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本文是学习GB-T 32956-2016 钢铁行业链箅机-回转窑焙烧球团系统热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行业链算机-回转窑焙烧球团系统热平衡测试与计算基准、设备概况及主要技术

参数、测试的准备、测试步骤、测试部位及方法、物料平衡计算、热平衡计算。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行业以固体燃料为主的链算机-回转窑焙烧球团系统的热平衡测试与计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76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

GB 50491 铁矿球团设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 5049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热平衡测试与计算基准

4.1 基准温度和湿度

链算机-回转窑系统所在车间内距离设备1 m 处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

4.2 燃料发热量

采用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4.3 热平衡测试范围

根据需要可做全系统的热平衡测试与计算(即包括链算机、回转窑及环冷机),亦可分别作链算机、

回转窑及环冷机各系统热平衡的测试与计算。

4.4 热平衡测试时间

在物料品种及规格不变、系统工况稳定的情况下连续测试。热平衡测试应在链算机-回转窑系统连
续运行的8 h 内完成,每天测试次数不能少于2次,连续测试3 d。
物料量、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测

试每班不少于4次,然后取平均值。

4.5 热平衡计算单位

以每小时消耗的热为计算单位,即 kJ/h。

GB/T 32956—2016

5 设备概况及主要技术参数

通过调查表模式对设备概况及主要技术参数进行统计,并参照附录 A 填写。

6 测试的准备

6.1 熟悉设备状况

熟悉系统及相关设备的机构、性能、操作与运行情况,并了解生产工艺及主要工作参数等。

6.2 制定测试方案

根据测试目的及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测试方案。

6.3 组织测试人员

根据测试方案组织测试人员。测试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指挥,按工作需要对测试人员进行分工,并

进行现场安全和测试技术的培训。测试时应严格遵守现场的安全生产制度。

6.4 检修设备与测试仪器和工具的准备

测试前应对被测试系统及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及检修,以保证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准
备好测试仪器及所需工具,对现场已有的仪表及各种便携式测试仪器进行校正,达到测试要求的精度和

准确度。现场无计量装置时应在测试前安装计量装置或准备计量器具。

6.5 选择测试时机

测试前及测试过程中被测试系统工作应连续稳定。

6.6 预备性测试

正式测试前应进行必要的预备性测试,验证测试方法的准确性和测试手段的可靠性。

7 测试步骤

根据测试方案,在预定部位安装测试装置。按测试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测试与记录。采用以测量
为主,现场观察及控制中心记录数据为参考的方法,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按本标准的计算方法

进行计算。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提供测试报告。

8 测试内容及方法

8.1 燃料

8.1.1 燃料的用量

燃料的用量可由工厂现有的计量装置读取。

8.1.2 燃料的取样分析及发热量测试

在燃料场按GB/T476
的规定进行取样、化验分析。得到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GB/T 32956—2016

8.1.3 燃料温度

在混料前用红外测温仪对燃料温度测试。

8.2 链算机

其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按表1的规定进行。

1 链算机测试内容及方法

序号

项目名称

测点部位

测试仪器或方法

1

进入物料的量

物料入口处

在线计量装置

2

进入物料的温度

物料入口处

红外测温仪

3

进入物料的成分

物料入口处

取样化验分析

4

干返料的量

干返料出口处

在线计量测量

5

干返料的初始温度

干返料入口处

红外测温仪

6

生料中的含水量

物料入口处

取样化验分析

7

飞灰的量

除尘器处

烟尘采样仪测试

8

排出物料的量

物料出口处

在线计量装置

9

排出物料的温度

物料出口处

红外测温仪或热电偶

10

排出物料的成分

物料出口处

取样化验分析

11

鼓风段 、

预热 一 段、

预热二段、

进入气体

成分

气体入口处

便携式气体分析仪

或取样化验分析

12

温度

气体入口处

热电偶

13

流量

气体入口处

皮托管

14

压力

气体入口处

压力计

15

抽风段进入气体成分、温度、

流量、压力

采用预热二段排出气体成分、温度、流量、压力

16

鼓风段 、

抽风段、

预热 一 段、

预热二段、

排出气体

成分

气体出口处

便携式气体分析仪

或取样化验分析

17

温度

气体出口处

热电偶

18

流量

气体出口处

皮托管

19

压力

气体出口处

压力计

20

冷却水流量

现场计量装置或超声波流量计

21

冷却水出口温度

出口管道处

温度计

22

各段炉体表面温度及算板温度

距离被测物1m处

红外测温仪

每平方米测点应不少于5个

23

算板的温度

算板出、进口处

采用接触式测量,

如埋入式热电偶等方法测试

8.3 回转窑

其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按表2的规定进行。

GB/T 32956—2016

2 回转窑测试内容及方法

序号

项目名称

测点部位

测试方法

1

入窑生料的量

窑入口处

现场计量装置或由产量反算

2

入窑生料的温度

窑入口处

红外测温仪

3

入窑生料的成分

窑入口处

取样化验分析

4

熟料产量

出料处

现场计量装置或由环冷机反算

5

熟料温度

出料处

红外测温仪

6

熟料的成分

出料处

取样化验分析

7

燃料量

燃料入口处

现场计量装置

8

燃料温度

燃料入口处

红外测温仪

9

助燃空气温度

燃烧器入口处

热电偶

10

助燃空气量

燃烧器入口处

现场计量装置

11

二次风的量

进口管道处

皮托管

12

二次风的温度

进口管道处

热电偶

13

烟气的量

窑尾

按气体收入量及反应消耗量差值进行计算

14

烟气的温度

窑尾

热电偶

15

烟气的成分

窑尾

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或取样化验分析

16

冷却水的量

冷却水管

现场计量装置或超声波流量计

17

冷却水的进、出口温度

冷却水管进、出口处

热电偶

18

冷却风的量

入口管道处

皮托管或热球风速仪

19

冷却风的进、出口温度

冷却风的进、出口处

热电偶

20

窑体外表面温度

窑体外表面处,按工艺分段测量

红外测温仪

每平方米测点不少于5个

8.4 环冷机

其测试内容和测试方法按表3的规定进行。

3 环冷机测试内容及方法

序号

项目名称

测点部位

测试方法

1

进料量

环冷机进口处

现场计量装置或根据产量反算方法计算

2

进料温度

环冷机进口处

红外测温仪或热电偶

3

进料成分

环冷机进口处

取样化验分析

4

出料量

环冷机出口处

现场计量装置

5

出料温度

环冷机出口处

红外测温仪或热电偶

6

出料成分

环冷机出口处

取样化验分析

7

环冷冷却风机气体流量

环冷冷却风机处

皮托管

GB/T 32956—2016

表 3 ( 续 )

序号

项目名称

测点部位

测试方法

8

环冷冷却风机气体温度

环冷冷却风机处

热电偶

9

一冷段

排出气体温度

环冷机进口处

热电偶

10

排出气体流量

一冷管道

皮托管

11

排出气体成分

环冷机进口处

取样化验分析

12

二冷段

排出气体温度

二冷管道

热电偶

13

排出气体流量

二冷管道

皮托管

14

排出气体成分

二冷管道

取样化验分析

15

三冷段

排出气体温度

三冷管道

热电偶

16

排出气体流量

三冷管道

皮托管

17

排出气体成分

三冷管道

取样化验分析

18

四冷段

排出气体温度

四冷管道

热电偶

19

排出气体流量

四冷管道

皮托管

20

排出气体成分

四冷管道

取样化验分析

21

其他各处水冷水流量

现场计量装置

22

其他各处水冷进、出口水温

现场计量装置

23

其他各处风冷进风量

现场计量装置

24

其他各处风冷进、出口风温

现场计量装置

25

外表面温度

环冷机内外表面及上部封盖处

红外测温仪

每平方米测点不少于5个

9 物料平衡计算

9.1 链算机物料平衡计算

9.1.1 链算机物料收入计算

9.1.1.1 进入链算机的物料的量计算按式(1

style="width:1.05995in;height:0.60654in" />

式中:

M₁—— 进入链算机物料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M—— 测试周期内,进入链算机总的物料的量,单位为千克(kg);

t — 链算机系统一个测试周期的时间,单位为小时(h)。

9.1.1.2 鼓风干燥段鼓入气体的量计算按式(2

M₂=p₂V₂

式中:

M₂— 进入鼓风干燥段气体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p₂-— 进入鼓风干燥段气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

………………………… (1)

…………… …… (2)

GB/T 32956—2016

V₂—— 进入鼓风干燥段气体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9.1.1.3 抽风干燥段鼓入气体的量M。
即为预热二段排出气体的量,计算方法同9.1.1.2。

9.1.1.4 预热一段鼓入气体的量M,
即为环冷二段排出气体的量,计算方法同9.1.1.2。

9.1.1.5 预热二段鼓入气体的量M,
即为回转窑烟气的量,计算方法同9.1.1.2。

9.1.1.6 预热二段吸入气体的量计算按式(3

M₆=M¹+M′—M₅ ………………………… (3)

式中:

M₆—— 预热二段吸入气体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M!— 预热一段排出气体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计算方法见9.1.2.4;

M:— 预热二段排出气体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计算方法见9.1.2.5。

9.1.1.7 飞灰及除尘灰的量计算按式(4

M,=M′ … ………………… (4)

式中:

M₇—— 进入链算机飞灰及除尘灰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M′— 飞灰及除尘灰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计算方法见9.1.2.7。

9.1.1.8 链算机物料收入总和计算按式(5

≥M=M₁+M₂+M₃+M₄+M₅+M₆+M (5)

式中:

∑M—— 链算机物料收入总和,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9.1.2 链算机物料支出计算

9.1.2.1 出链算机物料的量M '计算方法同9.1.1.1。

9.1.2.2 鼓风干燥段排出气体的量计算按式(6

M²=p₂V₂ ………………………… (6)

式中:

M/— 鼓风干燥段排出气体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p?— 鼓风干燥段排出气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

V:—— 鼓风干燥段排出气体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9.1.2.3 抽风干燥段排出气体的量计算按式(7
M=p3V₇ … …………………… (7)

式中:

M:—— 抽风干燥段排出气体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p³—— 抽风干燥段排出气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

V:—— 抽风干燥段排出气体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9.1.2.4 预热一段排出气体的量计算按式(8
M⁴=p(V′ ………………………… (8)

式中:

M′——预热一段排出气体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p¹— 预热一段排出气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

V!—— 预热一段排出气体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9.1.2.5 预热二段排出气体的量M‘ 计算方法同9.1.1.2。

9.1.2.6 干返料的量M’
采用现场计量装置读数或根据生产实践计算。

9.1.2.7 飞灰及除尘灰的量计算按式(9

GB/T 32956—2016

M,=fV …………… ………… (9)

式中:

f — 飞灰及除尘灰的含量,%;

V'—— 除尘器中烟气的质量流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9.1.2.8 物料平衡各项收入总和2M
与已测各项支出总和之差即为差值△M, 按式(10)计算:

△M=2M-(M(+M′+M³+M'+M)+M6+M;) (10)

差值包括未测出的支出及误差。物料平衡允许相对误差值为±5%以内,见式(11)。

style="width:2.65327in;height:0.68662in" /> (11)

9.1.2.9 链算机物料支出的总和计算按式(12

2M'=M{+M,+M³+M'+M⁵+M⁶+M′ ………………… (12)

式中:

∑M' 链算机物料支出总和,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9.1.3 链算机系统物料平衡表

链算机系统物料平衡表见表4。

表 4 链算机物料平衡表

物料收入

物料支出

符号

项 目

kg/h

%

符号

项 目

kg/h

%

进入链算机的物料的量

M

出链算机物料的量

M2

鼓风干燥段鼓入气体的量

M:

鼓风干燥段排出气体的量

抽风干燥段鼓入气体的量

M

抽风干燥段排出气体的量

预热一段鼓入气体的量

M

预热一段排出气体的量

.

预热二段鼓入气体的量

M!

预热二段排出气体的量

.

预热二段吸入气体的量

M

干返料的量

飞灰及除尘灰的量

M}

飞灰及除尘灰的量

△M

差值

∑M

合计

100

△M'

合计

100

9.2 回转窑物料平衡计算

9.2.1 回转窑物料收入计算

9.2.1.1 燃料消耗的量计算按式(13

style="width:1.24671in;height:0.6666in" />

…………………………

(13)

式中:

Mn— 回转窑燃料的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M, 。— 测试周期内,回转窑燃料消耗的总量,单位为千克(kg);

th —回转窑一个测试周期的时间,单位为小时(h)。

9.2.1.2 入窑料球的量M 计算方法同9.2.1.1。

GB/T 32956—2016

9.2.1.3 助燃风量计算按式(14

Mn3 =Pn₃Vn3

式中:

M₂3— 助燃风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pn3— 助燃风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

Vn₃— 助燃风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9.2.1.4 二次风量计算按式(15

M =pV

式中:

M— 二次风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Ph₄—— 二次风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

V— 进入鼓风干燥段气体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9.2.1.5 回转窑物料收入总和计算按式(16

∑M,=M +M₂+M₃+M

式中:

2M 回转窑物料收入总和,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9.2.2 回转窑物料支出计算

9.2.2.1 出窑熟料的量M 计算方法同9.2.1.1。

9.2.2.2 烟气的量计算按式(17

Mh₂=ph2V%2

式中:

M/2—— 回转窑排出烟气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 …………… (14)

…… ……………… (15)

………………………… (16)

………………………… (17)

p/2— 回转窑排出烟气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

Vh₂— 回转窑排出烟气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9.2.2.3 物料平衡各项收入总和
style="width:0.48546in;height:0.27333in" />
与已测各项支出总和之差即为差值△M, 按式(18)计算:

△M,=2M,-(M/₁+M/z) (18)

差值包括未测出的支出及误差。物料平衡允许相对误差值为士5%以内,见式(19)。

style="width:2.80667in;height:0.6732in" /> (19)

9.2.2.4 回转窑物料支出总和计算按式(20

∑M/=Mh+M/₂+ △M′ ………………………… (20)

式中:

∑M/—— 回转窑物料支出总和,单位为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9.2.3 回转窑系统物料平衡表

回转窑系统物料平衡表见表5。

表 5 回转窑物料平衡表

收入

支出

符号

项 目

kg/h

%

符号

项 目

kg/h

%

M

燃料消耗的量

Mi

出窑熟料的量

GB/T 32956—2016

表5(续)

收入

支出

符号

项 目

kg/h

%

符号

项 目

kg/h

%

₁₂

入窑料球的量

烟气的量

M₁ s

助燃风量

△M!

差值

₁₄

二次风量

∑M

合计

100

∑M

合计

100

9.3 环冷机物料平衡计算

9.3.1 环冷机物料收入计算

9.3.1.1 进入环冷机料球的量计算按式(21

style="width:1.28006in;height:0.66in" /> ………… … ……… (21)

式中:

Mu— 进入环冷机料球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M.— 测试周期内,进入环冷机料球的总量,单位为千克(kg);

ti — 环冷机一个测试周期的时间,单位为小时(h)。

9.3.1.2 进入环冷机的冷风量计算按式(22

ML₂=Pz₂VL2 ………………………… ( 22)

式中:

M₁2— 进入环冷机的冷风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Pu₂— 进入环冷机冷风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

V₂— 进入环冷机冷风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9.3.1.3 环冷机物料收入总和计算按式(23

2M,=Mui+ML2 ………………………… (23)

式中:

2M— 环冷机物料收入总和,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9.3.2 环冷机物料支出计算

9.3.2.1 料球出料量M 计算方法同9.3.1.1。

9.3.2.2 一冷段排出气体量M₂ 计算方法同9.3.1.2。

9.3.2.3 二冷段排出气体量M{3 计算方法同9.3.1.2。

9.3.2.4 三冷段排出气体量Ml 计算方法同9.3.1.2。

9.3.2.5 四冷段排出气体量M '计算方法同9.3.1.2。

9.3.2.6 漏风量计算按式(24

Mis=pmV ………………………… ( 24)

式中:

Mls— 环冷机漏风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p —— 漏风气体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

V —— 漏风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GB/T 32956—2016

9.3.2.7 物料平衡各项收入总和
style="width:0.46712in;height:0.2665in" />
与已测各项支出总和之差即为差值△M,, 按式(25)计算:

△M₁=2M-(Mh+M₂+M +Ml+M′₅+M) (25)

差值包括未测出的支出及误差。物料平衡允许相对误差值为士5%以内,见式(26)。

style="width:2.7999in;height:0.69322in" /> (26)

9.3.2.8 环冷机物料支出总和计算按式(27

∑Mi=M +M¹₂+Ma+Ml+Ms+Mt₆+ △M …………… (27)

式中:

2M' 环冷机物料支出总和,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9.3.3 环冷机物料平衡表

环冷机物料平衡表见表6。

表 6 环冷机物料平衡表

收入

支出

符号

项 目

kg/h

%

符号

项 目

kg/h

%

Mu

进入环冷机料球的量

Mh

料球出料量

ML2

进入环冷机的冷风量

Ml₂

一冷段排出气体量

Mt₃

二冷段排出气体量

Mla

三冷段排出气体量

Mls

四冷段排出气体量

Ml。

漏风量

△M

差值

2M

合计

100

∑M;

合计

100

10 热平衡计算

10.1 链算机热平衡计算

10.1.1 链算机热收入项目计算

10.1.1.1 物料带入的热计算按式(28

Q₁=M₁(Cit₁—Ciet) ………………………… (28)

式中:

Q₁ — 物料带入的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t. — 环境温度,在不受外界辐射影响下测试,单位为摄氏度(℃);

t1 物料的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C₁ 及 Cu— 物 料 在 0 至ti 及
t。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 · ℃)]。

10.1.1.2 鼓风干燥段气体带入的热计算按式(29

Q₂=M₂(C₂t₂-C₂t₆) ………………………… ( 29)

式中:

Q₂ — 鼓风干燥段气体带入的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GB/T 32956—2016

t2 鼓风干燥段气体的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C₂ 及 C₂— 鼓 风 干 燥 段 气 体 在 0 至 t₂ 及 t.
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

度[kJ/(kg · ℃)]。

10.1.1.3 预热一段气体带入的热Q₃ 计算方法同10.1.1.2。

10.1.1.4 预热二段气体带入的热Q₄
计算方法同10.1.1.2。

10.1.1.5 化学反应放出的热计算按式(30

Q₅=Qs- 1+Qs-2-Q5-3

…………………………

(30)

式中:

Q₅ — 化学反应放出的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Q5- 1— 氧化亚铁氧化放出的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Q₅-:—— 硫化物氧化放出的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Q₅-3—— 碳酸盐分解吸收的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Q₅- 按式(31)计算:

Q- 1=1952.06(M{FeO'-M,FeO) ………………………… (31)

式中:

1952.06——氧化亚铁氧化放热系数,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FeO' — 出链算机的物料中氧化亚铁的含量,%;

FeO —— 进入链算机的物料中氧化亚铁的含量,%。

Q₅-2 按式(32)计算:

Q₅-2=6901. 18×1.875(M′S'-M₁S) (32)

式中:

6901.18——硫氧化放热系数,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S' — 出链算机的物料中硫的含量,%;

S — 进入链算机的物料中硫的含量,%。

Q₅-3 按式(33)计算:

style="width:7.55342in;height:0.6534in" />

式中:

………

( 33)

2949.12、2854.5——分别为氧化钙和氧化镁氧化放热系数,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CaO' 、CO2 — 出链算机的物料中氧化钙、氧化镁的含量,%;

CaO 、MgO —— 进入链算机的物料中氧化钙、氧化镁的含量,%。

10.1.1.6 链算机热收入总和计算按式(34

2Q=Q₁+Q₂+Q₃+Q₄+Q₅

式中:

∑Q—— 链算机热收入总和,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

(34)

10.1.2 链算机热支出项目计算

10.1.2.1 物料带出的热Ql 计算方法同10.1.1.1。

10.1.2.2 鼓风干燥段排出气体带出的热Q′
计算方法同10.1.1.2。

10.1.2.3 鼓风干燥段排出气体带出的热Q3
计算方法同10.1.1.2。

10.1.2.4 鼓风干燥段排出气体带出的热Q!
计算方法同10.1.1.2。

10.1.2.5 干返料带出的热Q′ 计算方法同10.1.1.1。

10.1.2.6 冷却水带出的热计算按式(35

GB/T 32956—2016

Q6=Mx(Cmtm—C 进 t 进) …………… ………… ( 35)

式中:

Q′ — 冷却水带出的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Mk —— 冷却水的流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J/h);

t 出、l 进 ——冷却水出、进口的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C 及 C 进——冷却水在0至t 及 t
进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 · ℃)]。

10.1.2.7 生料水分蒸发所吸收的热计算按式(36

Q/=2260.87M₁ ………………………… (36)

式中:

Q/— 生料中水分蒸发所吸收的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φ — 生料中的含水率,%。

10.1.2.8 算板带走的热计算按式(37

style="width:3.52663in;height:0.65318in" /> (37)

式中:

Q8 — 算板带走的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M —— 链算机算板的重量,单位为千克(kg);

tmi、t进i — 算板出、进口的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C 出及C 进: ——算板在0至t 及 t
进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 · ℃)]。

10.1.2.9 外表面散热计算按式(38

Q,=2qA ……………… ……… (38)

式中:

Q′—— 外表面散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A,—— 第 i 部分外表面散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qi—— 第 i 部分外表面平均面积热流量,单位为千焦每平方米小时[kJ/(m²
·h)],

量,可按式(39)计算:

如不能直接测

style="width:6.5866in;height:0.71324in" /> ………………… (39)

式中:

ε —— 外表面黑度;

t-- 第 i 部分外表面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αa— 对流给热系数,单位为千焦每平方米小时[kJ/(m² ·h)],
见式(40)、式(41)和式(42)。

无风时:

1

aa=A(t,-t) ………………………… (40)

式中:

A—— 系数,散热面向上时A=11.7, 向下时A=6.3, 垂直时A=9.2。

当风速 W;\<5 m/s 时 :

αa=22.2+15. 1W; ………………………… ( 41)

当风速W₁>5 m/s 时:

aa=27. 1W? ·78 ………………………… ( 42)

10.1.2.10 热平衡各项热收入总和
style="width:0.3719in;height:0.28809in" />
与已测各项热支出总和之差即为差值△Q, 按式(43)计算:

△Q=2Q-(Q¹+Q²+Q³+Q4+Q⁶+Q6+Q/+Q8+Q) ………… (43)

差值包括未测出的支出热及误差。热平衡允许相对误差值为士5%以内,见式(44)。

GB/T 32956—2016

style="width:2.6067in;height:0.68684in" />

10.1.2.11 链算机热支出总和计算按式(45

∑Q'=Q/+Q²+Q³+Q4+Q6+Q6+Q/+Q³+Q6+ △Q

式 中 :

∑Q'— 热支出总和,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10.1.3 链算机系统热效率

链算机系统热效率计算按式(46)计算:

style="width:2.58011in;height:0.69322in" />

式中:

η — 链算机系统热效率,%。

10.1.4 链算机系统热平衡表

链算机系统热平衡表见表7。

表 7 链算机系统热平衡表

………………………… (44)

………… (45)

………………………… ( 46)

热收入

热支出

符号

项 目

kJ/h

%

符号

项 目

kJ/h

%

物料带入的热

Ql

物料带出的热

鼓风干燥段气体带入的热

Q

鼓风干燥段排出气体带出的热

预热一段气体带入的热

Q3

抽风干燥段排出气体带出的热

.

预热二段气体带入的热

Q

预热一段排出气体带出的热

化学反应放出的热

Q′

干返料带出的热

Q′

冷却水带出的热

Q1

生料水分蒸发所吸收的热

Q8

算板带走的热

Q′

外表面散热

△Q

差值

∑Q

合计

100

∑Q'

合计

100

10.2 回转窑热平衡计算

10.2.1 回转窑热收入项目计算

10.2.1.1 燃料燃烧化学热计算按式(47

Q =MQnet.var ……… …………… ( 47)

式 中 :

Q 燃料燃烧的化学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Qe.var — 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GB/T 32956—2016

10.2.1.2 燃料带入的物理热计算按式(48

Q₂=M(Cntn—Cht) ………………………… (48)

式中:

Q₂ — 燃料带入的物理热,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thi — 燃料的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Ch 及 Che—— 燃料在0至t 及
t。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 · ℃)]。

10.2.1.3 料球带入的物理热Q₃ 计算方法同10.2.1.2。

10.2.1.4 二次风带入的物理热Q 计算方法同10.2.1.2。

10.2.1.5 助燃空气带入的物理热Q
计算方法同10.2.1.2。

10.2.1.6 化学反应热Q 计算方法同10.1.1.5。

10.2.1.7 回转窑热收入总和计算按式(49

∑Q=Qn+Q+Q +Q +Q₅+Q … ……………… (49)

式中:

∑Qn— 收入热总和,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10.2.2 回转窑热支出项目计算

10.2.2.1 熟料带出的热Q 计算方法同10.1.1.1。

10.2.2.2 烟气带出的热Q/₂ 计算方法同10.1.1.2。

10.2.2.3 烟气带出的热Q/ 计算方法同10.1.1.2。

10.2.2.4 外表面散热Q 计算方法同10.1.2.9。

10.2.2.5 热平衡各项热收入总和
style="width:0.45347in;height:0.28809in" />
与已测各项热支出总和之差即为差值△Q, 按式(50)计算:

△Q₁=2Q-(Q%+Q₂+Qh+Q) (50)

差值包括未测出的支出热及误差。热平衡允许相对误差值为±5%以内,见式(51)。

style="width:2.75994in;height:0.69322in" /> (51)

10.2.2.6 回转窑热支出总和计算按式(52

EQ/=Q%+Q₂+Q%+Q%+ △Q …… ………………… (52)

式中:

∑Qh— 热支出总和,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10.2.3 回转窑系统热效率

回转窑系统热效率计算按式(53)计算:

style="width:2.31327in;height:0.6732in" />

式中:

ηn— 回转窑系统热效率,%。

10.2.4 回转窑热平衡表

回转窑热平衡表见表8。

…………………………

(53)

GB/T 32956—2016

表 8 回转窑热平衡表

热收入

热支出

符号

项 目

kJ/h

%

符号

项 目

kJ/h

%

Qn

燃料燃烧化学热

Q%

熟料带出的热

Qn2

燃料带入的物理热

Q/2

烟气带出的热

Qu3

料球带入的物理热

Q/

冷却风带出的热

Q

二次风带入的热

Q%

外表面散热

Qns

助燃空气带入的热

△Q

差值

化学反应热

∑Q

合计

100

EQ

合计

100

10.3 环冷机热平衡计算

10.3.1 环冷机系统热收入项目计算

10.3.1.1 球团带入的热Q 计算方法同10.1.1.1。

10.3.1.2 化学反应热Q₂ 计算方法同10.1.1.5。

10.3.1.3 冷风机冷风带入的热Q₃ 计算方法同10.1.1.2。

10.3.1.4 环冷机系统热总收入上述3项之和。

10.3.2 环冷机系统热支出项目计算

10.3.2.1 一冷段排出气体带走的热Q
计算方法同10.1.1.2。

10.3.2.2 二冷段排出气体带走的热Qi2
计算方法同10.1.1.2。

10.3.2.3 三冷段排出气体带走的热Q/
计算方法同10.1.1.2。

10.3.2.4 四冷段排出气体带走的热 Q
计算方法同10.1.1.2。

10.3.2.5 出料球团带走的热Q′ 计算方法同10.1.1.1。

10.3.2.6
其他风冷冷却带走的热Qi。计算方法同10.1.1.2。

10.3.2.7 其他水冷冷却带走的热Q
计算方法同10.1.2.6。

10.3.2.8 外表面散热Qs 计算方法同10.1.2.9。

10.3.2.9 热平衡各项收入热总和
style="width:0.31879in;height:0.27306in" /> .
与已测各项支出热总和之差即为差值△Q, 按式(54)计算:

△Q,=2Q- (Qh+Ql₂+Ql,+Q¹+Ql₅+Ql+Ql+Qi) (54)

差值包括未测出的支出热及误差。热平衡允许相对误差值为±5%以内,见式(55)。

style="width:2.67325in;height:0.69344in" /> (55)

10.3.2.10 环冷机系统热支出总和计算按式(56

2Q1=Q +Q¹₂+Q3+Q¹+Q +Q¹6+Q +Qi₈+ △Q (56)

式中:

∑Q' 热支出总和,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10.3.3 环冷机系统热利用率

环冷机系统热利用率计算按式(57)计算:

GB/T 32956—2016

style="width:3.7867in;height:0.68662in" />

式中:

— 环 冷 机 系 统 热 利 用 率 , % 。

10.3.4 环冷机系统热平衡表

环冷机系统热平衡表见表9。

表 9 环冷机系统热平衡表

…………………………

(57)

热收入

热支出

符号

项 目

kJ/h

%

符号

项 目

kJ/h

%

Qu

球团带入的热

Qh

一冷段排出气体带走的热

Q₁2

化学反应热

Ql₂

二冷段排出气体带走的热

Q;3

冷风机冷风带入的物理热

Ql3

三冷段排出气体带走的热

Ql

四冷段排出气体带走的热

Q's

出料球团带走的热

Ql

其他风冷冷却带走的热

Qlr

其他水冷冷却带走的热

Qls

外表面散热

△Q₁

差值

∑Q

合计

100

∑Q

合计

100

GB/T 32956—2016

A

(资料性附录)

链算机-回转窑焙烧球团系统概况

链算机- 回转窑焙烧球团系统概况见表 A.1~ 表 A.3。

A.1 链算机概况

总有效面积/m²

规格/m

台时产量/(t · h⁻ ¹)

生球布料厚度/mm

机速/(m · min⁻')

利用系数/[t · (m² · d)-1]

段位

长度/m

有效面积/m?

风温/℃

风速/(m · s⁻ 1)

停留时间/min

鼓风干燥段

抽风干燥段

预热一段

预热二段

A.2 回转窑概况

序号

名称

主要参数

备注

1

回转窑内径/m

2

回转窑长度/m

3

回转窑斜度/%

4

回转窑转速/(r · min⁻)

5

回转窑填充率/%

6

处理物料能力/(t · h⁻ ¹)

7

物料种类

8

给料粒度/mm

9

物料堆密度/(t · m⁻ 3)

10

物料停留时间/min

11

主传动装置形式

12

液压马达型号

13

马达输出扭矩/(kN ·m)

14

马达输出转速/(r ·min⁻ 1)

15

齿轮模式

16

齿轮转动速比

GB/T 32956—2016

A.3 环冷机概况

项 目

设计值

有效面积/m²

中径/m

台车宽度/m

台车数量

台车速度/(m · min⁻ ¹)

正常处理能力/(t · h⁻ 1)

料层厚度/mm

正常冷却时间/min

回转一周所需时间/min

环冷机一冷段

有效面积/m²

冷却时间/min

风温/℃

环冷机二冷段

有效面积/m²

冷却时间/min

风温/℃

环冷机三冷段

有效面积/m²

冷却时间/min

风温/℃

环冷机四冷段

有效面积/m²

冷却时间/min

风温/℃

处理物料

物料种类

给料温度/℃

给料粒度/mm

卸料温度/℃

物料堆密度/(t · m⁻³)

传动装置

形式

数量

电动机

型号

功率/kW

转速/(r · min⁻ ¹)

主减速器

型号

速比

延伸阅读

更多内容 可以 GB-T 32956-2016 钢铁行业链箅机-回转窑焙烧球团系统热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 进一步学习

联系我们

T-SDYY 201—2023 鲁东南地区甘薯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