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本文是学习GB-T 33033-2016 木槿曼粉蚧检疫鉴定方法.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木槿曼粉蚧 Maconellicoccus
hirsutus(Green)的检测、标本制作和室内鉴定等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进出境植物检疫、国内植物检疫和大田防治工作中的木槿曼粉蚧的检测、标本制作和

鉴定。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腹脐 circulus

位于虫体腹部腹面第3、4腹节间,常以局部角质化的狭窄硬化框为界限。

注:腹脐的数目和大小在不同种类的蚧虫中变化很大,又名腹裂。

2.2

背孔 ostioles

着生在虫体背面的一横裂如嘴唇状的构造,数目通常为两对,少数种类只具一对。

注:背孔按着生的位置分为前背孔和后背孔。前背孔着生在前胸背板上,后背孔着生在第6腹节背板上,又名

背裂。

2.3

disk pores

蚧虫分泌蜡腺的一种类型,包括单孔、三孔腺、五孔腺、多孔腺、筛状孔等多种形状的腺体。

2.4

单孔 discoidal pores

盘腺的一种,简单的孔腺,腺孔只有一个,没有明显的小室。

2.5

三孔腺 trilocular pores

盘腺的一种,各种大小的略呈三角形或圆形的硬化结构,其中部有三个长形的腺孔。

2.6

五孔腺 quinquelocular pores

盘腺的一种,具有5个腺孔。

2.7

多孔腺 multilocular pores

盘腺的一种,不同直径的圆形或卵圆形硬化孔,腺孔多于5个。

2.8

领状管腺 oral-collar tubular ducts

蚧虫泌蜡腺的一种类型,圆柱形,有不同的直径和长度,管筒的两边近于平行,管口有一圈狭窄的硬

化环包围着。

GB/T 33033—2016

2.9

蕈状管腺 oral-rim tubular ducts

与领状管腺类似,不同在于管筒的腺口周围有一圈突出的角质状的、成半球形的突起。

2.10

刺孔群 cerarii

粉蚧科中许多种类都具有的特殊泌蜡构造,常着生在虫体背面边缘,少数种类背面中部也有分布。

注:刺孔群一般有两个,少数一个或数个圆锥状刺和聚集在刺附近的三孔腺或少数五孔腺,并常由一些毛共同
组成。

2.11

肛环 anal ring

肛门开口处的硬化环状结构,常为椭圆形,其上具有成列环孔和肛环毛。

2.12

尾瓣 anal lobes

肛环两侧的突出部分。

注:尾瓣端部具1根长刚毛,称端毛。端毛基部腹面常有不同形状的硬化片、硬化棒或硬化条。

3 木槿曼粉蚧的基本信息

学名:Maconellicoccus hirsutus(Green)。

异名:Pseudococcus hibisci Hall,1921;Phenacoccus quarternus Ramakrishna
Ayyar,1921;Phe- nacoccus glomeratus Green,1922;Pseudococcus crotolariae
Miller,1932;Spilococcus perforatus De Lotto,1954;Paracoccus pasaniae
Borchsenius,1962;Pseudococcus crotolariae Yunus&.Ho,1980;Phe-

nacoccus quarternus Varshney,1992。

俗名:grape mealybug,hirsutus mealybug,pink hibiscus mealybug,pink
mealybug。

分类地位:昆虫纲 Insecta,半翅目 Hemiptera,蚧总科 Coccoidea,粉蚧科
Pseudococcidae,曼粉蚧属

Maconellicoccus Ezzat。

木槿曼粉蚧的其他信息参见附录 A。

4 方法原理

依据木槿曼粉蚧的为害习性和为害状进行检测,收集样本。雄成虫寿命短,形态特征单一,不作为
种的鉴定依据。分类鉴定主要以雌成虫的形态特征为依据,取得雌成虫样本,将雌成虫制作成玻片标

本,显微镜下观察玻片标本,根据形态特征对种类进行判定。

5 器材和试剂

5.1 器材

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酒精灯、水浴锅、温箱、小烧杯、比色皿、放大镜、小镊子、解剖针(刀)、接种

环、小毛笔、载玻片、盖玻片、标签等。

5.2 试剂

10%氢氧化钾或10%氢氧化钠、蒸馏水、70%乙醇、95%乙醇、无水乙醇、冰乙酸、酸性品红、中性树

胶、丁香油、甘油、二甲苯、苯酚等。

GB/T 33033—2016

6 现场检测

对可能携带粉蚧的水果、苗木、花卉等检疫物各部位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果实的果柄、果蒂及植株的
叶片、嫩枝、嫩茎等幼嫩、粉蚧可食部位。寄生部位常伴有白色的蜡粉,在现场检测时,如发现粉蚧,应将

其放入样品袋中,做好现场记录,送实验室进行鉴定。

7 实验室鉴定

7.1 若虫的饲养

当只发现有粉蚧若虫时,应将其接入盆栽寄主植物上并置于25℃~28℃条件下培养,待发育至成

虫时再作形态鉴定。

7.2 玻片标本制作

实验室鉴定以雌成虫玻片标本为鉴定依据,木槿曼粉蚧玻片标本制作程序见附录
B。

7.3 鉴定特征

7.3.1 曼粉蚧属 Maconellicoccus Ezzat
雌成虫鉴定特征

此属雌成虫长椭圆形。触角9节。背孔2对,发达。刺孔群1对~18对不等,各有2根锥刺和三
孔腺群组成,无附毛。盘腺有2种:三孔腺和多孔腺;三孔腺分布体背、腹两面;多孔腺通常分布在腹面;
无五孔腺。管腺有2种:蕈状管腺和领状管腺;覃状管腺有或有时缺,通常只分布在虫体的背面;领管状

腺通常分布在虫体腹面边缘。腹面毛细长,背毛粗短。

7.3.2 木槿曼粉蚧 Maconellicoccus
hirsutus(Green)雌成虫鉴定特征

雌性成虫外观特征观察:活虫体长椭圆形(参见附录C
中图C.1),红褐色或橙粉色,被有薄蜡白粉,

体末有7对蜡丝。

玻片标本形态特征观察:在玻片上体卵圆形(参见附录 D 中图 D.1), 体长约2.5
mm~3.0 mm,宽

约1.5 mm。
触角9节,眼在其后近头缘。腹脐大,椭圆形或方形,在第3、4腹节腹板间,偶尔有节间褶
横过。足细长,爪下无齿。背孔2对,内缘硬化,发达,每瓣上有1根~2根毛和少数三孔腺。肛环在背
末,有成列环孔和6根长环毛,其长略过环径。尾瓣稍发达,其腹面有硬化棒,端毛长于环毛。刺孔群为
5对~7对,除末对外,所有刺孔群均有2根锥刺,无附毛,只有1个~3个三孔腺;末对刺孔群有2根~
3根锥刺,有6个三孔腺,3根附毛。三孔腺分布背、腹面。多孔腺常具10孔眼,只分布在体腹面,在第
5~8腹节前、后缘各有1横列,此外第3、4腹节及第9节上也有少量分布。管腺有2种:覃状管腺和领
状管腺,覃状管腺在头胸部背面成群分布,在腹节背面排成横带状,覃管状腺在体腹面数量较少,仅分布
于体缘区和亚缘区。领状管腺均匀分布背、腹面,腹面常多于背面,前面小于后面。腹面毛较细长,背毛

较粗短。

7.4 与曼粉蚧属其他常见种的区别

曼粉蚧属已记录8种,木槿曼粉蚧与该属其他粉蚧的区别和检索表参见附录 E。

8 结果判定

以雌成虫形态特征为依据,其余特征描述可作参考。符合7.3.2特征即可判定为木槿曼粉蚧。

GB/T 33033—2016

9 标本保存

木槿曼粉蚧各龄若虫、成虫均可用乙醇-甘油保存液保存,成虫也可制成玻片标本保存,同时记录害

虫名称、截获时间、地点、人员等相关信息。

GB/T 33033—2016

A

(资料性附录)

木槿曼粉蚧的其他信息

A.1 地理分布

亚洲:中国(广东、广西、福建、香港、澳门、台湾)、孟加拉、文莱、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老 挝、黎巴嫩、马来西亚、马尔代夫、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菲律宾、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斯里兰卡、

泰国、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越南、也门等。

非洲:贝宁、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乍得、刚果、埃及、加蓬、冈比亚、肯尼亚、利比里亚、尼日尔、

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塞舌尔、索马里、苏丹、坦桑尼亚、赞比亚等。

北美洲:墨西哥、美国等。

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安圭拉岛、阿鲁巴岛、巴哈马群岛、巴巴多斯岛、洪都拉斯、多米尼克、多米尼加、
格林纳达、瓜德罗普岛、危地马拉、海地、牙买加、马提尼克岛、蒙特塞拉特岛、安的列斯群岛、波多黎哥、

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岛、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维尔京群岛等。

南美洲:圭亚那、苏里南、委内瑞拉等。

大洋洲:澳大利亚、关岛、密克罗尼西亚、帕劳群岛、巴布亚岛、新几内亚岛、萨摩亚群岛、所罗门群

岛、汤加、图瓦卢、瓦努阿图、西萨摩亚等。

A.2 寄主植物

木槿曼粉蚧的主要寄主植物见表 A.1。

A.1 木槿曼粉蚧的主要寄主植物

序号

寄主名称

序号

寄主名称

1

木槿 Hibiscus syriacus(锦葵科)

18

香蕉Musa paradisiaca(芭蕉科)

2

红麻 Hibiscus cannabinus(锦葵科)

19

葡萄Vitis vinifera(葡萄科)

3

扶桑 Hibiscus rosa-sinensis(锦葵科)

20

番木瓜Carica papaya(番木瓜科)

4

秋葵 Abelmoschus esculentus(锦葵科)

21

藜 Chenopodium album(藜科)

5

棉花Gossypium spp. (锦葵科)

22

[仙人掌](https://siduwenku.com/search?f=new&wd=%E4%BB%99%E4%BA%BA%E6%8E%8C)Opuntia stricta(仙人掌科)

6

柑橘Citrus reticulata(芸香科)

23

天冬Asparagus cochinchinensis(百合科)

7

苹果 Malus domestica(蔷薇科)

24

海枣Phoenix dactylifera(棕榈科)

8

樱桃Prunus pseudocerasus(蔷薇科)

25

[夹竹桃](https://siduwenku.com/search?f=new&wd=%E5%A4%B9%E7%AB%B9%E6%A1%83) Nerium oleander(夹竹桃科)

9

合欢 Albisia julibrissin(豆科)

26

柚木Tectona grandis(马鞭草科)

10

菜豆 Phaseolus vulgaris(豆科)

27

石榴 Punica granatum(石榴科)

11

花生 Arachis hypogaea(豆科)

28

玉米Zea mays(禾本科)

12

大豆Glycine max(豆科)

29

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禾本科)

13

刺桐Erythrina indica(豆科)

30

甘蓝 Brassica oleracea(十字花科)

14

桑 Morus spp. (桑科)

31

辣椒Capsicum annuum(十字花科)

15

番石榴Psidium guajava(桃金娘科)

32

番茄 Solanum lycopersicum(茄科)

16

番荔枝Annona squamosa(番荔枝科)

33

芹菜Apium graveolens(伞形科)

17

芒果Mangifera indica(漆树科)

34

巴豆 Fructus Crotonis(大戟科)

GB/T 33033—2016

A.3 生物学特性及为害

A.3.1 生物学特性

该虫具有非常强的繁殖能力。在我国南宁地区一年发生3代~4代,世代重叠,以受精雌成虫和若
虫越冬;4月~11月均有发生,4月上中旬成虫开始产卵,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第1代若虫开始孵化。
在印度,雌成虫在1周的产卵中可产卵150个~600个,卵期为6 d~9d;
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完成每
个世代仅需5周,1年可以繁殖高达15代,所以夏秋,可以看到该虫严重的世代重叠现象;卵和其他虫

态均可以在寄主或土壤中越冬。

A.3.2 为害

木槿曼粉蚧雌虫和若虫在枝梢和叶背吸取汁液,抑制其生长使得枝条变形,引起植物长势衰退,生
长缓慢,花蕾脱落,叶片变黄,嫩枝干枯,甚至植株死亡。同时该虫分泌大量的蜡粉,并诱发煤污病,降低

了观赏植物的观赏价值。在印度和巴基斯坦还严重为害棉花等经济作物。

A.4 传播途径

木槿曼粉蚧低龄若虫可随风、雨、鸟类、覆盖物、机械等传播到健康植株。由于具蜡质,虫体常被动
地黏附于田间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动物或人体上而传播、扩散。若虫也可随灌溉水流动而扩散。木
槿曼粉蚧发生时,常见与蚂蚁共生的现象,蚂蚁常会将若虫从受感染植株搬运到健康植株上。远距离传

播主要靠寄主植物及其产品、栽培介质和运输工具进行。

GB/T 33033—2016

B

(规范性附录)

木槿曼粉蚧雌成虫玻片标本制作方法

B.1 标本固定

挑取样品上的粉蚧置入70%乙醇中杀死固定2 h,
以备制作玻片标本。如需长期保存,则在70%乙

醇中加入少量甘油(50:1)作为保存液。

B.2 净化

通常把已经在70%乙醇中固定的虫体用解剖针在虫体背面刺小洞,或用解剖刀在虫体中腹背交界
处划开一条开口。然后将标本移入加有10%氢氧化钾或10%氢氧化钠溶液的小烧杯或其他小型容器
中,置于水浴锅中加热,以不沸腾为度,定时观察,直至体外蜡质和虫体内含物全部融化,彻底清除内含

物,虫体变为清洁透明,以便看清虫体表面的细微结构,净化时间以标本透明为准。

B.3 漂洗

经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处理过的标本,应用清水漂洗。将经碱液净化处理的标本转移到酸性乙醇

(冰醋酸10 mL, 蒸馏水45 mL,95% 乙醇45 mL) 中,漂洗中和10 min。

B.4 染色

染色时以浅的器皿如表面皿或凹玻片等为好,可看得清楚,便于操作。将标本转移到酸性品红(酸

性品红95%乙醇饱和溶液)中染色,染色时间视标本着色情况而定, 一般在8 h
以上。

B.5 脱水

用70%乙醇洗掉多余染色剂,再依次经过95%乙醇、100%乙醇脱水各5 min。

B.6 固色透明

移入二甲苯酚(二甲苯:苯酚为3:1)内5 min~10min,
进一步透明;移入二甲苯中1 min~3 min

使颜色固定;移入丁香油中10 min~30 min或更长时间。

B.7 整姿封盖

将标本转移到载玻片上,丁香油未干时立刻整理姿式,然后加一滴中性树胶,整姿后用盖玻片封片。

GB/T 33033—2016

C

(资料性附录)

木槿曼粉蚧雌性活虫体外观形态图

木槿曼粉蚧雌性活虫体外观形态如图 C.1 所示。

style="width:5.66652in;height:7.16012in" />

注:引自:http://www.sel.barc.usda.gov/scale/

C.1 木槿曼粉蚧 Maconellicoccus
hirsutus(Green)雌性活虫体外观形态

GB/T 33033—2016

附 录 D

( 资 料 性 附 录 )

木 槿 曼 粉 蚧 雌 成 虫 形 态 特 征 图

多孔腺

注1: 背腹半分图:中线左侧示背面,右侧示腹面。

注2: 仿 Williams,2004。

D.1 木槿曼粉蚧 Maconellicoccus
hirsutus(Green)雌成虫形态特征图

GB/T 33033—2016

E

(资料性附录)

曼粉蚧属常见种检索表

1 有腹脐 2

无腹脐 6

2 刺孔群4对~7对,仅分布在腹部 3

刺孔群1对,位于臀瓣上 5

3 覃状管腺有大小两种不同的类型,触角长 500 μm~630 μm M.ugandaeLaing

覃状管腺只有一种类型,触角长度小于480μm 4

4
领状管腺在体节中区背面排成横带状,腹脐椭圆形或方形,宽一般85μm~140μm,只是偶尔

有节间褶横过,覃状管腺宽3.7μm~5μm,长7.5μm~8.5 μm M.hirsutusGreen

背面无领状管腺,腹脐宽一般150μm~195μm,两侧有缺口,有节间褶横过,蕈状管腺宽

6.25 μm~7.50μm宽,长12.5μm M.ramchensisWilliams

5
每个覃状管腺的管口有明显突出的硬化框,背部无领状管腺,胸部腹面无多孔腺………………

……………………………………… M.tasmaniaeWilliams

每个覃状管腺的管口有不太突出的硬化框,背部有领状管腺且每个领状管腺形状一致,胸部腹

面有多孔腺 M.lanigerusFuller

6
刺孔群1对,位于臀瓣上,覃状管腺有两种类型,每种宽度都小于三孔腺,管口具有不太明显的

或硬化或膜质化的边框 M.australiensisGreen&.Lidgett

刺孔群4对,蕈状管腺宽度大于三孔腺,管口有明显突出的硬化框
7

7 背面有领状管腺,腿节上有锥刺状刚毛 M.leptospermiWilliams

背面无领状管腺,腿节上无锥刺状刚毛,仅有鞭毛状刚毛
M.multiporiTakahashi

注:该检索表译自EPPO Standards PM 7/70 Maconellicoccus hirsutus。

GB/T 33033—2016

延伸阅读

更多内容 可以 GB-T 33033-2016 木槿曼粉蚧检疫鉴定方法. 进一步学习

联系我们

T-GDTEX 23.12—2023 纺织工业互联网标识信息规范 第12部分:内衣.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