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学习GB-T 33621-2017 三维编织物及其树脂基复合材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标准规定了三维编织物及其树脂基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三维编织物及其树脂基复合材料。
本标准不适用于具有异型结构的三维编织物。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46—2005 纤维增强塑料性能试验方法总则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三维编织物 3D braided fabrics
采用三维编织工艺,编织纱在空间四个方向上交错移动、相互交织,形成一个不分层的整体织物。
3.2
树脂基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3D braided polymer matrix
composites
以有机聚合物为基体,三维编织物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
3.3
编织单胞 braiding unit cell
三维编织物中最小的完整编织单元,如图1所示。
style="width:3.72675in;height:5.02678in" />
图 1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编织单胞
GB/T 33621—2017
3.4
单胞长度 length of unit cell
花节长度 braided pitch length
编织结构长度方向(编织成型方向)上相同取向的编织纱线间的间距,是一个编织机器循环所形成
的织物长度,如图1所示。
3.5
单 胞 宽 度 width of unit cell
花节宽度 braided pitch width
编织结构宽度方向上相同取向的编织纱线间的间距,如图1所示。
织物:采用无约束支撑,通过三点弯曲,以恒定的加载速率加载试样,使试样产生弯曲至弯曲应力开
始减小时,记录整个加载过程中施加在试样上的最大载荷以及载荷-挠度曲线,计算试样的最大弯曲
应力。
复合材料:采用无约束支撑,通过三点弯曲,以恒定的加载速率使试样破坏或达到预定的挠度值。
在整个过程中,测量施加在试样上的载荷和试样的挠度,确定弯曲强度、弯曲弹性模量以及弯曲应力与
挠度的关系。
试样可以单独编织,或从整块编织样品上裁剪得到。
将三维编织试样整体树脂固化,试样可以单独模塑成型,不用切割;或从一块平板上通过机械加工
得到。
注1:试样固化工艺可与有关方协议。推荐的固化工艺参见表 A.1。
注2:具有异型结构的三维编织树脂基复合材料,可测试其随炉件。
测定弯曲应力、弯曲模量和弯曲载荷-挠度曲线试样型式和尺寸见图2。推荐在其厚度方向上最少
保证一个完整的单胞,推荐试样宽度与单胞宽度之比至少大于2:1。对于按推荐的比例关系确定的试
样宽度和相应标准给定的试样宽度,应选取两者中的较大值,以确保在试样工作段内包含2个以上单
胞。厚度通常为2 mm~5mm, 仲裁试样厚度为4 mm。
style="width:2.59332in;height:1.9932in" />GB/T 33621—2017
|
说明:
L— 试样长度,L≥20 h;
b — 试样宽度,(15±0.5)mm;
h — 试样厚度,2 mm~5 mm。
图 2 试 样
织物与复合材料应至少各取5个试样进行试验。
试验机应符合 GB/T 1446—2005 第5章的规定。
6.2.1 弯曲试验装置示意图见图3。
style="width:10.91327in;height:4.54652in" />
说明:
L— 试样长度;
l—— 跨距;
h — 试样厚度;
R—— 加载上压头圆角半径;
r—— 支座圆角半径;
P— 载荷。
图 3 弯曲夹具
GB/T 33621—2017
6.2.2 加载上压头应为圆柱面,其半径R=(5±0.1)mm。
a) 试样厚度 h>3mm
b) 试样厚度h≤3mm
时 ,r=(2±0.2)mm;
时 ,r=(0.5±0.2)mm,
若试样出现明显支座压痕,选用r=(2±0.2)mm。
温度:(23±2)℃;相对湿度:(50±10)%。
测定织物试样时,加载速度为20 mm/min。
测定复合材料弯曲弹性模量及载荷-挠度曲线时,加载速度一般为2 mm/min。
测定弯曲强度时,
常规试验加载速度为10 mm/min。
8.1.1 试验前,试样在试验标准环境条件下至少放置16 h。
8.1.2
将试样进行编号、画线和测量试样工作段任意三处的宽度和厚度,取算术平均值,保留两位
小数。
8.1.3 调节跨距l 及上压头的位置,准确至0.5 mm 。
加载上压头位于支座中间,且使上压头和支座的 圆柱面轴线相平行。跨距 l
可按试样厚度h 换算而得:l=(16±1)h, 将试样对称地放在两支座上,调整
上压头至其表面刚好与试样表面接触。
8.1.4 设定加载速度为20 mm/min,
加载试样,使试样产生弯曲至弯曲应力开始减小时停止试验,记录
试样上的最大载荷以及载荷-挠度曲线。
8.1.5 力学性能试样每组不少于5个。
8.2.1 试验前,试样在试验标准环境条件下至少放置24 h。
8.2.2
将试样进行编号、画线和测量试样工作段任意三处的宽度和厚度,取算术平均值,保留两位
小数。
8.2.3 调节跨距l 及上压头的位置,准确至0.5 mm 。
加载上压头位于支座中间,且使上压头和支座的 圆柱面轴线相平行。跨距 l
可按试样厚度h 换算而得:l=(16±1)h。
8.2.4
标记试样受拉面,将试样对称地放在两支座上。必要时,在试样上表面与加载压头间放置薄片
或薄垫块,防止试样受压失效。
8.2.5
将测量变形的仪表置于跨距中点处,与试样下表面接触。施加初载(约为破坏载荷的5%),检查
和调整仪表,使整个系统处于正常状态。
8.2.6 加载速度按7.2.2设定。
GB/T 33621—2017
8.2.7
测定弯曲强度时,在挠度小于1.5倍试样厚度下出现破坏的材料,记录最大载荷或破坏载荷。在
挠度等于1.5倍试样厚度下未出现破坏的材料,记录该挠度下的载荷。测定弯曲弹性模量及载荷-挠度
曲线时,可连续加载。
8.2.8 绘制试样破坏前的载荷-挠度曲线。
8.2.9 力学性能试样每组不少于5个。
按式(1)计算试样的最大弯曲应力,取所有试样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style="width:1.52661in;height:0.62656in" /> (1)
式 中 :
σm—— 最大弯曲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P — 试样受到的最大载荷,单位为牛顿(N);
l — 跨距,单位为毫米(mm);
b — 试样宽度,单位为毫米(mm);
h — 试样厚度,单位为毫米(mm)。
9.2.1
弯曲强度σ;(或挠度为1.5倍试样厚度时的弯曲应力)按式(2)计算,取所有试样的平均值作为试
验结果,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style="width:1.44668in;height:0.61996in" /> ………………………… (2)
式 中 :
σ — — 弯曲强度(或挠度为1 . 5倍试样厚度时的弯曲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P— 破坏载荷(或最大载荷,或挠度为1.5倍试样厚度时的载荷),单位为牛顿(N);
l— 跨距,单位为毫米(mm);
b — 试样宽度,单位为毫米(mm);
h — 试样厚度,单位为毫米(mm)。
注:如果考虑挠度 S
作用下支座水平分力引起弯矩的影响,可按式(3)计算弯曲强度:
style="width:2.66003in;height:0.53988in" /> (3)
式中:
S—— 试样跨距中点处的挠度,单位为毫米(mm)。
9.2.2 采用自动记录装置测试,对于给定的应变e"=0.0025,e'=0.0005,
弯曲弹性模量按式(4)计算,
取所有试样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E,=500(a”-a') ………………………… (4)
式 中 :
E;— 弯曲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MPa);
g" 应变 e"=0.0025 时测得的弯曲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 应变为e'=0.0005 时测得的弯曲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注:如材料说明或技术说明中另有规定e",e '可取其他值。
GB/T 33621—2017
9.2.3
试样外表面层的应变按式(5)计算,取所有试样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style="width:1.28006in;height:0.59334in" /> (5)
式中:
e—— 应变,%。
试验报告包括以下内容:
a) 说明试验是按本标准进行的;
b) 样品描述;
c) 试验环境;
d) 主要试验参数(跨距、加载速度等);
e) 试样数量和试验结果,如果需要给出试样单值;
g) 任何偏离本标准的细节。
GB/T 33621—2017
(资料性附录)
推荐固化工艺
本标准推荐的树脂固化工艺见表 A.1。
表 A.1 三维编织物树脂基复合材料推荐复合固化工艺参数
|
|
||||
---|---|---|---|---|---|
|
|
|
|
|
|
|
|
|
|
|
160 ℃/6 h
|
更多内容 可以 GB-T 33621-2017 三维编织物及其树脂基复合材料弯曲性能试验方法. 进一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