方法,对所测数据进行
分析整理,并按本标准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提供测试报告。

8 测试内容、部位与方法

8.1 主要测试内容

主要测试内容参见附录 C。

GB/T 33956—2017

8.2 测试部位与方法

8.2.1 燃料

8.2.1.1 燃料量测试

燃料量可由经过校核的计量装置读取。

8.2.1.2 燃料的取样分析及发热量测试

8.2.1.2.1 气体燃料

气体燃料应在燃烧器前煤气管道上的取样孔进行取样,
一般每小时取一次,如果煤气成分波动较

大,可适当缩短取样间隔时间。

气体燃料用气相色谱进行成分分析。

气体燃料含水量用吸收法或露点法测试。

气体燃料发热量应根据气体分析成分及含水量换算成湿成分,然后计算出气体燃料低(位)发热量。

8.2.1.2.2 液体燃料

液体燃料取样应在平衡测试期间内,从油喷嘴前管道中连续取2 kg
试样,混合均匀后,迅速倒入两

只约1 kg 的瓶内装满密封,以备化验。

液体燃料可按 GB/T476 的规定进行成分分析,其余按 GB/T 6284、GB/T
17040、SH/T 0172、

GB/T 508、GB/T 1884 和 GB/T 1885 的规定进行分析。

液体燃料发热量按 GB/T 384 的规定进行。

8.2.1.3 燃料压力和温度测试

在换热器前后和燃烧器前,用热电偶测温,用压力计测量压力。

8.2.2 助燃空气

8.2.2.1 空气流量的测试

从现场接近燃烧器前的管道上仪表读取。也可用皮托管和 U
型压力计或热球风速计测试。

8.2.2.2 空气湿度测试

用干湿球温度计测出相对湿度,再换算成绝对湿度。

8.2.2.3 空气温度的测试

在换热器进、出口和燃烧器入口前,用热电偶进行测试。

8.2.3 物料

8.2.3.1 物料重量测试

物料重量采用现场计量装置称量,也可根据尺寸、密度计算。

8.2.3.2 物料温度测试

采用热电偶测温法进行测量。也可采用红外热像仪或红外测温仪对出炉窑的物料表面温度进行测

GB/T 33956—2017

量。测量应分别在物料进炉炉门开启前3 s 内和出炉炉门开启后3 s 内完成。

8.2.3.3 氧化烧损测试

氧化烧损率采用称量法测试。

8.2.4 烟气

8.2.4.1 烟气量测试

可用皮托管与微压计配合测量多点烟气流速后算出。

8.2.4.2 出炉烟气温度测试

炉膛烟道入口处、换热装置入出口处用热电偶测试。

8.2.4.3 烟气取样和分析

烟气取样位置与测温点相同。建议采用便携式或在线烟气分析仪。亦可采用直接取样装袋送实验

室进行成分分析。

8.2.5 炉膛温度和压力

8.2.5.1 炉膛温度测试

采用现场检测装置读取,应按炉体结构分为预热段、加热段、均热段等分别测试。

8.2.5.2 炉膛压力测试

由现场仪表直接读取或用便携式微压计测量,测试点位置按热工测试相关规定确定。

8.2.6 炉体、排烟装置、炉膛、管道表面温度与热流量

测量炉体、排烟装置和炉膛至排烟装置间空气、煤气(或烟气)管道等表面温度时,可将表面温度相
近的地方分成若干部分,然后用热流计直接测出各部分的平均热流量和平均温度,或用红外热像仪、表

面温度计等测出各部分平均温度,计算出热流量。每平方米测点不少于五个。

8.2.7 炉门及孔洞监测

记录炉门及孔洞在1 h
内的开启时间,测量出炉门及孔洞的高度、宽度,孔洞炉气的成分取样分析、

温度与压力的测试方法分别与烟气取样的分析及炉温、炉压测法相同。

8.2.8 冷却水监测

8.2.8.1 冷却水耗量测量

在入口或出口应尽量安装流量计测试,也可用体积法测试计算。

8.2.8.2 冷却水温度测试

在入口和出口处采用温度计测试。

8.2.9 汽化冷却

8.2.9.1 蒸发量测试

由现场计量仪表直接读取。

GB/T 33956—2017

8.2.9.2 蒸汽温度、压力及给水温度测试

蒸汽温度、压力及给水温度由现场计量仪表直接读取。

9 计算方法

9.1 热收入项目的计算

9.1.1 燃料燃烧的化学热量的计算按式(1)计算:

Q₁=BQw ………………………… (1)

式中:

Q₁—— 燃料燃烧的化学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B — 每吨入炉物料的燃料用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或立方米每吨(m³/t);

Qw— 燃料低(位)发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或千焦每立方米(kJ/m³)。

燃料的低(位)发热量的计算按式(2)计算:

Qdw=1264co5+1084m+3584cm³+5984c +2344H₂ss ……………… (2)

式中:

Qdw — 燃料低(位)发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或千焦每立方米

(kJ/m³);

4cos、9、4cm、4c、4H₂ s…—— 气体燃料各湿成分的含量(体积分数),%。

气体燃料各湿成分的含量(体积分数)按式(3)计算:

style="width:2.82681in;height:0.63998in" /> (3)

式中:

Z 、Z⁸ 气体燃料中任意湿成分含量和对应的干成分含量(体积分数),%;

gm — 干气体燃料的含水量,单位为克每立方米(g/m³)。

9.1.2 燃料带入的物理热量的计算按式(4)计算:

Q₂=B(crt,—cmt 。) ………………………… (4)

式中:

Q₂ —— 燃料带入的物理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B —— 每吨入炉物料的燃料用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或立方米每吨(m³/t);

t 。 —— 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 —— 燃料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c, 及 ce—

燃 料 在 0 至t, 及 t。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 ·
℃)]

焦每立方米摄氏度[kJ/(m³ · ℃)]。

或千

对于气体燃料,平均比热容按式(5)计算:

style="width:5.36003in;height:0.59334in" /> (5)

式中:

Cg — 气体燃料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立方米摄氏度[kJ/(m³ · ℃)];

Cco、Cco₂、CH₂ … — 湿气体燃料中 CO 、CO₂ 、H₂ …
成分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立方米摄 氏度[kJ/(m³ · ℃)];

9co 、4co2 、4 …— 气体燃料各湿成分的含量(体积分数),%。

对于液体燃料,平均比热容按式(6)计算:

GB/T 33956—2017

ci=1.735+0.0025t, ………………………… (6)

式中:

C₁— 液体燃料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 · ℃)];

t,—— 燃料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9.1.3 助燃空气带入的物理热量的计算按式(7)计算:

Q₃=BaL(cit—ckt 。) ………… …………… (7)

式中:

Q3 — 助燃空气带入的物理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B — 每吨入炉物料的燃料用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或立方米每吨(m³/t);

α — 空气系数;

LS — 理论湿空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立方米(m³/m³) 或立方米每千克(m³/kg);

Ck、Ck— 空 气 在 0 至 及
t。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立方米摄氏度[kJ/(m³ · ℃)];

tx —— 空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 。 —— 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对于液体燃料,空气系数按式(8)计算:

style="width:5.71324in;height:1.11342in" /> …………………… (8)

式中:

α — 空 气 系 数 ;

4o8'、4cos'、4mg'、4cm, '及qw'— 干烟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体积分数),%。

对于气体燃料,空气系数按式(9)计算:

style="width:6.90677in;height:1.46014in" /> (9)

式中:

α —— 空气系数;

40%'、4cos'、4cos'、4mg'、4sog'、4cH,x'及4g’—
干烟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体积分数),%;

9 、9c0 、9co 、9cH 、9cmH 、9H₂sS 理论湿空气量按式(10)计算:

式中:

— 燃料的各湿成分的含量(体积分数),%。

…………………………

(10)

Lo—— 理论湿空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立方米(m³/m³) 或立方米每千克(m³/kg);

gk—— 干空气的含水量,单位为克每立方米(g/m³);

LR— 理论干空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立方米(m³/m³) 或立方米每千克(m³/kg)。

对于液体燃料,理论干空气量按式(11)计算:

L8=0.0889wcy+0.2667wmy—0.0333(wox-wsr) ……………… (11)

式中:

LR —理论干空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立方米(m³/m³) 或立方米每千克(m³/kg);

wer 、wHr 、wor 及 wsy — 燃料的成分含量(质量分数),%。

对于气体燃料,理论干空气量按式(12)计算:

style="width:7.99993in;height:0.5467in" />

GB/T 33956—2017

+0.07144H₂ss 0.04764o ………………………… (12)

式中:

LR — 理论干空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立方米(m³/m³) 或立方米

每千克(m⁵/kg);

4m2 、4co5 、9cH3 、4c 、4Hs 及 — 燃料的成分含量(体积分数),%。

9.1.4 雾化蒸汽带入的物理热量的计算按式(13)计算:

Q=BG(hq-h 。-r) ………………………… (13)

式中:

Q: — 雾化蒸汽带入的物理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B — 每吨入炉物料的燃料用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或立方米每吨(m³/t);

Ga 单位燃料的雾化蒸汽用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ha 及 h。 ——雾化蒸汽在使用及环境条件下的比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r — 蒸汽在使用条件下的汽化潜热,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9.1.5 物料带入的物理热量计算按式(14)计算:

Qs=1000(cptp—Cpet 。) ………………………… (14)

式中:

Q₅ —— 物料带入的物理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C。及 Cpe 物 料 在 0 至 tp 及
t。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 · ℃)];

to — 物料入炉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 —— 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9.1.6 物料氧化反应热量计算按式(15)计算:

Q₆=5645160a ………………………… (15)

式中:

Q₆— 物料氧化反应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a — 物料氧化烧损率,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9.1.7 收入热量总和
style="width:0.35184in;height:0.26701in" /> 按式(16)计算:

2Q=Q¹+Q₂+Q₃+Q₄+Q₅+Q. ………………………… (16)

式中:

∑Q—— 收入热量总和,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₁— 燃料燃烧的化学热,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2 — 燃料带入的物理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3 — 助燃空气带入的物理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 雾化蒸汽带入的物理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 物料带入的物理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₆ — 物料氧化反应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9.2 热支出项目的计算

9.2.1 出炉物料带出的物理热量计算按式(17)计算:

Q'=1000(1-a)(c't' 。-cet 。) ………………………… (17)

式中:

Q′ — 出炉物料带出的物理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 物料氧化烧损率,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c' 、c'e— 物料在0至t’, 及 t.
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 · ℃)];

GB/T 33956—2017

t’ —— 物料出炉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e 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9.2.2 烟气带出的物理热量计算按式(18)计算:

style="width:4.32667in;height:0.67342in" /> (18)

式中:

Q′ —— 烟气带出的物理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B —— 每吨入炉物料的燃料用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或立方米每吨(m³/t);

b 不完全燃烧时烟气修正系数;

V — 完全燃烧时的实际湿烟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立方米(m³/m³)
或立方米每千克(m³/kg);

Vi — 炉门、孔洞逸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见9.2.8);

Gp — 每小时入炉物料量,单位为吨每小时(t/h);

cy 及 cw—— 烟气在0至ty 及 t.
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立方米摄氏度[kJ/(m³ · ℃)];

ty —— 烟气出炉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 —— 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当空气系数α≥1时,不完全燃烧时烟气修正系数按式(19)计算:

style="width:3.5068in;height:0.64658in" />

式中:

b —— 不完全燃烧时烟气修正系数;

4cos' 、4m'—— 干烟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体积分数),%。

…………………………

(19)

当空气系数α\<1时,不完全燃烧时烟气修正系数按式(20)计算:

style="width:6.61996in;height:0.68662in" /> ………………… ( 20)

式中:

b — 不完全燃烧时烟气修正系数;

4cos'、4mg'、4cH,s'及os′— 干烟气中各成分的含量(体积分数),%。

对液体燃料,完全燃烧时的实际湿烟气量按式(21)计算:

V=V 。+[a(1+0.00124gk)- 1]L8+1.24G₄) (21)

式中:

V— 实际烟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千克(m³/kg);

V。—— 理论烟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千克(m³/kg);

a — 空气系数,按式(8)计算;

gk— 干空气的含水量,单位为克每立方米(g/m³);

L&— 理论干空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立方米(m³/m³) 或立方米每千克(m³/kg);

G 。— 单位燃料的雾化蒸汽用量,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理论烟气量按式(22)计算:

V 。=0.0187wcy+0. 112wμγ+0.007wsy+0.008wvr+0.0124wY+0.79LR … …(22)

式中:

Vo ——理论烟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千克(m³/kg);

wcr 、Wnr 、wsr 、wyy ——燃料的成分含量(质量分数),%;

wY — 燃料中水分含量,%;

LR ——理论干空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立方米(m³/m³) 或立方米每千克(m³/kg)。

对气体燃料,完全燃烧时的实际湿烟气量按式(23)计算:

V°=Vδ+[a(1+0.00124gk)- 1]L8

式中:

V— 实际烟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立方米(m³/m³);

V。——理论烟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立方米(m³/m³);

α 空气系数,按式(9)计算;

GB/T 33956—2017

… … … … … … … … … …(23)

gk—— 干空气的含水量,单位为克每立方米(g/m³);

LR 理论干空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立方米(m³/m³) 或立方米每千克(m³/kg)。

理论烟气量按式(24)计算:

style="width:10.94662in;height:0.59994in" />

………… ( 24)

式中:

V

9cos 、4cH 、4c

LR

烟气在0至 ty

— 理论烟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立方米(m³/m³);

、9c 、4m 、4H₂sS 、4y 、9H₂oS 燃料的各湿成分的含量(体积分数),%;

——理论干空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立方米(m³/m³)

或立方米每千克(m³/kg)。

间的平均比热容按式(25)计算:

式中:

Cy

………………………

( 25)

- 烟气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立方米摄氏度[kJ/(m³ · ℃)];

CCo、cco; …— 湿烟气中 CO、CO₂ …
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立方米摄氏度[kJ/ (m³ · ℃)];

4cos'、4cos' … 湿烟气中CO、CO₂ …的含量(体积分数),%。

9.2.3 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的热量计算按式(26)计算:

Q³=BbV(1264cos'+1084m'+3584cm³'+ ) … … … … … … … …(26)

式中:

Q′

B

b

V:

— 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 每吨入炉物料的燃料用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或立方米每吨(m³/t);

—— 不完全燃烧时烟气修正系数;

— 完全燃烧时的实际湿烟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立方米(m³/m³) 或立方米每

千克(m³/kg);

4cos'、4ms'、4cms' …-— 湿烟气中CO、H₂、CH₁ …的含量(体积分数),%。

9.2.4 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的热量
Q'’为燃油残留及烟气中残炭损失热量,若能测量出燃油残留及烟
气残炭量则按相应的热量计算,否则忽略不计。

9.2.5 炉子附件的吸热量计算按式(27)计算:

Q′=Gi(c′t'-citī) ……………………… (27)

式中:

Q′ —— 炉子附件的吸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G₁ — 入炉吨物料加热附件(链带等)的重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c′ 及 c 附 件 在 0 至t′ 及 t₁
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 · ℃)];

t ' 及t—— 附件出炉及进炉时温度,单位摄氏度(℃)。

GB/T 33956—2017

9.2.6 炉体表面散热量计算按式(28)计算:

style="width:1.54674in;height:0.6732in" />

…………………………

(

28)

式 中 :

Q%— 炉体表面散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9i—— 第 i 部分炉体表面平均面积热流量,单位为千焦每平方米小时[kJ/(m²
·h)];

A,— 第 i 部分炉体表面散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Gp—— 每小时入炉物料量,单位为吨每小时(t/h)。

第 i 部分炉体表面平均面积热流量如不能直接测量,可按式(29)计算:

式 中 :

style="width:6.45334in;height:0.65244in" />

…………………

(29)

qi 第 i 部分炉体表面平均面积热流量,单位为千焦每平方米小时[kJ/(m²
·h)];

ε — — 炉体表面黑度;

to— 第 i 部分炉体表面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 。— 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αa—— 对流给热系数,单位为千焦每平方米小时(kJ/(m² ·h))。

无风时,对流给热系数按式(30)计算:

αa=A(t₀-to) ………………………… (30)

式 中 :

αa—— 对流给热系数,单位为千焦每平方米小时[kJ/(m² ·h)];

A— 系数,散热面向上时A=11.7, 向 下 时A=6.3, 垂 直 时A=9.2;

to— 第 i 部分炉体表面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 。—- 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横置圆柱时,对流给热系数按式(31)计算:

style="width:2.2999in;height:0.74008in" />

式 中 :

αa— 对流给热系数,单位为千焦每平方米小时[kJ/(m² ·h)];

th-— 第 i 部分炉体表面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 。- 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d,—— 圆柱直径,单位为米(m)。

…………

……

(31)

当风速 W;\<5m/s

式 中 :

时,对流给热系数按式(32)计算:

αa=22.2+15. 1W;

………………………………

(32)

ad 对流给热系数,单位为千焦每平方米小时[kJ/(m² ·h)];

W₁— 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

当风速W₁>5m/s 时,对流给热系数按式(33)计算:

aa=27. 1W;0.78

式 中 :

αa—— 对流给热系数,单位为千焦每平方米小时[kJ/(m² ·h)];

W— 风速,单位为米每秒(m/s)。

9.2.7 炉门及孔洞辐射的热量计算按式(34)计算:

…………………………

(33)

GB/T 33956—2017

style="width:6.83346in;height:0.68684in" />

式中:

Q′ 炉门及孔洞辐射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G 。— 每小时入炉物料量,单位为吨每小时(t/h);

A′—— 炉门、孔开启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

(34)

φ — 角 度 系 数 ;

t — 1h 内开启门、孔时间,单位为秒(s);

t′—— 炉门及孔洞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 。—— 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9.2.8 炉门及孔洞逸气损失热量计算按式(35)计算:

Q's=Qm+Qa …………… ………… (35)

式中:

Q’— 炉门及孔洞逸气损失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逸气带出的物理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a— 逸气带出的化学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逸气物理热量计算按式(36)计算:

style="width:3.37338in;height:0.6468in" />

式中:

Q —— 逸气带出的物理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

(36)

cyi 及 cya—— 炉门、孔洞处的炉气在0至 ty 及
t。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立方米摄氏度

[kJ/(m³ · ℃)];

tyi — 炉门、孔洞处的炉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 。 — 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G 。 —— 每小时入炉物料量,单位为吨每小时(t/h);

V₁ — 通过炉门、孔洞的逸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炉门及垂直孔洞的逸气量按式(37)计算:

style="width:8.00009in;height:1.08658in" />

式中:

V₁— 通过炉门、孔洞的逸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

(37)

pi—— 炉门、孔洞底部的炉气表压,单位为帕斯卡(Pa);

pe-— 环境温度下的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

py——ty 下炉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

H— 炉门、孔洞的平均开启高度,单位为米(m);

μ — 流量系数,厚墙μ=0.82,薄墙μ=0.62(当δ\<3.5d
时为薄墙,δ为炉墙的厚度,d 为炉门、

孔洞的当量直径);

b 炉门、孔洞的平均宽度,单位为米(m);

t — 炉门、孔洞1 h 内的开启时间,单位为小时(h);

p.—— 大气压,单位为帕斯卡(Pa);

t—— 炉门、孔洞处的炉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GB/T 33956—2017

环境温度下的空气密度按式(38)计算:

式中:

style="width:2.86in;height:0.97232in" />

…………………………

(38)

0e 环境温度下的空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

pe— 大气压,单位为帕斯卡(Pa);

t。——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yi下炉气密度按式(39)计算:

style="width:2.87999in;height:0.95326in" />

··

·

……

(39)

式中:

py—ty 下炉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

o—— 标准状态下,炉气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

ty—— 炉门、孔洞处的炉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p₁— 炉门、孔洞底部的炉气表压,单位为帕斯卡(Pa);

c 大气压,单位为帕斯卡(Pa)。

标准状态下炉气的密度按式(40)计算:

style="width:6.4933in;height:0.70004in" />

式中:

……………

(

40)

Po --标准状态下,炉气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

4c₀2 、4H₂0 、9s₀₂ 、4v₂ 、4o₂ …
·——炉门、孔洞逸出气体成分含量(体积分数),%。

通过水平孔洞的逸气量按式(41)计算:

style="width:4.11993in;height:0.72666in" /> ( 41)

式中:

V₁— 通过水平孔洞的逸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pi— 水平孔洞底部的炉气表压,单位为帕斯卡(Pa);

py—ty 下炉气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

μ— 流量系数,厚墙μ=0.82,薄墙μ=0.62(当δ\<3.5d
时为薄墙,δ为炉墙的厚度,d 为炉门、

孔洞的当量直径);

A— 水平孔洞的逸气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T 水平孔洞1h 内的开启时间,单位为小时(h);

p.— 大气压,单位为帕斯卡(Pa);

ty— 水平孔洞处的炉气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逸气化学热量计算按式(42)计算:

style="width:6.5866in;height:0.58674in" />) (42)

式中:

Q — 逸气化学热量,单位千焦每吨(kJ/t);

Gp ——每小时入炉物料量,单位为吨每小时(t/h);

GB/T 33956—2017

Vi — 通过炉门、孔洞的逸气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4co 、4H2 、9cH₄ 、4cH,— 炉门、孔洞逸出气体成分含量(体积分数),%。

9.2.9 冷却水的吸热量计算按式(43)计算:

Q,=Gg(c't'-ct) ………………………… (43)

式中:

Q,—— 冷却水的吸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G 。— 每吨入炉物料的冷却水用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c' 、c 冷却水在t' 、t 下的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 ·
℃)];

t' 、t 冷却水出、入炉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9.2.10 汽化冷却的吸热量计算按式(44)计算:

style="width:3.3534in;height:0.63998in" />) (44)

式中:

Qlo—— 汽化冷却的吸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G 。—— 入炉每吨物料的产汽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h¹— 蒸汽的比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c”— 给水的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 · ℃)];

t" 给水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r' 汽化显热,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u' 蒸汽湿度,用百分数表示(%)。

9.2.11 氧化铁皮带出的物理热量计算按式(45)计算:

Q =1000a(citi-cet.) …………………… ( 45)

式中:

Q' — 氧化铁皮带出的物理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a — 物料氧化烧损率,单位为千克每千克(kg/kg);

c 及 c 氧化铁皮在0至t 及
t。温度下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 · ℃)];

t 氧化铁皮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 。 — 环境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9.2.12 余热回收装置表面散热量Q'2 计算方法同9.2.6。

9.2.13 炉膛至蓄热室间的烟道散热量 Q
'的计算:若余热回收装置同炉膛之间有一定距离,此项需要
计算,计算方法同9.2.6。若余热回收装置安装在炉墙上,此项不需要计算。

9.2.14 空气(或煤气)管道及蒸汽管道散热量 Q '计算方法同9.2.6。

9.2.15 其他工质带走的热量Q
'包括回收后外供的水蒸气、雾化蒸汽、压缩空气等。具体项目和计算
方法,可根据被测加热炉的特点和工艺要求具体计算。

9.2.16 热平衡各项收入热量总和
style="width:0.38281in;height:0.28107in" />
与已测各项支出热量总和之差即为差值△Q, 按式(46)计算:

△Q=2Q-(Q'+Q₂+Q³+ …+Q') …………………… (46)

式中:

∑Q—— 收入热量总和,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出炉物料带出的物理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2- 烟气带出的物理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炉子附件的吸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GB/T 33956—2017

Q' 炉体表面散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炉门及孔洞辐射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炉门及孔洞逸气损失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冷却水的吸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 汽化冷却的吸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氧化铁皮带出的物理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余热回收装置表面散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 炉膛至余热回收装置间的烟道散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空气(或煤气)管道及蒸汽管道散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 其他工质带走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 ∑Q 与已测各项支出热量总和之差,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差值包括未测出的支出热量及误差。热平衡允许相对误差值为士5%以内,按式(47)计算:

style="width:2.07334in;height:0.67342in" /> (47)

式中:

△Q — ZQ 与已测各项支出热量总和之差,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收入热量总和,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9.2.17 支出热量总和计算按式(48)计算:

∑Q′=Q′+Q′+Q′+ +Qs'+ △Q … … … … … … … … … …(48)

式中:

∑Q'— 支出热量总和,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 出炉物料带出的物理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烟气带出的物理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³ —— 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 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 炉子附件的吸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 炉体表面散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炉门及孔洞辐射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炉门及孔洞逸气损失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 冷却水的吸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 汽化冷却的吸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 氧化铁皮带出的物理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 余热回收装置表面散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炉膛至余热回收装置间的烟道散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4 — 空气(或煤气)管道及蒸汽管道散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s— 其他工质带走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 ∑Q 与已测各项支出热量总和之差,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9.2.18 计算回收并用于加热炉上的(例如预热空气或煤气的)循环热量 Qm、Q₂…
及其总和
style="width:0.33318in;height:0.27972in" />

同时算出其占收入热量总和的百分数。

9.3 热平衡表

将全炉(包括余热回收装置)或炉膛热平衡各收、支项热量的计算结果列入表1中。

GB/T 33956—2017

表 1 热平衡表

收入

支出

符号

项 目

热量

符号

项 目

热量

×10³ kJ/t

%

×10³ kJ/t

%

燃料燃烧的化学热量

Q1

出炉物料带出的物理热量

燃料带入的物理热量

Q′

烟气带出的物理热量

助燃空气带入的物理热量

Q

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的热量

Q

雾化蒸汽带入物理热量

Q'

机械不完全燃烧损失的热量

.

物料带入的物理热量

Q′

炉子附件的吸热量

物料氧化反应热量

Q′

炉体表面散热量

Q′

炉门、孔洞辐射热量

Q′

炉门、孔洞逸气损失热量

Q′

冷却水的吸热量

Q′。

汽化冷却的吸热量

Q'

氧化铁皮带出的物理热量

余热回收装置表面散热量

Qts

炉膛至余热回收装置间

烟道散热量

Ql

空气(或煤气)管道及

蒸汽管道散热量

Q's

其他工质带走的热量

△Q

差值

∑Q

合计

100

∑Q'

合计

100

注1:百分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注2:热量值取4位有效数字。

9.4 热 效 率

全炉热效率计算按式(49)计算:

style="width:2.72674in;height:0.68002in" />

…………………………

(49)

式 中 :

ηi — 全炉热效率,%;

Q′— 出炉物料带出的物理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雾化蒸汽带入的物理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₁— 燃料燃烧的化学热,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炉膛热效率计算按式(50)计算:

style="width:2.83342in;height:0.70004in" />

…………………………

(50)

GB/T 33956—2017

式中:

2 — 炉膛热效率,%;

Q′— 出炉物料带出的物理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₄ — 雾化蒸汽带入的物理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 热平衡各项收入热量总和,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9.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按表2计算和填写。

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

符号或算式

单位

数值

1

小时产量

G。

t/h

2

炉底强度

G。

1000

F

kg/(m² ·h)

3

供热强度

10-Q₁G

GJ/h

4

单位热耗

10- °Q

GJ/t

10 热平衡测试报告

热平衡测试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 前言;

b) 主要设备概况及生产状况;

c) 主要测试数据;

d) 物料平衡表;

e) 热平衡表;

f)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g) 分析及改进意见;

h) 测试单位、负责人、报告执笔人、审核人(签字)。

GB/T 33956—2017

A

(资料性附录)

设备及窑炉概况

A.1 设备及窑炉概况表

厂(车间)名

加热炉炉型

炉子设计单位

炉子施工单位

加热炉编号

项 目

单位

数值或内容

轧机概况

型号

作业率

设计年产量

实际年产量

主要产品规格

加热炉概况

座数

每座年加热量

设计

额定

实际

每座小时加热量

设计

额定

实际

炉底有效尺寸(有效炉长×炉内宽)

各部位所用耐火材料种类

燃料

平均发热量

种类

燃烧器前温度

燃烧器前压力

平均小时用量

燃烧装置

形式

尺寸

额定能力

个数

供热点装置

供热比例

GB/T 33956—2017

A.1 (续)

项 目

单位

数值或内容

物料

材质

尺寸

单重

加热温度

炉底强度

炉底管

装料排数

冷却方式

小时耗水量或产汽量

根数

纵横水管

直径

管底比

句扎施工方法

包扎部位及面积

寿命(包扎使用寿命)

节能效果(包扎前,后对比)

余热锅炉

类型

座数

每座小时产气量

产汽利用效率

进水温度

蒸汽压力

蒸汽温度

蒸汽湿度

鼓风机

型号

台数

压力

风量

引风机

型号

台数

吸力

引风量

炉体

绝热情况

密封情况(炉门数)

物料推进机构

台数

能力

出料方式

GB/T 33956—2017

A.1 ( 续 )

项 目

单位

数值或内容

步进机构

型式

升降步进行程

水平步进行程

步进周期

烟囱

配置

高度

上、下部内径

热工仪表测试时记录

温度

压力

流量

修炉情况

大修年限

年修炉次数

热量单耗

额定

上年平均

最低年平均

GB/T 33956—2017

B

(资料性附录)

炉子工作月报

B.1 炉子工作月报表

序号

项 目

单位

数值或内容

1

加热时间

2

升温时间

3

保温时间

4

停炉时间

5

月加热物料量

6

平均小时加热物料量

7

主要加热物料规格

8

加热物料月平均单重

9

使用燃料种类及低发热量

10

月耗燃料量

11

平均单位热耗

12

炉子交替作业情况

13

炉子是否正常生产

GB/T 33956—2017

C

(资料性附录)

主要测试内容

C.1 主要测试内容

厂(车间)名

加热炉编号

测试日期及起止时间

序号

项 目

单位

数值或内容

1

气象状况

大气压力

Pa

车间平均气温

相对湿度

%

风速

m/s

2

燃料

均热段用量

kg/t或m³/t

上加热段用量

kg/t或m³/t

下加热段用量

kg/t或m³/t

压力

Pa

燃料(或预热后)温度

成分

低发热量

kJ/t或kJ/m³

3

空气

均热段用量

kg/t或m³/t

上加热段用量

kg/t或m³/t

下加热段用量

kg/t或m³/t

压力

Pa

空气(或预热后)温度

4

物料

物料量

t

尺寸(长×宽×高)

mm×mm×mm

每块(根)重量

t

入炉温度

出炉温度

5

氧化铁皮

重量

t

温度

6

烟气

出炉温度

出炉成分

GB/T 33956—2017

C.1 ( 续 )

序号

项 目

单位

数值或内容

7

炉体各部

散热面积

表面温度

表面热流

kJ/(m² ·h)

8

开启炉门孔

时间

h

高×宽×厚

mm

静压

Pa

温度

炉气成分

9

冷却水

耗水量

kg/t

入口温度

出口温度

压力

Pa

10

汽化冷却

蒸发量(或用水量)

kg/t

蒸汽压力(表压)

Pa

蒸汽温度

蒸汽湿度

%

进水温度

11

附件

重量

t

入炉温度

出炉温度

12

各段炉气成分

均热段

上加热段

下加热段

13

沿炉长方向温度及

压力分布

与炉尾(进料口)距离

mm

炉温

炉压

Pa

延伸阅读

更多内容 可以 GB-T 33956-2017 轧钢连续加热炉热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 进一步学习

联系我们

GB-T 42695-2023 纺织品 定量化学分析 木棉与某些其他纤维的混合物.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