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学习GB-T 34191-2017 钢铁行业带式焙烧机焙烧球团热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本标准规定了钢铁行业带式焙烧机焙烧球团热平衡测试的术语和定义、热平衡测试及计算基准、设
备概况及主要技术参数、测试的准备、测试步骤、测试内容及方法、物料平衡计算、热平衡计算、测定结果
分析与改进意见、热平衡测试报告。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行业以气体燃料为主的带式焙烧机焙烧球团的热平衡测试与计算。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76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
GB 50491 铁矿球团工程设计规范
GB 50491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以带式焙烧机系统所在车间内距离设备1 m 处的环境温度与一个大气压为基准。
采用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对带式焙烧机全系统进行热平衡测试与计算。
在物料品种及规格不变、系统工况稳定的情况下连续测试。热平衡测试应在带式焙烧机系统连续
运行的8 h 内完成,每天测试次数不能少于2次,连续测试3天。
物料平衡和热平衡的计算单位分别为单位重量成品矿所需物料量kg/t
和所需热量 kJ/t。
GB/T 34191—2017
通过调查表模式对设备概况及主要技术参数进行统计,并参考附录 A 中 A.1
填写。
熟悉系统及相关设备的机构、性能、操作与运行情况,并了解生产工艺及主要工作参数等。
根据测试目的及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测试方案。
根据测试方案组织测试人员。测试工作由专业技术人员指挥,按工作需要对测试人员进行分工,并
进行现场安全和测试技术的培训。测试时应严格遵守现场的安全生产制度。
6.4 检修设备与测试仪器和工具的准备
测试前应对被测试系统及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必要的检查及检修,以保证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准
备好测试仪器及所需工具,对现场已有的仪表及各种便携式测试仪器进行校正,达到测试要求的精度和
准确度,精度等级不低于1.5级,主要测试设备的精度如表1所示。现场无计量装置时应在测试前安装
计量装置或准备计量器具。
表 1 热平衡测试主要设备及精度
|
|
|
---|---|---|
|
|
|
|
|
|
|
|
|
|
|
|
测试前及测试过程中被测试系统工作应连续稳定。
正式测试之前对其中的几项或全部项目进行必要的预备性测试,验证测试手段的可靠性,检验测试
方案的安全性。预备性测试如可靠,亦可作为正式测定之用。
GB/T 34191—2017
根据测试方案,在预定部位安装测试装置。按测试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测试与记录。采用以测量
为主,现场观察及控制中心记录数据为参考的方法,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按本标准的计算方法
进行计算。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提供测试报告。按测试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测试与记录。
气体燃料的用量可由工厂现有的计量装置(经过校对的、固定精度范围)读取。现场无计量装置时
应在测试前安装计量装置或装备计量器具。
8.1.2 气体燃料的取样分析及热量测定
取样:在燃烧器前气体燃料管道上的取样孔进行取样,
一般每个小时取一次,如果气体成分波动较
大,可适当缩短取样间隔时间。
成分分析:根据气相色谱分析方法进行测定。
含水量:用吸水法或露点法测定。
发热量:根据气体分析成分及含水量换算成湿成分,然后计算出气体燃料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气体燃料压力从现场接近燃烧器前的直管道上仪表读取。
气体燃料温度从现场接近燃烧器前的直管道上仪表读取。
带式焙烧机的测定内容和测定方法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 2 带式焙烧机测试内容及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4191—2017
表 2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4191—2017
表2(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1.1 进入带式焙烧机生球的量按式(1)计算:
M₁=1000M-/M。
式中:
Mi — 进入带式焙烧机生球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Mi-1— 生球的给料量,单位为吨每小时(t/h);
M。 —— 球团矿的产量,单位为吨每小时(t/h)。
9.1.2 进入带式焙烧机边底料的量按式(2)计算:
M₂=1000M₂-i/M。
式中:
M2 — 进入带式焙烧机边底料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M₂-1— 边底料的给料量,单位为吨每小时(t/h)。
9.1.3 鼓风冷却鼓入气体的量按式(3)计算:
M₃=V₃p₃/M。
式中:
M3— 鼓风冷却鼓入气体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V₃—— 鼓风冷却鼓入气体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ps — 鼓风冷却鼓入气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
9.1.4 气体燃料的量按式(4)计算:
M₄=V₄p₄/M。
式中:
M4—— 气体燃料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V,— 气体燃料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p₄— 气体燃料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 按式(5)计算:
p=1.254c₀+0.7174cH+1.97742+0.8994H₂+1.429402
+1.2524cmHn+1.2514v₂+0.8044H₂0+1.5394H₂s
…………………… (1)
…………………… (2)
…………………… (3)
… ……………… (4)
…………………… (5)
GB/T 34191—2017
式中:
4 …,4cH,4,4 ,……- 气体燃料CO,CH₄,CO₂,H₂, … …
湿成分的体积分数,用百分数(%)表示。
9.1.5 助燃气体的量按式(6)计算:
M₅=Vsp₅/M₀ …………………… ( 6)
式中:
M₅—— 助燃气体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V:—— 助燃气体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ps—— 助燃气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 按式(7)计算:
ps=1.4294o₂+1.2514N₂+0.8044H₂O (7)
M₆=V₆p₆/M₀ …………………… (8)
式中:
M₆— 漏风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V₆—— 漏风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ps— 漏风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
其中漏风的流量V。根据带式焙烧机O₂ 平衡按式(9)计算:
V₆=(φ′M′+φ{M⁵+Vpo+Vs+Vc+V—φ;(V₁+Vm))/φ
…………………… ( 9)
式中:
φ′ — 鼓风干燥排出气体中 O₂ 含量,用百分数(%)表示;
M'— 鼓风干燥排出气体的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45 — 引风机排出气体中O₂ 含量,用百分数(%)表示;
M5— 引风机排出气体的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Vro—— 物料中 FeO 氧化所消耗的 O₂, 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Vs — 物料中S 氧化所消耗的 O₂, 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Ve - 物料中 C 元素所消耗的 O₂, 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V— 气体燃料燃烧所消耗的 O₂, 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1 空气中 O₂ 含量,用百分数(%)表示;
V₁ —— 鼓风冷却鼓入气体的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V — 助燃空气的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9.1.7 带式焙烧机物料收入总和按式(10)计算:
2M=M+M₂+M₃+M₄+M₅+M₆ …………………… (10)
式中:
∑M 带式焙烧机物料收入总和,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9.2.1 排出带式焙烧机的成品球的量 M′ 计算方法同9.1.1。
9.2.2 排出带式焙烧机的边底料的量M 计算方法同9.1.2。
9.2.3 排出除尘灰的量按式(11)计算:
M′=V/M 。 …………… …… (11)
式中:
M' 除尘灰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GB/T 34191—2017
V' 除尘器中除尘灰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9.2.4 鼓风干燥排出气体的量按式(12)计算:
M₁=Vp/M₀ …………………… (12)
式中:
V'—— 鼓风干燥排出气体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p{— 鼓风干燥排出气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
9.2.5 引风机排出气体的量按式(13)计算:
M′=V'p⁵/M₀ …………………… (13)
式中:
M′— 鼓风干燥排出气体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V' 鼓风干燥排出气体的流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小时(m³/h);
p5— 鼓风干燥排出气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³)。
9.2.6 带式焙烧机物料支出总和按式(14)计算:
∑M'=M'+M²+M³+M'+M′ …………………… (14)
式中:
∑M' 带式焙烧机物料支出总和,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M′ 排出带式焙烧机的成品球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M′ 排出带式焙烧机的铺底料的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9.2.7 物料平衡各项收入总和
style="width:0.40866in;height:0.25974in" /> 与已测各项支出总和
style="width:0.40887in;height:0.25974in" />'之差为差值△M,
按式(15)计算:
△M=2M-2M' … …………… (15)
式中:
△M—— 物料平衡的差值,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差值包括未测出的支出及误差。物料平衡允许相对误差为士5%以内,按式(16)计算:
style="width:2.13344in;height:0.68662in" />
物料平衡收支项目列入表3中。
表 3 带式焙烧机物料平衡表
……………………
(1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4191—2017
10.1.1 生球带入的热量按式(17)计算:
Q₁=Mi(Cit₁—Cietc)
式中:
……………………
(17)
Q1 —— 生球带入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Ci 及 Cie—— 生球在0℃至ti 及
t。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 · ℃)];
t₁ —— 生球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t 。 —— 环境温度,在不受外界辐射影响下测试,单位为摄氏度(℃)。
10.1.2 边底料带入的热量按式(18)计算:
Q₂=M₂(C₂t₂—C₂et₆) …………………… (18)
式中:
Q2 — 边底料带入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C₂ 及 C₂e —— 边 底 料 在 0 ℃ 至 t₂ 及 t 。间 的 平 均 比 热 容 , 单
位 为 千 焦 每 千 克 摄 氏 度
[kJ/(kg · ℃)];
t₂ — 边底料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10.1.3 鼓风冷却风带入的热量按式(19)计算:
Q₃=M₃(C₃t₃—C₃etc) …………………… (19)
式中:
Q₃ — 鼓风冷却风带入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C₃ 及 Cse — 鼓 风 冷 却 风 在 0 ℃ 至 ts 及 t
。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
[kJ/(kg · ℃)];
t; — 鼓风冷却风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10.1.4 气体燃料带入的热量按式(20)计算:
Q₄=M₄(C₄t₄—Cetc) …………………… ( 20)
式中:
Q₄ — 气体燃料带入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t₄ — 气体燃料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C₄ 及 Ce— 气 体 燃 料 在 0 ℃ 至 t₁ 及 t。间 的 平 均 比 热 容 , 单 位
为 千 焦 每 千 克 摄 氏 度
[kJ/(kg · ℃)]。
根据气体燃料所测组分和各组分平均比热容加权计算,按式(21)计算:
C₄=(Cco4co+Cco₂4co₂+CH₂④H₂+ ) …………………… (21)
式中:
Cco,Cco₂,CH₂, … …- 气体燃料中CO,CO₂,H₂, … …
成分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立方米
摄氏度[kJ/(m³ · ℃)]。
10.1.5 助燃气体带入的热量按式(22)计算:
Q₅=M₅(C₅t₅—Csetc) …………………… (22)
式中:
Qs — 助燃气体带入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Cs 及 Cse— 助 燃 气 体 在 0 ℃ 至 ts 及 t 。间 的 平 均 比 热 容 , 单
位 为 千 焦 每 千 克 摄 氏 度
GB/T 34191—2017
[kJ/(kg · ℃)];
ts — 助燃气体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10.1.6 气体燃料燃烧化学热按式(23)计算:
Q₆=M₄Qneivar …………………… (23)
式中:
Q₆ — 气体燃料燃烧化学热,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netv,ar—气体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10.1.7 原料化学反应带入的热量按式(24)计算:
Q₁=Q- 1+Q-2+Q₇-3-Q7-4-Q- …… …………… (24)
式中:
Q, — 原料化学反应带入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₇-1 ——氧化亚铁氧化放出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按式(25)计算:
Q₇- 1=1952.06(M₁wFo-M′wFeo) …………………… ( 25)
式中:
1952.06——每千克 FeO 氧化成Fe₂O₃ 所放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Fo ——进入带式焙烧机生球中氧化亚铁的含量,用百分数(%)表示;
wfo 排出带式焙烧机成品球中氧化亚铁的含量,用百分数(%)表示。
Q₇-2 —— 硫化物氧化放出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按式(26)计算:
Qr-2=6901. 18×1.875(M,ws—M(ws) (26)
式中:
6901.18——硫氧化放热系数,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1.875 ——S 换算成FeS₂ 的系数;
ws — 进入带式焙烧机生球中硫的含量,用百分数(%)表示;
ws — 排出带式焙烧机成品球中硫的含量,用百分数(%)表示。
Q₇-3 — 固体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按式(27)计算:
Qr-3=Qc(M,wc-M′wc) (27)
式中:
Qc — 配加固体燃料的热值,可以按GB/T476
的规定进行取样、化验分析,计算得出固体燃料
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wc —— 进入带式焙烧机生球中固体燃料的含量,用百分数(%)表示;
wc 排出带式焙烧机成品球中固体燃料的含量,用百分数(%)表示。
Q₇-4-— 碳酸盐分解吸收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按式(28)计算:
Qr-4=4.2×763(M₁wcao-M(wcao)+4.2×602(M₁wMgo—M{wgo) (28)
式中:
4.2×763,4.2×602——分别为 CaCO₃ 和 MgCO₃ 的分解热,单位为千焦每千克CaO,
千焦每千克
MgO(kJ/kg);
wcao及 Mao
——进入带式焙烧机生球中氧化钙及氧化镁的含量,用百分数(%)表示;
wGo 及wMo
——排出带式焙烧机成品球中氧化钙及氧化镁的含量,用百分数(%)表示。
Q₇-5 ——结晶水分解和蒸发所吸收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按式(29)计算:
Q7-5=4184M₁wHo …………………… ( 29)
式中:
4184 - Fe₂O₃ ·H₂O→Fe₂O₃+H₂O 在260℃~360
℃时分解和蒸发的热值,单位为千焦每 千克(kJ/kg);
GB/T 34191—2017
wHo — 生球中的结晶水含量,用百分数(%)表示。
10.1.8 漏风带入的热量按式(30)计算:
Q=Ms(Cst₈—Csetc) … ……………… ( 30)
式中:
Qs — 漏风带入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Cs 及 Ce—— 漏风在0℃至ts 及
t。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 · ℃)];
ts —— 漏风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10.1.9 台车带入的热量按式(31)计算:
Q=M,(C,t₉—Cetc) …………………… (31)
式中:
Q。 — 台车带入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M. 台车的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吨(kg/t);
C, 及 Ce— 台车在0℃至t, 及
t。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 · ℃)];
tg — 台车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10.1.10 带式焙烧机热收入总和按式(32)计算:
2Q=Q+Q₂+Q₃+Q+Q+Q+Q7+Qs+Q ……………… (32)
式中:
∑Q 带式焙烧机热收入总和,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10.2.1 成品球带走的热量Q/ 计算方法同10.1.1。
10.2.2 边底料带走的热量Q2 计算方法同10.1.2。
10.2.3 除尘灰带走的热量按式(33)计算:
Q³=M)(CSt³-C&t) …………………… (33)
式中:
Q) —— 除尘灰带走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C′ 及 C' 生 球在0℃至t; 及 t
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 · ℃)];
t³ —— 除尘灰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10.2.4 鼓风干燥烟气带走的热量按式(34)计算:
Q¹=M′(C(t(-Ctc) …………………… (34)
式中:
Q¹ — 鼓风干燥烟气带走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C/ 及 Ce— 鼓 风 干 燥 烟 气 在 0 ℃ 至 t '及
t。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
[kJ/(kg · ℃)];
t( — 鼓风干燥烟气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10.2.5 引风机烟气带走的热量按式(35)计算:
Q'=M′(C't′-Cit₆) …………………… (35)
式中:
Q′ — 引风机烟气带走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Cs 及 C′ 。— 引 风 机 烟 气 在 0 ℃ 至 t′ 及 t
。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
[kJ/(kg · ℃)];
t² — 引风机烟气的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10.2.6 生料水分蒸发所吸收的热量按式(36)计算:
GB/T 34191—2017
Q⁶=2260.87M₁H₂o …………………… (36)
式中:
Q{ 生球中水分蒸发所吸收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2260.87 — 水在100℃下的汽化热,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H₂o — 生球中的含水率,用百分数表示(%)。
10.2.7 冷却水带走的热量按式(37)计算:
Q/=MH₂o(Coutout—Cmtm)/M。 …………………… (37)
式中:
Q′ — 冷却水带走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MH₂o — 冷却水的流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Cou及 Cm—— 冷却水在0℃至tu 及 t
间的平均比热容,单位为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 · ℃)];
tu 及 tin — 冷却水出口及进口的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10.2.8 外表面散热量按式(38)计算:
Q′=∑q;A;/M 。 …………… …… (38)
式中:
Q{—— 外表面散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A;—— 第 i 部分外表面散热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²);
q;—— 第 i 部分外表面平均面积热流量,单位为千焦每平方米小时[kJ/(m²
·h)], 如不能直接测
量,可按式(39)计算:
style="width:6.57323in;height:0.67342in" /> (39)
式中:
ε — — 外表面黑度;
ti — 第 i 部分外表面平均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aa— 对流给热系数,单位为千焦每平方米小时摄氏度[kJ/(m² ·h · ℃)],
式(42)。
无风时,按式(40)计算:
αa=A(t-tc)
式中:
A—— 系数,散热面向上时A=11.7, 向下时A=6.3,
当风速W₁≤5
当风速W₁>5
a=27. 1W'.78
10.2.9 台车带走的热量 Q, 计算方法同10.1.9。
10.2.10 带式焙烧机热支出总和按式(43)计算:
∑Q'=Q¹+Q′+Q′+Q¹+Q′+Q+Q/+Q{+Q
式中:
∑Q' 带式焙烧机热支出总和,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¹ — 成品球带走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Q² — 边底料带走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见式(40)、式(41)和
…………………… ( 40)
( 41)
( 42)
…………………… ( 43)
GB/T 34191—2017
Q′ — 台车带走的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10.2.11 热平衡各项收入热量总和
style="width:0.3966in;height:0.29772in" /> 与已测各项支出热量总和
style="width:0.40318in;height:0.29772in" />'之差即为差值△Q, 按式(44)
计算:
△Q=∑Q-∑Q'
式 中 :
△Q—— 热平衡的差值,单位为千焦每吨(kJ/t)。
……………………
(44)
差值包括未测出的支出热量及误差。热平衡允许的相对误差值为±5%以内,按式(45)计算:
style="width:2.08655in;height:0.70004in" /> ( 45)
热平衡收支项目列入表4中。
表 4 带式焙烧机热平衡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带式焙烧机热效率计算按式(46)计算:
style="width:3.80668in;height:0.68002in" />
式 中 :
η— 带式焙烧机系统热效率,用百分数(%)表示。
……………………
(46)
带式焙烧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按照表5计算和填写。
GB/T 34191—2017
表 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根据热平衡测定、观察和计算结果,对影响带式焙烧机热效率的各种因素:设备结构、生产工艺和操
作等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热平衡测试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前言;
b) 主要设备概况及生产状况;
c) 主要测定数据;
d) 物料平衡表;
e) 热平衡表;
f)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g) 分析与改进建议;
h) 测定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审核人(签字)。
GB/T 34191—2017
(资料性附录)
设备概况
A.1 带式焙烧机概况
带式焙烧机概况见表A.1。
表 A.1 带式焙烧机概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2 带式焙烧机近期生产情况
带式焙烧机近期生产情况见表 A.2。
表 A.2 带式焙烧机近期生产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4191—2017
表 A.2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3 主要测试项目
主要测试项目见表 A.3。
表 A.3 主要测试项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4191—2017
表 A.3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4191—2017
表 A.3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GB/T 34191—2017
表 A.3 ( 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内容 可以 GB-T 34191-2017 钢铁行业带式焙烧机焙烧球团热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 进一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