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学习GB-T 33509-2017 机械密封通用规范.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标准规定了机械密封术语和定义、密封结构、设计要求、材料要求、性能要求、循环保护(支持)系
统、试验方法和包装、标志及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泵用、釜用及类似旋转轴用机械密封。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84—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GB/T 5894 机械密封名词术语
GB/T 14211 机械密封试验方法
GB/T 24319 釜用高压机械密封技术条件
HG/T 2098 釜用机械密封型式、主要尺寸及标志
HG/T 2099 釜用机械密封试验规范
HG/T 2122 釜用机械密封辅助装置
HG/T 2269 釜用机械密封技术条件
HG/T 21572 搅拌传动装置 机械密封循环保护系统
GB/T 5894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泵用机械密封可分成七种基本型式,三种布置方式(1、2和3)。布置方式2和3又可分为三种组合
方式:面对背,背对背和面对面。
泵用机械密封型式如下:
——I 型密封为内装、弹簧、非平衡型,见图1。
—— Ⅱ型密封为内装、弹簧、平衡型,见图2。
——Ⅲ型密封为内装、弹簧、旋转式、橡胶波纹管,见图3。
style="width:5.70003in;height:3.51318in" />style="width:5.82007in;height:2.87342in" />GB/T 33509—2017
—IV 型密封为内装、弹簧、静止式、聚四氟乙烯波纹管,见图4。
—V 型密封为外装、弹簧、旋转式、聚四氟乙烯波纹管,见图5。
— V 型密封为内装、金属波纹管、集装式、辅助密封件为 O 形橡胶圈,见图6。
——Ⅲ型密封为内装、金属波纹管、集装式、辅助密封件为柔性石墨,见图7。
泵用机械密封参数见表1。
style="width:5.72662in;height:3.33982in" />
a) 旋转式
b) 静止式
图 1 I 型密封
style="width:5.48669in;height:2.83998in" />
a) 旋转式 b) 静止式
图 2 Ⅱ型密封
style="width:4.25335in;height:1.95998in" />
图 3 Ⅲ型密封
style="width:5.51343in;height:2.80676in" />GB/T 33509—2017
style="width:7.59338in;height:4.04008in" />
图 4 V 型密封
style="width:8.01991in;height:5.00654in" />
图 5 V 型密封
style="width:5.39338in;height:2.88662in" />
a) 旋 转 式 b) 静 止 式
图 6 VI型密封
style="width:5.12671in;height:2.39998in" />GB/T 33509—2017
style="width:5.51988in;height:2.95328in" />
a) 静止式 b) 旋转式
图 7 VⅢ型密封
表 1 泵用机械密封基本参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标准规定了三种密封布置方式:
——布置方式1:每套密封中有一对密封端面;
——布置方式2:每套密封中有两对密封端面,且两对密封端面之间的压力低于被密封介质的压力;
——布置方式3:每套密封中有两对密封端面,且两对密封端面之间的压力高于被密封介质的压力。
接触湿式密封(CW):
密封端面相互接触,密封端面不需要特意设计和加工能够产生流体动(静)压
效应的结构来形成密封端面非接触间隙。
非接触式密封(NC)
(湿式或干式):密封端面特意地设计和加工能够产生流体动(静)压效应的结
构,以保持所设计的密封端面可控的非接触间隙。
抑制密封(CS)
(接触式或非接触式):包括一个补偿组件和成对安装在抑制密封腔中的密封摩擦副。
布置方式2和布置方式3可采用以下三种组合方式:
GB/T 33509—2017
——面对背式(FB):
该种密封为双端面密封,两个补偿元件间装有一对密封环,而两对密封环之间
装有一个补偿元件;
——背对背式(BB):
该密封为双端面密封,两个补偿元件均安装在两对密封环之间;
——面对面式(FF):
该密封为双端面密封,两对密封环均安装在两个补偿元件之间。
密封结构组合方式见图8,典型结构图见图9~图13。
style="width:10.95339in;height:10.33318in" />布置方式1
布置方式2
布置方式3
缀冲液
缓冲气或无缓
冲流体
隔离液
隔离气
带固定节流衬
套的接触式单
端面湿式密封
双端面接触
式湿式密封
带有抑制密
封的接触式
湿式内密封
面对背接触
式湿式密封
背靠背非接
触式密封
1CW-FX
图 9
2CW-CW
图10
2Cw-CS
图 1 1
3CW-FB
图12
3NC-3B
图 1 3
带浮动节流衬套
的接触式单端面
湿式密封
1CW-FL
图 9
带有抑制
密封的非
接触式内
密封
2NC-CS
图11
背对背接触
式湿式密封
3CW-BB
图 1 2
面对面非接
触式密封
3NC-FF
图 1 3
面对面接触 式湿式密封
面对背非接
触式密封
3NC-FB
图13
图 8 密封结构组合方式
GB/T 33509—2017
style="width:4.2867in;height:2.28668in" />
a) 带有固定节流衬套的接触式单端面湿式密封(1CW-FX)
style="width:4.95333in;height:2.4068in" />
b) 带有浮动节流衬套的接触式单端面湿式密封(1CW-FL)
style="width:3.58657in;height:3.89334in" />
c) 典型的密封端盖接口方位
图 9 布置方式1密封典型结构图
style="width:7.40662in;height:2.78652in" />
a) 双端面接触式湿式密封(2CW-CW)
图 1 0 布置方式2密封典型结构图(带缓冲液)
style="width:3.36001in;height:4.18in" />
b) 典型的密封端盖接口方位
图 1 0 ( 续 )
GB/T
33509—2017
style="width:6.71341in;height:2.61998in" />
a) 带有抑制密封的接触式湿式内密封(2CW-CS)
style="width:6.90662in;height:2.61338in" />
b) 带有抑制密封的非接触式湿式内密封(2NC-CS)
style="width:3.50004in;height:4.13996in" />
c) 典型的密封端盖接口方位(2CW-CS)
图 1 1 布置方式2密封典型结构图(配有或无缓冲气)
7
GB/T 33509—2017
style="width:3.54in;height:3.88674in" />
d) 典型的密封端盖接口方位(2NC-CS)
图 1 1 ( 续 )
style="width:6.38002in;height:2.47324in" />
a) 面对背接触式湿式密封(3CW-FB)
style="width:6.69343in;height:2.55992in" />
b) 背对背接触式湿式密封(3CW-BB)
style="width:6.95335in;height:2.67322in" />
c) 面对面接触式湿式密封(3CW-FF)
图12 布置方式3密封典型结构图(带隔离液)
GB/T 33509—2017
style="width:2.97989in;height:3.76002in" />
d) 典型的密封端盖接口方位
图 1 2 ( 续 )
style="width:6.00667in;height:2.3001in" />
a) 背对背非接触式密封(3NC-BB)
style="width:6.3001in;height:2.47324in" />
b) 面对面配置非接触式密封(3NC-FF)
style="width:6.91323in;height:2.60678in" />
c) 面对背非接触式密封(3NC-FB)
图13 布置方式3密封典型结构图(带隔离气)
GB/T 33509—2017
style="width:2.86677in;height:4.02006in" />
d) 典型密封端盖接口方位
图13(续)
釜用机械密封分为三种基本型式:
单端面机械密封;
——径向双端面机械密封;
——轴向双端面机械密封。
釜用机械密封型式及基本参数应符合 HG/T 2098 的规定。
5.1.1.1
机械密封优先采用轴套内孔不带台肩的集装式结构。
5.1.1.2 对于 I 型、Ⅱ型、VI
型密封优先采用旋转补偿元件结构,W型密封优先采用静止补偿元件结构。
5.1.1.3 密封端面平均直径处的线速度超过23 m/s
时,应采用静止补偿元件密封结构。此外,在下列 情况下宜采用静止补偿元件:
——密封的平衡直径超过115 mm;
— 因管路载荷、热变形、压力变形等原因导致泵壳或密封端盖变形或偏心;
——密封腔安装表面不能与轴垂直时;
- — 密封腔端面跳动量大于0.5μm/mm。
5.1.1.4
零部件的设计和选材应满足使用要求,所有元件的最大许用工作压力应不低于主机外壳的最
大许用工作压力。
5.1.1.5
应合理设计密封端面结构尺寸和平衡系数,在泄漏量指标不超标的同时使密封面产生的摩擦
热量最小。
5.1.1.6
密封应具有良好的追随性,能够补偿稳态或瞬态的微量轴向窜动。
5.1.1.7
密封环与辅助密封圈密封接触部位的表面粗糙度应不大于Ra1.6 μm。安装静止 O
形圈所经 过倒角应轴向长度应不小于1.5 mm, 安装滑动 O
形密封圈所经过倒角轴向长度应不小于3 mm, 倒角 应不大于30°。
5.1.1.8
当密封腔压力低于大气压时,对于布置方式3的内侧密封,静环组件都应设计限位结构,以防
止大气压力或隔离介质压力导致静环移动,如图14所示。当泵停止运转时,机械密封应在真空下还能
保持密封性。
style="width:2.28007in;height:2.51328in" />GB/T 33509—2017
style="width:2.28668in;height:2.88002in" />
说明:
a) 结构限位 b) 压力限位(L 型非补偿密封环)
图 1 4 布置方式3
密封和真空工况下内侧密封的限位装置
5.1.1.9
密封腔和密封端盖上的接口符号和尺寸应符合表2中的规定。对卧式泵,0°表示垂直方向的
上端;对于立式泵,冲洗孔(F) 的位置定为0°,顺时针方向计算角度。
表 2 密封腔和密封端盖上接口的符号和尺寸要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tyle="width:4.01326in;height:2.30648in" />GB/T 33509—2017
表 2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1.2.1
除特殊要求外,旋转部件与密封腔或密封端盖的静止表面的径向间隙(直径)不应小于3
mm。
5.1.2.2 密封端盖还应满足如下要求:
a) 除特殊要求外,密封端盖应加工好与螺栓相匹配的孔(不允许采用槽);
b)
密封端盖和密封腔的内径或外径配合面应与轴对中,总偏心量应不大于0.125
mm, 见图15。 其配合公差为 H7/f7;
c)
为防止密封中的静止元件受到腔内压力而产生变形和移动,密封端盖应有不小于3
mm 厚 的 台肩,见图16。
style="width:3.75995in;height:2.25984in" />
a) 外径配合 b) 内径配合
图 1 5 密封腔同心要求
GB/T 33509—2017
style="width:3.36662in;height:3.13324in" />
图16 密封端盖台肩
5.1.2.3
安装在泵壳上的任何材料的设计应力值不能超过泵外壳材料的应力。
5.1.2.4
应减少受压部件上螺纹孔的使用。为防止机壳发生泄漏,除了腐蚀裕量外,在光孔和内螺纹孔
的周围和底部应留有至少螺栓名义直径的一半的金属厚度余量。
5.1.2.5
除细轴泵和多级泵(多级细长轴)外,密封腔端面跳动量应不大于0.5μm/mm,
见图17。
style="width:3.19339in;height:2.34674in" />
图17 密封腔端面跳动量
5.1.2.6
如果密封配有喉部衬套,衬套应设计成可以更换的,且保证其受到液体压力而不被推出。配合
适当的冲洗方案,喉部衬套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a) 升高或降低密封腔压力;
b) 隔离密封腔流体;
c) 控制进出密封腔的流量。
5.1.2.7
螺纹接口需用螺塞堵住,螺塞材料要与密封端盖的材料一致。在螺纹上应采用厌氧性的润滑
剂/密封剂,以确保螺纹的气密性。考虑到对密封污染的问题,密封端盖接口处应慎用
PTFE 胶带、密 封胶或抗磨合物。
5.1.2.8
所有的管路连接都应满足密封腔或密封端盖的水压试验要求。
5.1.2.9
接触式湿式密封的密封端盖和密封腔的设计,应保证在泵启动和操作时可以通过管路系统进
行自动排气。
5.1.2.10 密封冲洗孔直径应不小于5 mm。
5.1.2.11 当轴套直径小于50 mm
时,固定节流衬套与轴(轴套)间的的最大径向(直径)间隙应不大于 0.7mm,
直径每增大25 mm, 其最大径向间隙在原基础上增加0.127 mm。
5.1.2.12
浮动石墨节流衬套与轴(轴套)间的径向间隙(直径)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 3 浮动石墨节流衬套径向间隙 单位为毫米
|
|
---|---|
|
|
|
|
|
|
style="width:2.34002in;height:2.67982in" />GB/T 33509—2017
5.1.2.13
如有特殊要求,密封腔可安装加热夹套或加热元件。
5.1.2.14
密封端盖、密封腔和泵壳之间连接处应采用承压辅助密封圈以防止泄漏,并采用金属与金属
接触的连接方式以保证密封端面相对于轴的垂直度,如图18所示。
style="width:2.32004in;height:2.69109in" />
a)
图18 密封端盖、密封腔等之间连接示意图
5.1.2.15
对于高温或易挥发介质工况,如机械密封补偿机构为旋转式结构时,宜采用分布式冲洗方式。
5.1.3.1
轴套一端与泵轴之间应设置密封,密封轴套组件应伸出密封端盖的外端面。
5.1.3.2 轴与轴套的径向配合公差为 F7/h6。
5.1.3.3
轴套需要有一个(或多个)轴肩,以定位旋转补偿部件。
5.1.3.4 轴与轴套间的密封宜采用O
形橡胶圈或柔性石墨环,金属密封容易损坏轴,并且拆卸困难,通
常不推荐使用。
5.1.3.5 轴与轴套间的O
形密封圈要安装在靠近叶轮的一端。对于O 形密封圈需要穿过轴上螺纹的
情况,螺纹外径与 O 形密封圈内径的径向(直径)间隙最小为1.6 mm,
直径的过渡段处要倒圆或倒角 (见5.1.7)以避免损坏 O 形密封圈。
5.1.3.6
在轴套最薄截面处,轴套的最小径向厚度为2.5 mm 。
轴套外表面开设用于安装紧定螺钉的凹 孔时,其深度应不大于0.5 mm,
轴套上安装紧定螺钉部分的最小厚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
表 4 紧定螺钉部分的最小轴套厚度 单位为毫米
|
|
---|---|
|
|
|
|
|
|
5.1.3.7 轴套外径与轴配合内孔的同轴度应满足 GB/T
1184—1996 的7级精度。
5.1.3.8
轴套应尽量设计成整体结构。对于布置2和布置3的集装式密封,为了方便密封元件的组装,
也可设置一个辅助轴套,辅助轴套应采用轴肩与轴套轴向定位,并通过紧定螺钉传动,辅助轴套应和轴
套同心安装,并不得超出轴套,如图19所示。
style="width:5.43335in;height:2.12674in" />
图19 辅助轴套示意图
GB/T 33509—2017
5.1.3.9
驱动环紧定螺钉不能通过轴套与轴有间隙的非配合表面。
5.1.3.10
除采用紧定螺钉外,也可采用其他装置进行轴向定位或驱动轴套。例如胀紧联接套(见
图20)和安装在轴槽内的分半紧固环(见图21)。
style="width:2.34678in;height:2.06668in" />
图20 密封轴套定位——胀紧联接套
style="width:2.18001in;height:2.34652in" />
图 2 1 密封轴套定位——分半紧固环
5.1.4.1
防转机构的设计应考虑到尽量减小密封面的变形。除非低压工况,不应采用夹持端面的方法
来防止非补偿密封环转动,如图22所示。
style="width:2.08671in;height:2.24664in" />
图22 夹持端面
5.1.4.2
非补偿密封环的布置方式及其在密封端盖上的安装方式,应保证便于密封环的冷却,避免热
变形。
5.1.5.1
在介质粘度高、含有固体颗粒、易结晶或强腐蚀的工况下,与介质接触的弹簧宜采用单弹簧
结构。
5.1.5.2
机械密封轴向尺寸需要设计紧凑的场合宜采用多弹簧结构。
5.1.5.3 轴径大于70 mm 时,宜采用多弹簧结构。
5.2.1 釜用机械密封优先采用带轴承集装式结构。
5.2.2 外流式釜用机械密封应设润滑液槽,以便润滑密封端面,提高密封效果。
GB/T 33509—2017
5.2.3
集装式机械密封的轴套应伸出密封端盖,其定位方式采用紧定螺钉或胀紧联接套(见图20),伸
出尺寸应满足定位要求。
5.2.4
对易燃、易爆、有毒介质,应采用双端面机械密封。当安装密封部位的轴向尺寸较短时,宜采用
径向双端面结构。
5.2.5 高压机械密封应选用双端面或多端面结构。
5.2.6 搅拌轴的径向跳动应不大于 √d/100(d 为搅拌轴径)mm,
搅拌轴与密封安装法兰平面的垂直度 应不大于 √d/120,
轴向窜动量应不大于0.5 mm。
5.2.7 当搅拌轴偏摆量或窜动量较大时,应采用带轴承的密封结构。
5.2.8
搅拌轴顶部插入式釜用机械密封,密封结构中增加轴承后搅拌轴偏摆或窜动仍较大时,应增设
中间轴承或釜底支撑。
5.2.9
搅拌轴侧入式釜用机械密封,应采用双端面密封,在高温及温度变化较大的工况,应在密封壳体
外设置补偿装置。
5.2.10
搅拌轴底部插入式釜用机械密封,应采用双端面密封。当要求在不排除釜内物料情况下更换
机械密封时,密封结构中应带有停车阻断物料泄漏的隔离密封。
密封流体压力作用在补偿环上,使之相对于非补偿环趋于闭合的有效作用面积与密封环密封端面
面积之比称为平衡系数。对于外径处承受高压的机械密封,如图23 a),
其平衡系数按式(1)计算;内径
处承受高压的机械密封,如图23 b), 其平衡系数按式(2)计算。
style="width:3.3534in;height:2.19318in" />
a) 外径处承受高压的机械密封
style="width:3.39997in;height:2.24664in" />
b) 内径处承受高压的机械密封
图 2 3 外径处和内径处承受高压的机械密封
B=(D²-D²)/(D²-D²) (1)
B=(Di-D²)/(D²-D) (2)
式中:
B — 平衡系数,无量纲;
D。— 较窄密封环外径,单位为毫米(mm);
D,—— 平衡直径,单位为毫米(mm);
D;—— 较窄密封环内径,单位为毫米(mm)。
弹性元件施加到密封端面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弹簧比压,其数值按式(3)计算。
style="width:0.99324in;height:0.59334in" /> (3)
GB/T 33509—2017
式中:
p 、— 弹簧比压,单位为兆帕(MPa);
F 、— 弹性元件总弹力,单位为牛顿(N);
A - 密封端面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²)。
作用在密封端面单位面积上净剩的闭合力称为端面比压,按式(4)计算。
p.=(B-λ) △p+p 、 (4)
式中:
p.—— 端面比压,单位为兆帕(MPa);
B ——平衡系数,无量纲;
λ — 反压系数,无量纲;
△p—— 密封端面内外径处压强差,单位为兆帕(MPa);
p 、—— 弹簧比压,单位为兆帕(MPa)。
密封转矩按式(5)计算。
T,=p.Af(Dm/2000) ………………………… (5)
式中:
T,—— 密封转矩,单位为牛米(N ·m);
、 端面比压,单位为兆帕(MPa);
A — 密封端面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²);
f — 摩擦系数,无量纲;
Dm——密封端面平均直径,Dm=(D 。+D;)/2, 单位为毫米(mm)。
摩擦功率按式(6)计算。
style="width:1.24671in;height:0.60676in" /> ………………………… (6)
式中:
Q— 摩擦功率,单位为千瓦(kW);
T,— 密封转矩,单位为牛米(N ·m);
n — 转速,单位为转每分钟(r/min)。
style="width:3.45331in;height:0.6534in" /> ………………………… (7)
式中:
q — 冲洗流量,单位为升每分钟(L/min);
— 摩擦功率,单位为千瓦(kW);
Q 热传导功率,单位为千瓦(kW);
d — 冲洗液相对密度,无量纲;
△T—— 期望的温升,单位为开尔文 K [一般情况最小为5.6 K(10 F)];
GB/T 33509—2017
C。 — 冲洗液比热容,单位为焦耳每千克开[J/(kg ·K)]。
如果没有关于泵的结构和泵送物料的相关数据,热传导功率可按式(8)计算:
Qhs =U×A×D,× △Ths (8)
式中:
Qhs — 热传导功率,单位为千瓦(kW);
U — 材料特性系数;
A —— 传热面积;
(U×A=0.00025)
D.—— 机械密封平衡直径,单位为毫米(mm);
△Ths—— 泵温度与密封腔预期温度之差,单位为开尔文(K)。
6.1.1
耐清水、油及其他弱腐蚀性介质的机械密封宜采用硬对软密封面材料组对,常用组对材料有碳
化硅对碳石墨、碳化钨对碳石墨等。
6.1.2
耐固体颗粒介质、高黏度介质的机械密封,宜采用硬对硬密封面材料组对,常用组对材料有碳化
硅对碳化硅、碳化硅对碳化钨、碳化钨对碳化钨等。
6.1.3
耐强腐蚀性介质的机械密封,宜采用硬对软密封面材料组对,常用组对材料有氧化铝陶瓷对填
充聚四氟乙烯、氮化硅对碳石墨、碳化钨对碳石墨(碱类)、碳化硅对碳石墨等。
除非另有指定,密封轴套应采用不锈钢材料。
6.3.1 清水、油类及一般性介质,宜采用铬钢、铬镍钢等;
6.3.2 腐蚀性介质,宜采用铬镍钢、铬镍钼钢、高镍合金、哈氏合金等。
金属波纹管常用材料有哈氏合金、高镍合金、沉淀硬化型不锈钢、钛合金等,在-40℃~176
℃时,
推荐采用NS3304(C-276), 在-40℃~400℃时,推荐采用CH4169(Inconel718)。
6.5.1 水、油及一般性介质,宜采用丁腈橡胶、氯丁橡胶、氢化丁腈橡胶等。
6.5.2
酸性介质,宜采用聚四氟乙烯、氟塑料包覆橡胶、氟橡胶、乙丙橡胶、全氟化橡胶等。
6.5.3 碱性介质,宜采用聚四氟乙烯、乙丙橡胶、全氟化橡胶等。
6.5.4 烃类介质,宜采用氟橡胶、丁腈橡胶、全氟化橡胶、柔性石墨等。
6.5.5
溶剂类介质,宜采用聚四氟乙烯、柔性石墨、氟塑料包覆橡胶、全氟化橡胶等。
除非另有规定,清水、油类及一般性介质,宜采用铬钢,铬镍钢等,腐蚀性介质宜采用铬镍钢、铬镍钼
钢、高镍合金等。
GB/T 33509—2017
7.1.1
泵用机械密封,密封流体为液体时,泄漏量应符合表5的规定;密封流体为气体(干气密封)时,
静态泄漏量应符合表6的规定,动态泄漏量应符合表7的规定,或采用EPA21
方法测量挥发性介质蒸
气浓度应小于1000 mL/m³。
表 5 泄漏量 单位为毫升每小时
|
|
|
---|---|---|
|
|
|
|
|
|
|
|
|
表 6 静态泄漏量 单位为标立方米每小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7 动态泄漏量 单位为标立方米每小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2
釜用机械密封,密封流体为液体时,泄漏量规定为:轴径不大于80 mm
时,泄漏量应不大于
5mL/h; 轴 径 大 于 8 0 mm
时,泄漏量应不大于8 mL/h 。
GB/T 33509—2017
7.2.1 泵用机械密封,以清水为介质进行试验,运转100 h
软质材料的密封环磨损量不大于0.02 mm。
7.2.2 釜用机械密封,以清水或20号机油为介质进行试验,运转100 h
软质材料的密封环磨损量不大 于0.03 mm。
在选型合理、安装使用正确的情况下,被密封介质为清水、油类及类似介质时,机械密封的使用期不
少于8000 h。 被密封介质为腐蚀性介质时,机械密封的使用期不少于4000 h。
使用条件苛刻时不受
此限。泵用干气密封使用期不少于16000 h。
8.1 泵用机械密封循环保护(支持)系统应符合JB/T 6629 的规定。
8.2 釜用机械密封循环保护(支持)系统应符合 HG/T 21572及 HG/T 2122
的规定。
9.1 泵用机械密封试验方法执行GB/T 14211。
9.2 釜用机械密封试验应符合 HG/T 2099 及 GB/T 24319 的规定。
10.1 机械密封出厂时应附有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和检验人员签章的合格证。
10.2
包装箱内应附有产品使用说明书及装箱清单,包装箱外应标明;产品名称、型号与数量;制造厂名
称与地址、生产许可证编号;毛重,kg;收货单位与地址;出厂日期;"防潮""小心轻放""怕压"等标志。
10.3
机械密封应放在通风、干燥的仓库内,并远离火源,避免与酸、碱接触。在正常的保管条件下,制
造厂应保证机械密封自出厂之日起12个月内不锈蚀或失效。
更多内容 可以 GB-T 33509-2017 机械密封通用规范. 进一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