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本文是学习GB-T 33302-2016 燃煤可排放硫含量试验方法. 而整理的学习笔记,分享出来希望更多人受益,如果存在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燃煤可排放硫含量试验方法的术语和定义、方法提要、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试验步

骤、结果表述、方法精密度及试验报告等。

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T 214—2007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

GB 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

GB/T483 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燃煤可排放硫含量 emission of sulfur during
coal combustion

煤在一定温度下燃烧后所释放气体中的硫的总量,以可排放硫占试样的质量分数来表示。

4 方法提要

试验样品在空气流中燃烧所生成的气体产物中的 SO₂ 和 SO₃
被过氧化氢溶液吸收形成硫酸,用氢
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生成的硫酸,根据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参与反应的体积,计算样品经燃烧可排放硫的
量。选择不同温度点进行多次试验,以可排放硫含量为纵坐标,以温度为横坐标绘制曲线,通过该曲线

可以确定某一温度下燃煤可排放硫的含量。

5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合格的分析纯试剂和去离子水。

5.1 无水乙醇:相对密度(20℃)0.79 g/mL。

5.2 混合指示剂,称取0.125 g 甲基红试剂溶于100 mL 乙醇中;另称取0.083g
亚甲基蓝试剂溶于100 mL 乙

GB/T 33302—2016

醇中,分别贮于深色瓶中,使用前等体积混合。混合指示剂使用时间不超过7 d。

5.3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NaOH)=0.06 mol/L。 称取优级纯氢氧化钠12.00
g,溶于5000 mL 经煮
沸并冷却后的蒸馏水中,混合均匀后的溶液装入瓶中,用橡皮塞塞紧。按GB/T
214—2007 中5.2.9.2所规
定的方法对配制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进行标定,计算其浓度。

5.4 过氧化氢溶液:体积分数为10%。取10 mL 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加入90
mL 蒸馏水,加2滴
混合指示剂,用已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中和至溶液呈钢灰色。此溶液应当天使用当天中和。

6 仪器设备

6.1 管式高温炉:内径约55 mm, 可在700℃~1200℃之间设定温度,并有100 mm~150
mm 长的

(设定温度±5℃)恒温区,附有铂铑-铂热电偶测温和温控装置。

6.2 异径燃烧管:耐温1200℃以上,总长约900 mm; 一端外径约50 mm, 内径约47
mm, 长约800 mm; 另一端外径约12mm, 内径约9 mm, 长约50 mm;
两端之间变径长约50 mm。

6.3 空气流量计:测量范围0 L/min~5 L/min。

6.4 吸收瓶:进气管出口位于液面50 mm 以下,出气管入口位于液面50 mm 以上。

6.5 锥形瓶:500 mL。

6.6 缓冲瓶:200 mL~300 mL。

6.7 镍铬丝推棒:直径约2 mm, 长约700 mm, 末端呈钩状。

6.8 硅橡胶塞:10号或11号。

6.9 玻璃管:内径约6 mm, 长50 mm~80 mm。

6.10 碱式滴定管:50 mL。

6.11 燃烧舟:石英或陶瓷制品,耐热1200℃以上,长80 mm~100 mm,上宽20
mm~25 mm,高10 mm~

15 mm,横截面呈梯形或圆弧型。

6.12 空气泵:输出气量0 L/min~10 L/min。

7 实验步骤

7.1 试验准备

7.1.1 按 GB474 中的要求将试验用煤制备小于0.2 mm
的空气干燥试验样品,并按照GB/T 212 的要 求测定样品空气干燥基水分。

7.1.2 将异径燃烧管插入高温炉,使细径管端伸出炉口约100 mm。

7.1.3
试验温度分别为800℃、900℃、1000℃、1100℃、1200℃。将高温炉稳定在试验温度,分别
测定燃烧管内高温恒温区及500℃温度区域部位和长度。必要时可增加试验温度点。

7.1.4
按图1所示用硅胶管连接各设备,将硅橡胶塞塞入异径燃烧管后打开空气泵,依次检查系统中
各部分的气密性,直到每一部分不漏气以后,关闭空气泵并开始通电升温。

7.1.5 净化装置,净化管内装有氢氧化钠及变色硅胶。

GB/T 33302—2016

style="width:11.88008in;height:4.15998in" />

说明:

1——气泵; 6 ——镍铬丝推棒; 11 ——异径燃烧管;

2——吸收瓶; 7 — 硅橡胶塞; 12 ——缓冲瓶;

3——氢氧化钠; 8 — 石英舟; 13,14——吸收瓶;

4——流量计; 9 ——控制器; 15 ——吸收溶液。

5——玻璃管; 10——管式炉:

图 1 连接示意图试验步骤

7.2 测定步骤

7.2.1 将高温炉加热至测试温度800℃。

7.2.2 用量筒分别量取100 mL
已中和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2个吸收瓶中,连接到缓冲瓶后,再次检
查其气密性。

7.2.3 称量待测试验样品1.0 g±0.01 g(称准至0.0002 g) 平铺于燃烧舟中。

7.2.4
将装有试验样品的燃烧舟放在燃烧管入口端,随即用带玻璃管、镍铬丝推棒的硅橡胶塞塞紧,然
后 以 3 L/min
的流量通入空气。用镍铬丝推棒将燃烧舟推入燃烧管中500℃预热区并保持5 min,
再 将燃烧舟推至高温区,立即撤回推棒,使煤样在该区停留25 min。

7.2.5 停止通入空气,先取下靠近燃烧管的吸收瓶,再取下另一个吸收瓶。

7.2.6 取下硅橡胶塞,用镍铬丝钩取出燃烧舟。

7.2.7 用蒸馏水清洗吸收瓶2~3次,清洗后洗液倒入锥形瓶中。

7.2.8
向锥形瓶内加入2~3滴混合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桃红色变为钢灰色,记
下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用量。

7.2.9 空白测定。用空白燃烧舟(不加煤样),按照上述步骤测定空白值。

7.2.10 分别将管式燃烧炉升温至7.
1.3规定的试验温度,按7.2.2至7.2.8步骤重复上述试验。

8 结果计算

8.1 试样可排放硫含量的计算

可排放硫含量按式(1)计算:

style="width:3.83327in;height:0.63338in" /> (1)

GB/T 33302—2016

式中:

S 。 试样在一定温度下燃烧可排放硫的质量分数,%;

V — 试样测定时,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c —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32.06——硫的摩尔质量,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

m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8.2 结果表述

每个试样进行2次重复性测定,并按 GB/T483
规定的数据修约规则,将计算得到的燃煤可排放硫

含量修约到小数点后2位,以干燥基结果报出。

8.3 氯的校正

氯含量高于0.02%的煤或用氯化锌减灰的精煤应按GB/ 214—2007
中5.2.2所规定方法进行氯的

校正。

9 方法精密度

燃煤可排放硫含量试验方法的重复性限和再现性临界差如表1规定。

1
可排放硫含量重复性限和再现性临界差(重复性限确定基准)考虑温度分段划分

可排放硫含量

Sead/%

重复性限

S。ad/%

再现性临界差

S。d/%

<1.00

0.10

0.20

1.00~3.00

0.15

0.30

>3.00

0.20

0.40

10 试验报告

以温度为横坐标,干燥基可排放硫含量为纵坐标的图上,绘制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燃煤可排放硫含量

的曲线。将测试结果和上述曲线一并报出。试验报告的内容和形式可参见附录
A。

试验报告应包含以下信息:

a) 试样标识;

b) 依据标准;

c) 使用的方法;

d) 试验结果;

e) 与标准的任何偏离;

f) 试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g) 试验日期。

style="width:3.11347in" />GB/T 33302—2016

A

(资料性附录)

燃煤可排放硫含量测定报告示例

燃煤可排放硫含量测定报告示例见表 A.1。

A.1 燃煤可排放硫含量测定报告

检测基本信息

送样日期

××××- ××- ××

报告日期

××××— ××— ××

委托单位

检测单位

依据标准

GB/T 33302

样品名称

或编号

燃煤可排放硫含量S.d%

800 ℃ 900 ℃ 1000 ℃ 1100 ℃

1200℃

试样1

1.47

1.52

1.59

1.69

1.75

燃煤可排放硫含量曲线图:

燃煤可排放硫含量曲线图

1.3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温度/℃

试验:

审核:

批准:

延伸阅读

更多内容 可以 GB-T 33302-2016 燃煤可排放硫含量试验方法. 进一步学习

联系我们

DB13-T 5664-2023 造林质量测评技术规范 河北省.pdf